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660节

  办完此事后,魏广德也终于接到转迁旨意,改吏部右侍郎为礼部左侍郎,而殷士谵则改迁吏部。

  县官不如现管,这道旨意其实还是陈以勤暂时拦下来的,帮着拖延了些日子。

  转眼隆庆二年正月辛亥朔,隆庆皇帝行拜天礼,于宫中谒奉天殿世宗皇帝几筵,弘孝、神霄二殿毕出,御皇极殿文武群臣及朝觐官四夷贡使行庆贺礼,免宣表,免命妇朝贺,免百官宴,赐节钱钞。

  隆庆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年头总算是过去了,虽不尽如人意,可也就这样。

  魏广德知道,隆庆皇帝心里还有遗憾,当然主要就是高拱的离朝。

  隆庆元年最初,一切其实都很顺利,一边忙活大行皇帝葬仪,一边还处理前朝建言诸臣赠恤,算是收拢了一波人心。

  只是葬仪之后似乎就开始诸事不顺,高拱离职,边防失守,一桩桩、一件件让隆庆皇帝忧心的事儿接二连三发生。

  新的一年,隆庆皇帝自然希望万事如意,不再有那么多波折。

  不过在御座上,他不经意看向徐阶的眼神,还是被陈以勤、魏广德等人注意到了。

  他们私下里一些小动作,可都是在隆庆皇帝默许的情况下进行的,针对的自然是当今朝堂上话语权最重的那位。

  出宫路上,陈以勤、殷士谵和魏广德三个人不约而同凑到一块,边走边说起今天正旦大朝会上隆庆皇帝看向徐阶那道眼神。

  “逸甫兄,过两日陛下召见的时候,请你无论如何要提醒陛下,小不忍则乱大谋。”

  魏广德低声对陈以勤说道。

  “你也看出来了。”

  陈以勤脸上不动声色,只是微微点头,低声答道。

  “陛下看徐阶那道目光,注意到的人不会少,只不过能不能猜到是什么意思就不好说了。”

  殷士谵嘀咕道。

  “所以我在内阁里,还得配合徐阁老才行,免得事不成,外面就风言风语。”

  陈以勤叹口气说道。

  “很难,徐阁老不傻,去年我只是调动科道的人就被他觉察到,这次京察要调动那么多人,他不会没有所觉。”

  魏广德低声道。

  “杨尚书那边怎么说?”

  陈以勤忽然问道。

  “草拟的初稿我交给杨尚书,他当时脸上没什么变化。”

  殷士谵答道,现在他在吏部,京察是他在负责。

  “王廷那边倒是不担心,主要就是吏部,有时候感觉他和徐阶是一伙儿的,有时候又感觉不是,实在让人难以琢磨。”

  陈以勤皱皱眉,说道。

  “以我之见,杨尚书和徐阁老只是合作关系,相互之间也就是有一些默契,应该不是一党之人。”

  魏广德低声道。

  杨博要是那么容易就选择投靠谁,他现在也不可能继续留任在尚书位上。

  嘉靖皇帝用他,先是因为他不附严党,后则是也不附徐党。

  现在的杨博在朝堂上也是德高望重,话语权其实丝毫不比徐阶。

  只是可惜,他终究不是翰林出身,虽然已经官至吏部尚书,可依旧无缘入阁。

  虽然大明朝从来没有明文规定,可潜规则也是规则。

  最关键的还是,隆庆皇帝不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有时候做事可以打破规则,比如当年执意提拔张璁入阁,不是翰林出身也没关系,调他去掌翰林院事,强行混了个翰林身份。

  隆庆皇帝可没有这样的魄力,会选择和朝臣对着干。

  何况,杨博虽然一直和裕王府亲近,却从没有公开站队,这点连徐阶都比不过。

  隆庆皇帝怎么可能为了他打破规则?

  或许,就如朝堂中的传闻,嘉靖后期皇帝或许真有让胡宗宪入阁的想法,用外官牵制京官,即便他身份根本不够资格入值内阁。

  要知道,那时候知道嘉靖皇帝有意许胡宗宪入阁的时候,朝中大臣那是心神俱颤。

  因为这样的做法,嘉靖皇帝是有前科的。

  而到了隆庆皇帝这里,就连他们三个人也不会相信,皇帝会让杨博入阁,因为不合规矩。

  气氛变得有些沉闷,三个人这时候都是一言不发,只是缓缓往宫门处走着。

  对于杨博,陈以勤和殷士谵都拿捏不准,可也不敢想魏广德这样给出确定的答案。

  终于,即将走出皇宫的时候,魏广德几次欲言又止后终于还是开口问道:“逸甫兄,黄公公那事儿,陛下之前和你说过吗?”

  闻言,陈以勤侧头看了眼魏广德,随即摇摇头,低声道:“我也是后来才听说的此事。”

  “陛下的旨意虽只是行在大内,可黄公公当初毕竟对裕袛多有照拂,这才刚走没多久,就把先帝和当今的荫赐全部革除,多少显得陛下有些.”

  魏广德只是小声说道,不过终究还是没有把“不近人情”几个字说出口。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黄公公到底是犯了什么错,会让陛下发出革荫的旨意。”

  就在几天前,魏广德忽然听到宫里传出消息,隆庆皇帝不知何故,忽然革除了黄锦的一切荫赐。

  在嘉靖年间,黄锦之弟黄锈已被荫为锦衣卫正千户,后升至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加特进。

  嘉靖皇帝去世,是黄锦与大学士徐阶等到裕邸,迎裕王朱载垕入嗣帝位,因此又荫黄锦侄一人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

  可是在黄锦刚死没俩月,隆庆皇帝忽然就收回了全部赏赐,又革去这些人的官职。

  虽然是中旨,可消息早就传到外朝,现在看起来,个中缘由连陈以勤也不知道,那就由不得魏广德不多想。

  “善贷也不知道?”

  殷士谵忽然看着魏广德问道。

  魏广德苦笑,摇摇头,他要知道内情,今日也不会问陈以勤了。

第650章生辰加恩

  魏广德对黄锦那事儿上心,其实也是念及黄锦当初对他们的照应,那晚陈矩过来说起这事儿还有些伤心。

  毕竟高忠死时,都是黄锦安排的,之后他的差事能保住,也是黄锦给他说的话。

  人,都是感恩的。

  别人对他好,陈矩就算嘴上不说,可心里记得。

  魏广德也是差不多的人,也不认为隆庆皇帝应该这样对待老黄家。

  只是,都不知道黄锦到底是做了什么事儿,得罪了隆庆皇帝,惹得他不高兴下了这道旨意。

  三个人终于还是出了宫门,抬头看眼灰暗的天空,这会儿虽然没再下雪,可气温很低,即便裹在裘衣里,魏广德还是感觉刺骨的寒冷。

  “我们找家店喝口热酒。”

  魏广德开口说道。

  “也好,怪冷的。”

  “嗯,感觉今年好像比去年还要冷。”

  “往年十月底运河封冻,今年推迟到了十一月,看起来也要冷到二月底了。”

  几个人边走边说,很快找到一家酒楼,进了包间,点了菜就围在火炉边烤火。

  “之前记得善贷说过,鞑子每到遭灾就会选择南下,破墙而入抢掠物资,也不知道今年是什么光景。”

  陈以勤这个时候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道。

  被他话一提醒,魏广德也立时反应过来,“今年降温晚,但持续时间似乎变长,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回暖了。”

  “是啊,要是还这么冷,北边那帮子人不会又南下抢掠吧。”

  殷士谵接话道。

  “兵部也不知道有没有向边镇下文,提醒他们注意防范。”

  魏广德开口问道。

  “没有看到。”

  陈以勤皱皱眉说道。

  “这么说,边镇或许没有防备。”

  殷士谵略显焦急的说道。

  “这个不急,既然是镇守,这点警惕性若是都没有,那只能说明他们不称职,朝廷正好借此机会清理,替换称职之人。”

  魏广德却不以为然,这种事儿,兵部有提醒义务,可真要出了事儿,最终板子还是要打到边镇各总兵官、镇守身上。

  “对了善贷,前日内阁收到南赣巡抚张翀的奏疏。”

  陈以勤似忽然想起般,又开口说道。

  不过这时候店家送来酒菜,三人停下交谈,等他们摆好离开后才继续交谈。

  “张翀说什么?”

  南赣巡抚其实就是管着江西南边和广东、福建交界地带,所以江西那边也有兼管之责。

  不过既然出去提起,肯定是和江西有关系的。

  魏广德现在做为江西在京城的官员,自然对老家那边的情况也很上心,该帮撑的总要帮着说说话才是。

  “龙虎山正一真人你知道吧?江西守臣因言张氏职名赐印不载典制,且隐税逃役公行,吞噬无功于世,有害于民,宜永为裁革。”

  陈以勤开口说道。

  “嗯?”

  魏广德狐疑起来,龙虎山正一真人,其实就是后世龙虎山天师府,这个他当然知道。

  当初乡试落榜后,魏广德也曾在江西各地游玩,龙虎山那里他就去过。

  不过那时候他只是个小秀才,自然是得不到张天师接见的,不过倒是和龙虎山上两个道士做了朋友。

  不过魏广德对正一真人这个称号并不感冒,而是对此事他居然不知道有些奇怪。

  请求朝廷裁革“真人”称号,这似乎应该是礼部的差事,这奏疏怎么没有送到礼部而是直接到了内阁?

首节 上一节 66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