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476节

  “多虑了吧,贾老?”

  张臬兀自有些不信。

  “倭寇召集来这么多同伙,所图非小,否则断不会如此。”

  贾老只是答道。

  自己刚刚接手福建,虽说这里被游震得搞成一团糟,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自己手上丢掉一个府城,否则朝堂怪罪下来,可不会讲什么情面。

  念及此,张臬还是稳妥考虑,决定派出一员能征惯战的大将坐镇兴华府。

  “贾老,那你马上给我书写一道公文,命刘显速率军北上,前往兴化府坐镇。”

  此时,张臬首先想到的还是刘显,他在广东率官军抵抗倭寇打的几仗都赢得漂亮。

  “好。”

  贾老答应一声,在张臬让出位置后,就做到总督位置上,提笔开始书写公文。

  很快,一份公文书写完毕,双手将公文递给张臬后,贾老在他复核之时又提议道:“目下南赣副总兵俞大猷还未有旨意脱离本兵掌控,可命他率南赣兵马一起前往。”

  “这”

  张臬有些迟疑,兴化府之危严格说来只是猜测。

  单凭一个猜测,就命令两位总兵官率兵前往,貌似有些小题大做了。

  刘显那边还好说,刘显率领的粤军因为沿海防倭的需要,兵马都分散到了沿海府县城郭,刘显本人身边所带人马其实并不多,不过千把人尔,人吃马嚼也还能支撑的起,可俞大猷所率大军,至少是好几千人马,这大军一动,一天的消耗可是不得了。

  虽然说吃的是朝廷的钱粮,可毕竟要从自己手里拿出来。

  拿不出来,这年头当兵的就敢跟你闹。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在发布命令的时候,不得不多考虑一些。

  别倭寇没剿成,自己的兵因为钱粮闹出哗变来。

  “还是先调刘显去吧,俞大猷那里暂时按兵不动。”

  张臬还是做出了自认为最稳妥的决定,殊不知因这一决定,大明朝自剿倭以来最惨烈的一场血案就此注定。

  北京城,内阁中,由徐阶、袁炜主持的部议终于做出了决定。

  “既然大家都已经同意,那就请袁大人草拟奏疏,就定副都御史赵炳然和侍郎葛缙为浙江巡抚人选。”

  一场部议终于结束,几番讨论后选出巡抚人选,皇帝交代的差事算是完成。

  想到先前接到的消息,裕王府、高拱不掺和此事,徐阶也只能在心里生出一丝可惜的想法。

  本来他是想力推高拱去浙江的,名义上就是给他累积军功,真实目的当然还是希望他能离裕王远点。

  弟子张居正可是传过来裕王府里的消息,都多少年了,裕王殿下到现在还是遇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高拱,这可不行。

  他徐阶感觉,自己还能在裕王手下再干二十年,有高拱在侧,自己就始终放不开手脚。

  不过,既然人家不乐意,那就算了。

  对于徐阶的总结,其他人自然没有什么异议,都是笑着点头。

  虽然眼下倭患弱了一些,可是依旧是朝廷的首要麻烦,谁也不知道这个差事儿好不好搞,被桃子没摘成自己摔下来,由兵部和都察院出人,倒是很合适,所以都不会反对。

  赵炳然,是潘恩举荐的,显然是徐阶的人,或许是安排的下一任左都御史吧。

  至于葛缙,这个人不好说,好像并不依附谁,杨博虽然举荐他,可也只能说两人身为同僚,关系好。

  两个人选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看西苑那位最后定下谁人去。

  内阁会议结束后,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开了。

  徐阶第一时间安排人把消息传递到裕王府去,裕王虽然暂时不管事儿,可作为大臣,姿态要摆正,朝中的大事小情都知会一声,让裕王能感受到他的意思就好了。

  “陛下罢了浙直总督,重设浙江巡抚?”

  张居正有些惊讶的看着手里的条子,先前裕王府里倒是猜测谁最有可能前往浙江接替胡宗宪,可却没人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赵炳然、葛缙.”

  魏广德点点头,这两人他认识,但是并不熟悉,不过巡抚浙江的话,这两人倒是都合适。

  从二品巡抚啊,魏广德很眼热,可他压根没这个机会,还是官职太低微了。

  “啊。”

  上座的裕王撑个懒腰就起身道:‘既然已经定下来了,我们也不用再多想,就这样吧,孤乏了,就先回后面休息。’

  目送裕王离开,殷士谵和魏广德、张居正又聊了一会儿其他,比如陈以勤丁忧快要结束了,王府已经收到他的书信,询问朝中对他的安排云云。

  不过三人讨论半天,也没想到朝中还有什么空闲职位。

  或许张居正知道,可是他并没有多言。

  “回翰林院,亦或者进裕王府。”

  看到现下朝廷里没有什么空职,魏广德只能说道。

  “或许,会让他也参与大典的校录也说不定。”

  张居正却是猜测道,陈以勤丁忧时候的官职是五品,除服当然不会给他升半级,依旧是五品官员,可是朝中已经插满了萝卜,能塞人的地方貌似找不出来。

  想想陈以勤的经历,他进裕王府的时间仅次于高拱,比殷士谵还要长,所以在裕王心目中的位置,自然也是非常重的。

  嘉靖皇帝现在已经在为裕王府中人酬功,安排官职,按理来说陈以勤回朝廷以后就会被重用才是。

  只是没有合适的官职,那么唯一给陈以勤酬功的办法就是参加大典校录,在此期间等待官职空缺,同时也可以累积功劳。

  即便将来朝中有了合适的官职,陈以勤调任以后,等大殿重录大功告成,他依旧可以凭此记功。

第503章兴化失陷

  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的兴化府,四门洞开,进出人流车马络绎不绝。

  福建号称八闽大地,其实就是说的福建下辖的八府,作为福建八府之一的兴化府,经济繁华,虽然土地是八府中面积最小的,可是明初以来,兴化府人口一直呈现出外流状况,根源则是这里的人大多不愿意在土地中刨食,而是愿意经商。

  所谓无商不富,自然兴化府城虽小,人虽少,却是福建最为富庶的地方之一。

  三个月前,有倭寇在兴化府登陆,洗劫蔡宅、杭头等村集,倭船将城壕填满,计划围困城池。

  为了自保,当地船民和猎户与倭寇之间爆发激战,双方各有胜负,战事陷入胶着之际,浙江援兵戚继光部在击败张琏反贼后奉命驰援福州,倭寇残部与莆田倭寇汇聚,驻扎在林墩。

  戚继光率军追击至此,再次突袭倭寇,取得大胜,斩首、生擒、焚溺倭寇两千余,遂于十月班师回浙。

  距离这次剿倭之战过去仅月余,由此大胜之势,兴化府的百姓自然认为可以安宁一段时间,至少过个安乐年是没有问题了,自然兴化府这些日子以来,城门打开,周边农户和行商纷纷涌出府城做工行商。

  兴化府北门,城门打开着,几个城门军这会儿无聊的挤在一起八卦,无视来来往往的人潮。

  此时虽然日头高悬,可毕竟临近过年,还是有些冷。

  就在这时,远处管道上忽然人头攒动,大股的人流拼命往府城涌来,期间不断传来嘶喊之声。

  看到远处人群出现了混乱,城门军自然不能继续呆着,只得起身准备弹压,让这些百姓进出城门的时候保持秩序。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觉有些不对。

  用来的人群很是混乱,人人都是惊慌失措的样子,一些农户更是大包小包或提或背,拖家带口的往城门跑来。

  待混乱的人群临近,城门军才听清楚他们嘴里喊的是什么。

  “倭寇,倭寇又来了,快跑啊。”

  此起彼伏喊出倭寇来了的声音,让前面的行人无不大惊失色,惊慌起来。

  守门的小队长看着跑来的人潮,一把抓过一个年轻些的后生问道:“倭寇在哪儿?你看到了?”

  “后面,好多”

  那年轻后生气喘吁吁的答道。

  “在哪儿?有多少人?”

  听到他语焉不详的答话,小队长恨不得一巴掌抽过去,不过这会儿问清楚情况才是正事儿,不由得继续追问道。

  “后面,那几个镇子都有倭寇,很多,怕不是有几千上万人。”

  这次,那后生的话稍微清楚了一些,让小队长大致知道了情况。

  福城外的村镇出现了大股倭寇,想到这里,小队长觉得头皮发麻,赶紧又追问一句道:“你亲眼看到了?”

  “看到了,他们抢东西,杀人。”

  那后世或许是因为看到倭寇的残忍不吓得不轻,只能用简单的句子回答他的问话。

  不过,这也足够小队长搞清楚眼前的状况,虽然眼下没有看到倭乱踪迹,可是这样的景象下他也丝毫不怀疑其他。

  松开手,让那后世仓惶冲进城门,转头叫过两个小兵,对其中一人吩咐道:“你,马上进城通知参将大人,倭寇来袭。”

  然后叫过另一人吩咐道:“还有你,马上通知其他城门,有倭寇来袭,关闭城门。”

  吩咐完话,不待那小兵离开传令,他就骂骂咧咧招呼手下关闭城门,即便远处不断有百姓冲来。

  临近城门的百姓无疑是暂时幸运的,他们在城门关闭前跑进府城,而后面的百姓只能拼命拍打厚实的城门,可是此时的明军已经顾不得他们的死活,只能把他们关在城外。

  不多时,有百户上了城楼,看着成为越聚越多的百姓,只能喊话让他们各自找地方躲避倭寇,劝他们尽快离开这里,前往仙游县城方向。

  倭寇来袭的消息,经过城门小兵的传递,很快就通知到兴化府内几个掌权者耳中。

  此时,兴化府内官职最高的自然是兴泉道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和通判奚世亮,其中奚世亮因摄府事,成为兴化府内事实上的知府。

  很快,三人就聚在一起商议此事。

  其实面对倭寇来袭,此时沿海府县早已有既定策略,那就是关闭城门和紧急求援。

  这次的商议自然也是按此安排,奚世亮负责招募城中壮丁协助守城以及兵丁的吃食,同时城内戒严,严查城中百姓身份。

  大明朝建国后形成的保甲制度此时就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很容易就能将城中百姓进行甄别,无法确认身份之人自然会被暂时扣押。

  参将毕高负责守城,同时派出哨探用吊篮出城侦查倭寇虚实。

  而翁时器则急急忙忙书写公文,向福建巡抚游震得,闽粤总督张臬报急,请求援兵。

  整个兴化府城很快就转入到战备状态,因为时不时就有倭寇袭扰的原因,不管是百姓还是军卒,都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工作。

  当守城官军看到倭寇的时候,天色已晚,倭寇当日也没有攻打府城。

  开玩笑,毕竟是府治城池,城墙比之县城明显高出一大截,贸然攻打殊为不易。

  实际上,倭寇攻陷城池的大明城池不少,但真正攻城战拿下的并不多,大多是乔装打扮混入才能一举夺城,在明军已经有防备的情况下,这样的城池攻防战,即便是能战善战的倭寇也讨不到好去。

首节 上一节 476/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