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560节

  严家

  想到严家,魏广德不由得想起当初,貌似这个董份也没少往严家送礼物,难道翻陈年旧账?

  这些事儿,他们这些人私底下说说还好,要是形成奏疏可不好看。

  那年头,没往严家送礼物的官儿,还真没几个。

  就连徐阶,其实都没少送东西进严府。

  不过有了方向,魏广德不由得想起杨豫孙、范惟丕二人。

  眨眨眼,魏广德看向裕王时,发现他正用希器的眼神看向自己,显然刚才的发愣让裕王意识到什么。

  魏广德讪笑两声,随即就说道:“殿下,李公公在哪儿,我今儿进来没看到他。”

  “他在后院,找他有事儿?”

  裕王有些狐疑,答道。

  “有些事儿想问问他,才好有主意。”

  魏广德答道。

  “来人,去传李芳过来。”

  没有丝毫犹豫,裕王当即对外面大声喊道。

  不多时,李芳就进屋,向裕王行礼后又魏广德拱手。

  “李公公,我问你个事儿。”

  都是王府里的老人,魏广德也不客气,直接就说道。

  “魏大人但说无妨,我知道的自是言无不尽。”

  李芳有些奇怪,裕王找魏广德的目的,他清楚的很,有几次他都是陪在一旁的。

  今天是后面有事儿,他才没有陪在裕王身边,不过裕王叫魏广德商议何事,不用问也知道。

  “杨豫孙、范惟丕二人,李公公当知道吧。”

  魏广德开口问道。

  李芳点点头,“知道,前段时间不断拜访京城各家,应该是给严嵩做说客的。”

  “他们有进过董尚书家吗?可否送去礼物?”

  魏广德这会儿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他不清楚董份收没收他们的礼物,可以他对董份的了解,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董份应该是会收东西的。

  要知道,董份入仕绝对是大明的寒门崛起范例,一无家世二无背景,完全靠自己打拼出来的。

  这样的人,要么会秉承圣人之道,要么就会.

  李芳那边,听到魏广德这么问,眨眨眼,随即低头回想起来。

  不多时,李芳就猛然抬头说道:“是有人报过,说杨豫孙的家人曾经给董尚书家里送去两箱子东西,不过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找人查一查,最好能查清楚是什么。”

  魏广德说道。

  “好,我这就下去安排。”

  李芳答应一声,随即看向裕王。

  在这屋里,最大的毕竟还是裕王殿下。

  两人的对话,裕王听在耳里,自然也知道魏广德的意思。

  不管董份是不是收了严嵩的财礼,这事儿其实都可以告他一次,心情也就开朗起来。

  看到李芳看他,随即就挥挥手,“你下去先忙这事,要紧。”

  “是,殿下。”

  李芳答应一声,随即才出门安排人去查这事儿了。

  “善贷,此事不管结果如何,都可以弹劾他。”

  裕王在李芳走后,又对魏广德说道。

  “殿下放心,我知道此间轻重。”

  魏广德答道。

  “不,我的意思是让你弹劾他,你可从未失手过。”

  裕王看着魏广德,嘴角不由得挂出一副笑容。

  魏广德明白,王府里,殷士谵还曾经为此打趣,说他魏广德是“弹神”,一弹一个准。

  弹劾官员,要是没把握,他才不会出手。

  而且,弹劾多了其实不是好事,他可不想被人当御史来用。

  “我会考虑。”

  魏广德只得先答道。

第571章骂神出手

  魏广德离开裕王府就心事重重。

  要他出手弹劾董份这个礼部尚书,说实话,他并不想接手此事,实在是有点得罪人。

  董份刚刚上任,按理来说这个时候,他也是最得嘉靖皇帝信任的时候,弹劾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可是裕王殿下想要出这口气,他这个王府属官,裕王殿下的铁杆拥趸也是不能拒绝的。

  不过还好,还有时间缓冲,至少在李芳那边查到详情前,他还可以暂时把这事儿给拖着不办。

  在魏广德看来,如果董份没有收严家的财货,那他就只能风闻奏事一把,也算让裕王殿下出了这口气。

  可若是董份真收了严家的东西,以这个时候嘉靖皇帝,还有朝中大臣对严家的不待见,就算嘉靖皇帝不会因此就解除他的职务,他在朝中也不会好过,甚至被逼到主动致仕也不是不可能。

  须知,人言可畏。

  魏广德坐在马车上盘算着得失,感觉貌似对自己来说,除了弹劾失败后会得罪董份外,好像就没有其他伤害了。

  至于弹劾失败对自己名声的影响,为了让裕王高兴,名声有损也算不得什么。

  魏广德返回校录馆继续校录大典,午后不久,芦布就悄然进屋告知,“欧阳大人邀请老爷喝酒。”

  “欧阳?你说司直啊。”

  司直是欧阳一敬的字,大家同为江西彭泽人,在京城自然走动较多,须知他当初能从萧山知县调回京城担任刑科给事中,还是魏广德帮他跑的关系。

  “是的大人,小的该死,居然连这点小事都说不明白。”

  芦布急忙低头认错。

  “无妨,晚上是去哪儿?”

  魏广德随口问道。

  “勾阑胡同,西院。”

  芦布笑道。

  “西院,呵呵,好,我知道了。”

  魏广德笑笑,此西院非彼西苑,当然取这些名字自然也是有含义的。

  不过明朝皇室对这些并不甚在意,所以也由得民间瞎胡闹。

  实际上,西院也是裕王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只是这会儿,魏广德已经无心校录书籍了。

  虽然盘算后觉得弹劾董份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哪个官员不被弹劾,除非你官当成小透明,没人关注你,才不会有人弹劾。

  须知,很多御史不止是对官,连吏员都弹劾的。

  欧阳一敬。

  念及此处,魏广德不由得想起欧阳一敬来。

  自把他弄进六科以来,前两年倒是安分的很,毕竟初来乍到,对京城也不熟悉。

  京城官场错综复杂,欧阳一敬也怕做错事儿,特别是那会魏广德警告过他,正是裕王、徐阶和严党暗斗厉害的时候。

  或许在他看来随意的一本,说不得背后就隐藏着那位大佬,凭着他魏广德的关系,欧阳一敬也是被默认为裕王府一员的,别给裕王府添堵。

  不过自从严嵩倒台后,欧阳一敬也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在去年,一个月内连上两份奏疏,第一本弹劾太常少卿晋应槐,举报他担任武选司郎中时的劣迹,收受傅颐、王崇古、孙弘轼的贿赂,考察时全部都是上。

  第二份奏疏顺势弹劾已经是南京户部侍郎傅颐、湖广参政孙弘轼、宁夏巡抚王崇古三人为求升官向晋应槐行贿。

  嘉靖皇帝批红后,经吏部彻查,只是发现晋应槐在起复傅颐时似有不妥之处,而孙、王二人升官皆是因为功绩卓著,不存在私相授受的隐情,遂罢免了傅颐的官职,而其他三人皆不受影响。

  虽然弹劾不算成功,但也算是欧阳一敬在朝中打出了第一炮,在六科中有了一些名声。

  那段时间魏广德正忙于校书表现,也没去关注此事,即便事前欧阳一敬曾把弹劾之意告知,他也没当回事。

  实际上,魏广德不喜欢御史言官风闻奏事的做法,始终还是觉得捉奸在床,捉贼捉赃,什么证据都没有就告状,有失君子风度。

  不过欧阳一敬第一次弹劾就拿下一个侍郎,也算是没有白费力气,不管是他的眼光还是运气,都还算好,没有如同大部分御史一样,状告了一大堆,结果没什么成绩,一点效果都没有,还凭白得罪许多人。

  官场上,你貌似只是告一人的状,须不知起身后同年、同乡的庞大力量。

  御史、给事中,终究只是朝中微不足道的七品官,权大却位卑。

  魏广德这个时候忽然有了个想法,那就是让欧阳一敬出面弹劾,试探嘉靖皇帝的态度。

  不过让欧阳一敬弹劾,就是不知道会不会让裕王心生不满,毕竟他都开口说让他亲自下场的。

  还是等晚点和司直见面后再说,要知道这次弹劾目标是当朝尚书,他未必敢动手。

  在魏广德等人看来,就算是亲王、郡王也不可怕,可对象是尚书,那就得三思而行了。

  散衙后,魏广德直接在衙门里换上便服出门。

  去西院那种地方,一身官服终归是不方便。

  马车到了地方,魏广德直接被人引到一个僻静的小院里。

  一路上魏广德还有些纳闷,西院消费可不低,这欧阳一敬是搞什么鬼?

首节 上一节 56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