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80节

  说起来,事件的主角魏广德还是很熟悉的,一起喝了许多次酒,他就是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状元陈谨。

  之前听说陈瑾因为三年考满被外派参加藩王册封仪式,按照朝廷的惯例,这就是要给陈瑾升官了。

  可是刚才听到诸大绶提起,陈瑾这次运气不好,办差出了岔子。

  或许就是读书人身子骨比较弱的原因,在前往商河册封康顺王的途中,他染上病症,没法按期抵达。

  要是放到现在,人还能没个三病两痛的吗?

  请个假也就完事儿了。

  可是这是在大明朝,藩王册封仪式,他这个副使代表的是朝廷,正使广宁伯刘允中代表的则是皇家,他这个副使缺席,自然就是很严重的失职。

  现在的陈瑾,已经因为此事丢掉了翰林院修撰的官职,被贬往惠州府任推官。

  魏广德惊的是这么小一件事儿,陈瑾也能给弄出这么大纰漏来,喜的自然就是翰林院空出一个修撰的官职,还有朝廷之前给陈瑾预留的空位。

  朝廷的官职,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的。

  回京路上魏广德还在想这次打完仗,朝廷会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貌似陈瑾这就是慷自己之慨。

  对于捡了陈瑾的机缘,魏广德并不觉得有什么,陈瑾办差出岔子是自己的问题,就算没有他,空出来的职位也会有人去顶,自己只是恰逢其会撞上了。

  不过在惊喜之后,魏广德冷静下来后还是有些担忧的,那就是嘉靖皇帝到底会不会把他丢去领兵。

  看来,为了两天皇帝的召见很重要啊,自己该怎么表现呢?

  军户出身,既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

  如果之前没有表现出可以统兵打仗的能力前,魏广德丝毫不担心什么,可是现在不同了。

  在皇帝看来,世袭武职家族出身的人,都是世受皇恩的家族,他们家的老祖宗跟着老朱家打下天下,老朱家也没有亏待他们,给了他们铁饭碗,世代享受官身带来的好处,自然应该是忠心不二。

  只是,他们需要注意的就是那些登上高位的人,在获得皇帝信任赋予大权后心态的变化。

  实际上,历史上造反的皇帝们,他们一开始进入仕途或者参军入伍的时候,肯定也没有想过要造反,要怎么样?

  只是随着权力的不断增大,野心才随之增大,当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最后觊觎那个至尊无上的宝座走上造反一途。

  所以在提拔官员的同时,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观察他的心态变化,特别是对权力的分散,不能让人大权独揽。

  魏广德灵魂来自后世,自然对此深有体会。

  中国历史上出的皇帝很多,造反上位的也不少,他们大多都是身居高位然后造反成功。

  历史上从社会底层造反成功的皇帝,似乎也就是今朝了。

  朱元璋的记载是很明确的,放牛娃出身,最后完成完整的阶级跨越,从社会最底层跃居最顶层,但是在他参加反元起义的时候,肯定也没有想到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登上皇帝宝座,不过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活命。

  当他最后拥有一帮拥趸以及强大军力以后,才滋生出做皇帝的野心,之后一些人莫名横死。

  想这些有点远,可是魏广德不得不考虑到,出任军事文官的后果,哪天皇帝不放心你了,说不好会有什么结果。

  在朝廷里为官,在中枢为官,政争斗输了回家种田就是了。

  魏广德回京第二天,他是呆在会馆里坐立不安,只是这天依旧风平浪静,并没有內侍传召。

第238章来人了

  魏广德回京第二天,九江会馆门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却没有等来西苑召见的旨意。

  西苑没有传旨,可不代表就没人找魏广德。

  接近中午的时候,九江会馆外就停下两乘小轿,高拱和殷士谵先后下轿,带着两个侍卫抬着一口箱子就进了九江会馆。

  魏广德没在会馆大堂招待他们,而是引进后边他们住的小院里。

  “广德,恭喜恭喜,这次保安州大捷的消息传出来,王爷和我们都是大为欣喜,不容易,不容易啊。”

  进屋落座后,高拱就笑道。

  而魏广德急忙谦虚道:“不敢当高大人赞,都是当今皇上洪福齐天,边关将士用命才能取得胜利,下官所做实在微不足道。”

  “魏大人谦虚了,怎么可能微不足道,边关将士真这么厉害,这些年也不会鞑子到处侵扰而无解决之法,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别人也抢不去,王爷和我们都是知道的。”

  殷士谵淡笑着插话道。

  魏广德假装不好意思的干笑两声。

  随后二人又问了问魏广德这次宣府之行战事的进展过程,说实话,魏广德虽然上报了作战进程,但是文字上的东西,总还是没有当事人亲口述说来的直观。

  “这个刘大章真是该死,当年在辽东坐镇的时候还是很英勇善战的,怎么到了宣府就如此不堪,堂堂一个右都督,畏敌怯战,丢人现眼。”

  听到魏广德说出在马芳部深陷重围,他打算乘俺答部万户调兵支援俺答汗的机会,全力攻占俺答部军营,再全军挥师救援马芳部,却遭到刘大章的阻止后,殷士谵忍不住破口骂道。

  “稍安勿躁,广德不是最后还是打赢了嘛。”

  高拱对于殷士谵有点暴躁的脾气很是看不过眼,出声制止道。

  殷士谵这才悻悻住嘴,在王府里,高拱始终还是在他之上,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上官始终还是上官。

  之后魏广德说出让董一元出手控制刘大章,镇压刘大章亲兵的骚动,高拱抚恤点头,殷士谵又是拍手叫好。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中午饭点,魏广德叫张吉通知会馆,今天中午把酒菜送到里面来,他们就不出去吃了。

  和裕王府的人打交道,魏广德觉得还是稍微低调一点好。

  高拱和殷士谵的到来虽然瞒不过有心人,但是稍微回避一些,至少无心人是不会知道的。

  其实在接到通报,说高拱他们来了后,魏广德就知道,这是裕王府在向自己示好了,下午或者明天,或许景王府那边也会有所动作。

  “都午饭时间了,看看,我们聊天把正事儿都忘了。”

  听到魏广德叫酒菜,高拱才恍然大悟般笑道,随即,叫来门外的侍卫抬进一口木箱。

  魏广德一看就知道,应该是之前自己借给他们的银子,这是还银子来了。

  还钱,天经地义的事儿,也就没有推辞的道理。

  看这样子,裕王府的财政危机应该是已经解决了,看来那位严世番严大公子聪明过头了,也太贪财了,什么钱都干拿。

  魏广德都能想明白的事儿,严世番这样聪明绝顶的人居然会想不到,还敢火中取栗,也是天欲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只是,接下来高拱的话就让魏广德一愣。

  “广德,这里是二千五百两银子,两千两是当初借你的,现在还你,还有五百两是按照市面上的惯例,给你的利息。”

  “这就不用了,当初我可没想着要收王府的什么利息,只是救救急而已。”

  魏广德连忙推辞,没向裕王爷那里送钱就不错了,还想赚人家的银子?

  魏广德可不是老寿星,不想找死。

  “话不是这么说的,天下哪里有白借的银子,如果真有,广德,你再给我找几十万两来,我都要。”

  殷士谵插科打诨说道。

  “哈哈.”

  高拱闻言只是笑笑,接着说道:“银子放这里,其他的我不管了。

  本来你这奉旨回京我们应该给你办接风宴才对,不过今天到了这里,这顿酒我们可都没打算掏钱买单的。”

  酒席过后,高拱、殷士谵才告辞离开。

  下午,不出意料的,景王府也有人送来礼物,又是盛情邀请魏广德过府一叙,不过这个时候魏广德自然是要想办法推辞的,只不过话自然是扯到需要在会馆等候西苑那边的消息。

  一天没有得到嘉靖皇帝的召见,魏广德心有喘喘,不知道皇帝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只好开始揣度皇帝。

  其实,揣摩帝心是个很禁忌的话题,毕竟不管是谁做皇帝,都不喜欢臣下摸透自己的性子,特别是当今这位自认为很聪明的帝王就更是如此。

  但是,作为臣下的,就没有一个人不揣摩上意的,除非是不想做这个官了,或者纯粹就是混吃等死的,不想进步。

  魏广德这个时候刚入官场,自然不存在找地方养老的想法,内阁才是他现在的目标。

  魏广德开始仔细回忆以前看过的那些塘报,希望从中梳理出嘉靖皇帝的性子,到时候在西苑好投其所好。

  但是想了半天,好像和一般的皇帝没什么两样,如果有,那就是够心狠手辣,杀人是从不手软。

  是的,魏广德回忆后发现,貌似死在当今这位手中的大臣还真不是凤毛麟角。

  大礼议事件就不说了,廷杖打死多少人。

  和大臣们斗完了,后面依旧是手黑,直接把当时的首辅都给腰斩,这貌似也是开创大明朝先列的,朱元璋那会儿弄死的那些达官显贵是不能和后面那些人比,没有可比性,目的不同。

  中午酒席上,魏广德到是和高拱、殷士谵有意无意说了几句,但是明显他们也是讳莫如深。

  其实也不奇怪,对于当今的性子,大多数朝臣都只是私下里和熟悉的,信任的官员讨论。

  高拱他们倒是有心想要拉拢魏广德,可是毕竟接触时间太短,他们也不算完全放心,可以敞开了说,而且嘉靖皇帝自“壬寅宫变”后移居西苑,自然早朝没什么大事儿基本就算是废了。

  朝臣们和皇帝接触时间少,自然熟悉程度也大为下降,也就是内阁和六部九卿还能有事时和皇帝见上一面,还有就是斋醮的时候,需要进献青词,翰林院的学士们也有机会见到皇帝。

  高拱还好,他也是个写青词的行家,殷士谵这种只会写诗词作文章的就不怎么受嘉靖皇帝喜欢了。

  不过当时高拱并不愿意多聊这些,而是把话题引向他处,魏广德也是无奈。

  这就是还没有被他们完全接纳的意思,现在示好,只是表达个意思,后面还要看表现。

  最后,魏广德发现除了知道嘉靖皇帝爱修道,喜欢青词外,似乎他还真想不到什么了,那就想想严嵩好了,他这么受嘉靖皇帝喜欢,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

  严嵩这个人的经历很有点意思,他生于成化十六年,弘治十八年考中乙丑科进士,为二甲第二名,治《诗经》,选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

  在这个时候,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而在严嵩回老家养病的十年里,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这不由得让魏广德想起另一个人,之前魏广德就听人提起过,但是却没有丝毫印象,直到他进入翰林院以后才了解的人,那就是张居正。

  来到大明朝,最早魏广德听到张居正这个人的时候,曾省吾说的是太岳先生,当时魏广德以为就是个老翰林,到了年岁致仕回家养老的,也就没多想。

  进了翰林院才知道,曾省吾说的太岳先生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籍,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选庶吉士,那年他二十三岁。

  张居正做庶吉士那三年,刚好就是大明朝政治斗争最激烈的那些年,严嵩斗垮了夏言成为首辅,夏言横死当街。

  魏广德不知道那段时间的经历是否给张居正上了一课,反正前几年张居正就以养病的名义回了湖广老家。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觉思索,自己要出人头地,坐上首辅之位,是否也要学学严嵩和张居正,回家养养病。

  严嵩够厉害了吧,其实在印象里,似乎还没有张居正来得猛烈,直接就是权倾朝野的存在,好像看到的文章小说里,这位张居正直接连皇帝都训,跟训儿子似的。

  活着的时候倒是轰轰烈烈了一回,死后好像就很惨,连累自己还祸及家人。

  不过印象中,后世对他是绝对的褒扬,虽然有错误,但是功劳远大于过失,甚至有人直接就说这位是给大明朝续命百年。

  至于张居正搞的改革,魏广德就记不清了,反正肯定触及权贵利益了,虽然有些地方他很圆滑的处理了,可是触动了就是触动了,最后还是被反攻倒算。

首节 上一节 18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