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513节
当第二天太阳出来之时,徐阶已经在兵部休息一晚,回到西苑办理公务。
此时,因为战事起缘故,内阁已经搬到西苑,所有公文都是送无逸殿办理。
而明军蓟镇骑兵也在孙膑的带领下,想着通州疾驰而去。
鞑子从密云南下后,骚扰的地方主要还是在怀柔以东平谷以西,以及顺义周边,通州根本就没有出现大股鞑子骑兵,当然十分安全。
对杨选的命令,孙膑是愿意接受的。
至于率兵从南向北攻打,肯定要执行,只不过如何操作就是另一回事儿。
孙膑已经打定主意,现在通州休息两日,让士卒修整后再说北进之事,只希望鞑子在这两天就回去吧,宣府的前锋军应该已经过居庸关了。
骑兵行进速度很快,三河距离通州也是不远,只是半日的功夫,大军就已经抵达通州。
不过此时的通州城头已经戒严,孙膑只能率部在城外等待,直到通州兵备副使卢镒上了城楼后才开城门让他们进去。
只是进城还没有休息,孙膑很快就接了一道兵部的命令。
“分出一支人马进驻东直门。”
此时,孙膑心里是不满的。
自己手上不要八千人马,兵部开口就要分出两千骑兵加强京师的防守力量。
昨日下午晚些时候,有小股鞑子过了温榆河,洗劫了周围数个村庄的消息,在昨晚就已经传入京城,徐阶也是在看到这份急报后才能安然睡下。
战报上已经说了,过河的鞑子不过百余人,在抢掠一通后已经返回河北岸,他们只有一条船,根本无法满足大军过河的需要。
有了给皇帝的答复,徐阶自然放下心来。
不过,对于有鞑子意外过河一事,徐阶还是提醒了杨博一通。
就今晚的事儿,嘉靖皇帝半夜把他召入西苑,而不是向兵部闻讯,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皇帝就是要他来督促各部,在此国难之际更应该勤勉任事。
同时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京师城外就需要一支人马待命,一旦发现有鞑子过河就立即出击,消灭敌寇。
于是,兵部连夜下发了这道命令。
此刻,距离京城最近的自然就是孙膑统帅的蓟镇大军,命令下达到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六千人马,等到宣府军抵达再说吧。
对于兵部的命令,孙膑自然不敢耽搁,当即点选出两千人,又命他们吃过午饭后就再次出发,连夜赶往京城东直门。
到了那里,自然有兵部、京营调拨物资给他们。
一切,似乎还在自己手中掌握着,孙膑并没有因为两千兵马被调走产生担忧。
这样的心情,只是在第二日就荡然无存。
当他收到杨选发来公文,让他立即率军前往三河县边境的郑官屯,解救被鞑子围攻的三河参将付津时,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刚刚从三河赶到通州,才休息一日,兵马就被分走两千人不说,现在还有一部被鞑子包围。
当即,孙膑召来部将参将冯诏、赵溱、胡粲,游击严瞻等人商议此事。
杨选的公文里,这让他率三千人马救援付津,之前的命令依旧有效,要剩余五千人马向顺义方向进攻。
他带走三千人,剩余兵马哪儿来的五千,现在的孙膑是真的被架在火上烤了。
有心不理会这道命令,可通州城里最大的官可不是他这个蓟镇总兵,虽然他品级是最高的,可真正说话算数的是兵备道副使卢镒。
他敢抗命吗?
不敢。
在现在的大明朝,武将还真不敢和文官顶撞,最重要的还是他在朝中没有根基,遇事儿找不到人说项。
本来觉得万无一失的任务,没想到连番遭遇变故,此时孙膑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不过好在,按照公文上所说,密云副总兵胡镇也会率部前来,他会带两千骑兵侧击鞑子,按照公文上所说,郑官屯的鞑子骑兵不过两千多人,已经是附近最大的一股势力了。
说起来,按照杨选的筹划,明军将在郑官屯投入近七千人马,包括五千骑兵和两千多步卒,确实有实力和两千多蒙古鞑子大战一场。
让众将看过杨选的手令后,孙膑开始点将。
“冯诏、赵溱率本部人马随我去郑官屯救援付参将,胡粲率剩余兵马北行,向顺义靠拢。”
相对来说,这道命令下达后,最不满的其实是胡粲,他只有三千人,却要前往顺义,也就是要消灭沿路看到的鞑子。
虽然都是散兵,可他手上只有三千人不到,要是鞑子反应够快,快速联络上几股散兵,他可就危险了。
而孙膑所率之兵,到达郑官屯后就会扩充到七千人,安全自是无虞。
无法,旁边通州兵备道副使卢镒就虎视眈眈在一旁,他哪里敢违抗军令。
“我已经派人给诸位准备粮草,按照杨总督之命,诸位当精诚团结,拼死杀敌才是。”
卢镒看众人都已经受了将令,当即笑呵呵说道。
不过在心里,他还是很鄙视这帮武夫的。
捞银子的时候积极的很,真到了要拼命的时候,却看不到几个勇士。
他手里还有杨选的另外一道命令,那就是杨选担心孙膑等人畏敌不前时,他可以以兵备道的名义,直接出手拿下孙膑。
他无权处置孙膑这个二品武将,可却可以奉命先把人扣押下来。
很快,大堂上就空了,只剩下孙膑和卢镒两人。
其他将官都已经返回各自军营去准备了,此时当然是救兵如救火,片刻耽误不得。
虽然,在他们心中,或许还想着拖延时间的打算,可显然卢镒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再次率部出城时,孙膑心情极为复杂。
连番变故下,不知不觉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而此时的郑官屯里,付津所率的两千多人已经损失惨重,能战之兵不过千余人。
他和孙膑是一前一后离开的三河,本意只是在三河边境巡视一番,驱逐进入袭扰的鞑子,不想却遭遇到大股鞑子骑兵突袭,不得不退入郑官屯死守。
他那里知道,孙膑率部进入三河县时,明军行踪已经被黄台吉手下斥候发现。
以骑兵突袭步卒,这是蒙古人最喜欢的打法,自然让付津损失惨重。
而让他们退入郑官屯,其实也是黄台吉想要向明军放的饵。
虽然没打算攻打京城,可要给明国朝廷一个教训,不歼灭一支明军是不行的。
此时的黄台吉正在召回各路散兵,让他们暂停抢掠,准备一个口袋装下蓟镇明军骑兵了。
第534章杨选祈赏
虽然没打算攻打京城,可要给明国朝廷一个教训,不歼灭一支明军是不行的。
黄台吉这次打进来,自然也想要取得更大的战绩,也好助涨他在族人当中的威望。
可在他突入明境以来,所遇明军无不避战,皆据城死守,让他无处发挥。
知道三河出现了明军骑兵,刚好有得知三河守将率兵巡边,正好让他利用,以郑官屯吸引他们到来,予以歼灭,想想就激动。
此时的黄台吉已经开始召回各路散兵,让他们暂停抢掠,准备一个口袋装下蓟镇明军骑兵了。
为此,即使他身边有把都儿跟着,参与谋划此事,他还把在外领兵抢掠的打来孙也召回。
在一小块被抹平的空地上,几个石头随机摆放其中。
如果魏广德在这里的话,也能轻易看出,这就是北直隶京城以北几个城池的大致位置。
黄台吉他们现在可是在明国境内,作战稍有疏忽可能就会万劫不复。
虽然做好随时脚底抹油的准备,可毕竟明国大军未至,他们还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不过,现在他们手上能调动的人马也就只剩下五千多人,之前集齐了两批抢掠到的财物,已经分出两千人马护送出关。
还有约两千人分十余伙在外抢掠,顺便也兼做斥候,监视周边情况,这五千人已经是他能集合的最大的力量了。
只不过,此时明军却没有发现,以往散开的大大小小蒙古鞑子大多已经消失不见,只在几个主要方向上还有活动。
“台吉,如果只是三河那帮明狗,还真不用怕他们,左右不过几千人,只要我们选择合适地形发动突袭,一次就能灭掉他们。”
打来孙盯着那些摆放好的石子说道,“我现在最怕的是,那些城池里的明军。
如果他们这时候出来捣乱,虽然平时看不起他们,可真要在关键时候出现,也是很烦人的。”
“所以我才把你叫回来。”
黄台吉笑道,“顺义那边,我留了三百人盯着,每日就在各个城门附近转悠,用汉人的话说,就是故布疑兵之计。
平谷那边,之前有过一次小遭遇战,明军死了几百人,应该是不敢出城交战了,剩下就是怀柔和密云。
据那些白皮子说的,密云驻守是蓟镇的一个副总兵,负责密云附近长城关隘的防守,那里兵不少。
怀柔就差些,没多少兵马,只是我们这点力量也没能力攻城。”
听到黄台吉这么说,打来孙点点头,很认同他的观点。
其实,这些话都是黄台吉和把都儿商量后得出来的结论。
明军这个时候能够支援郑官屯的,也只有那支蓟镇骑兵和密云守军。
“留下一千人围住这股明军,你带本部千余人躲在郑官屯西北面那片树林里,不管明军是怀柔还是密云出来的,你们找准机会出动截杀。
我和把都儿率三千人就驻扎在郑官屯,等待那支明军过来。
只要他们敢出城,我们就找机会杀光他们,然后就返程回大草原去。”
黄台吉开口把他们计划的作战策论说了遍,然后就看打来孙的意见了。
打来孙盯着石子想了想,抬头看了眼把都儿,这才点点头说道:“全听台吉的。”
“密云那边明军若是来了自然增加我们的功绩,若是他们不来,你那支人马就要给全军断后,我估摸着宣府那边的兵马,距离这里已经不远了。”
黄台吉继续补充道。
“台吉,其实,明军蓟镇的兵马,这几天怕是也快要到了。”
打来孙这时候却是说道,“我们布下这个口袋,我想最多等两天时间,后天要是明军没有出现,我们还是按计划撤出明国为好。”
“嗯,你说的对,我们不在这里和明国宣府和蓟镇的人马打,那太被动了。
在哪儿打,打多大,还得我们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