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727节

  要是负责大阅的两个人一起外放,估计李春芳就会担心大阅礼出篓子,而选择站张居正一边。

  “戚继光之名我也算如雷贯耳,当是值得信任。”

  李春芳得到解释,就微微点头。

  “我也觉得还是按照原来朝廷的计划来最好,让谭侍郎总督蓟辽军务,大阅礼也转到五军都督府。

  本就是兵事,兵部虽然兼管,可终究还是名不正言不顺。”

  殷士谵适时插话进来说道。

  陈以勤虽然没说话,可是却在那里点头,只有张居正一肚子气。

  陈以勤、殷士谵和魏广德不过就是唱双簧,他们争夺的其实就是李春芳那一票。

  就算最后不能争取到,也会用表决的方式强行通过此事,除非李春芳用首辅特权否掉。

  可这样做,只会让三人和李春芳之间产生间隙,这可不是李春芳的利益。

  “那就这样吧,今日就上报陛下,按照朝廷原本的打算,让谭侍郎总督蓟辽”

  接下来,李春芳又把刑部两位侍郎罢黜的事抛出来。

  按说官位空缺应该是吏部负责考选人选,可侍郎是三品官,吏部只能管四品下官员调动,所以这事儿隆庆皇帝还是安排被内阁先阁议,不合适再廷推。

  刑部侍郎的事儿,其实昨晚三个人就已经商量好了,要拿下左侍郎这个职位,右侍郎抛出去,看李春芳是否有人选。

  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李春芳和张居正去争夺,让他们两人之间生出间隙才好。

  毫无疑问,本来没有立场的魏广德在蓟辽总督一事上被张居正插了一手,而李春芳刚好有人选,自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张居正两手空空,刑部右侍郎的位置被李春芳推出来的人拿下。

  不过魏广德不知道的是,因为今日之事,帮助本来还有些摇摆的张居正终于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第705章邵大侠

  在外界看来,此次空缺的四个职位,其实张居正也是有收获的,至少户部尚书一职已经被他拿下了。

  虽然隆庆皇帝还没有下旨,可知情人已经从宫里得到消息,皇帝属意刘体乾接马森的班儿。

  可只有张居正才知道,那是他们四人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才让他推选上的人,而且刘体乾其实更多还是看徐阶的面子,在京城徐阶留下的关系,也就张居正一家了。

  本来在他看来,这三个职位,一家分一个,大家就可以哈哈一笑完事儿,可结果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魏广德等人不知道的是,因为今日之事,帮助本来还有些摇摆的张居正终于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张居正要做什么,自然是要拉帮手。

  现在内阁里几人,陈、殷、魏三人是紧密团结在一起有些不好破坏他们的关系,而且任由这么发展下去,以后的内阁只会是他们三个人的天下,他就更得靠边站了。

  拉拢李春芳,他试过结盟,可很快发现李春芳并没有这样的心思。

  由此,张居正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内阁之外。

  六部里,和他走动多一些的也就是吏部尚书杨博,虽然缺乏资历,可杨博也是想要入阁的人。

  虽然有“费翰林不入内阁”的潜规则,可毕竟是潜规则,放不上台面来。

  只要推动力量足够强大,杨博入阁还是有机会的。

  不过就当下情况,很难。

  他只有户部一支的支持,而其他衙门,礼部高仪和刑部的毛恺都是清高之人,很难获得他们的支持,而杨博想要入阁,吏部这一票就废了,只剩下兵部的支持。

  所以,他能得到的力量只有兵部和户部,而陈以勤、魏广德这边呢?

  则是有工部和都察院的支持,关键还占着大义,而且李春芳未必乐意让杨博入阁。

  要说资历,杨博可比李春芳强的多,李春芳应该不会傻到引狼入室,所以肯定会想法设法阻止。

  杨博不行,而其他人张居正想了一遍,貌似都没有合适人选。

  当然也不是一个没有,但这个人影响力太大,而且貌似和他关系未必还能和当初一样。

  这个人,自然就是被他老师算计走的高拱。

  张居正也算裕袛之人,高拱和陈以勤、魏广德等人的关系他当然清楚的很。

  貌合神离。

  要是把高拱拉回朝堂,对陈以勤、魏广德等人的影响毋庸置疑是最大的,隆庆皇帝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支持他们,或许信任还在,但是在高拱和他们三人起冲突的时候会占哪一边?

  不过把高拱拉回朝堂的话,他若是算旧账,徐阶已经致仕回家,这账貌似就要算到他头上了。

  本来张居正很犹豫,可今日之事后他发现,需要一个破局之法,打破内阁中裕袛派系的强势,非引入高拱不可。

  内心打定主意要拉高拱回朝,接下来张居正就要开始谋划此事。

  直接上奏,显然并不合适,他需要找到一个机会,和隆庆皇帝单独相处的机会,只需要提到这个名字,看看皇帝的反应再做下一步行动。

  而此刻,丹阳城内一处豪宅里,宾客高坐,把酒言欢,看似好不热闹。

  此间主人邵方,江湖人称之为“邵大侠”,据说好行侠仗义之事,故美名远播。

  大侠一词,泛指通过自身力量帮助他人的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的,且具备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勇气、道德仁义,有大作为的人。

  多受儒家影响,忠义等思想为其精神原动力,即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后世人的意识里,大侠都是身怀绝技、有勇有谋、大公无私的武林高手。

  他们常常游走于江湖之中,行侠仗义、惩凶除恶,做出一些让百姓称颂敬仰,而一般人不敢做或做不到的义举。

  但在真实的古代,官府对百姓流动管理非常严格,外出需要凭借路引,否则就是流民,官府是可以羁押的。

  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一个国家想要正常的运转,就需要秩序,而江湖中的侠客们正是打破秩序的那些人。

  比如大家可以看到小说中侠客们可以凭借自己的高超武功,四处比武甚至是杀人,且不说他们杀的是不是恶人,即便杀的是恶人,也是违反法律以及社会秩序的行为。

  如果人人效仿,那天下还不乱套了。

  因此封建统治者们是不会允许侠客们存在的,因为他们不允许无视法律与秩序的人扰乱社会的稳定。

  所以,如果真有四处闲逛打抱不平的侠客,他们其实都是和官府做对,经常违反官府法律,是流窜的通缉犯才对。

  不过这个邵大侠则不同,他其实更应该称为地方豪强,只在本地维护乡邻周全,所以大家都给他“大侠”这个称呼,其实和英雄是一个意思。

  有了侠名,他自然也和地方官府,周围官宦之家有了联系,谁不想得到一方豪强的庇护。

  而在今日,卲方家里就邀请了许多周围失势的政客聚集在一起,大家做一块一边喝酒一边商量重新复出。

  权利的吸引力太大,即便这些人被罢官,可谁又不想有复起的一天?

  至于邵大侠为什么热衷于此,自然是因为行侠仗义也要有依仗。

  行侠仗义、惩凶除恶,说白了也就是自身武力强大才行,可侠以武犯禁,又是官府打压的目标。

  所以,卲方不仅结交地方上的三教九流,对官府和官府中出来的人也都尽心攀上关系。

  对于失势官员,或许大部分人会觉得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可卲方却不这么看,他已经知道官员还有起复的可能,只要人不死,一切皆有可能。

  说起官员复职,也是很偶然,卲方听闻隔壁府有个被免职的官员,不知什么原因又重新做了官,不仅复职,官职还提了一级,那场面气派,不仅地方知府、知县道贺,甚至连省城的布政使司都有人前来。

  也是因此,他今日才专门邀请了丹阳及周边失势官员来家里赴宴,商议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恢复官职。

  这些丹阳废弃诸公,商议了半天也没什么好的办法,毕竟在位时忙着捞银子去了,官场打点不够,并没有太多的路子可走。

  不管需要上层有人关照,确实大家商讨后留下的共识。

  至于上层是什么人,当然首选还是北京的京官,特别是大明朝的内阁和吏部,是他们官职起复的关键。

  只要这两处有人帮忙说话,他们要复官简直易如反掌。

  只可惜,他们对内阁和吏部大佬,名儿是如雷贯耳,可没一个人有门路,否则现在他们也不会回到老家坐在这里商量,还不知在那里做官逍遥着呢。

  其次,才是南京的吏部,也有任命官员的权利,地方要次一些,都是南方的官儿,但是毕竟还是多受北部钳制,好官多被北京吏部任命了。

  听到众人都这么说,卲方就来了兴致,问道:“若是携重金入京,可否结识这些人?我各位求的复起机会?”

  听卲方这么说,酒席上众人都是摇头,官儿做到那个位置,可不是谁送的礼物都要,不熟悉的是绝对不敢收的,除非有熟人指引。

  见此招不行,卲方也没了办法。

  和官员结识,最好的方式就是送礼,一来二去就拉上关系,有事儿是真管用。

  邵方生于官宦之家,家资殷富,只因天性不喜功名,虽也读了几本书,有些许文墨,但却不以读书科举为事,平素只爱舞枪弄棒行走江湖,练得一身好武艺。

  为人又磊落豪爽,每每扶危济困仗义疏财,颇有侠者风范。

  虽然他说的重金入京行贿不成,可却也让众人有了别样心思。

  他们也不缺金银,但要想有机会复起又必须寻人奔走,貌似眼前这位邵大侠就是个很好的人选,卲方的人品他们信,兼又有武艺在身,行走各地也是方便。

  “去京城得有人指路,我们虽没有路子,却不妨找一位赋闲在家的高官,以帮忙运作复职说服其指点关节。

  帮助他复职,我等也等于有了朝中依靠,所费不过些许黄白之物,却让我等有了复起的机会,还有朝中贵人相助,岂不美哉?”

  有人忽然提到这个办法,也就是说直接没头没脑往京城里各家大人府邸塞银子碰运气,还不如找一个和他们处境差不多的高官,以帮忙复职做诱饵,让他指点送银子的门路。

  而且,这个计划一旦成功,他们也等于在朝中有了依靠,貌似不亏。

  “看似我们出银子帮人复职,可他复职也等于我等有了机会,还在京城有了靠山,不亏。”

  “大善。”

  “妙啊,不如此也难以搭上那些位大人的门路。”

  众人七嘴八舌,都因为此计甚妙。

  “那找谁啊?在朝中有关系的,能复职就担任大官的,有谁?”

  卲方心里权衡也觉得这个办法好,只是要找谁联系,卲方还是有些迷惑。

  虽然方向有了,可具体实施又是另一回事,卲方说完话,众人皆沉默不语,思索起来。

  卲方也在帮着想,大明朝最高的权利机构是哪个?

  当然是内阁,看似无权,却又有宰相之实,可以影响到朝廷六部。

  内阁这些年下台的有谁?

  很快,几个人的名字浮现在他脑海中。

  严讷、郭朴、高拱和徐阶。

  在他询问出这几个名字以后,众人很快就帮助锁定了最好的目标。

  首选自然是徐阶,他在朝多年,即便是强势如严嵩时,徐阶都能长期担任内阁次辅,之后更是取代他成为首辅大臣。

首节 上一节 72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