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45节

  这些年,景王府没少往内廷大太监处送礼,他高忠府上自然也收到许多。

  不过,十年前的变故后,他变得谨慎小心起来,对于景王府送来的财物,他自然不会拒绝,因为拒绝就代表撕破脸,他可不想和景王为敌。

  只不过东西收了,他却还是和景王保持距离,不愿意有过深的交际。

  他明白,大明朝的文官集团里,虽然为首的严嵩支持着景王,可是其他的官员中,除了少数严嵩一系的官员外,其他人可都是支持裕王上位的,他可不愿意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成为众矢之的。

  甚至,在明知道魏广德已经投效裕王的情况下,还是默许了陈矩和魏广德秘密联系,将宫里的消息传到那边去。

  看了眼侍立在殿门前的陈矩,此时陈矩也正双眼看着他。

  高忠长出一口气,对着陈矩微微点头。

  在高忠带着两个小內侍抱着奏疏走出西苑时,陈矩也已经告假,紧跟在他们身后就出了西苑大门。

  “老爷,张吉让人带话,有老爷故人在家里等候。”

  翰林院值房里,魏广德正无聊的翻看着手里的书本,现在距离散衙还有一段时间。

  他对现在京城官场的热点不甚感冒,之前和高拱一起的时候就议论过了,第二日他还收到裕王派人送来的礼物。

  显然,他对局势的看法深得裕王欢心,至少让裕王不再那么担忧,所以还给送来了王府赏赐。

  虽然礼物都不甚贵重,可代表更多的还是情义和信任。

  最起码,在裕王的印象里,好像魏广德还没有出错过。

  “故人?”

  魏广德听了芦布的话,微微皱眉,这是让他翘班早点回家去的意思。

  合上手里的书,魏广德起身,边走边对芦布说道:“我先走一会儿,回头有人问我,就说我去詹事府.”

第389章谁还能和你争?

  “陛下真下旨让景王就藩?”

  魏广德此时霍然起身,搓着手在屋里来回走动。

  “你那么激动干嘛?我可是在大殿里亲耳听到的消息。皇爷金口玉言,当然不会有假。”

  看着魏广德在眼前走来走去,坐在椅子上的陈矩嘿嘿笑着说道。

  宫里的消息,向来瞒不住,嘉靖皇帝确定景王就藩之事,自然很快就会从西苑传出来,到今晚可能在京文武官员都会知晓。

  不过,陈矩还是急匆匆赶来魏广德这里,目的不言而喻,抢一个时间差,让魏广德先把好消息传到那一位的耳朵里。

  “陛下怎么说的?”

  来回走了几圈,魏广德稍微冷静下来,转身对着陈矩就问道。

  “还能怎么说,让景王府长史和礼部规划王府建制,工部督办,户部掏钱,还有让礼部尚书吴山上奏请封景王之国的奏疏。”

  陈矩脸上依旧是乐呵呵的,简单把嘉靖皇帝的口谕说了一遍。

  “好了,话传到了,我也要回宫里去了。”

  端起桌上茶杯喝了一口,陈矩就起身对魏广德告辞道。

  “陈大哥再歇会儿,晚上就在小弟这里吃饭。”

  魏广德急忙开口说道。

  “不了,我也就是找了个由头出来,想着这么大的事儿,得先给老弟说下,免得你还在外面着急。”

  陈矩说着就往外走,魏广德只好跟上送陈矩出门而去。

  魏广德站在门外看着陈矩远去,也没有马上回去,而是转身对身后跟来的张吉说道:“你安排两个人到书房来,我有东西让他们送给高拱高大人和殷士谵大人那里去。”

  有他这话,张吉自然知道找谁来负责送信。

  先前魏广德和陈矩在屋里的交谈他也听到了,自家老爷投向裕王府的事儿,他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总算可以睡安稳觉了。

  在京城数年了,京城里裕王和景王的明争暗斗他也听人说过,所以他最怕的就是到了最后,嘉靖皇帝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景王继承大宝。

  围绕二王的争斗,张吉在市井之间也有所耳闻,不过他都嗤之以鼻。

  魏广德靠向裕王府,所以跟在魏广德身边的张吉自然知道,所谓的二王之争,其实不过就是皇帝身边人不断在皇帝耳边说二王的是非。

  就张吉所知,其中景王一系对裕王做过最过份的事儿,其实就是卡裕王府的岁赐和禄米,让那两年裕王在万寿节之时拿不出匹配的礼物进献。

  宫里人自然纷纷流传,裕王对嘉靖皇帝不敬这样的话,其实无非就是想引起皇帝对裕王的不满。

  不过之所以会如此,也确实是裕王及其母妃不得宠有关系,更何况裕王母妃早早病逝,让他在宫中更是孤立无援。

  想想景王背后的人,那可是得到皇帝恩宠有加,权侵朝野的严阁老。

  “是,老爷。”

  得了魏广德的吩咐,张吉马上欢快的答应下来。

  虽然皇宫如同筛子,各方都有人被安插进来打探消息,可是消息的传递也是需要时间的。

  魏广德这边派人拿着他写的信去国子监和裕王府的时候,内阁值房里,严嵩也终于得到了西苑传出来的消息。

  “咣当。”

  一个白瓷茶杯掉落在地,立马摔得粉碎。

  此时的严嵩双眼无神,看上去比平日苍老了十岁不止,伸出来的手还在微微发颤。

  双手发颤,到不是他在得到消息以后被吓的,实际上这些年他来的双手时常如此。

  奏疏的票拟和阁臣拟旨的权利,也因此被他交给了儿子严世番或者次辅徐阶。

  严嵩低头看了眼双手,本想端茶喝一口压压惊,没想到现在双手已经不听使唤到如此。

  听到屋里的动静,门外的书吏急忙跑了进来,有人打扫起地上的茶杯碎片,有人又急急忙忙去重新冲泡一杯茶送来。

  等清理完毕,闲杂人等退出值房,严嵩才开口问道:“东楼找到没有?”

  “老爷,还没有消息,应该快了。”

  此时留在屋里的书吏其实是严府下人,安排在内阁照顾严嵩的,也负责跑腿,传递消息。

  “伱先出去吧,人回来的马上让他进来。”

  严嵩只说了一句,随即背靠在椅背上,双眼微闭思索起来。

  这一日终于还是到来了。

  此时,严嵩心中无不感慨一句。

  裕王上位,这是他老早就有的判断,当初他也不过是想要找一个全身而退的法子,可怎么事态就演变成现在这样了。

  这些年精神不济,身体也不好,他已经很难管教严世番了。

  想到严世番,严嵩脸上不仅泛出一丝苦笑。

  或许当初真应该早点急流勇退?

  这念头刚一生起,严嵩脑海了就出现了嘉靖皇帝那张脸,心中忍不住一抽。

  当初夏言就是在卸任还乡途中被锦衣卫逮捕的,最后还被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刻薄寡恩。

  猛然间,严嵩双目猛睁,他没有退路了。

  这个时候,严嵩才感觉到,似乎严世番看的比他更远。

  他当初只考虑到了嘉靖皇帝或许会因为念旧,让他苟延残喘,了却一生,却忘记了他替皇帝背的那些锅,仅仅是罢黜就能了结吗?

  为官这些年,得罪的人也不少,这些人会放过他吗?

  终归还是下面的人坏了规矩,把那些人弄死了,想要全身而退已经不可能。

  除了推那位最不可能上台的人当上皇帝,严家才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

  自己已经没有精力再去谋划什么了,只能放手让东楼去做,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申初,到了散衙的时候,三三两两的官员离开衙门,或往家里去,或呼朋唤友前往酒楼花坊,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从宫里传了出来,快速在官场中传播开去。

  “东楼兄,你说现在怎么办?我就这么去湖广就藩了?”

  此时,在京城一处布置典雅的小院里,一个华服公子想对面一个大胖子说道。

  “殿下,你也别着急。”

  大胖子严世番虽然脸上也满是忧色,但说话语气却不甚焦急,“总会有办法的,现在还要新建王府,你放心,工部那边只会出工不出力,咱们先拖上个一年半载的,总能找到办法。”

  “还能如何,明日旨意就会下来,有了这个明确的信号,高拱还不成天堵在内阁,催促办理就藩事宜。”

  那华服公子自然就是景王,现在他已经方寸大乱。

  十来年的布置功亏一篑,当初庄敬太子薨了以后,他就把目光看向了那个位置,为此他不惜自降身份和严家结交。

  作为比裕王小一个月的弟弟,景王本不应该有争夺帝位之心的,毕竟大明组训明文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那时候,裕王和景王十二岁,关系还是颇好,毕竟上面还有个二哥,早早的确定了继承人的地位。

  但是,也是因为熟悉,所以他在那个时候就发现了三哥的一个缺点,那就是懒惰,由此而来的就是不思进取。

  三哥性情木讷,不过旁人却都说是他为人谨慎,熟知内情的他自然就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何况当时在宫中他比三哥更加受宠,后宫还有母妃撑腰。

  所以,即便知道自己不应该,可是面对父皇做出拒绝再立太子的决定,景王还是选择了博一把,争夺那个位置。

  “高拱,裕王,只要他们不在了,谁还能和你争?”

  就在景王回忆这十来年经历的时候,耳中猛然传来严世番阴测测的话语。

  震惊之余,景王猛然抬头看向严世番。

  “肃卿兄,来,请满饮此杯。”

  京城一处酒楼里,高拱和张居正从国子监出来,就寻了一处酒楼开始畅饮。

  “叔大,请。”

  高拱将手中酒杯冲张居正微微一扬,随即两人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今日下值前,高拱就收到了魏广德派人送来的纸条,当然是终于可以长松一口气。

  内阁昨日送入宫里的奏疏,他当然是知道的,到了这个份上,很多衙门里都有裕王府安插的人手,内阁也不例外。

首节 上一节 34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