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341节
让总督级别官员去关注,影响百户一级的武将,却是有些太小题大做的意思。
魏广德听了黄光升的话,没有马上接话,而是作出饶有兴趣的样子问道:“黄大人,听闻在四川这几年,大人为了解决苗患也是费尽心思,难道大人觉得现在贵为总督,解决三省难题比解决一省更简单吗?”
虽然没有详细了解情况,但是魏广德也相信,黄光升在四川任职期间,肯定不会是区区几句话就把地方势力安抚下来,必然是使用了一些手段的。
这些手段,除了利诱必然还有武力要挟,毕竟不管做什么事儿,都是两面的,既有得利之人必然也有失利的一方,他们必然是要暴起反对的。
但是这几年,四川地方上听说还算安宁,魏广德可不觉得对付这些既得利益者很简单,要他们吐出到手的利益,除了一些利益补偿外,肯定也有奏疏上看不到的东西。
“湖贵川很大,若大人手上没有一支强大战力的人马弹压不服,大人要推行一些政策,安抚地方怕也不易。”
紧接着,魏广德就丢出最大的筹码。
他的意思很简单,以前你在四川打击地方势力,或许一些手段好用,毕竟你是巡抚,地方上最大的官。
可现在你手上是三省,地盘大了,问题也更复杂了,要想推行伱那一套,手上没有一支可靠的兵马做为威慑,怕是难以成事。
这支可靠的兵马,不仅战力要强,还要听话。
俞大猷和他是老乡,又在关键时候出手相助,要让俞大猷听话那就太简单了,至于保证战力,还需要怀疑吗?
俞大猷的战场经历,剿叛、剿倭和打鞑子都是战绩斐然,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点夸张,俞大猷也是吃过一些败仗,可总的来说胜率远大于失败,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将领。
俞大猷不光会打仗,还会练兵,更是非常擅长统帅杂兵。
魏广德之前就注意过浙江的剿倭战事,实际上他对后世吹捧很高的戚继光就不怎么感冒。
俞大猷可以带着卫所兵打胜仗,而戚继光不行。
戚继光当然也能打,但是他要求自己带新兵,也就是按照他的要求训练出来的新兵,为此胡宗宪还专门给他一大笔军费用来练兵,相同待遇的还有谭纶。
现在,听说谭纶和戚继光带领的新兵,现在已经是浙江剿倭战场的主力了。
不过,新组建了两支部队,自然也让江南剿倭经费更加紧张。
谭纶和戚继光的兵马,都是募兵而不是卫所兵,兵饷高不说,奖赏也不少,虽然打胜仗,可是银子也流水一样花出去,就魏广德所知,江南商税的加派,胡宗宪已经加了两次了。
这,其实也体现出了俞大猷比戚继光高明的地方。
相同的兵,俞大猷能带着打仗,而戚继光却是不行。
现在,魏广德就是要在黄光升面前点出来,让黄光升取舍利弊,到底要不要调俞大猷去湖贵川,成为他手上一把锋利的尖刀。
绥靖地方,其难度黄光升当然是知道的,他甚至比魏广德还要了解其中的厉害。
如果说之前黄光升没有考虑启用俞大猷,那么现在在魏广德提议以后,自然就要慎重考虑考虑。
俞大猷的事儿,牵扯到江南剿倭总督胡宗宪,黄光升自然是不惧的,可胡宗宪背后站的当朝首辅严嵩,就算是他也是有所耳闻。
帮助俞大猷,其实就是公开站在严嵩的对立面,这其中隐含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最起码,虽然百官私下里都骂严嵩、严世番,可没人敢当面怼他们,毕竟杨继盛只有一个。
喝了几杯茶,说了这么多话,黄光升当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表示还需要考虑考虑。
魏广德看黄光升的态度知道他还在犹豫,担心此举惹严嵩不快,给自己找麻烦,不过这事儿确实也急不来。
“黄大人,之所以想到你,一是因为你和俞将军是老乡,二就是你刚升为总督,对于剿灭三省反叛,朝廷必然是要给予支持,其中选将就成了让俞将军重新崛起的机会。”
到最后,魏广德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督这个职务,严格说是朝廷对一地进行管制临时任命的职务,是执掌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
如果不是湖广和贵州这些年叛乱频发,朝廷也不会想到要设立这个职务。
既然要剿叛,自然也需要精兵良将,所以每位总督离京前,都会在兵部接受韬略和选择将领的机会,甚至还会得到皇帝的召见。
魏广德想到的,自然就是在这个时机提出启用俞大猷,就算不做总兵官,做一个参将也行啊,至少有资格独自统领一支人马。
“志辅留在宣大不好吗?”
离开茶楼,魏广德直接去了詹事府,至于黄光升,魏广德猜测他肯定也要找好友咨询参详一番。
不过临出门的时候,黄光升还是问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黄大人,俺答汗两次折戟宣大,我料他下次攻打目标肯定会转移,要么是对山陕三边出手,要么就是攻打蓟镇,不大可能继续攻打宣大。
俞将军继续留在宣大没有获得战功的机会,可是以他的官职,调往蓟镇或者别的地方,又得不到重用。”
魏广德很老实的回答了黄光升的疑惑,不是他不想俞大猷留在宣大,而是要让他尽快复职,必须有战功,可未来宣大很大概率不会有大的战事。
没有战功,俞大猷就只能在百户官位上原地踏步。
不过魏广德还没到詹事府,半道上就被人拦了下来。
马车停在大街上,车外就是喧闹的行人。
魏广德掀开车帘好奇的看过去,到底什么人敢在京城大街上拦住自己。
“老爷,是高拱高大人的长随。”
这时候,驾车的李三回头对他说道。
“让他过来。”
魏广德听说是高拱的人,知道肯定有事儿。
那人很快就走到魏广德车旁,先是对着车里的魏广德躬身施礼后,这才又上前两步对魏广德小声说道:“魏大人,我家老爷说出大事儿了,十万火急,请你马上去老地方见面。”
“什么大事儿?”
魏广德好奇问道。
听到出大事儿,魏广德心里虽然不慌,可还是很好奇的。
问这么一句,如果这人能答上来,说明事儿也不是很大,可要是他也不知道,那就代表着事儿很要紧。
“不知,是裕王府派人见了老爷,老爷就急急忙忙派我过来的,具体要和魏大人商议何事我就不清楚了。”
那人连忙答道。
“裕王府?”
听到是裕王府的事儿,魏广德就知道不能马虎,当即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不理那人行礼告辞,马上就对李三说道:“去崇文门那个小巷酒楼。”
魏广德并没有说明是那条街道的什么酒楼,可是他知道,李三应该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地方。
对于这些常年跟随在他们身边的人来说,知道东家的隐秘事儿不少,很多都是别人想要收集的情报。
马车很快就再次上路,向着裕王府方向而去。
说实话,这会儿坐在车里的魏广德心是有些慌的。
高拱让人找自己,说有急事儿,不知怎么滴,他就想起了裕王长子薨的那件事儿。
魏广德其实有点印象,那就是后世不少人说嘉靖皇帝儿子死的多,那是因为他服用丹药过多导致的,也就是他体内积累的丹毒。
丹毒,虽然貌似没有影响到他的身体,但危害却是存在的,那就是他的后代身体多多少少都存在很多隐患,这就是嘉靖皇帝子嗣艰难,夭折率高的原因。
魏广德也从高拱、殷士谵的口中听说过,裕王爷的身体其实也不怎么好,每年都要吃药调理身体。
好吧,魏广德在马车上想到的就是,不会裕王也是一个早死鬼吧,他可是把赌注下在裕王这边,要是裕王身体真出现问题,那他可就麻烦了。
第386章选将俞大猷
“陛下让选州府建新王府?”
魏广德到了地方,没有寒暄,高拱就把刚刚收到的消息告诉了魏广德。
今天雅间里只有三个人,高拱、李芳和魏广德三人,李芳代表的自然就是裕王,魏广德和高拱说的话,将由他转告裕王。
“高大人怎么看?”
魏广德摩挲着下巴,开口问道。
他没有去问消息来源,选择封地新建王府这样大的事儿,想来是不会搞错的,毕竟这是由内阁和六部商议,消息也是封锁不住的。
“不知道,只有等内阁选出地方后,陛下下旨才能知道。”
听到高拱的话,魏广德点点头。
确定封地,建王府虽然是朝廷出银子,可是也会有就藩亲王派出王府属官参与,到时候嘉靖皇帝是要说清楚的,到底是裕王还是景王出京就藩。
“其实不用担心。”
魏广德忽然笑起来,说道:“不管是按照朝廷制度,还是民心,都是向着王爷的,陛下不会不知道。
郭希颜的血,也算没有白流。”
“嗯?”
“啊?”
一声低沉和一道尖利的惊讶声响起,不管是高拱还是李芳都没有想到魏广德会在这个时候提到郭希颜。
郭希颜年初因为上书请嘉靖皇帝确立储位,最后被直接咔擦了,甚至都没有经过三司会审,直接由锦衣卫出手抓人,审案,杀人。
裕王心里不踏实,其实郭希颜被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要知道,郭希颜可是公开支持裕王继承大宝,让景王出京就藩。
虽然他没有和裕王府事前沟通,让当时裕王府很是被动。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是直接被皇帝杀了,在那一刻起,裕王就意识到,自己或许真的要远离那个位置了。
这半年多来,他表面虽然和往常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内心里早已屈服,只是看着高拱等人殷切的目光,不忍心说出自己真实想法。
可是在今天,他从宫里得到新建王府的消息后,裕王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他已经意识到,该来的终归还是要来了,他不敢去看高拱等人在得知最后消息后失望的表情。
但是尽管如此,裕王也知道,自己是不能什么也不做的,这会暴露自己此时的心境,所以才派出李芳找来高拱和魏广德。
现在的裕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魏广德看作是王府里除高拱之外的第二智囊。
“郭希颜可是因为要景王出京就藩才被.”
李芳话说道一半,忽然感觉似乎有些不吉利,旋即闭嘴,只是双眼看向魏广德。
裕王虽然尽力不表现出来,可是作为身边人,他的一举一动可都在李芳眼中,那不可避免暴露出来的东西老早就被发现了。
只是,李芳什么话也没有说,甚至都没有对高拱提过。
只是魏广德刚才的话,让他忽然觉得,似乎情况有些不对,听魏广德话里的意思,似乎郭希颜的死其实是对裕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