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658节
他们不知变通,留在京城迟早闯祸。
与其把人都得罪光了,被人陷害致死,还不如自己做个好人,早早的吧他们调走,到地方上去,还能造福一方百姓。
当然,前提他确实是这样的人。
顺道,自己也收获一帮官员的感激,何乐而不为。
魏广德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变污了,可是生在大明朝,似乎想出淤泥而不染,好难!
只希望孙枝看到吏部递上去的建议,能看穿自己的好心,不会恼怒吏部吧。
“听说调戚继光到京营是你的主意?”
欧阳一敬忽然也问道。
“嗯?你哪儿来的消息?”
魏广德心中一惊,知道此事的按说也就是陈以勤和隆庆皇帝,推动此事的是陈以勤,怎么会扯到自己身上。
“猜的。”
欧阳一敬答道。
“怎么猜的?”
魏广德好奇问道,不过这话出口,其实已经此地无银三百两。
“裕袛之人,知道这些的除了你就没旁人了。”
欧阳一敬答道,“何况,调走戚继光,江南官军镇压倭寇和山匪就全依靠俞大猷,那帮子官儿,原先对俞大猷可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你这一招调虎离山,以后他们要多仰仗俞大猷,自然再不好背后使袢子。
不过我还知道,俞大猷在下面是真不会做人,经常得罪上官不说,也不知道该孝敬孝敬,回头你还是给他送个信好点,别把关系处的那么僵。”
欧阳一敬在兵科,知道的还真不少,俞大猷在南方和当地官员之间的关系都一清二楚,倒是魏广德还不大清楚这些。
往往都是惹出祸事儿,俞大猷兜不住了才给他来信。
“主意是我提的,不过却不是为了保俞大猷。”
魏广德淡淡开口解释了一句,这话他可不能承认。
最起码,要是让隆庆皇帝知道了,怕是会对他有意见。
你想保你的人,居然不给我说实话,还给我说戚继光会练兵,别人不行。
“陛下是因为石洲之事气恼,打算重整北方兵备,问我要将,我才举荐的戚继光.”
魏广德就把之前的事儿小声和他说了遍。
“原来如此,兵部这边也在考虑调谭纶到蓟镇总督蓟辽,不过我提出反对。”
欧阳一敬小声嘀咕道,“据我所知,俞大猷在两广就这么一个稍微对他好点的人,要是真调到蓟镇来,俞大猷在两广的日子怕是难了”
当晚从欧阳一敬这里得到消息,魏广德就有些发愁。
之前自己给谭纶写信的时候,也曾请求他帮忙照看着俞大猷,要真是北调.
早知道,就让俞大猷跟着谭纶到蓟镇来了。
魏广德这个时候后知后觉想到。
不过显然,此事应该是杨博、霍翼在推动。
山西局面稳定后,兵部尚书郭乾就被免职,由霍翼担任兵部尚书。
隆庆元年,兵部和户部的掌部都两易主官,由此可见在隆庆皇帝上台
第648章李芳?冯保?
受到山西失事影响何止兵部尚书郭乾,侍郎迟凤翔也因此遭到弹劾,理由和郭乾一样,衰懦不职。
郭乾以病乞归被允许后,迟凤翔亦自求罢免。
不过隆庆皇帝考虑到他的为人,何况在嘉靖皇帝晚年对他也是信任有加,遂下旨降俸三级用命,调江西巡抚。
大明朝廷似乎一直这样,没出事的时候皆大欢喜,出事以后往往就是连篇累牍的弹劾,不仅弹劾该负领导责任的人,很容易就牵连到许多人。
御史凌儒、给事中吴时来等又开始弹劾兵部右侍郎任士凭、抚治勋阳右佥都御史刘秉仁,言士凭、秉仁前议裁革分守太和山,内臣首鼠畏祸,乃荐太监李芳暗结其心,旡大臣节.
对科道言官无底线的弹劾,其实魏广德早就司空见惯,并不以为意,可是在芦布提醒他,奏疏里出现内臣李芳名字的时候,魏广德才后知后觉发现其中端倪。
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有人把李芳也拉扯到这件事里来?
前线打了败仗,怎么着都和宫里太监没太大关系吧。
可现在的情况是,因为江西战败,兵部从尚书到侍郎,原班人马几乎被一锅端,而且似乎有人还想拿此事做文章,把李芳也拉下马,原因是他举荐过其中一些人,说他们暗中勾结。
魏广德仔细看了两遍奏疏,却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眼芦布,不动声色说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李芳是皇帝身边的老人,魏广德也和他相熟。
可是搜刮脑汁,他和任士凭、刘秉仁是什么关系,魏广德还真不知道,因为从来没听他提过。
不过,魏广德还是从中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只是牵扯到内宫,他自然不会在芦布面前说半个字。
现在隆庆皇帝身边的太监,除了李芳、冯保外,原来宫里的太监还有滕祥、孟冲、陈洪都很得隆庆皇帝的喜欢,黄锦离开皇宫后,他的大部分权利都暂时移交到李芳手里。
皇宫里的环境,其实和朝廷也差不多,群阉表面和气,可背地里也是相互使坏,巴不得取而代之。
魏广德听陈矩提到过几次,李芳因为滕祥、孟冲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又诱导隆庆皇帝纳宫中美人时常夜饮,多次当面劝谏,而每次的结果都是遭到隆庆皇帝的斥责。
皇后因此都被皇帝冷落,更何况一个太监。
魏广德一开始也觉得李芳多事,本就是伺候人的,何必出言让主子不高兴。
可是现在看来,似乎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不止是隆庆皇帝生活得不到节制,更是宫里群阉貌似是看到了机会,一个可以踩下李芳上位的机会。
揉揉眉心,魏广德内心没来由的一阵烦躁。
隆庆皇帝被压抑的太久,一朝解放就有点飘飘然。
就当下宫里的情况,魏广德忽然感觉,或许高拱留在朝中,还能够稍微说说这位,至于其他人.
不管是陈以勤、还是殷士谵,或者是自己,怕都没这个面子。
中午的时候,魏广德让芦布召来府上人,叫他回去告诉张吉,安排人联系陈矩。
以前想着皇宫里有李芳、有陈矩在,他应该很放心,可是没想到就当下的局势,李芳怕是有点悬了。
关键,魏广德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到底是谁要和他过不去,是宫里人联系朝堂还是朝堂里有人要出手。
只能叫出陈矩来问问宫里的情况,看能不能替李芳想点办法。
李芳这个人,魏广德觉得还是可以深交的,毕竟和他已经很熟悉了,而且为人也忠直,不似奸邪。
还是嘉靖朝的时候,内宫里可能没这么多事儿,毕竟那个时候嘉靖皇帝只宠信黄锦,其他人几乎没机会动摇黄锦的地位。
有黄锦在宫里坐镇,下面人即便争斗也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可是隆庆朝,这才刚开始,魏广德以为的黄锦接班人就已经有人打主意要搬开他了。
可以想象,后宫以后会乱成什么样子。
朝堂乱,后宫也乱
啧啧啧,当今似乎比先帝是真的差远了。
魏广德在心里想着,一直等到散衙,这才离开吏部回家。
到家后,换了身衣服,逗弄了一阵儿子魏大成,陈矩才姗姗来迟。
让人摆上早已准备好的酒席,两人畅饮一阵,这才屏退左右开始说起正事。
“前段时间听说陈大哥做了随堂太监,那时就想联络你,来我这里喝酒庆贺一番的,不过那时候朝里事儿太多,你也知道,就给耽误了。”
魏广德开口就说道。
“呵呵,就是正个名而已,不值得庆贺什么。”
陈矩老早就被干爹高忠安排在嘉靖皇帝身前服侍,成了御前內侍,不过并没有什么地位。
之后因为一些功劳才升为太监,但是品级也并不高。
当然,明朝太监品级本来一直就不高,能够有品级也算有些地位了。
而现在,虽然只是司礼监里地位很低的随堂,可总算是司礼监有编制的人了,只要混的后,以后做个秉笔也不是太难。
至于掌印、提督,好吧,这是连干爹高忠都没有做到的事儿。
高忠最高光的时刻,也就是御马监掌印,而御马监掌印地位虽然高,可实权却还不如司礼监秉笔。
这个权利,是作为太监,对内和对外能行使的权力。
司礼监素有“第一署”之称,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影响力自然不是盖的。
他可以跻身司礼监,其实已经勉强算挤进了内廷权利核心了。
“呵呵.这次请大哥来,一是庆贺,二就是小弟有些疑惑,宫里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魏广德笑了笑,他当然知道司礼监的地位,陈矩这会儿在他面前也就是装作很坦然的样子,内心怕是早就雀跃过了。
“宫里,宫里没什么变化,还是老样子。”
陈矩开口答道。
“我是说李芳李公公那里,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魏广德干脆直接问道。
“李公公啊.”
陈矩这下有些犹豫了,低头看着酒杯好一会儿才抬头看着魏广德说道:“善贷,我知道你和李公公在王府时是旧识,关系想来也不会差,可就当下的局势,还是少和李公公走动为好。”
“为何?”
看到陈矩的表情,魏广德心里就是一惊,能让他说出这话,显然李芳现在在隆庆皇帝面前地位已经被动摇了。
“李公公太过耿直了,两三日都会因为劝谏陛下遭到训斥。”
说道这里,陈矩伸手端起桌上酒杯一口饮尽,随即又放下酒杯,正要伸手去拿酒壶时,魏广德已经先一步拿起酒壶又给他满上。
“宫里都是伺候主子的活儿,像他这样隔三差五被皇爷斥责,就算多年的情分也要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