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577节

  不过说实话,以当下魏国公府在南京的影响力,要想让一个科道退缩,还有些困难,只能看魏国公府在南京六部里的关系了。

  科道言官虽然厉害,可毕竟官小位卑,要想升迁还是得看被他们监督之人的态度。

  岑用宾如果是个聪明人,想要在官场上走的更远,还是得学会该低头的时候就要低头。

  否则,为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得罪上司,殊为不智。

  张科之事即了,两人就开怀畅饮。

  先前心里有事,魏广德也没有敞开了喝,现在事情已有结果,自然就不必拘着自己。

  席间,段孟贤就说起在刑部主事上看到的,听到的那些事儿,特别是经他手复核的那些案子。

  “对了,善贷,你最近一直在校录大典之事,怕是对朝中之事了解不详吧。”

  先前说话,主要是段孟贤在说,魏广德就是听着,偶尔他说话,也大多和校录馆有关,特别是现在他们这些分校官肩上巨大的压力。

  “朝中还有何趣事?”

  魏广德乐呵呵问道。

  朝中大事,裕王府肯定会第一时间知会他。

  没告诉他,自然就是小事尔。

  “就说上次成守节那事儿,他不是上奏严家家财吗?朝廷准了徐阶之见,让成守节负责追赃。”

  “嗯嗯,我知道此事,有些日子了,难道还有反复?”

  魏广德狐疑道。

  “当然,你是不知道,因为此事,诏谕发出后,户部主事海瑞海汝贤连上三道奏疏说及此事,说此事若不能及时解决,怕拖下去就会不了了之。”

  说到这里,段孟贤端起酒杯向魏广德举了举。

  魏广德会意,伸手也举杯和他碰了下,随即两人喝下杯中酒,才听到段孟贤继续说道:“这海瑞也是,内阁连续驳回,他就连续上奏,即便户部郎中、员外郎等上司找他,都是置之不理。

  更有甚者,在侍郎和高尚书都和他谈话后,依旧坚持上奏,那刚猛。”

  “这样的人,这辈子能把官做到户部郎中就该谢天谢地了。”

  敢和上司杠,这样的人不能说不好,只能说脑里缺根筋,完全是不把自己的前途放在心上。

  “他不管怎么做官,本身也就只能做到郎中一级就顶天了,或许正是无欲无求,反而洒脱无畏。”

  段孟贤笑道。

  “不得罪上司,如何不能高升,就算位列三甲,也一样有机会登尚书位,位列朝班。”

  魏广德笑道,这会儿酒多喝了几倍,魏广德也没注意段孟贤说的是谁。

  若是清醒时,自然会有不同反应。

  可这会儿,他只是按照自己的常识在说话做事。

  “他做不了的。”

  段孟贤这会儿也和他差不多,只是摇头说做不了。

  “做不了,你倒是说个理由啊,就算这次得罪人,可我看高尚书倒不似小肚鸡肠之人,不至于给他穿小鞋,不让他升迁才是。”

  魏广德随口说道,“还有,不管怎么说都是你同年,他这样不是为官之道,你作为同年该劝说也要劝说一二。”

  魏广德对这个海瑞海汝贤没印象,又是和段孟贤一样的主事,魏广德就以为他是段孟贤的同年。

  “他不是我同年,甚至都不是进士。”

  段孟贤看着魏广德笑着解释道。

  “不是进士,贡生?举人?”

  魏广德夹了两口菜,稍微恢复了一点精神,听到段孟贤的话,马上问道。

  “还贡生,肯定是举人啊。”

  段孟贤摇头笑道,眼神中还有一丝不屑。

  也难怪,这人这么得罪上官,在段孟贤话里话外似乎都透露着一丝幸灾乐祸的意思。

  这年头,读书人分三六九等,进士还真看不起举人,就算是同进士那也是进士。

  “举人,能做到户部主事,也算有能力,否则就应该在地方上做县丞一类的官职,能做知县都少见。”

  魏广德点点头,其实他也看不起举人,就算学问再差,他好歹还是进士出身。

  “这个海瑞呀,应该就是自知升迁无望,就算他逢迎上官也没多大升职空间,自然干脆就破罐子破”

  “等等,你说那个主事叫海瑞?海刚峰?”

  魏广德这次注意到段孟贤嘴里所说之人的名字,海瑞,那可是正派人物,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代表人物,忠臣的模范,敢抬着棺材骂嘉靖皇帝的狠人。

  在魏广德印象里,海瑞反正上过什么书,“嘉靖嘉靖,家家干净”这话据说就出自海瑞之口,把皇帝气个半死。

  “海刚峰?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叫海瑞,字汝贤,是琼州人士,以前是哪里的教谕,后来不知怎么做了知县,在任知县的时候就和别人不同,是真的两袖清风,所以被吏部考核看中,评为上,故调入京城户部任职。”

  “哦哦。”

  魏广德这会儿只知道点头了。

  大明朝应该不会有第二个海瑞了,只是没想到这人居然就在京城。

  海瑞之名,即便是后世依旧被人敬仰。

  说起清官,无疑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了。

  虽然有人承认他清廉,但却以办事能力及对家庭责任说事,否定其人品,但不管怎么说,海瑞之名是流芳千古。

  “你和他熟不熟,有机会我还想见见他。”

  魏广德生起好奇之心,想要见见大名鼎鼎的海刚峰。

  “不熟,不过善贷想认识,回头我找人问问,想来需要些时日。”

  段孟贤说道。

  其实也好理解,进士和举人,鸿沟一点宽,不是一路人,自然接触少,段孟贤要接触到他肯定还要绕不知道多少弯弯。

  酒席散后,魏广德送走段孟贤就直接回了书房,给南京魏国公府小公爷徐邦瑞写信,请他出力帮忙周旋一二,同时还有一封请老丈人徐鹏举出手的书信,不过却没有直接送到魏国公府,而是一并交给徐邦瑞,由他视情况而定。

  要想动用更高层级的关系,非魏国公徐鹏举出面不可,可想到岑用宾不过是户科给事中,魏广德觉得只要能请动南京城里吏部和户部郎中出面即可。

  书信写好,魏广德当即叫来张吉,安排信使明日一早就送往南京城。

第584章首辅?首富?

  在经过严家巨额家产冲击带来的短暂震动后,大明朝廷重新恢复了平静。

  此时的内阁有徐阶为首辅,由严讷、李春芳协助下,政务也被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官也都很信服,大明朝堂似乎一下子风平浪静起来。

  魏广德在派人给南京送去书信后几天里,段孟贤就再次登门,告诉他已经找了几个和岑用宾关系较好的同年修书一封,为张科关说。

  “等进卿回京,叫他请客感谢,我就不喧宾夺主替他谢你了。”

  魏广德笑着打趣道。

  现在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只希望这个岑用宾不要是段孟贤口中那种不近人情之人才好,免得大明朝出了个海青天之后,还要出个岑青天,这对大明朝的官员们来说,怕是要头疼,说不得就是一场风波。

  之后的时间里,魏广德又全身心投入到校录大典事物上。

  虽然短期内不可能让嘉靖皇帝看在他尽心竭力校录而再升官,可给皇帝留个好印象还是很重要的。

  不过这样的朝廷仅仅过去不到一个月,似乎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平静一样,忽然就变得不一样起来。

  先是由宫里发出一道旨意,改南京刑部尚书朱衡为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及漕运事务。

  两日后,又是数道旨意发出,升刑部侍郎钱邦为南京刑部尚书,南京吏部右侍郎潘晟为礼部右侍郎,南京光禄寺卿徐餋正为南京户部右侍郎。

  南京官场忽然开始大换血,无风不起浪,敏感的京官已经感觉到南京官场动荡背后,似乎又有大佬开始角力。

  只是到目前为止,大家还不知道都是谁下场,所为又为何。

  只不过,百官在惊愕两日后,在左都御史张永明弹劾浙江巡按御史黄廷聘,自浙江巡按代归,路过衡山不礼于知县陈安,衡山知县陈安怒发其行装,得所携金银货物,廷聘皇恐逊谢乃复还之事。

  做为都察院的老大,张永明劾黄廷聘骩法黩货,大坏宪体。

  张永明是谁,那是接潘恩之位上去的,至于是哪边的人,其实京官多多少少还是心中有数。

  张永明忽然大义灭亲,公开弹劾本院外巡御史,这本身就透露出极不寻常的味道。

  不过,一些人已经看出来,这次围绕南京官场争斗的一方,应该就是当朝首辅徐阁老了,而另一方是谁?

  有资格做徐阁老对手的,当朝又有几人?

  首当其冲,被百官怀疑的目标,自然是内阁另外两位阁臣,严讷和李春芳。

  李春芳性格和善,根本就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和能力,做为当年被嘉靖皇帝钦点的状元,也不需要争夺皇帝恩宠。

  加之早先流传在内阁中,严讷曾经和首辅徐阶产生意见分歧,双方争执的很不愉快的传言,官员们很快就坐实了这次朝中争斗的大佬是谁。

  李春芳性格使然,让他在内阁三人中几乎一直都是小透明般的存在。

  而严讷早先出任吏部尚书,对百官不由自主产生了颐指气使的习惯,进入内阁后,自然不能适应处处低徐阶一头。

  两人由此发生不愉快,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消息用极快的速度在京城官场传播开来,就连忙得没时间关心朝堂大事的魏广德都有听说此事。

  “查清楚了,之前南京官员的调动,就是徐阁老和严阁老互相上奏弹劾的结果?”

  魏广德此时坐在书房里,听完张吉打听来的消息后问道。

  “是的,据说是原南京刑部尚书朱衡抓到了徐阁老什么把柄,徐阁老就把他调离南京修运河去了。

  老爷,你也知道,这修运河虽然累点,但是油水很足,可是这朱衡好像是严讷那边的人,所以和严阁老那边对上了。”

  “黄廷聘也是严阁老的人?”

  魏广德又开口问道。

  “应该是。”

  张吉答道,“不然张大人怎么会弹劾他,还想把人弄进大牢去。”

  “这动的,似乎都是严讷那边的人啊。”

  魏广德想想就觉得不对,貌似这次是徐阶在主动出手,似乎是在向严讷示威一般,在展示自己在朝堂上的力量。

首节 上一节 57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