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676节

  要是被人注意到,闹不好之前陈以勤引发的那股猜忌就会逆转到他们头上,甚至被引申到宫里。

  那位主儿可是极好面子,搞不好就会恼羞成怒。

  不管是陈以勤还是殷士谵,亦或者魏广德,都察觉到隆庆皇帝自登基以后悄然的变化,他已经不是那个在裕王府里战战兢兢,谨小慎微过日子的裕王了。

  嗯,好色这点没变。

  不过,就在气氛陷入沉闷中的时候,魏广德忽然开口说道:“你们说,徐阁老是真心想要离开还是”

  说话的时候,魏广德的眼睛就盯向陈以勤,按意思很明白,就是徐阁老是不是因为看到陈以勤乞休奏疏的威力,所以跟着学了这么一手。

  “不好说,不过徐阁老好不容易才做了几年首辅,应该没那么快厌倦才是,何况我看他身体还硬朗的很,再干几年应该没什么大碍的。”

  殷士谵开口接话道,倒是没注意魏广德的眼神。

  而陈以勤却是看到了,和魏广德目光对视片刻后,低头想了想,猛的抬头看着魏广德,问道:“善贷的意思是,徐阁老是真心萌生退意?”

  “不好说,不过这次的奏疏上的蹊跷,你在内阁和首辅大人朝夕相处,他这两日是否变得心事重重?”

  魏广德没直接说出自己的猜测,而是反问陈以勤道。

  陈以勤不自觉起身,在屋里来回走动起来,脑海中也在回忆这两天他眼中的徐阶。

  良久,陈以勤站定,开口说道:“看似和平常无异,不过,被你这么一提醒,我倒是觉得他眼神里多了一丝落寞。”

  殷士谵这时候也起身,不解问道:“这是何意?”

  陈以勤快步回到自己位置上做好,又拉着殷士谵坐下,这才开口说道:“善贷这么一提醒,我倒是感觉,徐阁老怕是在心里已经产生了退意。

  这几日,正甫那边,什么也不要做,就静观其变好了。

  兴许,过不了几日,徐阁老就会第三次上疏请辞。”

  魏广德点点头,算是表达出了自己心里的意思。

  其实,他也是刚才灵光一闪产生的念头。

  就徐阶的身体,再干几年根本没有问题。

  可是,他却突然学着陈以勤上奏乞休,是因为看到陈以勤那纸奏疏的影响而效仿?还是真有此意?

  所以,魏广德才想到问陈以勤,徐阶在内阁里是否和往常不一样。

  而在三人议论的时候,徐阶府中密室里,徐阶把一篇文章递到张居正手中,“你仔细看看吧,或许有些不完善,你可以修改下。”

  “老师,你这是”

  “你先看看再说。”

  对张居正,徐阶一惯都变现的很是温和,此时脸上笑容和煦让人如沐春风。

  张居正手里拿着文章,低头仔细阅读起来。

  能看出来,这是老师还在打磨的一篇奏疏的初稿,快速读完全篇,大概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省议论。

  顷年以来,议论太繁,是非淆于唇吻,用舍决于爱憎,政多纷更,事无统纪。

  今后宜扫无用之虚词,求躬行之实效,一切章奏,务从简切,是非可否,须明白直陈,毋彼此推诿,徒托空言。反薄归厚,尚质省文。

  二是振纲纪。

  近来纲纪不肃,上下姑息,百事悉从委徇,模梭两可,委曲迁就。

  法之所在,惟加于微贱;强梗者虽坏法乱纪,而莫之谁何。

  今后宜张法纪,揽权纲,刑赏予夺一归之公道,政教号令必断于宸衷。

  法所当加,虽贵近不宥;事有所枉,虽疏贱必申。以求体统正,朝廷尊。

  三则是重诏令。

  近来诏旨,多废格不行,视为故纸,是非何由而明,赏罚何由而当?

  今后宜奉旨即复,据理剖断;酌事之缓急,立限趣报,以求人思尽职,事无壅滞。

  第四,则是固邦本。

  今当民穷财尽之时,必痛加节省,凡不急工程,无益征办,一切停免,敦尚俭素。

  慎选良吏,牧养小民,端浩爱民者升迁,贪污害民者严惩。

  抑制豪强,均平赋役,务去耗财病民之弊。

  正所谓民生遂,而邦本宁也。

  最后一条有些出乎张居正预料,居然是能武备。

  之前张居正看文章的时候,徐阶也一直都在看着他,自然看到他眼神流连之处,笑道:“京营不整多年,难以恢复往昔。

  而陛下有全力推魏广德入阁之意,观之当初,从先帝时就是把他当做军事文官来用的,或许如不是先帝早逝,魏广德最终的归宿只会是兵部尚书之位。”

  徐阶说话的时候,张居正就不断点头。

  确实,魏广德文才上是不满足翰林院庶吉士标准的,全靠嘉靖皇帝捡拔。

  之后,他展现出一些军事才能,但是在张居正内心里,其实也只是感觉还可以,但绝非如杨博、谭纶等人一样有能力。

  毕竟,他们都是总督一方军政,有实实在在的成绩,而魏广德只是参加过一次战事而已。

  兵部要的是战略家,而不是指挥战事的战术家。

  何况,他张居正其实也有一些军事才华,只不过自我感觉,文采更加斐然,且当今天下,武事地位可不比文事,所以不屑去做这方面的事儿。

  张居正军户出身,他爷爷还做过辽王府亲兵队长,所以张家分脉以后,他这一支虽然早早的开始转向文事,可武功并没有丢弃,他小时候也没少听军伍之事,只是不曾展露而已。

  “之前,调戚继光入京营和调谭纶回朝,陈以勤反对也不激烈。

  以我对陛下这些年的了解,他应该也很在意边事,所以料在军事上必然有所动作。”

  徐阶说道。

  “老师,那这份奏疏您打算什么时候上奏?”

  张居正点点头,然后问道。

  “老夫老了,正如先前我让你不要多言,这事儿我自由主意。

  至于你手里的,你带回去好好揣摩,详加完善,等我离京后由你上奏。”

  徐阶捋着胡须说道。

  “老师,你不能走啊。”

  张居正动容道,他知道,这是徐阶给他铺路。

  “你听我说完,陛下那里,我不走是不行了,否则不仅会害了我,还会害了你。

  我走以后,陛下必然会很快升魏广德和殷士谵入阁。

  裕袛那帮人,当初被先帝拘在与王府里太久,还不懂官场之道。

  他们现在做的,都是按照陛下的喜好做事,虽然其中不少实务做的也不错,但大方向上不会差,都是陛下的意思。

  所以,你不能和他们为敌,而是要好好合作。”

  说道这里,徐阶看着张居正,嘴角挂出一抹不易觉察的微笑道:“等年底或者来年,你找个机会,上奏请陛下让高拱回朝就好。”

  “嗯?”

  张居正自然不懂徐阶这话的意思,让高拱回来,以他睚眦必报的性格,还不把苏松府老徐家拆了。

  “不用担心,你和高拱关系不错,高拱也很欣赏你的能力,所以只要保持一心为公,你就不会有事。

  至于高拱的报复,那就让他来吧,到关键的时候你照应一把就是了。

  该来的总要来,躲是躲不掉的。”

  张居正虽然还有些惊诧,可却没说话,他知道老师肯定早有预料之后的结果。

  果然,接下来就听到徐阶继续说道:“我观裕袛那些人,其实你也知道,陈以勤、魏广德和殷士谵三个人走得更近,早就和高拱离心离德。

  到时候高拱回朝,必然会重新尝试操控朝政。

  虽然他们都是裕袛旧人,可必然心有不甘,到那个时候你才是要小心应付,宁愿什么也不做,也绝对不能做错。”

  “让他们内斗?”

  张居正明白了,他也是裕袛走出来的,自然知道那帮人的情况。

  实际上,在裕袛最后几年,他们这些留在裕袛的人已经和高拱算是分道扬镳了,只不过因为中间有裕王的存在,所以还被拉扯到一起。

  不过,徐阶的话还没说完。

  “等朝野看出这帮裕袛旧人是个什么德性,而你只需要表现出自己实干的能力,他们自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说道这里,徐阶不由的嘿嘿直乐道:“估计先帝也不会想到,他寄予厚望的这些人,别的本事没学到,到是把老夫和严介溪的本事学了个十成十。

  当时的朝局,不斗是没有出路的,若严家不是出了个野心勃勃的严东楼,哪里会如此复杂,他严介溪也早就回江西养老去了。”

  张居正明白了,徐阶看重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希望他以实干家的身份出现在朝堂上。

  等皇帝和朝臣们看出裕袛旧人只是一帮会内斗的家伙,自然会选择站到他这一边。

  虽然内斗会导致朝堂人事剧烈变化,可站错队后果也是很难预料的。

  只要登上高位,他们希望看到的就不是继续内斗了,而是要稳定。

  到时候,就算隆庆皇帝再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接受这一局面。

  “老夫过两日会上第三封请辞奏疏,或许杨惟约会找你,但是不要管他,他考虑的不过是山西那帮人的利益。

  你记住,一旦登上首辅之位,要考虑的是国家,是朝廷,而不能再是其他。”

  最后,徐阶悠悠告诫道。

第663章徐阶致仕

  第二日晚间,两乘小轿出了徐阶府邸,顺着小巷七绕八拐才上了大道。

  小轿一前一后,很快就到了吏部尚书杨博的府邸围墙外。

  在那里,开着一扇不引人注目的小门。

  随着轿帘拉开,走出来的赫然正是当朝吏部尚书杨博和兵部尚书霍翼。

首节 上一节 676/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