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757节
就像当初魏广德他们讨论的一样,不止是他们不喜欢高拱回朝,李春芳也是不喜欢,张居正在他们看来也应该是这个态度。
“既如此,大家都回去忙吧。”
看众人都没什么要说的,李春芳又开口道。
魏广德等人都站起,向李春芳拱手,随后转身正要出门,就看见一个中书舍人双手捧着一份文书从屋外快步进来,来不及像其他阁臣行礼,就对李春芳急道:“首辅大人,福建八百里战报。”
战报,八百里,显然这是一份急件,很重要的。
就在众人脸色大变的时候,魏广德开口问道:“是吉是凶?”
“魏阁老,下官不敢擅自开封,未知。”
那中书舍人急忙道。
说话间,李春芳已经从来人手里接过急件,依旧是检查蜡封,见上面印章完整这才快速拆开,抽出其中的战报文书。
陈以勤、张居正等人都是一脸紧张的看着李春芳,希望从他脸上看出端倪。
如果是捷报,李春芳的老脸肯定是老怀大慰,而若是噩耗,肯定也会十分难看才是。
不过片刻功夫,李春芳还严肃的脸忽然变成了菊花,不自觉抚须含笑起来。
众人见此,纷纷是松了一口气。
捷报,否则首辅大人不会是这幅表情。
果然,当李春芳抬头看向众人时,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众人心中一喜,随之情绪无比激动起来。
“闽粤总督刘焘、福建巡抚涂泽民联合上奏,纵横闽粤海域多年的大海盗曾一本部被剿灭了,呵呵.”
在李春芳畅快的笑声中,魏广德率先回过神来。
他拱手对李春芳道:“首辅大人,大海盗曾一本可曾被擒杀?”
“被广东水师抓住了,一家老小一个不少,曾一本海盗算是彻底被消灭了,虽然有少许四处逃散,但已经不成气候。”
说着话,李春芳就把手里的奏疏递给魏广德,“看看吧,看完了还得马上送宫里。
嗯,还要找兵部的人合计一下,该如何赏赐有功将士。”
魏广德伸手从李春芳手里接过奏疏,快速浏览起来,耳中也听到次辅陈以勤的话。
“近些年,江南沿海倭寇几乎绝迹,少量倭寇也已经依附于那几股海盗。
之前吴平等海盗伏诛后,仅余这曾一本逍遥法外,今日被擒获,东南沿海应该可以消停下来了,这可是大喜之事啊。”
“确实,东南今年的奏报我也注意过,好似这曾一本就是最后一股海盗了,如今被灭,东南沿海是真的恢复安宁了,应该尽快奏报陛下以闻。”
他们在那里说说笑笑,魏广德也已经大概把奏疏看完,已经明白此战经过。
俞大猷和李锡率领的福建和广西水师联军奔袭拓林港成功,明军水师抵达港口时,曾一本部海盗并未提前得知消息。
直到明军水师随着封舟级战舰冲入港口,居高临下向倭寇战船肆意释放火力时才被发现。
犹豫明军突袭成功,海盗军无战心,只知道驾舟混乱逃窜。
尽管偷袭得手,但海盗现在还存活下来的也是其中精锐,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还是起舟近五十余只冲出明军包围,在死战冲破明军最后的拦截力量后向海外逃窜。
不过经此一站,曾一本部海盗百余艘大小战船也仅余三十余支,其中大型乌船还有十一支。
俞大猷对此战结果自然是不满意,随即率领大福船、龙艚快船等追击,并故意将海盗向西南海域压迫。
终于,在追击过程中,海盗残部一头撞上北上准备和俞大猷、李锡部会和的广东水师170艘战船。
经过一番激战,海盗大部被歼,曾一本旗舰被广东水师大乌船击毁,曾一本落水后被明军士卒抓获。
说起来,擒获曾一本的战功意外的落到广东总兵郭成、参将王诏头上也是让人始料未及。
不过,对于俞大猷来说,歼灭海盗主力的战功确实实打实的。
现今沿海官员其实多多少少都看出来,海盗因为没有新生力量的加入,颓势已显,现在主要就是将参与的老海盗灭掉,东南海情就可缓解。
应该说,此战基本都在俞大猷预想中完成,算是大明水师一次完美的胜利。
把奏疏递给陈以勤的时候,魏广德还感叹道:“这郭成的运气,170艘战船堵住三十余艘海盗残部,若非拓林港一战的胜利,海盗聚齐人马,怕是广东水师就危险了。”
第730章吞并小琉球
福建水师和广东、广西水师合力围剿曾一本部海盗,一战功成,消息传到闽粤后,沿海府县自然是欢欣鼓舞。
近二十年的时间,其他地方的人很难理解这里的百姓所遭受到的苦难。
一方面是倭寇、海盗肆掠,另一边为了剿倭、剿匪,官府不断提高赋役征收,为此已经激起数次民变。
但是在曾一本被擒后,看起来似乎一切终于结束了。
虽然现在朝廷的文书上还时常出现“倭寇”二字,但是上到官府下到百姓其实都知道,倭寇已经没有了,在戚继光、俞大猷的围剿下,沿海倭寇所剩无几,大多已经逃过倭国。
仅余的倭寇也大多是依附在那些大海盗旗下,听其差遣,成为走卒。
而这些人不愿意回倭国,大多也是因为他们是倭国各大名定下的通缉犯,回去也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现在,官府百姓多称其为海盗,而不会还说他们是倭寇。
这其实也是明朝自嘉靖朝过渡到隆庆朝后,“倭寇”一词几近消失的原因。
不过福建开海,确实起到断根的作用,已经没有多少沿海船民愿意加入海盗,这让官府看到了消灭这些长期盘踞在沿海岛屿,肆虐陆地海洋盗匪的机会。
此战明军投入战场的三只水师,自然属福建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光是千吨级别的封舟船就多达24艘,此外还有大福船若干。
广西水师船数最少,虽仅有百艘,可大船占绝大多数,整体实力超过只有70艘乌船的广东水师。
广东水师虽然战船数量众多,可其中大半是快船、小船,战力反而是最弱的。
按照俞大猷的想法,接下来就是联合船队沿大陆继续南下,篦过沿海岛礁,不给海盗一丝生存空间,以求彻底铲除盗匪之祸。
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东南沿海的海盗并没有禁绝,也不可能禁绝,但是却丝毫不妨碍地方官员向朝廷报功。
于是,闽粤总督刘焘和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奏疏就这么送到了京城。
这些消息,俞大猷并没有提前向魏广德这么送信,所以他也是才知道福建那边发生的这场战事。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场大胜利,击败了唯一残留的,还活跃在东南沿海的大海盗头目,按照奏疏所言,东南沿海很长时间里当无事了。
“除了向宫里报捷,和兵部议功外,朝廷还应该做什么吗?”
李春芳现在年岁大了,担心自己思虑不周,留下什么没做到,于是开口询问起来。
“应该就这些吧,我们还是先把奏疏送进宫里去,陛下看到应该也会很高兴。”
陈以勤开口道。
“前几天才经过京郊大阅,大彰我大明天威,不想这么快东南就传来捷报,当是天佑大明。”
殷士谵也笑着说。
张居正倒是皱眉想了片刻,不过很快也是点头,没有要开口的意思。
兵部议功不仅是对有功将士的奖赏,还有对伤亡将士的抚恤,张居正暂时也没想到还能做什么。
至于被抓到的大海盗曾一本,想来福建和广东的按察司怕是要开掐,都想把人抓到自己那边审案。
不过想来,抓到人的是广东总兵郭成,他抓的人很大概率会交给广东按察司才是,福建方面注定要失望了。
不过对于内阁诸人来说,地方上抢的这些功劳都是小事儿,他们才不在乎。
只是魏广德可不这么看,他不会去插手审案,而是要考虑倭患平息以后,东南沿海各省府县的善后事宜。
别忘了,当初为了剿倭,朝廷可是向这些地方放开了政策,允许他们筹集银钱训练民团等,这些多收的税银大部被剿倭总督胡宗宪收走,虽然朝廷已经下旨停罢,可魏广德才不会相信这些税银就真的不收了。
想到这里,魏广德觉得还是应该说点什么,别等两年因为此事东南沿海府县又有人闹事儿。
现在做了,即便地方上继续我行我素,那和内阁干系也不大,属于地方上贪渎。
“朝廷这边,最好还是向东南各省府县明文,恢复到嘉靖三十二年时候的赋役,禁止新增摊派。
都察院那边,也要多派御史监察、巡按,避免地方官员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当下东南匪患尽除,百废待兴,可不能再生乱子了。”
魏广德虽然没有点明要预防什么,可“恢复到嘉靖三十二年时候的赋役”这话,就足够让所有内阁阁臣明白他的担忧。
说起来,大明朝这些年,闹事儿的多是在福建、广东,大多都是因为赋税,百姓被逼着上山为盗。
若是匪首中出个有野心的,就会出大乱子。
至于广西、贵州、湖广、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叛乱,那是另一个性质,朝廷一直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官府和土司关系的法子。
还有就是山西、山东等地,也多有白莲教作乱。
但这些,还真和闽粤那边不大一样,是可以防范的,这就要看地方吏治了。
“善贷之言有理,此事还要着落在吏部和都察院那边,已经乱了二十年,百姓需要休养生息。”
李春芳听了魏广德的话大赞,只想着官面上的问题,却忘记那里的百姓其实才是最苦的,才是最需要朝廷关注的,所以马上就出声附和。
他这一说话,自然也就不用其他人再讨论了,算是把这事儿也定下来。
“那我们就一起去乾清宫,向陛下报捷吧。”
如果是打了败仗,李春芳肯定是不会想去的,而是会把差事丢给陈以勤。
但是这次是打了胜仗,而且福建的文书写的也非常漂亮,甚至直言东南倭患已平的文字,想来隆庆皇帝看到这份奏疏也会很高兴才是。
至于为什么不是他一个人送过去,这也是李春芳的性格使然。
既然是好事儿,那大家都过去给皇帝贺喜。
于是,屋里几人就在李春芳的带领下出了内阁径直赶往乾清宫,报捷以闻。
只是半个多月后,俞大猷知道了总督李涛和巡抚涂泽民给朝廷的奏捷文书,想到东南沿海的实情,才着急忙慌的给魏广德写了一封书信,信中详细叙述了东南的情况,也把自己的一些分析写上去。
直到看完俞大猷这封书信的时候,魏广德才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嘉靖朝闹得沸沸扬扬的倭患到了隆庆朝很快就消声灭迹的原因。
不仅是因为隆庆开关的影响,真实情况就是朝廷在最近数年里逮着大海盗、大倭寇集团围剿,已经把几股势力最大的盗匪消灭干净,剩下的也都是一些残部和小鱼小虾。
这些剩下的人,已经没有实力再跑陆地上搞出什么攻府夺县的勾当,甚至只是侵袭沿海渔村都已经变得困难起来。
毕竟不管是以前的戚继光还是现在的俞大猷,还有李锡、郭成等人,经历了十多年的剿倭战事的锻炼,沿海府县已经摸索出一套针对海上敌情的应对办法。
往往倭寇靠近海边就会被人发现,进而燃放烽火,召集周围的明军和名团赶来救援。
对于只有十几个,几十个的小股海盗,已经成不了气候。
他们的目光不敢看向大明土地,但是也知道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生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