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653节
魏广德停下手里的动作抬头看过去,之间芦布已经到了房门,而在他身后出现的是陈矩的身影。
“他怎么来了?”
魏广德心里惊讶,不过脸色如常,只是站起身。
“老爷,宫里来人了。”
芦布在魏广德面前躬身道,说完话身体就让到一侧。
“咱家见过魏大人。”
陈矩并没有用私下场合的称呼,毕竟这是在吏部衙门里,即使芦布看书去像是魏广德的人。
“陈公公,不知你今日来我这里,有何事?”
魏广德也不会叫他大哥,只是公事公办,他和陈矩一起办过差,装作不认识反而显得更假。
“皇爷口谕,让魏大人进宫见驾。”
说道这里,陈矩笑笑对魏广德说道:“魏大人,要是无事,这就随咱家走一趟吧。”
听到是皇帝召见,魏广德就算此时有事也肯定是无事,当即答应下来。
“芦布,收拾下书案,我进宫面圣。”
说完话,魏广德就跟着陈矩走出值房。
吏部衙门前已经停着一辆马车,外观丝毫看不出奢华,可用料却是考究,这就是皇宫里使用的马车,宫里的太监进出都用它们。
时间久了,大家看到这样的马车都知道,那是宫里人。
此时,吏部门前的差役都站在大门两侧目不斜视,装出很尽职的样子。
若是平日里,他们只有在大人出行的时候才会如此,往常都是在大门前左右乱晃,为难下想要进门走关系的人。
魏广德跟着陈矩出来的时候,自然是被许多人看到,不少人也在指指点点。
不过两人倒没什么表情,很是坦然的样子。
一会儿芦布就会把皇帝召见的消息传出去,倒是不担心他们乱嚼舌根。
“上我的马车?”
陈矩站在马车前问道。
魏广德已经看到远处自家的马车,在他出门那一刻车夫已经赶着马车过来,于是笑道:“要不坐坐我的车,车上软和还凉快。”
宫里这些马车都是一个样式,这大热天的车帘还是密实的布帘,想着就感觉热。
魏广德的马车,冬天才会用这样的布帘,夏天早就换成纱帘。
看了看过来的马车,陈矩道:“也好。”
说完话还不忘对面前马车上的驭者说道:“回宫去说说,夏天车帘最好也换换,坐里面是真热。”
“是,陈公公。”
那內侍急忙答道。
等魏广德和陈矩上了马车,车辆缓缓启动,一前一后向皇城方向行去,魏广德才开口问道:“陈大哥,陛下今日召我何事?”
“可能和边镇有关系,这两日皇爷吃不好睡不好,晚上都没有找妃子侍寝。”
陈矩低声说道,“就是石城被屠后,皇爷精神就一直不好。”
魏广德闻言就点点头,“陛下问过几位大人吗?”
“前两日几次召见内阁和六部大人,我们都被赶出来了,不知道在里面说了什么。”
陈矩很老实的答道。
魏广德估计,他们的答案让隆庆皇帝不满意,他又想不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才会在今日召见他。
可是边镇问题,他能有什么办法?
明初是纯粹靠强大明军的战力,连番扫荡北方蒙古,才暂时解决边患。
只有强大的无力,边患才能解决,这是唯一的办法,眼下以明军的战力
“唉”
魏广德叹口气,他觉得今日可能要让皇帝失望了,他也没什么好法子。
“对了,昨晚皇爷批复了内阁递交的户部尚书人选的奏疏,选出南京那边的马森出任户部尚书,今儿已经送到内阁去了。”
陈矩又小声说起这两日隆庆皇帝批红的奏疏,一些急的,不能耽误的,司礼监肯定是优先处理,而一些并不着急的则是排在后面处理。
这些消息,他相信魏广德肯定还不知道,正好这个时候给他提前说声。
这也是俩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养成的习惯,陈矩悄悄透露宫里的消息。
“陛下对郭乾郭大人,态度有没有什么变化?”
听说马森出任户部,显然是陈以勤和徐阶在发力,接下来似乎就该是郭乾倒霉了,毕竟山西那边打败,死了好几万人,不是小事。
“皇爷虽然没说,可以我观察,怕是没多少日子了。”
陈矩并不知道杨博、徐阶和陈以勤之间的默契,所以只是从皇帝那里对郭乾的态度作出的自己的判断。
魏广德点点头,“山西事,兵部要负一些责任。”
似是想到什么,陈矩忽然对魏广德说道:“若是皇爷问你去不去兵部,你最好别答应。”
第644章召见
似是想到什么,陈矩忽然对魏广德说道:“若是皇爷问你去不去兵部,你最好别答应。”
陈矩说这话是出于关心,魏广德闻言就是笑笑。
兵部,他肯定是不会去的,除非皇帝真的逼着他去,毕竟进了那里,入阁希望可就渺茫了。
他相信隆庆皇帝应该也不会如此,虽然兵部尚书乃朝廷重臣,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始终都是入阁。
马车很快就到了皇城外,到了这里,魏家的马车可就进不去了。
魏广德和陈矩只得下车,又上了宫里的马车,这才继续往里走。
陈矩带着魏广德一直到了乾清宫,魏广德在宫门前等候,陈矩则是进去复旨。
很快,陈矩就出来,把魏广德直接带了进去。
在一处宫殿里,魏广德见到隆庆皇帝。
此时的皇帝皮肤有些暗陈,眼皮耷拉着显得很没有精神,一副身心俱疲的样子。
“陛下。”
魏广德上前行礼后,隆庆皇帝也只是抬抬手,让他起来。
“山西的事儿你知道了,你说说,朕该怎么做才能让边军战力增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隆庆皇帝对魏广德没有一丝隐瞒,直接就问出口。
果然如此。
魏广德在心里暗道一声,随即低头思索起来。
要加强明军战力,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简单。
其实,就一个法子,只要解决了,军事问题就能完全解决。
那就是给钱,给军卒足够的钱,给全饷,当兵的就会卖命,战力也就提高了。
可是就算朝廷能够把全部饷银拨下去,当兵的未必能拿到,只会肥了一些硕鼠。
好吧,魏广德可以拍着胸脯“小声”说,他没有拿过兵饷,可却不敢说没花过。
自己读书的钱哪儿来的?
自己赶考的钱哪儿来的?
还有自己仕途初期那些银子哪儿来的?
还不就是自家老爹多多少少扣下一些兵饷来的,说到底,他家其实也不干净,要是此事上纲上线,自己也要吃挂落。
只不过自家一直没那么黑,多多少少还要保证手下能吃上一口饭,饿不着就是了。
不像一些将官,完全不顾士卒死活。
这也是崩山堡的百户所,多多少少还能有一点战力的原因。
所以,银子这事儿不能直说,说出来影响太大,闹不好自家就要被清理出队伍了。
“怎么?你也不愿意对朕说实话?”
魏广德沉默那一会儿工夫,隆庆皇帝就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陛下,臣不敢。”
欺骗皇帝是欺君,这个罪名是不能认的,不过皇帝的话也得回答,该怎么说呢?
“陛下,臣想了想,此事应该还是军卒缺乏训练有关。”
当即,魏广德就把边军当下的情形说了下,数年前他可是巡视过蓟镇,知道大明朝的军队现在缺乏训练,一个月能有一次大操就算不错了。
很多卫所的军卒,就是入营的时候给件衣服和武器就完事,甚至有时候连这些东西都没有,因为明军很早就把军备这一块折银子给士卒,让他们自己准备。
世袭军户嘛,所以不少人都是拿着父辈使用的甲衣和武器就加入卫所。
至于这些银子见没见到,谁知道?
长官只会说已经给了,谁又敢多嘴说没见到。
其实这些银子肯定是有的,只是不知道被漂没了多少层,肯定不足就是了。
而到了皇帝面前,魏广德就只能用士卒缺乏训练来解释军卒战力不足的问题。
“训练不足?既然你知道原因,可有解决办法?”
隆庆皇帝又追问道。
以前在裕王府的时候,遇到麻烦不是问高拱,就是找魏广德,他已经养成了习惯。
只是不管怎么说,魏广德资历都是个问题,已经升到吏部右侍郎,继续提升还得等等。
其实,这就俩月,内阁只有一个陈以勤已经让他觉得很多时候说话做事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