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347节
李芳说道“担心”二字的时候,竖起食指指天。
“正该如此。”
魏广德点头笑道:“那日听到宫里的消息,我也只是叫人送了字条,都不敢请大家出来聚聚。”
“那日我倒是和同僚喝酒庆贺了一番,虽然没有明说,可是应该都心知肚明。”
高拱这会儿也开口笑道:“张居正,他应该是从徐阁老那边得知的消息。”
“提心吊胆了这么久,总算是可以安下心来了。”
李芳笑呵呵的提起酒壶又给高拱、魏广德满上酒水,即便魏广德匆匆阻止也没能拦下。
“肃卿,善贷,我这是代表裕王殿下给二位斟酒,我出门前殿下专门交代的。”
在给高拱、魏广德满上酒后,他才往自己酒杯里倒酒。
放下酒壶的时候,笑容已经收起,一脸悲愤的说道:“善贷没有在王府里任职,不知道王府里的情况,这些年殿下过的苦啊。”
高拱这会儿点点头,随即却是展颜一笑道:‘都过去了,还提那些作甚。’
“对,都过去了。”
李芳也收起严肃的表情,又恢复成满脸笑容说道。
不过魏广德这个时候却是不合时宜的摇摇头,道:“今日我约肃卿兄、李公公来此,一是庆贺,二就是为了此事。”
“嗯?”
李芳这时候笑容逐渐消失,一脸诧异的看着魏广德,不太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嘉靖皇帝已经很明确的表达了意思,景王就藩德安府,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不过,一边的高拱却是听明白了魏广德话里的意思,这是在提醒他们。
“昨日俞大猷从大同回来了,住在我那里,今天,他去了陆府吊唁。”
魏广德继续说道。
高拱点点头,随即扭头对李芳说道:“李公公,你跟在殿下身边,他的一切吃用可都交给你了。”
“难道.”
李芳这会儿明白魏广德什么意思了,当初陆炳之事后,魏广德可是专门提醒过他们的,注意吃用安全。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李芳依旧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老李,行百里者半九十为者常成,都到了这个时候,可玩玩不能有任何差错,最后闹得功败垂成。”
高拱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看李芳还有点不信,急忙提醒道:“现在那边唯一翻盘的机会,似乎也就是殿下身体有恙,这个事儿你必须重视起来,善贷这个提醒很重要,还没到放松的时候。”
说到这里,高拱忽然压低了音量,似乎生怕声音传出去似的说道:“谨防狗急跳墙。”
这时候,高拱在心里又把魏广德的能力提高了一个档次。
以前觉得这个年轻人还行,不仅识大体,还很有办法,眼光也很长远,现在看来还要加上“谨慎”两个字。
比裕王还有“谨慎”。
到现在,他就没听到一个人说出提醒的话来,即便是陈以勤也没有。
现在,不管是高拱身边的人,还是留在王府里的人,这些天的心情都是愉快的,几乎可以说欣喜若狂,因为他们押宝押对了。
虽然大多数人都在心里认为裕王该上位,可是在那个时候,裕王府最艰难的时候,也没见他们伸出援手。
有段时间里,高拱能感觉到裕王显露出来强烈的绝望之情,甚至他也绝望过,也就是在萌生死志后才逐渐从这种情绪中走了出来。
在接触到魏广德之前,整个裕王府似乎正在滑向深渊,无论他多么努力想要扭转局势都不成。
可是,貌似就是在和魏广德接触后,情势开始得到了转变。
“之前几天,我也和大家一样,高兴,也是在俞将军去陆府时才想到,所以急急忙忙来给大家提个醒”
第391章朱半仙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秋去冬来,天气越来越冷。
从昨夜开始的北风,在今晨送来漫天飞舞的雪花,似羽毛、如玉屑,轻轻洒落,这是嘉靖三十九年京师降下的第一场雪。
此时已经傍晚,雪虽然已经停了,可户外气温却显得更冷,街上行人都裹紧身上的衣服疾速行走,片刻也不想呆在外面,而在京师的一处酒楼雅间里,两盆红通通的炭盆向四周散发着温暖,一群人正围坐一起,喝着温好的美酒,享受美味的佳肴。
“善贷,你托的那个事儿算是成了,就这两天,兵部就会下公文,调马芳去蓟镇担任副总兵。”
高拱拿着筷子夹菜,一边笑呵呵对身旁的年轻人说道。
“多谢肃卿兄,多谢叔大兄鼎力相助,我在这代马芳敬两位一杯。”
说着,那年轻人端起面前的酒杯伸了过去。
“铛铛。”
两声清脆的酒杯交错声中,魏广德和高拱、张居正一起喝下杯中酒。
正如魏广德的猜测,俺答汗大军退出宣府后,马芳就发现俺答汗似乎有转移目标的打算,蒙古探马的活动更多的出现在陕西和蓟镇一带,对山西少了许多关注。
和魏广德几次通信后,马芳下定决心调离宣大,马上觅封侯,没有战事自然就没有机会,蓟镇就成了他的目标,给皇帝守大门去。
魏广德想的很好,可是真要实操却是找不到地方下手,自然就只能找高拱帮忙,也就只能依靠裕王府的力量操作此事。
到现在为止,他那帮同年虽然进入官场多年,可资历就那样,起哄一起弹劾人可以,可是要操纵一个官员的升迁却是力有不逮,毕竟官阶都很低,都还不是部堂里的话事人,还得看人脸色行事。
“善贷呀,你把那个马芳弄到蓟镇去,到底有没有和人家通个气,按你说的,现在呆在宣府似乎很安全呀。”
旁边一个面白无须的男子插话问道。
“李公公,马芳这个人啊,当年因为鞑子破关抢掠,之后受了不少苦,所以他现在除了想打鞑子,什么也不顾了。
办这事儿,我也问过他,就是他想去蓟镇,这段时间以来,蓟镇那边不是也报发现不少鞑子探马的踪迹,估计来年,俺答汗就该在蓟镇动手了。”
魏广德面对裕王府总管的问话,也是不敢怠慢,马上放下酒杯说道,说完话,他就提起旁边的酒壶给高拱、张居正满上,然后才是自己的酒杯。
“那个马芳现在在鞑子那边名声挺大的,鞑子都称呼他为‘马太师’,呵呵”
张居正这会儿轻抚美髯开口笑道。
张居正在大明官场中的辨识度还是很高的,本人长的也算相貌堂堂,很容易给人一种亲近之感,精心修剪过的胡须又平添了一丝沉稳感。
“我也听人说了,呵呵,鞑子也就那点眼光,我大明朝精兵强将无数,西北的将门,哪家又弱了什么,比马芳强的多了去了。”
那李芳又开口接话道。
魏广德对于李芳的话也只能略显尴尬的笑笑,不过高拱还是公正的回了一句,“马芳是靠自己不要命的打法挣来的名声,或许比他能打的将领也有,但是真要和他对阵,可未必能赢他。
我记得当年,陛下不也在听闻马芳战绩后,说出了‘勇不过马芳’的话,这我可是在起居注里看到过的,绝不会有假。”
“这个我也看到过,都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说他马芳是‘当世第一猛将’也是担得起的。”
张居正点头附和道。
这个时候,就换成李芳有点尴尬了,他也只好讪笑两声。
别人要是这么顶他,或许他还会不高兴,可是高拱起的头,他也不好说什么。
不管怎么说,他李公公都是裕王身前的大总管,不要面子的吗?
只是对上高拱,裕王对他这个老师还是很尊敬的,还是发自内心的尊敬,惹不起。
“对了李公公,殿下身边的人,最近有没有出现什么异常?”
为了化解尴尬,魏广德又抛出一个话题。
“嗨,魏大人,每次见到我伱都要问这事儿,呵呵”李芳呵呵笑着回了一句。
“哈哈,人家是关心嘛。”
高拱倒是和他们一起的时间多,自然知道这俩月魏广德见到李芳就要问这件事儿,也见怪不怪了。
“谨慎些是好的。”
张居正也知道这事儿,毕竟几人一桌也不是一次两次,对于魏广德一直很担心裕王饮食这件事儿,他也是知道一些。
其实别说是裕王,和王府亲近之人哪个不是小心了许多。
陆炳的事儿并没有传开,知道的人很少,可是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至少张居正就知道自己的老师徐阶,现在的饮食都是专人负责,还有经过多次查验才敢放心饮用。
“咱家知道厉害,之前专门求见了黄公公,东厂一直盯着这事儿,放心好了,殿下跟前都是我亲自守着,不敢有岔子。”
李芳笑道,说到殿下,李芳好似才想起来似的,忽然又对高拱说道:“高先生,殿下还关心一事,就是工部那边,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众人都知道李芳话里的意思,无非就是之前说的好好的,尽快改建寿王府,可是俩月过去了,据说那边工程还是断断续续的。
景王府的工程,京城工部在部议的时候说的好好的,可是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却是有推三阻四,找了不少由头延迟工期。
虽然景王就藩之事已经定下,可毕竟景王没有离开京城,依旧赖在京师,这可不是好苗头。
这事儿,不止是裕王着急,其实裕王一系的官员对此都或多或少有些怨言,大家也知道事情卡在什么地方,却是都束手无策。
“吴大人那边答应了吗?”
魏广德这时候看着高拱,开口问道。
现在的高拱又升了一次官,虽然还是挂着太常寺卿,可是现在身上多了一个官职,那就是礼部右侍郎,品级虽然没有变,可是明眼人都知道,他这是已经走上了入阁的康庄大道了。
现在也就是要熬熬资历,等哪天嘉靖皇帝让内阁补人,高拱就是当之无愧的候选第一人。
对此,魏广德自然是眼热的很,可是没办法啊,到现在他都没有混到一个很重要的职位,那就是翰林院学士。
要想踏上那条大道,魏广德倒是不指望自己身上再加什么官衔了,就希望能够得到一个翰林学士的官职,那怕是不升品级的侍讲学士也好。
有了学士地位,再入朝为官,才有机会沿着那条通天之路拾级而上。
不过似乎自己的好运气用完了,之前宣大一战因为大同出现的意外变局,让眼巴巴等着立功受赏的魏广德似乎被人遗忘了似的。
高拱都得到了奖赏,而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我找了吴大人两次,他应该是有所动摇了,或许再等两日就该出手,也说不好,反正登上两日,若是还不上疏,我就再去看看。
正如善贷所说,这种催促工部的事儿,还真不能由我们这边的人出手,倒是显得我们操切,殿下不能容兄弟之情了。”
高拱叹口气才说出实情。
发现工部拖延景王府工程后,裕王府这边自然是不能容忍的,只不过被魏广德拦了下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大家明白,此时最最重要的还是看皇帝的意思,毕竟是送走一个儿子,这一走几乎就是天人永隔,必须要顾忌到皇帝的情绪才好。
第二日,魏广德依旧按时进翰林院上值,没什么事儿做,就在自己值房翻看闲书打发时间,等待散衙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