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15节

  “俺答汗选择进攻龙门关堡?”

  此时在宣府,坐镇在此的宣大总督葛缙听闻下属汇报龙门关方向遇袭,目前敌情不明,但是燃起的是五烽烟火,顿时感觉不可思议。

  宣府,从地形上说比较近似一个双峰,从而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

  东部是燕山山脉,主要的关口就是独石口,攻破独石口即可沿河谷南下,抵达延庆,继而攻打居庸关。

  嘉靖三十五年那次入侵,虽然俺答部没有攻打独石口,却是选择瓦房沟破龙门所,也就是在河谷中断破的边墙,之后顺河谷到达延庆附近。

  这里,一向是宣府的防御重点。

  而在西部,则是在野狐岭两翼,之后的万全城就是现在马芳的驻地,这里也是草原骑兵南下常走的路径。

  这里因蒙古与金国之间关键性的一战而闻名于世,当初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就是在此歼灭了完颜承裕率领的金军,扫清了进攻金国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金国在野狐岭之战的失利,导致中都门户洞开,备受威胁,以至于在四年后金国就不得不放弃了中都,迁都汴梁。

  因此地的重要,宣府把最能打的将领马芳派到此地驻防,统领万全左、右卫和怀安卫,也是宣府镇的防御重点之一。

  但是,这次俺答部的进攻,出人意料的既没有攻打西部,也不是攻打东部,而是在东西部的结合位出手,攻破这里,俺答部距离宣化城的距离就非常近了,显然是把进攻的矛头对准了宣府三卫。

  宣大总督葛缙此时也看出了苗头不对,随即吩咐道:“通知宣府总兵官来此议事,给马总兵发去军令,集合三卫人马于万全左卫,随时救援宣化城。

  给大同刘汉发军令,速率领大同军沿桑干河谷东进,支援宣府,山西兵马汇聚蔚州,随时准备入援。

  给京城送军报,十万火急。”

  来不及等铺兵送来更加准确详实的情报,葛缙就对属下幕僚下达命令。

  这些军令和战报都会由他雇佣的师爷等人去起草,写完他审阅后用印就可以发出。

  很快,屋里人都行动起来,几人已经开始动笔书写公文。

  而京城的文渊阁中,大明朝内阁阁臣严嵩、徐阶坐在大厅上座,下面坐着兵部尚书杨博和太常寺卿高拱。

  虽然魏广德在高拱跟前说的很简单,但是真正开始下笔时却是纠结不已,其中主要就是算计。

  他需要计算消息传递所需的时间,明军行进的速度和俺答部骑兵的行进速度等数据,可不是在保安、怀来和延庆三地一个相对狭小的战场空间里计算,这可是一个两千里的巨大战场。

  计算稍有差池,可能就会让延绥、宁夏明军遭遇灭顶之灾,所以魏广德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往来于兵部,找人了解相关信息。

  高拱在详细了解魏广德正在做的事儿后,也没有疾声催促,只是每天都要往翰林院魏广德值房跑,无声的行动让魏广德倍感压力。

  总算,今日数据算是测算出来了,虽然或许还会错误的,但是显然误差应该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魏广德才算给高拱交卷。

  高拱拿到魏广德的奏章马上火急火燎的赶往内阁面见了严嵩严阁老。

  严嵩在从高拱口中得知,魏广德对宣府可能发生的战事做出了一个计划后先是有点吃惊,当得知魏广德居然打起河套的主意,眼神中传出一股意味不明的情绪。

  可惜啊,魏广德虽然打那里的主意,却只是派出两镇军马进行一场劫掠,而不是打算长期驻留当地,把河套重新收入大明的版图。

  虽然内心里有点点失望,但是严嵩很好在掩饰住了这点,没有被高拱发现。

  “把徐阁老,还有六部”

  严嵩没有直接否决,而是开口说道,只是话没有说完就被高拱一个深揖打断。

  “阁老,此战关系重大,下官认为还是应该慎重,只用召集徐阁老和兵部尚书参与即可。”

  看严嵩微微皱眉,高拱急忙又补充道:“按照广德的计划,我军的消耗可比之前计划少许多,最关键,现今朝臣们散居京师各坊,常常出现朝政出则满城皆知的情况。

  之前,锦衣卫就曾抓住过白莲教徒,他们专司收集京师消息,而俺答汗身边就有多名被朝廷通缉的教匪,我们不得不防。”

  听了高拱的顾虑,严嵩眼神闪烁意味难明,但很快还是点头,“那就先召存斋和惟约来商议,若是他们无异议,我们就前往西苑求见陛下。”

  最先到的自然是徐阶,实际上在高拱走进文渊阁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虽然心中诧异他怎么会直接找严阁老,最近可没有听说国子监有什么大事儿发生。

  在书吏过来请徐阶移步严嵩值房后,徐阶放下手上的工作就过来了,他也想知道高拱来此到底何事。

  很快,魏广德的奏章就被严嵩交到他的手里,徐阶坐在一边开始仔细看起来,越看越是心惊,心里却是有些埋怨高拱,这么重要的事儿之前都没有给他透点风声。

  魏广德这道奏章上去,福祸难料,他都不明白高拱到底怎么想的。

  如果高拱一到内阁就去找他,他肯定是要把这事儿给拦下的,现在先到了严嵩手里,他是爱莫能助了。

  应该说,魏广德的计策倒是有几分道理,不过他担心的不是计策好不好,而是西苑那位的态度。

  不多时,兵部尚书杨博就走进了严嵩值房,徐阶把手里的奏章递给杨博,嘴上说道:“惟约看看吧,这是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魏广德提的奏章,议此次宣府之战的。”

  说完这话,徐阶就闭嘴不再多言,从进入这里到现在,徐阶都没有正眼看过高拱,不知是避嫌还是心理不爽。

  杨博进屋子就被徐阶递过来一本奏章,只好苦笑一声,随即冲着屋里诸人行了个罗圈礼,就在下首找个位置坐下,仔细翻看起魏广德的奏章来。

  只是随着有往下看,杨博脸上就越凝重,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他不是一气呵成看完整篇计划,而是不时跳到前面去,重新开始看,如此翻来覆去多次。

  终于,杨博应该是看完了魏广德的奏章,轻轻放在旁边茶几上,闭目思索,完全没有理会上面严嵩、徐阶投来的问询的眼神。

  对面的高拱对此也无可奈何,这位杨博有点牛,就算是严嵩这样的大佬,他平时都不怎么鸟的,加之曾经出任过总督,杀伐果决,身上似乎还带着那么一点杀气,在朝堂上是个很特殊的存在。

  好半天,杨博才睁眼,看看上面的严嵩和徐阶,又看看对面坐着的高拱,他知道他们都在等着什么,也不拖泥带水,开口直言道:‘此策可行。’

  不过说出这四个字后,不等对面的高拱有所反应,他就已经起身,顺手把茶几上的奏章又拿起来走到严嵩和徐阶身前说道:“唯一的漏洞就是,如果俺答部不为所动,依旧全力进攻宣府,一旦宣大军被击败,可就只剩下蓟镇兵马了。

  要知道,从宣府到河套,远隔千里,骑兵全力奔袭都要跑十余日才能到达,远水不解近渴。

  一旦俺答汗选择放弃救援河套,这计策的风险就大了,几乎让京城直面鞑子兵锋”

第363章京城和大同

  魏广德依旧是经验不足,只是一厢情愿的以为明军攻打河套,能够调动俺答汗分兵救援,却没有想到两地相隔的距离,俺答汗有可能因为救援不及而选择放弃。

  高拱同样是没有代兵的人,也是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所以才把魏广德提出的想法当成明军的制胜法宝。

  现在,听到杨博指出的漏洞,高拱一时无言以对。

  确实,他们只以为河套地区的重要性可以调动俺答部骑兵救援,偏偏没有考虑到对方选择放弃会怎么样。

  一旦俺答汗如杨博所言,没有落入明军的节奏,那这个计策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没有起到让俺答汗分兵的目的,其实就是失败。

  沉默半晌,高拱才开口说道:“那该如何补救?或者直接放弃?”

  这时候,高拱也动摇了。

  “动员山东、河南卫所,以及辽东镇兵马随时准备入援,只是这样,消耗也不会少,不过却可以保证九边防御不会出现漏洞。”

  杨博淡淡回应道。

  此时的杨博,虽然面上装的很淡然,其实内心里还是有些烦躁的。

  当收到宣府军报后,整个兵部考虑的都是怎么调集重兵防御住鞑子的侵袭,而没人提出这样以攻代守的方略,虽然即使提出,很大概率也会被他做为备用选项而不会送到御前。

  可惜明军战力下滑严重,若是还有明初大半的战力,这次俺答汗的入侵其实就是个绝佳的,围歼俺答部的机会。

  只可惜,一切都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而已。

  不过,魏广德提议的攻打河套地区分散俺答部兵力的计划,倒是很合适。

  明军战力虽然下滑厉害,可是对于普通蒙古族人来说,那依旧占有绝对优势,何况鞑子主力尽在宣府,草原上已经没有可以抗衡两大军镇围剿的力量了。

  根据杨博入主兵部以来和嘉靖皇帝接触中的体会,嘉靖皇帝是个极好面子的人。

  十多年来,大明屡屡遭到俺答部入侵而疲于应付,从每次汇报战报时皇帝脸上的不耐他也能看出来,皇帝对现下大明的处境是极度不满的。

  他堂哥正德皇帝那会儿,明军可是大摇大摆进出长城,在关外也能和鞑子死磕,可到了他的手里,怎么情况就完全翻转过来了呢。

  杨博还在想西苑那头,这边高拱已经亟不可待的开口问道:“请教大司马,广德这份策略该如何完善?”

  收回思绪,杨博略做思考后就说道:“正如我之前所说,如果俺答汗选择暂时放弃河套地区,依旧集中兵力妄图消灭宣大军,进而突破居庸关城墙威胁京师,那我们就需要提前动员山东、河南等地的卫所入援。

  山东都司辖下青州卫、平州卫、泰安卫调往德州,和德州卫汇合组成一支人马进驻河间府,德州左卫封蔽北直隶和山东的边界,防备鞑子乱兵。

  河南都司辖下常山三卫调往保定府,若俺答部真的突入蓟镇,两路大军可以赴援京师。

  山东兵马加上河间府屯卫有六个卫所的兵力,保定府有五个卫所可以出动,和河南兵马加一块就是八个卫所,京师附近还有天津三卫、通州和涿州附近也有十余个卫所可以动员,入援兵力可超十万人。

  我想,有这些大军在侧,俺答汗未必敢突入蓟镇放肆。”

  杨博记忆力不错,很快就想好了召集北直隶周边的部队,甚至连抽调多少卫所都已经有了腹稿。

  杨博的话,让一旁的高拱连连点头,就连上首坐着的徐阶也是含笑抚须,只有严嵩依旧毫无表情坐在那里,似是魂游天外般对他们的对话无动于衷。

  魏广德制定的计划,确实漏过了京师的安危,倒不是说魏广德想不到,而是他一开始就不认为俺答汗敢杀进蓟镇来。

  当初俺答部能够突进到通州附近,虽说有鞑子探马据说跑到过京城城墙下,可是魏广德相信那时候的鞑子已经是强弩之末,已经没有什么攻坚的力量,否则绝对不会放弃攻打通州的机会,那里可是京师的粮仓,数不清的物资囤积于此。

  打下通州,俺答部就可以在北方立足,因为城中的粮秣就可以支撑他那几万大军消耗至少半年。

  但是结果如何,俺答汗放弃了攻打坚城,在京畿附近转一圈,抢够了就选择跑路。

  看了三人的反应并没有得意的想法,杨博此时却是在微微诧异,因为他发现自己到这里的时间也不短了,可是怎么就只来了自己一个人。

  这么重大的事儿,难道没有召集其他尚书过来一起讨论吗?

  想到这里,杨博就开口问出心中的疑惑。

  严嵩和徐阶还没说话,一边的高拱就开口解释一番。

  杨博听了高拱的解释,微微点头,国与国之间的作战方略,确实不应该有无关的官员参与,比如都察院的人,他就不觉得有必要让他们掺和进来。

  “二位阁老,那现在是不是将杨尚书的意见作为票拟送往西苑,亦或者重新写一份奏疏?”

  虽然魏广德的计划被杨博指出了重大失误,可高拱还是不想放弃这个计划,因为其中打出去,扫荡河套地区的做法很合他的脾性。

  凭什么就只许你们鞑子跑进关内来抢掠,我大明也可以杀出关墙把东西抢回来。

  话说到这里,徐阶询问的目光看向严嵩,这样的军国大事肯定是首辅牵头,他可不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

  此时的严嵩才好似大梦初醒般,用浑浊的目光看了看高拱,又看了眼杨博,也不知道想了什么,这才转头对徐阶说道:“就由存斋来写票拟吧,把惟约的计划补充上去,送西苑请陛下御览。”

  “可是.”

  徐阶正要接话说什么,却见严嵩摆摆手,“带过兵,打过仗的,知道这份计划的就只有惟约和善贷,他们既然觉得可行,我看就应该能行。

  再说,此事最终还是由陛下圣裁,我们该做的都做到就行了。”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严嵩看向徐阶的眼神变得森然,徐阶不觉心中一凛,知道不能再说什么了只好点头答应下来。

  一边的高拱心中正高兴,丝毫没有觉察到上首两位内阁阁臣之间的眼神交锋。

  只是这一切,被兵部尚书杨博看在眼里,他再看向严嵩的眼神中不免带上了些许戏谑。

  徐阶票拟后的奏疏被严嵩派人直接送入宫中,高拱也暂时无事,若是陛下看到想来会再次紧急召见他们才对。

  高拱向屋里三人行礼告退后,又直接回到了翰林院,此时魏广德还在值房,只是没有看书,他还在脑海中推敲那份奏疏的内容,看有没有计算出错的地方。

  在高拱到来后,魏广德就知道了他那份奏疏被兵部尚书杨博指出来的漏洞,魏广德心里苦笑,俺答汗根本就没有足够兵力威胁京师,那么担心做什么。

首节 上一节 31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