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462节
自礼部下文各王府后,内阁就已经开始讨论谁将出任重录大典的总校官,翰林院和礼部官员自然最为积极,而翰林院中不少自持楷书好者也希望能够参与其中。
官员参与抄录,在俸禄之外还能得润笔费,对于收入较少的清流官员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借此一观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永乐大典》,当是一大幸事,更何况还有考攻和升迁的机会。
“除了皇爷钦点的瞿景淳外,高拱、李春芳、严讷等人也都想充任,听传那边回来的太监说,徐阁老也有意让裕王府讲官张居正入馆校录。”
黄锦答道。
“裕王府也有兴趣?”
嘉靖皇帝只是淡淡开口问道。
听到此,黄锦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自己话多了,实在不该说是裕王府讲官。
“传回报,王府内并未就此讨论过,应该没有此心,只是徐阁老和高大人自己的想法,毕竟张居正可是徐阁老的得意弟子。”
黄锦答道。
“陈以勤回来没有?”
嘉靖皇帝忽然开口又问起裕王府讲官。
“没有,陈以勤还在丁忧。”
黄锦急忙答道。
“殷士谵生性耿直,多勇少谋。”
说着就摇摇头,显然不看好此人,至于其他的,总校官一职肯定是没有希望的。
不过有了这个评价,嘉靖皇帝当然也不会认为裕王府也参与其中,不过很快他就想到王府内其他几人。
“校录.分校官可有人选,都有哪些人选?”
嘉靖皇帝不动声色再次发问道。
“主要都是翰林院中人,初步定下人选有丁士美、徐时行、吕旻、王希烈、张思维等人,其他的还在讨论,想来很快就会把名单送来。”
黄锦想了想才答道,紧接着似乎想到什么,又开口道:“另外内阁似乎还在和儒士程道南等人联系,想要寻访更多擅长楷书者参与抄录,计划共招用三百人。”
“魏广德、唐汝辑有没有跑门路?”
突兀的,嘉靖皇帝又插话问道。
“没有,魏广德和唐汝辑从裕王府离开后就是回家看书,也没怎么乱跑。”
黄锦答道。
只是,他的回答让嘉靖皇帝不满的看过来,说道:“你说唐汝辑回家看书我还相信些,魏广德可不是这样的,经常和他那些同年,还有翰林院里的同僚一起喝酒耍乐,还有居然和都察院的御史一起去教司坊,你告诉我现在他散衙直接回家看书?”
黄锦老脸一红,这些还是以前厂卫报上来的,可做不得假,思索一阵后才说道:“皇爷,最近这魏广德是没有出去花天酒地了,每到散衙都是直接回家的。
对了,好像是他媳妇儿怀孕了,现在每天进裕王府他也是最晚的一个。”
不知道最后一句话算不算打魏广德的小报告,不过以他对嘉靖皇帝的了解,应该不是多大的事儿。
朱元璋在位时,当时的秦淮河岸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就拥有了十余座官办妓院,这也使那时的秦淮河两岸成为了整个南京城晚上最热闹、富人聚集最多的地方。
这些官办妓院的收入归入国库,里面的女人都是戴罪之身,除非被人高价赎身,要不然永无出头之日。
这也是朱元璋对作奸犯科官员的一种惩罚,本意是希望以此让他们有所收敛,只不过他大大低估了官员们的贪婪。
朱元璋寒苦出身,因此对于官员的作风纪律性一直是施加高压状态,规定官办妓院只对民间开放,任何朝廷官员不得踏入一步。
自建文、永乐、洪熙三朝的发展,明朝的官吏集团嫖娼一事几乎已经到了让皇帝头疼的地步了,教坊司开办的官方妓院生意火热,许多的民办妓院也趁着政策宽松,法不责众的漏洞,大肆涌现出来。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明朝娼妓业遍布全国,南京、苏杭等地发展尤为兴盛,即使是偏远贫困的州郡,妓院也能随处可见。
宣德年间,明朝正处于盛世,内无弊政动乱、外无强敌肆扰,所以官员们的精力大多无处施展,于是就全都花在了风花雪月之上,也是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十分过分的事。
都察院的三位御史严皑,方鼎,何珪,竟然因为在妓院中玩乐无度、忘乎所以,导致第二天没有上早朝。
都察院的御史,是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连他们的作风都如此不堪,可想而知其余的官员对于嫖娼这件事有多放肆。
明宣宗也因此大怒,这件事无疑给他敲响了警钟,经过深思熟虑,还是狠下心动手铲除这一隐患。
也是因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皇帝直接下令开始的“扫黄行动”。
明宣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整肃朝纲,将官场的淫乱之风扫除干净,同时还制定法律,对于官员嫖娼行为,除了杖六十外,还加了革职并永不录用一条。
在民间,他还昭告天下文人士子,一旦有狎妓嫖娼的行为,将被革去功名,禁止参加科举。
明宣宗的扫黄力度,是整个明朝历史上最大的,甚至是整个封建历史上最大的。
当然,效果确实非常好,此后很快,全国上下的妓院几乎都被清扫一空了,秦淮河两岸风光不再,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当然,在表象背后,其实不过是让这一行业变得更加隐蔽,更加不容易发现而已,但社会风气确实因此大好。
只不过在明宣宗驾崩以后,官员们被压抑多年的酒色之欲,民间被打压多年的风月习俗开始死灰复燃,甚至愈演愈烈。
被厂卫监视的魏广德,此前和同僚们狎妓行为都被记录在案,可是嘉靖皇帝也没有因此作出任何处罚,实在是多不胜举。
一句话,还是法不责众,让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没法大肆查办,御史都参与其中,自己手下的厂卫也不会多干净。
当御史和厂卫都牵涉其中后,这事儿就很难查,很难办了。
还好,至少魏广德是狎妓,还没有嫖娼,夜宿青楼。
“哦,这样吗?”
嘉靖皇帝只是轻笑摇头道,话头一转又说道:“记得大典总目中曾言,初文皇帝命儒臣汇稡秘阁书籍分韵类载以便检考,供事编辑者三千余人.”
黄锦自然知道,自家皇爷在和自家祖宗攀比上了,不过裕王府那边似乎也翻篇了。
可修书和重录是两码子事儿,修书,更多的还是在选择,需要从浩瀚书海中搜寻值得保存录入之佳作,重录,则只是照抄一遍而已,自然不能混为一谈。
“皇爷.”
黄锦只是刚开口,就被嘉靖皇帝挥手打断道:“不用说了,按他们说的办吧,多些人少些人无所谓,不过伱眼力也不差,多上心点,对那些抄录之人的考核是重点。”
“是,皇爷。”
有了皇帝这么说,黄锦只能马上躬身受命。
说完话,嘉靖皇帝就在沉思,裕王府一系官员他自然有所耳闻,不过现阶段他可没打算让裕王府的人上位,自己的身体情况他清楚,没那么快。
为了在自己最后的时光里能更顺心一些,他选择提拔那些奉承他的人,因为这些人最听话。
因为此次是抄录而不是修书,总裁,总纂官,总阅官这类人自然是不需要,剩下的其实就是分配抄录工作和最重要的校阅即可。
除瞿景淳外,高拱既然想要,那就让他也加进来,反正短期内不可能给他升职的机会。
至于张居正,既然徐阶想,那就遂了他心愿,让张居正担任校录,只是要不要把裕王府中其他人也拉入其中,毕竟在嘉靖皇帝的规划中,暂时可没有他们的位置。
第490章“张琏”何人
正在这时,殿门外有人影闪动,一个小內侍已经站在门边,低声向里面通禀道:“禀告皇爷,内阁徐、袁两位阁老和兵部尚书杨博求见。”
听到內侍的通禀,嘉靖皇帝就是眉头一皱。
内阁辅臣和兵部大司马齐至,必然是有重要军报到了,而能够成为重要军报的,必然就是来自北方。
难道俺答汗又带领人马扣关了?
心里忽然觉得烦躁的不行,不过还是没有耽搁,微微点点头。
随即,身旁的黄锦就快步过去,和那內侍低声说了几句话,那內侍一转身就跑了出去。
黄锦站在殿门前观望了一阵,不多时才疾步回到御座旁,低声对嘉靖皇帝禀报道:“皇爷,看样子是好消息。”
“嗯,那就是福建那边了吧。”
听到黄锦的话,嘉靖皇帝眉头才舒展开。
现在的嘉靖皇帝,秉承以前几位皇帝一样的心病,最担心的其实还是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而且现在边镇明军的战力也着实不能让他们放心。
而到了嘉靖皇帝这里,则还对福广饶贼担忧不已。
半年前,闽、粤、赣明军还被张琏带来的所谓飞龙军打得节节败退,兵锋直指浙江、南直隶,在那个时候,他对这个张琏也生起了深深的忌惮。
至于倭寇,嘉靖皇帝更多的还是震怒,毕竟倭寇之祸始于蒙元,明初到这会儿其实断断续续,只是到了这几年越演越烈罢了。
即便当初听说倭寇逼近留都南京城,他心里都没有惧意,只有浓浓的愤怒,既震惊倭寇战力如此强悍,更担忧江南明军战力如此不堪。
嘉靖皇帝当然知道趁你病要你命的道理,好容易浙江明军击败张琏后,让张琏不得不收缩兵力,正是反贼士气低落的时候,若不能趁此机会彻底剿灭,一旦让他们死灰复燃可就更不好对付了。
等三人走进玉熙宫后,在向嘉靖皇帝行礼后,三人就互相对视,却没有人开口。
若是在平时,嘉靖皇帝此时早就坐不住了。
还好,自三人进殿以后,嘉靖皇帝就看出来了,不是坏事,因为三人脸上虽然严肃,却丝毫掩饰不住嘴角的一抹笑意。
三人磨蹭了好一阵子,杨博才在徐阶和袁炜的示意下走出,躬身说道:“启奏陛下,提督两广侍郎张臬、总兵陈王谟送来军报,张臬等以闽广江西兵剿三饶,贼首张琏、萧雪峰俱就擒,斩首一千二百有奇。”
话落,大殿里瞬间安静下来,御座上的嘉靖皇帝已经瞪大眼睛,双手紧紧抓住扶手看向杨博。
这个消息实在太大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张琏被抓住了。
“消息可真?”
嘉靖皇帝有些兴奋起来,迫不及待开口追问道。
“陛下,千真万确,捷报是提督两广侍郎张臬、总兵陈王谟联合上奏,当不会有假。”
杨博依旧是一副谦恭的样子,回答道。
“好,好,好。”
一时激动,嘉靖皇帝连说了三个好字。
大明朝立国以后,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叛乱,可是向张琏这贼厮那样,涂炭四个省的还真没有,大多就是在一个布政使司里蹦跶,很快就会被剿灭。
那些个造反的,其实还不如做山匪强盗难剿。
而这次不同,张琏网络的不少都是难剿的强盗,关键老百姓也被他煽动了许多,居然拉出十多万人的规模。
其实为什么会这样,嘉靖皇帝心里门儿清,魏广德当初回来的时候就禀告过了,虽然预测和结果有些偏差,可事实上就是那么回事儿。
缓缓松开紧抓扶手的手,嘉靖皇帝这会儿努力的平复激动的心情。
杨博手上一份奏疏已经捧在那里,黄锦也快步上前接过奏疏,转身递到皇帝御书案上。
“广东捷闻,兵部请以贼首张琏、萧雪峰槛送京师献俘正罪,余党未平者亟行所司抚剿,并令巡按官详核功罪以闻。”
奏疏到了嘉靖皇帝那里,这时候杨博这个兵部尚书才说出兵部的打算来。
贼首就缚,押送京师举行献俘仪式,也可以彰显兵部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