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319节
远处轰鸣声传来,带着家人跑出部落的老牧民回头往那个方向看了眼,首领带着的几十个人面对那黑压压冲来的红色海洋已经傻了,有人已经拨马往回跑。
他们来不及了。
老牧民心里只是这么想着,管不了太多的,他选择带着家人逃离这里。
在蒙古这片土地上,现在的主人叫孛儿只斤·俺答,他本来是土默特部的汗,只是现在他已经是这片草原各部族公认的大汗。
辽阔的草原上,除了那几个大的部族外,还生存着许多如眼前这样的小部族,几百人甚至只有几十人。
这样的部落,有些本来就是属于大部族的成员,有些则只是依附于大部族的独立小部族。
几万人的大部族不可能聚在一个地方牧羊,他们需要分成若干小部落,撒在草原上,也允许向他们臣服的小部落存在。
老牧民所在的部落不是独立小部族,而是土默特部的一部分,也算是大汗的嫡系部落,刚迁到这片草场不久。
阿勒坦汗带着大队人马去宣府,他也是听首领说过的,这次孩子们回来一定会带回不少铁锅、茶叶和布匹,只是想不到先等来的居然会是明军。
这个蒙古部落只进行了短暂的抵抗就被消灭,明军只在这里呆了很短的时间,杀掉一些牛羊吃掉,而剩下的牛羊和老马则全部宰杀,能用的战马则被带走。
“俞将军,那些人怎么处理?”
一名带队的游击策马到俞大猷身边,小声问道。
虽然是询问,可是脸色狠辣的表情已经把他此时的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是没有时间带走这些俘虏的,何况那些人都是老如病残。
俞大猷知道,他们此次出征需要隐蔽和速度,沿途是不能留下活口的,否则谁知道这附近有没有其他未被发现的部族存在。
而且,这个游击的意思他明白,也知道这不一定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所有跟随出塞的将官和士卒的想法,他不能违逆民意。
“按你们的习惯处理,尽快带队跟上来。”
俞大猷只是简单的命令道,随即头也不回的拨马就走,身边的亲兵也纷纷策马追了过去。
按照计划,俞大猷他们是纯骑兵偷袭板升城,所以除了加紧赶路外,路上遇到的灰河和黑河都直接寻找浅滩涉水过河,他没时间等待携带辎重的步兵。
只有回程的路上,会携带从板升城抢掠到的物资,再要涉水就比较麻烦,所以才有让刘汉和李文进带兵在两条河上搭建浮桥,便于部队快速通过。
撤退的道路是精心选择的,都是河道深而水流喘急的地方,便于截断身后的追兵。
到时候只需要往桥上泼上火油就可以快速毁掉浮桥,让鞑子的追兵来不及过河追杀。
在明军过去后,整个部落营地就安静下来,只有浓浓的血腥味在弥漫。
板升城位于大同以北,两地相距约三百多里,最初是因为遁入草原的汉人,聚居于此,从而形成了大片定居农业聚落,当时被称为“板升”。
板升规模很大,“有众十余万,南至边墙,北至青山,东至威宁海,西至黄河岸,南北四百里,东西千余里,一望平川,无山陂溪涧之险”。
他们将蒙古高原的游牧经济方式一改而为农牧结合的复合经济,推动了明清时期蒙古高原的经济转型。
“耕种市厘,花柳蔬圃,与中国无异,各部长分统之”,“蜂屯虎视,春夏耕牧,秋冬围猎”。
而逃至蒙古高原的汉人,则大多为破产农民,还有白莲教徒。
板升内部分为多个部落,形成自我统属体系,而其中才智之士则被任命为各部族长。
从而让大草原上出现了内似关内的情形,以大板升城为主体,周围分布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场镇似的小板升城。
只不过随着白莲教徒在塞外势力愈发壮大,这里逐渐也有塞上农户安居乐业之地,变成了白莲教徒施展野心、报负基地。
这里最初的时候,俺答汗并没有多加管理,而是很粗放的对待来到这里的汉人,当白莲教徒大量出现在这里,成为这里最强大力量后,汉人就开始被白莲教徒所统治。
他们在这里建立内似内地的官府,对领地内汉人进行管理和征收税赋,以此壮大自身的力量。
经过长途跋涉,大同军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距离板升城三十里外的一处坳地隐藏,这已经是他们离开大同的第四天。
大同军对这里不算陌生,实际上每年都会有关内的走私商队来到这里,而商队中的护卫就有来自大同卫所的探子,观察周边环境和打探城内虚实。
而这里,就是其中一个商队常年活动的线路。
此时,俞大猷就坐在斜坡上,正有一个打扮如同蒙人的明军士卒在讲述之前他在板升城周围打听到的情况。
虽然这人是个明军士卒,但是从长相上看,和汉人还是略有区别,显然就是一个蒙古人。
其实这并不奇怪,遁入草原的汉人大多数在这里开垦耕种土地,但是也有少量被吸收进了俺答部军队里,而长城周边的蒙古人,一些因为受到蒙古族内贵族欺压,或者为了更好的活着而选择投奔大明。
实际上,大明建国之初,明军中就有蒙古人的存在,而在成祖朱棣时期,还专门为收编的蒙人组建过专门的军队——三千营。
随着这个士卒的讲述,俞大猷也大概明白了板升城是个什么样子,大概就是和边镇的县城差不多的样式。
不算高大的土墙充当着城墙的作用,城门有包砖,显然也是为了加强城墙的防御,但是没有吊桥,也没有护城河,只有为修筑土墙时取土挖出来的一条土壕做为城墙外的防御。
至于关闭城门的时间,则是在日落时关闭,和内地关城大抵内似。
“你说板升城周围没有看到俺答部的军队,只有汉人士兵在把守城墙?”
俞大猷在士卒讲完以后好奇的问道,这很出乎他的理解。
这里可是大草原,而且还是土默特部的控制核心区域,俺答汗出征就这么放心把这里交给白莲教徒守卫吗?
虽然蒙古人没有王城的概念,在他们看来,有俺答汗的地方就是王城,可这里比较是俺答汗长期驻留的地方,象征意义可是不同。
“没有,大汗的部队都带走了,听说还带走不少汉军.嗯,应该是白莲教军队去宣府助战.”
那士兵回答道。
“城里现在人也不多是吗?”
俞大猷又问道,城里的汉人,严格说来都算是叛国,可不是光指白莲教徒。
来之前,李文进那话的意思俞大猷自然听得明白,只是他不想造下太大杀孽。
现在知道据说近十万的板升城里现在居然没多少人,大部分都去大青山口外避暑,现在都未归来,这样的话执行了李文进的命令就变得可以了。
只是,之前那士卒口中知道,城里看不到多少蒙古人青壮,这也意味着这次出征的首级之功怕是会比较少。
明军中虽然有杀良冒功,但是毕竟汉人和蒙古人本身长相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所以只要严格监督,边镇将领想要混功劳其实是很难的。
既然不易,做来又有何意义。
现在城里大多数都是白莲教匪的话,俞大猷就打算按照李文进的意思行事,只希望城里有白莲教匪首,最好是朝廷都知道的人,否则这次功劳就要大打折扣了。
“通知所有人,今晚早些休息,养精蓄锐,明日卯时开饭,然后突击板升城。”
俞大猷不打算在这里浪费时间,他的选择也很简单,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趁着板升城开城门的时候以一部人马易服,扮作蒙古人抢占板升城城门,然后各部冲杀进城去。
俞大猷现在料定板升城内的白莲教匪应该不会想到明军会在俺答汗进攻宣府的时候跑到这里来,正是松懈的时候,正好杀他个措手不及。
第366章突袭
清晨,朝阳缓缓升起,阳光洒在墨染般的大草原上,小动物也钻出藏身的洞穴出来觅食,让万籁俱寂的草原恢复了生气。
“铛啷铛啷.”,一阵铃铛声响起,远远地一支二十来人的马队缓缓前行,他们的前面,一望无际平坦的大草原上,一座城市就在他们前方。
“吱呀呀”
木头相互摩擦发出刺耳难闻的噪音,在四个身穿蒙古无袖短衣的汉子合力推开两扇厚重的木门,显露出大门后一条笔直的街道,和两旁低矮的房屋,远远的还能看见街道的尽头是一座装饰华丽的宫门建筑。
马队靠近城门,马上骑士不断的大量城上城下,默默计算着出现在他们视野中的板升兵人数。
“城门口有七个人,城楼那里还有五个,人数不多”
马队的中间,一个壮硕的汉子低声对身旁之人说道。
“你带人控制城下,我带人上城门然后发信号。”
身旁那人也低声回答道。
“好。”
那壮硕汉子低声答应一声后就轻轻催动缰绳,胯下马儿也随之加快了脚步,追上前面几个骑士,逐渐的走到了前面。
马队靠近城门,站在门口的一个士兵站了出来,挡在大道上,高声喝问道:“那个部落的?”
马队最前面是一个颧骨突出,鼻梁不高,典型的蒙古人长相的汉子,他看着挡在前面的那个明显是汉人的士兵,一脸不屑。
驱马靠近了士兵,这才张嘴说道:“我们是”
话音到这里,那人迅疾的从腰上抽出弯刀,顺手一劈,锋利的刀锋从那人的右肩砍入向左肋下划去,只是划到一半的位置或许是力竭,或者是手臂无法继续发力,他抽回手中的长刀,随即催马向城门下三个已经看傻的士兵冲去。
一切发生的很快,电光火石之间,拦路的士兵就已经被砍倒在地,而随着骑士催马冲向城门,他身后的同伴也瞬间动了起来,纷纷催马追了上去。
在马队冲上来的时候,终于有一个人反应过来,转身向着城里跑去,边跑边喊:“敌袭,敌啊,啊”
两个守城门的士兵在毫无反应的情况下被砍倒,而转身往回跑的士兵也只跑出几步就被战马撞倒在地,他只来得及一声惨叫就被紧随其后的马蹄践踏而死。
城门下突然的变化让城楼上的人短暂的失神,但是在马队冲进城门的时候他们也已经反应过来了,一边大声朝着城里喊着敌袭,一边有人跑进城楼里敲响了铜锣。
“铛铛铛”
刺耳的铜锣声响彻了城市,惊醒了无数还在睡梦中的人们,许多人坐在床上还稀里糊涂的,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不过锣声代表的含义他们还是知道的,有人在咒骂敲锣之人大清早的扰人清梦,而更多的则已经起身开始穿衣,打算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时冲进城门的骑士分成两拨,一伙人已经观察周围地形,有人拿出铁锹开始在城门旁挖抗,两人一组从马匹上卸下一根粗管,在土坑挖好后,两人就把粗管抬到这里放好,旁边又有人搬来留个略小些的短筒放在一旁,一个简易的佛朗机炮阵地就算建好。
而另一伙人进城门后就快速下马,随后从马上取下一根铁管或是弓箭,顺着马道冲上城墙。
城墙上的几个士兵此时除了还在敲锣的人,都已经扑到了这里,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想要挡住下面冲上来的敌人。
“砰砰砰”
几只铁管此时冒出青烟,发出一阵清脆的铳声后,两个挡在前面的板升兵惨叫着倒地,利用这个空档,一个精壮的明军冲上了城墙,虽然他手里只有一柄弯刀,可他不断挥舞着,挡住了射来了两支箭矢和刺过来的一杆长矛。
身后的士兵不断的上城墙,抵抗的几个人很快都倒在地上,在明军冲进城楼的时候,刚才还在不断敲锣的板升兵此刻丢掉手里的锣棒双手抱头蹲在地上,嘴里大叫着:“我降了,我投降。”
只是他的投降等来的是一把无情弯刀落在头顶,就在他身首异处只是,城楼外一个士兵已经张开弓箭,毫不犹豫的对着城外射出手中的箭矢。
箭矢飞出之时,一声凄厉的长啸响起,“咻”。
响箭被射出,也就代表着城门已经被控制,十多里外的俞大猷听到远方传来的竹哨之声,没有犹豫的抬起手,随即向前狠狠一劈。
“哒哒哒哒.”
马蹄声响起,随即变得密集起来,大队的骑兵从他身旁穿过,飞速向着板升城方向冲去。
在经过几队骑兵后,俞大猷也催动胯下战马跟了上去,在他身后还有无数的明军骑士追随而来。
一小队人暂时控制住城门,但是可经不起城中守军的反扑,他们要抢在敌人夺回城门前入城,时间不等人。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突袭,就是因为刺探到的情报显示,守城的板升兵并没有多少纪律可言,早上起床也是懒懒散散,而且最重要的是,没人会想到这里会遭到袭击。
城楼上的锣声已经停止,不过还是有人出了房门走上大街,向着城楼这里靠近,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大多都是住在城门附近的人,听到了铳声和“敌袭”的喊声,而住在城中的人此时也开始加快了手里的动作,快速穿戴整齐拿起刀枪就准备出门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