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208节

  “礼部的名册皇上点头没有?”

  徐阶忽然想到另一个事儿,突然问了出来。

  “没有,陛下当时只是看了,留在宫里,并没有马上给出批示。”

  那內侍马上说道。

  听到这里,徐阶心中就有了确定,别看邹应龙被提到第一的位置,但是他一个即将出任行人司行人的人,是不可能被派去河南查案的,除非特旨给他加御史衔。

  行人司兼任御史,貌似还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安排。

  劳堪倒是有可能,只需要在名册上加上他的名字,就可以直接调到都察院去,顺理成章就能被外派到河南查案。

  至于魏广德,翰林院编修还挂着太常寺典薄,不大可能又给个都察院御史的官职。

  三个七品官职集于一身,这是在开玩笑呢。

  魏广德从检讨到编修,已经是升了一级的,兼职一般都是为了给官员升品级或者加大权力用的,像魏广德这种挂两个七品官职的本来就少见,徐阶相信嘉靖皇帝不会再给他挂御史衔了。

  而在徐阶打听西苑消息的时候,嘉靖皇帝初步定下的名单也被人悄悄送到了魏广德手上。

  看到邹应龙居然是排在第一位的,魏广德只能一阵苦笑,因为邹应龙和他关系一般。

  邹应龙,字云卿,兰州皋兰人,因为地域的关系,注定了他和魏广德走不太拢。

  而且据劳堪观察,说邹应龙殿试后就和徐阶走的比较近,听人说当初殿试的时候是徐阶提了他的名次,邹也投了贴算是拜在徐阶门下了。

  剩下的劳堪和自己,估计中奖的概率就不大了。

  魏广德对此只能报以苦笑,还能说什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成全了别人。

  而嘉靖皇帝对调查徽王的消息,也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很快就传遍了京城的官场。

  对于嘉靖皇帝没有从内阁部推人选上点头,而是跑去调新科进士的奏章选人,大部分人都嗅出了其中的意味。

  好吧,皇帝貌似是在警告他们,不卖力干活,朕有的是人手出来顶替你们的工作。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每次都会诞生数百的新科进士,就算朝中官职空缺严重,那就会试多放出一些名额就解决了。

  在大明朝,还真没几个不想做官的读书人。

  别看在野的许多读书人成天高谈阔论,忧国忧民,恨不能为国为民施展抱负,其实这些人大多都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

  因为落榜才会如此,人前装作淡泊名利自清高,人后却是愤世嫉俗。

  部推出来的人选,其实做的事儿,朕叫个新科进士也能完成。

  到这个时候,京城的官场终于平静下来了,虽然仍不时有人上书弹劾,但更多的官员选择脚踏实地处理政务。

  不过在大明朝,其实也没多少政务给他们处理,只能说忙的忙死,闲的闲死。

  像内阁这样的职权部门就是忙死的代表,每天都有全国各地发到京城来到奏本需要他们票拟送入宫中批红。

  魏广德就是属于闲死的那帮人中的一个,他只是邀请劳堪等同年一起喝了一顿酒,也不再对去钧州一事抱有太大期望了。

  皇帝态度传开没两天选人事件就快速冷却下来,这天,在西苑永寿宫里,嘉靖皇帝如往常一般诵经敲磬,或许是昨晚没休息好的缘故打了个小盹,敲磬的手不小心滑出敲在了龙案上。

  “梆”的一声,嘉靖皇帝心里就是一惊,瞬间睁眼看到如意敲在书案上,随即迅速在心头开始祷告起来。

  好吧,这会儿正在清修,若是自己不小心惹怒了神仙说自己不诚心,以后功法还怎么精进。

  不过在一旁的內侍和宫女看来,却是皇爷念经的时候打瞌睡了,还把自己惊醒了,觉得十分可乐。

  只是这里是什么地方,永寿宫,一个个只能想笑却不敢笑,憋得十分痛苦。

  嘉靖皇帝还在默念祷告的时候,却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一个刚进宫不久的小宫女失了礼,笑出声来。

  这一幕把一边的黄锦吓了个半死,心里咒骂这个小宫女没点眼力劲,陛下身边最忌讳的东西都忘了。

  自“壬寅宫变”后,嘉靖皇帝对待宫女的态度那是十分苛刻,稍有不慎就打骂杀头。

  毕竟当年的宫变,可是差点要了他的命。

  嘉靖皇帝抬头寻声望了过去,只看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宫女这会儿正惊慌的用双手捂着嘴看他,虽然脸色带着惶恐,双眼却依旧笑的弯弯如同月牙。

  小女孩十三四岁的年龄,看上去天真烂漫,此时已经想到忌讳,脸色惊惧之色更重,只是那一双眸子依旧散发出让嘉靖皇帝心动的神采。

  这一幕让他那颗死寂许久的心泛起了涟漪,他默默地盯着小宫女看了许久,殿中空气也肃穆到极致的一刻,嘉靖皇帝忽然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

  不同于以往的笑声,至少在一边伺候的黄锦看来,这笑声是发自内心的。

  陛下没有真生气,谢天谢地,黄锦在心里默念几句。

  嘉靖皇帝笑够了,随即摆摆手,黄锦知趣的叫其他人都退了出去。

  殿里的內侍、宫女如临大赦,慌不迭的退出大殿。

  看到人走离开了,嘉靖皇帝这才对黄锦问道:“宫外消停了?”

  “回陛下,各衙门都老实了。”

  黄锦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小声回答道。

  “你把留中的那几份奏疏拿去批红,子升那份奏疏驳回,从都察院挑个御史下去看看。”

  随即,嘉靖皇帝又吩咐道。

  子升,自然就是徐阶,之前部推的人选被嘉靖皇帝否了,改由都察院派出御史下去查案。

  其实,这才算是正常操作,只是京城官场中人看到有可能扳倒一个亲王,这可是个扬名立万的机会,自然都不愿意错过。

  “昨日锦衣卫上的条子,说魏广德可能会和魏国公府结亲,你下去叫文孚再详细打探清楚,朕要知道徐家是什么时候打的这个主意。”

  “是,奴婢下去就通知陆都督。”

  黄锦急忙躬身领命,之后就打算按照嘉靖皇帝旨意来办,只是紧接着耳中却听到一句让他惊掉下巴的话:“今晚安排那个宫女侍寝。”

第262章跟我们走一趟

  当宫里把留下数日的奏疏送回内阁,嘉靖皇帝的批示很快就在朝中百官中传开。

  又被皇帝戏耍了。

  是的,大多数知道司礼监批红内容的朝臣都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赤裸裸的打脸。

  一开始传话让部推官员人选前往钧州查案,回头就被否掉,接着又传出皇帝打算启用今年新科进士去办理这个案子,结果就是在都察院河南道随便挑出一个御史就定下来了。

  回头想想,嘉靖皇帝这么玩其实也不是一次、两次,每次警告的意味很浓。

  再看看这次事件从魏广德提出弹劾再到弹劾风潮的爆发,皇帝是真对现在朝臣不满了。

  魏广德没有预料到嘉靖皇帝会这么操作,最终转了一圈还是把差事交到了都察院手里,而不是真的起用新科进士去办案。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这样才是合理的,稍微给朝臣们留下了一点脸面。

  就在昨日,都察院的御史就已经领了皇命出京南下而去。

  这会儿,魏广德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看着南京来的书信。

  信还是徐怀带来的,现在他已经成为魏广德和徐邦瑞联络的信使,专门负责来回传递消息。

  魏广德的回信,徐邦瑞当然已经看过了,信中魏广德也直言不讳的表示会帮助他争夺世袭的爵位。

  在徐邦瑞和徐邦宁当中进行选择,魏广德自然会站在未过门媳妇的亲大哥这边,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儿。

  家里和徐家的婚事已经开始走程序了,完全算是定下来,他魏广德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已经摆脱不了徐家女婿这个身份,早早晚晚也会被卷入其中,何不主动一点。

  虽然在魏广德看来,和徐家结亲对他其实并无太大好处,甚至可能会给未来的仕途带来不利影响,可父母那边已经定下来了,他也没丝毫办法阻拦。

  这次的信,徐邦瑞带给魏广德的信息更多一些,包括他掌握的老爹徐鹏举在京里的关系。

  告诉魏广德这些,也是让他稍作防备,因为他已经打听到一件事儿,那就是在魏广德在保安州率领宣府军打退俺答部后,老爹曾给兵部官员送过不菲的厚礼。

  魏广德看到这段心里也就了然了,他也奇怪兵部当初为什么会对他产生执念,执意要让他离开翰林院前往兵部任职。

  中间负责穿针引线奔走之人,则是现任国子监助教王季淮。

  国子监助教,这样的官职其实都不算官,放在京城里,这样的人还真不惹人注意。

  只是信中另外提到的人物却是让魏广德心里一惊,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彬。

  虽然魏广德并未和内廷有太多往来,但是李彬这个名字他还是从陈矩口中听说过的,在司礼监里面,排在高忠之后的就是他李彬了。

  按照徐邦瑞信中所言,李彬贪婪无度,所以自家老爹就投其所好献上不少金银让他做内线,一是通过李彬这条线了解宫里嘉靖皇帝的情况,消息自然是送到王季淮处再安排人报往南京。

  其二嘛,自然就是在有朝中大臣“诬陷”魏国公府的时候仗义执言,帮着拖延转换一二。

  这是徐邦瑞目前已经确定的,自家老爹在京城的主要关系,至于其他的勋贵,那个就不用说了,毕竟都是开国后就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联系的,不必专门复述。

  徐邦瑞知道这两人,还是因为这次封诰命之事,尽管老爹徐鹏举做的隐秘,可是也备不住有心人的窥伺。

  “这个太监不得了。”

  魏广德在心里默念了一句,把书信藏好,上面的东西算是魏国公府上的机密了,可不能泄露出去半分。

  魏广德把这些人先放一边,反正一时半会儿也遇不到。

  司礼监的太监和国子监的助教,魏广德顶天了走在路上碰个面,估计他们认识自己而自己不认识他们。

  只是此时锦衣卫北镇抚司里,陆炳坐在书案后面闭目沉思。

  宫里黄锦传过来的话让自以为熟悉嘉靖皇帝秉性的他也有点迷惑,搞不懂皇帝查魏广德亲事到底是因为看重魏广德还是在提醒他注意监视魏国公府,亦或者干脆就是对整个勋贵集团都要严密监视起来。

  刚刚发生的事儿,陆炳自然是知道的很清楚,皇帝对于现在朝中人浮于事,渎政怠政的表现很是不满,这是又在敲打人了。

  实际上嘉靖皇帝对魏广德的态度一直让他很是迷惑,完全不是皇帝以往的作风。

  想到去年还曾接到过好朋友送来的信件,让他对这个晚辈照顾一二,魏广德那里还需要他照顾,自己都爬上嘉靖皇帝那条船上去了。

  魏广德来京后的行踪,锦衣卫其实都有记录,甚至他自以为很隐秘的去见高拱等裕王府之人,送去会票的事儿,锦衣卫也查到了,只是没有报上去。

  一个庶吉士,也算官员吗?

  之后和陈矩私底下的见面,以及一些纸条的传递,虽然不知道纸条上写的是什么,但是从前后发生的事儿上也能大概揣测出来。

  陆炳也只能对卫所还能出这么一个奇葩感到惊奇,一般卫所出来的进士都是比较直的,像魏广德这样能屈能伸的还真不多见。

  考到进士的读书人,往往都有所谓的风骨与气节,张口闭口就是养浩然正气,不屑于和内廷宦官搞到一起去的。

  能和太监宦官混到一块的往往都是历经宦海的官场老油条,他们知道为官要想顺当,必须借助内廷之力,自然就要多多少少主动和太监们有所联系。

  没想到魏广德才入官场就懂的这些,还真不是普通人。

首节 上一节 20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