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428节

  “你们两个,到底有什么事儿瞒着孤,老实交代。”

  裕王看魏广德和张居正打哑谜,当即开口说道。

  魏广德看张居正想明白了,就冲着张居正做了个请的手势。

  现在裕王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这里,还是算了,虽然这事儿最初提议是他对陈矩说的,可是毕竟促成此事的还是徐阶。

  “咳咳,殿下,其实是这样的.”

  张居正看到魏广德把这个机会让给他,也是冲魏广德拱拱手,随即把昨日他和魏广德说的事儿又说了一遍,让屋里诸人都知道了谜底。

  “叔大的意思是,父皇让高师傅升左侍郎,还掌管翰林院,可能就是为抄录《永乐大典》做前期准备?”

  裕王笨是笨点,可张居正都把食物喂到嘴边,他当然还是知道该怎么吃的。

  “应该是。”

  魏广德这个时候不失时机的插话道,“或许,到时候负责管理、分派抄书活计的人中,我们也会参与其中。”

  “嗯?”

  裕王明白是怎么回事,可他眼中却依旧有些迷茫,其中一些东西显然还没想透,至于是什么,自然就是为什么听他们话里的意思,这事儿要交给裕王府讲官。

  “殿下,《永乐大典》书册上万,当初我在宫里看到文阁中的藏书,那真的是浩如烟海,听闻《大典》包罗万象,乃当世奇书。”

  魏广德看裕王眼神迷离,也不卖关子,干脆把自己猜测的说出来,让裕王好安心。

  “这么多的书,可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量之大,怕是没有三五年,甚至更多的时间难以功成。”

  魏广德提示道。

  “你的意思是,最后成书的时候,怕是孤.”

  裕王这个时候哪里还不明白魏广德话里的意思。

  “正是如此。”

  魏广德点头道。

  他没有说完的话,其实就是,嘉靖皇帝在世的时候,《永乐大典》抄录可未必能够完成。

  而一旦抄书抄到新朝,在《大典》抄录完成后,他们这些王府讲官们刚好可以凭借抄书之功得到新皇的封赏。

  而到那个时候,裕王有心提拔他们这些人,也变得名正言顺起来。

  张居正此时也才完全理解魏广德猜测的深意,若有所思看向魏广德,眼中透露出一丝炽热。

第462章升迁

  对他们这些裕王潜邸旧臣来说,即便要提拔也得是有功劳才行,否则即便是潜规则也会遭到周边同僚非议。

  即便,他们其实也接受你被新皇升迁,可名不正言不顺,背后还不知道被怎么编排。

  可到时候若是有了抄书的功劳,其实哪怕是微末小功,只要皇帝认可,也可以被无限放大成惊天大功。

  不要忘记,朝廷的官职,一个萝卜一个坑,要升迁你首先得有人空出位置,而他是升迁还是致仕,总归是有人要离开朝堂的。

  就在他们讨论皇帝可能要命人抄录《永乐大典》的时候,玉熙宫里,徐阶垂手而立,等待嘉靖皇帝咨询。

  而上方御座之上,嘉靖皇帝翻看完手中的奏疏,继而放到御书案上。

  “兵部的奏疏是你票拟的,你怎么看?”

  嘉靖皇帝淡淡的问道。

  “陛下,这次兵部欲对九边重镇中高级将领进行一次换防,臣认为可行。”

  嘉靖皇帝并未对其中牵涉到的人有什么质疑,毕竟兵部对这些将官的了解肯定要超过身为皇帝的他和内阁阁臣。

  “兵部有此打算,事前应该和内阁通过气吧。”

  嘉靖皇帝开口问道。

  “是的,陛下。”

  徐阶不奇怪在这事儿上皇帝召自己询问,虽然严嵩是首辅,但是严嵩现在的身体确实已经难以胜任首辅之职。

  如果嘉靖皇帝召严嵩相询,严嵩慢吞吞的回答怕是会把嘉靖皇帝心脏病急出来。

  “兵部对从俺答部收集到的情报进行整理,得出俺答部可能会调整这些年形成的犯边习惯,以往对我大明的侵扰大多集中在宣大、辽东一带,位于九边之东,而目前俺答部有西移的迹象,所以才有将一些战将也逐渐西调”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听着徐阶的答话。

  兵部奏疏,对此是有详细辨证的,并不是空想出来的结果,继而才有了大规模调换将领的计划。

  若是询问杨博,自然就是兵部那一套思想,而嘉靖皇帝偏偏要内阁阁臣来答,自然就是想知道朝廷是怎么看待这次将领大换防。

  徐阶的答话,并没有超出兵部奏疏的内容,这让嘉靖皇帝并不是十分满意。

  或者说,兵部在之前的沟通中已经把内阁诸人说服,这让他很难通过这次谈话了解朝臣对此事的看法。

  既如此,继续进行这样无营养的交谈也就失去了意义。

  “嗯,朕知道了。”

  嘉靖皇帝随意说了句。

  按照惯例,这个时候皇帝垂询结束,徐阶就该告退离开,不过在他请辞之时,嘉靖皇帝却又叫住了他。

  “年前问你,谁可为《大典》总校官,你可有人选推荐?”

  嘉靖皇帝留下徐阶,又是谈到之前的事儿上。

  对于皇帝的询问,徐阶心里清楚的很,之前的暗示已经足够清楚,他那里还不知道。

  “陛下当日垂询,臣下来也认真思考过何人为总校官适合,经过认真考虑,臣认为礼部侍郎高拱,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瞿景淳皆适合之人。”

  徐阶对此早就有了腹稿,这时候嘉靖皇帝问起,他自然侃侃而谈说出自己心中人选。

  “高拱、瞿景淳。”

  嘉靖皇帝只是念出这两人的名字后,并未做过多表态。

  “近日看吏部会同都察院递来考成表,裕王府讲官殷士谵在裕王府已经六年了,考评为上等,不知朝廷可有何职位空缺?”

  这是嘉靖皇帝要给殷士谵升官了。

  徐阶快速在脑海中想了一圈,现在可供裕王府讲官升迁的路径其实并不多,礼部和吏部侍郎的位置都是满的,而且都是刚刚被皇帝下旨升迁,短时间内是没有官职空缺了。

  剩下的就是在翰林院和詹事府中。

  “陛下,翰林院学士员满,只有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之位空缺,倒是可让殷士谵担任此职。”

  徐阶想了一圈,也就是觉得庶子这个官职可行。

  殷士谵之前是司经局洗马,为从五品官职,升右庶子就升半级,成为正五品官员。

  这次,嘉靖皇帝微微点头,算是对他提出的意见有了明确的态度。

  “司经局洗马一职又有谁接任?”

  嘉靖皇帝继续发问道。

  朝中的官职安排,其实大多都是在皇帝和阁臣这样的对话中完成的,当然这仅限于嘉靖皇帝感兴趣的人。

  正常情况下,五品一下的官职,他都不会上心,大多交给吏部安排。

  只是,这次是他为裕王做一些提前准备,升迁裕王府讲官,所以才会专门找来徐阶商议。

  找徐阶而不是严嵩,自然也有他的考虑。

  不过,这时候的徐阶心中却是一惊,他已经猜出嘉靖皇帝的打算了。

  司经局洗马,从五品官职,他徐阶何曾放在眼中。

  问他这个问题,其实嘉靖皇帝态度已经很明确,现在裕王府中适合升职的人是谁?

  陈以勤早就是从五品官员,只不过还在丁忧中,自然被排除,剩下的就是张居正、魏广德和唐汝辑。

  唐汝辑,他徐阶自然不会帮他说话。

  张居正,自己的学生,自己举荐他虽然会被人说成任人唯亲,可也会被说成举贤不避亲,这或许才是嘉靖皇帝问他的根本原因。

  不过他能举荐自己的学生吗?

  当然不能。

  他对张居正是早有安排的,一个洗马官职有什么好争的,他为张居正安排的官职乃是国子监祭酒,是从四品的官职。

  之所以还未行动,主要原因还是和严嵩等人没谈好条件,时机也不成熟。

  以前,徐阶还并不怎么急迫办成此事,可是在嘉靖皇帝欲重录《永乐大典》后,事情就变得紧急起来。

  若是现在让张居正担任这个洗马的官职,对于他操作国子监祭酒一职怕是有些阻碍了。

  既然张居正不行,徐阶自然就要举荐旁人,裕王府里还剩下的就只有魏广德一人了。

  心中一番思量后,徐阶就答道:“臣举荐裕王府讲官,詹事府中允魏广德充任司经局洗马。”

  徐阶说完话后,明显从嘉靖皇帝眼中看出一丝不解的意味,虽然只是短短一瞬。

  嘉靖皇帝当然不知道徐阶的打算,他给张居正安排的官职比正常升迁可要高的多,一旦成功,张居正就会超过除高拱外所有裕王府属官。

  “魏广德吗?可是裕王府中张居正似乎也很合适,何况张居正是二十六年的进士,魏广德只是三十五年的进士。”

  嘉靖皇帝开口说道。

  意思很明显,资历,两人成为进士的时间差距很大,本身两人同品级为官就显得很不合适,所以嘉靖皇帝才想着要给张居正升半级,让他超过魏广德,没想到在徐阶这里,却变成魏广德超过张居正半级。

  “陛下,魏广德之前为了教导裕王,曾在翰林院藏书楼、国子监等书楼中翻阅典籍,而且据我所知,魏广德记忆超群,看过的书皆过目不忘,这样的人更适合担任司经局洗马一职。”

  徐阶也有自己的理由,否则没个说法嘉靖皇帝面前是要失分的。

  司经局,掌经籍和出入侍从,说白了就是给太子准备书籍的衙门,不过嘉靖朝已经不立太子了,自然也变得清闲起来。

  徐阶的理由,貌似很强大,嘉靖皇帝也从中看出徐阶是真不打算让张居正升迁此职。

  “朕再考虑考虑。”

  嘉靖皇帝淡淡开口说道。

  虽然嘉靖皇帝这么说,可徐阶却是知道,此事怕已经定下来了,如果嘉靖皇帝不乾纲独断,坚持用张居正担任此职的话。

  如果嘉靖皇帝坚持,作为臣子,无论他怎么做都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可他不相信嘉靖皇帝会这么无聊,去干预一个从五品官职。

  嘉靖皇帝并没有急于安排这次和徐阶谈论之事,因为就是在之后两日,福建最新战报送入京城后,再次引发朝野震动。

首节 上一节 42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