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714节
至于你说万幸鞑子没有集合大军围攻京城,那也是太小看我大明边军了。
就说京城最近的边镇,除了蓟州就是宣府,宣府军的战力不知元敬有没有听说过。
就在上月,宣府总兵马芳率所部一千余,出独石口外二百里,袭击俺答部于长海子,败之,回师途中遇虏追击,又击败俺答部于鞍子山。
有这样强兵在侧,鞑子还敢围攻京城吗?”
魏广德是要敲打敲打戚继光,别觉得自己在南边打了许多胜仗就看不起北军的将领。
他要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蓟镇,魏广德可不敢放他去,倒不是担心他不睦同僚,实际上戚继光处理人际关系那是贼溜,而是怕他在边镇被人坑了。
实际上现在的明军,已经有后世国军的雏形,那就是专坑队友。
“宣府军战力冠绝边军,末将当然是信服的。
不说其他,就马将军敢率兵出塞奔袭鞑子,就不是普通将领敢为之事。
不过边军缺乏训练,整体战力不足,将领指挥不力都是事实,若无良将操练,怕是京畿危矣。”
戚继光赶紧说道。
魏广德和宣府军的关系,他哪里会不知道,听到魏广德提起宣府军,戚继光马上就马屁奉上。
魏广德听到戚继光的话,只是笑笑,随即正色道:“若是把蓟州人马交给你,你会怎么做?”
魏广德这就是在考校戚继光要怎么改造蓟镇兵马了,虽然他带兵打仗肯定玩不过大名鼎鼎的戚老虎,可听听他说的策略,心里也多少有个底。
比如,他上奏保举戚继光,隆庆皇帝要是私下里问起来,他也有说的。
总不能让他对隆庆皇帝说,“陛下呀,你自己去看戚继光的奏疏吧,蓟州兵马的问题,戚继光都在奏疏里写了。”
听到魏广德的问话,戚继光只是想想就答道:“末将听说兵形如水,水随地而流动,用兵要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而决定取胜的战法。
蓟州的地形有三种,广阔的平原田野,是内地百里以南的地形;险阻平易参半,是内地靠近边塞的地形;山谷狭隘,树大林深,是边塞之外的地形。
敌人进入平原,利于车战;在靠近边关的内地长于马战;在边关之外,宜于步战,三者交互使用,才可能获得战争胜利的主动权。
现今边兵只练习骑马,不熟悉山战、林战、狭谷之战的阵法,当初末将在浙江所练之兵倒是能做得到。”
“浙江那边有消息了?”
听到戚继光说起浙兵,魏广德一下子来了兴趣。
“末将已经收到书信,浙江那边确实不想再养那么多浙兵,想要裁撤,让他们解甲归田,我的书信发过去,可以直接调动三千人马北上。”
戚继光急忙说道。
“他们是进京营,亦或者你打算带到蓟镇去做班军?”
魏广德又问道。
“回阁老,末将所练之兵,若非在末将麾下多年,断然是不会使用的,所以末将想把人带到蓟州去。
有三千浙兵做底子,再有蓟州精练的数千人马,不敢说蓟州自此固若金汤,鞑子敢来我就敢打出长城,追亡逐北。”
戚继光说起浙兵,顿时气势大盛,毕竟他的赫赫武功都是靠这批士卒打出来的。
大有浙兵在手,江山我有的感觉,似乎这世间再无敌手般。
不过魏广德看过戚继光的战绩,貌似浙兵在他手上是真被玩出花来了,特别是浙兵被他调教后长短兵器结合,让戚家军能在战场上打出让人膛目结舌的战损比。
多兵种配合战术,是被戚继光领悟的炉火纯青了。
“蓟州人马你是打算如何改造编练?”
魏广德于是又问道。
“只要朝廷给我浙兵炮手三千名,再募西北壮士,配备充足的骑兵部队五支,步兵十支,听我专门训练,军中所需诸物,随时供应,蓟州即可固若金汤。”
戚继光急忙答道,他感觉似乎自己的目的有希望达成。
虽然看似魏广德看穿了他想出去领兵的想法,但并不拒绝。
“先前你浙兵北上,你调的都是炮手?”
魏广德狐疑问道。
炮手,可不是炮兵,而是鸟铳手。
不过这时代火器简单,其实鸟铳手大多也会使用佛朗机炮等火器,其实补充神机营是最合适的。
不过戚继光不想留在京营,谭纶也希望带他离开,魏广德自然不能拂了他的意,怎么说都是老乡,还要在朝堂上相互扶持。
“两千炮手,杀手一千。”
戚继光说道,他嘴里的杀手当然不是暗杀高手,而是指战兵,或者说就是拼凑鸳鸯阵的步卒。
“北地作战和南方剿倭不同,在这里,只要稳住阵脚,其实炮手更利于杀敌。”
戚继光解释道。
“你原先六千人马,就是杀手、炮手各三千?”
魏广德好奇道。
“是的,正是阁老所言配置。”
戚继光当即点头认下。
“那你尽快把调兵北上的文书送交兵部,子理兄虽然不在兵部,也不会有什么阻碍。
临近年关,当尽快完成兵士挑选,年后即刻北上。
你想去蓟镇,问题不大,不过浙兵到来后,先要参加大阅,你的主要职责依旧是大阅。
士卒训练好了,你要去蓟州尽管去就是了,明白吗?”
魏广德想想才说道。
“末将谢魏阁老栽培,但有差遣定当竭尽所能完成。”
戚继光再次躬身施礼道。
“这篇奏疏你先留着,再润润色,别急着交上去,先把兵练好。”
说着话,魏广德把奏疏递还给戚继光,接着端起茶杯。
戚继光离开后,魏广德才摇头轻笑。
戚继光始终都是在地方上成长起来的将领,根本不知道他这个官有多少人盯着。
现在戚继光的本职还是京营神机营副将,兼着总理蓟昌保定练兵都督的职儿。
这个兼职因为是初设,当初为了方便他挑选兵士才设的练兵都督一职,本就让都督府和各地将官视为多余的职位。
明摆着朝廷不相信各地将官水平,认为他们练不出好兵,所以才设这么个职位。
而文官当中,也有一些人视为鸡肋。
得了,等大阅礼筹备好,就让他去蓟州做总兵好了。
本来在魏广德的计划中,重组后的京营是要交给他来指挥的,毕竟有实战经验的将领,特别是魏广德也想尝试在这个时代组建一支现代化的火器部队。
或许许多人觉得在大明朝,因为火器技术的落后,特别是装填速度慢,火力持续性不强,很难组成现代化军队,但其实不然。
魏广德已经注意到佛朗机炮的优点,若是大批量装备佛朗机炮结合训练有素的鸟铳手,再有这方面使用经验的将领来指挥,魏广德觉得未必不能成功。
至于射程,当然以佛朗机炮的技术特性肯定很难解决。
明军后期名声响亮的前装炮红夷大炮倒是解决射程问题,可这东西本就是为战舰对射而开发的加农炮,要塞上作为要塞炮也行,但确实不利于野战。
戚继光回到京城重新投入到训练士卒上,为大阅做准备。
半个月多后,谭纶的巡视也终于完成,回到京师。
第694章谭纶的要求
魏广德已经注意到佛朗机炮的优点,若是大批量装备佛朗机炮结合训练有素的鸟铳手,再有这方面使用经验的将领来指挥,最起码一支近现代化军队雏形就出来了。
实际上,不管是戚继光还是俞大猷,都是意识到集中火器使用的火力优势。
不止这两位名将,就算明军中许多总兵、参将其实也有这方面的经验,这也是为什么戚继光奏疏中有“拉弓射箭的功力不能比敌人更强,而想以此取胜”的原因。
远程火力打击,实际上从先秦时期战争中就已经开始使用。
弓弩一直都被视为一个国家军队的战略力量,宋朝时期弓弩手发展更大,不仅装备比例提高,弓弩技术、射程方面而是提升飞快。
只不过弓手难练,又因为政治原因,宋军战力一直不高。
而到了大明朝,明军军中大部分将来重视这种火力投送,但是他们的目光依旧盯在弓弩上,因为射击频率的关系。
而佛朗机炮的出现,终于让他们对弓弩的信心有了重大的变化。
可惜,因为朝廷从上到下的潜规则,将领这个时候也没心思练兵立功升职,他们更愿意侵吞上面拨下来的火药而不是用来训练士卒。
火器,这都是要用的,只有大量使用提高熟练度才能提升战斗力。
也只有戚继光这样的人,看不起那点银子,他更愿意通过首级赚银子。
当然,空饷,戚继光也没少拿钱。
戚继光既然不愿意留在京营整顿,魏广德也由他,反正他看不起那点功劳,有的是人眼热。
半个月多后,谭纶的巡视也终于完成,回到京师。
谭纶进了京城,先去兵部交卸差事儿,还要在几天里上奏这次巡边的陈情,叙述边防的情况。
不过离开兵部衙门以后,却叫来长随,耳语几句,就把人打发走了。
晚上,魏广德外出赴宴回来,刚进府门管家张吉就过来了。
“老爷,谭大人来了半盏茶时间了。”
张吉低声报告府里的情况。
魏广德点点头,说道:“招待好,我回后院擦把脸,换身衣服就过去。”
下午,魏广德就收到家里的消息,谭纶晚上要见他。
虽然不知道什么事儿,不过魏广德还是往家里写了张条子,因为事前已经答应以为同年的宴请,所以两人见面时间就只能往后拖一拖。
等魏广德在后院洗漱一番,换上常服来到书房,进门就向谭纶抱拳道:“子理兄,你说你也是,有什么事儿写个条子就行了。
你这在外面风餐露宿一个月,回来就连夜过来,也不知道好好休息下。”
“善贷,这次蓟镇之行,我是越看越心惊,所以只要连夜叨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