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786节

  也不知道这次过后,自己的总兵官职能不能保全。

  “还要十天.”

  李肱一听就知道麻烦大了,虽然不会因为这次断航就让京城没有粮食供应,通州那边仓库里还有不少,可朝廷不会这么看待此事,他们只关心漕运有没有完成今年的转运任务。

  “多派人盯住河道变化,只要可以通航就马上放漕船过去,商船一律给我堵住,不管是谁,有不满叫他们来我总督衙门说事。”

  李肱这时候只能这么命令道。

  两人品级虽然相同,可毕竟大明朝以文抑武,所以福时只能听他的命令。

  “是,大人。”

  福时急忙抱拳领命。

  他可不想触霉头,还想继续做下去,所以不敢丝毫怠慢。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李肱此时心里已经在考虑把今次漕运不利的锅怎么甩给他,让他担上责任。

  京里那几位,全都得送上厚礼,自己这个总督还不想被朝廷革除。

  数月后,朝廷对今年漕运事果然不满,不过只是对漕运总督李肱进行了申敕,而漕运总兵福时则是罢职,兵部又选派陈王谟接任漕运总兵一职。

  当然,这是后话,而此时两人还是在精诚团结,准备应付现在的局势。

  京城,吏部衙门。

  “恭喜春台兄高升,今晚小弟在醉仙楼包上一桌,为春台兄贺。”

  “对对对,早就说了春台兄吉人天佑,看看,这不仅安排好差事儿,还升了一级,可喜可贺。”

  蔡国熙刚在衙门里领到了告身,一帮在吏部的同年和朋友就纷纷围了上来道贺,蔡国熙脸上带笑敷衍,不过在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就不好说了。

  毕竟他往吏部衙门可是跑了不少次,可之前次次碰壁,一直没有安排下差事儿。

  其中猫腻他当然是明白的,毕竟又是京官又是地方官,见识的东西可不比他们少。

  原本他是苏州知府,今儿到吏部衙门发的告身却是苏州兵备副使,虽然依旧是四品,可却是有所提高的。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算朝廷任命的一地父母官。

  而兵备副使,全称其实应该是“整饬某地兵备副使”,属于各省按察使司的官职体系,所以蔡国熙现在的官职其实就是以按察副使身份整饬苏州兵备的官员。

  知府和兵备副使既然都是四品,那为什么会说他这次算是升了一级。

  好吧,其实简单说起来,那就是从原来的府(市)级官员被升格为省级官员,他现在的职位其实属于南京刑部的外派官员。

  北直隶设顺天府,南直隶设应天府及凤阳府,各派巡抚管辖分治,并没有按照十三省设三司,也就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而是属于中央六部直管。

  南京刑部在这个时候其实就是行使按察使司的权利,蔡国熙现在官职就是按察副使,负责的工作就是管理苏州府辖区内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

  他当然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可不是周围这些人帮忙运作的,靠的还是自己那位座师,随他他提拔自己的目的貌似是报复那位致仕的大人,可那又如何。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有了权利才叫官,光是个官身有屁用。

  再说,以后自己身后有了高拱这尊大靠山,还怕徐阶、张居正这些人吗?

  只要这次自己把差事儿办好,让徐阶难堪,自己升官指日可待,来日登堂入阁也不在话下。

  心情美滋滋接受周围的恭贺,蔡国熙也在心里盘算剩余的家底,打算除了老家的薄产外,全部换成礼物送到“恩师”府上,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而在华亭老家的徐阶当然不会想到,老对头高拱会给他安排这个人来报复他。

  随着海捕公文的下发,却迟迟没有得到发现徐家子弟的消息,海瑞早就怒了。

  他只能向下属各州府知府、知州写去措辞更加严厉的书信,要求他们在自己辖区内寻找徐璠、徐琨等涉案的徐家人,同时也从巡抚衙门派出人手到各地寻找。

  当然,目标首选还是松江府。

  不过一番寻找无果后,近日他才忽然发现,他巡抚衙门驻地所在的苏州府,其实也是徐家拥有庞大资产之地,说不得徐家子就躲在苏州府,给他玩出个“灯下黑”的把戏。

  于是,他直接跳过苏州知府,开始在全府范围内密查徐家子的下落。

  只要能抓到一个,就不怕徐阶不就范。

第755章徐阶反击

  江南好,不止于富庶、秀美,还在于人文荟萃,承中华文明之衣钵,营建出一方精神栖息之地。江南园林便是这方精神家园的现实载体,是触手可及的“桃花源”。

  拙政园、网师园、瞻园、寄畅园、个园、豫园、古猗园等汇集江南,是地理的契合,是文脉的驻留。

  园林不同于宫殿,在其融自然为一体。

  这种触摸山水、悠游休憩的空间,日益赢得雅士豪绅的喜爱。

  魏晋时期,士人阶层崇尚清谈、隐逸,寻一处远离战乱、迫害的田园生活,寄情山水农舍,成为当时流行的社会理想。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即构建了一处人们向往的理想国。他还以“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为私家园林注入了新的理念。

  隋唐时期,以王维、白居易为代表的士人把诗文书画之美融入造园实践,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白莲庄”,将建筑美与诗画美有机结合,逐渐形成更富有特色的园林形态。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人文昌盛,私家园林建造大量兴起。

  一是江南之富庶催生了社会对私家园林的大量需求;二是江南文化之昌盛滋生了一批深谙传统文化、拥有高雅艺术情趣并懂得建造规律的士人群体。

  《江南园林志》言:“吾国凡有富宦大贾文人之地,殆皆私家园林之所荟萃,而其多半菁华,实聚于江南一隅。”

  书中论及苏州、扬州、常熟、无锡、南翔、嘉定、南京、杭州、南浔、嘉兴等50余处园林,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它们风貌独特、小中见大,融山水诗画于一体,有天人合一的布局,有田园农舍的野趣,将古典园林之美发展到极致。

  这一时期的江南园林具有宅园一体的建筑特征,包括日常起居的住宅部分和休闲娱乐的园林部分,园林通常建于住宅区北面或西北面,俗称“后花园”。

  在宅园里,不仅可以丘园养素、林泉高致,还能侍奉双亲,不违孝道。

  上海知名的豫园,就是明代四川右布政使潘允端解职归乡后,以愉悦老亲为名,在宅院旁修筑的园林。

  明正德八年,解官回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园,取西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题名拙政园。

  出身苏州徐氏大家族子弟徐佳更是与拙政园第一代园主王献臣的儿子一场豪赌,以紫芝园和拙政园为赌注,最后徐佳赢得拙政园,成为园主,其大哥徐圭一起搬住进去。

  而在这一时期,苏州园林就是以徐、文二家最为出名。

  当然,这个苏州徐家和松江徐家并非一脉,不过此时紫芝园的东雅堂里,正在被海瑞通缉的徐璠和徐琨正相向而坐,饮茶赏景。

  正如海瑞所想,徐家子弟确实秘密进入苏州,住进各家园林中。

  “大哥,其实我觉得爹爹是老糊涂了,居然会怕海瑞,就算你我走出去,站在大街上,他海瑞敢抓你我吗?没有朝廷的旨意,他凭什么拿我。”

  徐琨是被徐璠强压在此,如果不是他这个大哥压着他,或许他早就无视海瑞的文书,肆无忌惮上街游玩去了。

  “二弟,此一时彼一时,你说海瑞不敢抓你我倒是错了,毕竟你我现在身上皆已经没有官职,怎么就不能抓人。”

  徐璠只是出声提醒道。

  徐璠,字鲁卿,是徐阶四子女中惟一由元配沈夫人所出者。

  及长,由官生荫仕,初授右军都督府都事,宗人府经历等职,嘉靖三十七年徐璠迁云南广南知府,徐阶以自己老迈,儿子自小孤苦上疏为璠请改秩。

  疏上得请,吏部改徐璠尚宝丞,后拜太常少卿,荫一子。

  徐阶记取严嵩以子败之训,不使子侄辈于政府中发展,隆庆二年徐阶致仕,徐璠即随父还乡。

  其实说起来,徐璠的成长经历和严世番却是类似,都是未经过科举,一直以荫庇萌职,且“官运亨通”。

  只不过那时候严世番实在过于耀眼,而有严世番的教训在前,徐阶也注意时刻教育徐璠,所以倒是没有在京师留下什么恶名。

  徐琨的情况也和他哥徐璠类似,只不过他的官职是尚宝监。

  如果是以前,他们哥俩有官职在身,虽然品级没有海瑞高,海瑞还真不好下文抓人,可现在毕竟两人都已经请辞,没有官身护体,可就不比从前了。

  “当初我就说不敢跟着回来,留在京城.”

  徐琨刚开口,就被徐璠出言打断,“留在京城更加危险,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高新郑回了内阁,叔大未必拦得住他。

  若是你我留在那里,怕是难逃其构陷之罪,还是得给家里写信,尽快平息此事为好”

  “可是你看老三在南京为官,那海瑞敢跑到南京抓人吗?”

  徐琨依旧愤愤不平道,丝毫没去考虑自己做的事儿乃是触犯《大明律》,是属于犯罪,而是想着三弟徐瑛就在南京刑部为官,海瑞下文抓人可没有老三的名字。

  这不就是柿子尽找软的捏,看他哥俩无官无职就来欺负他们。

  徐璠闻言默然,实际上他也有些后悔,当初就不敢跟着老爹辞官回乡,而是应该运作到南京为官,这样有了官身护体,他海瑞还敢行事如此肆无忌惮吗?

  两兄弟看形势不对,又接到徐阶书信让他们先避一避,选来选去,最后干脆跑到苏州,海瑞治下来躲灾。

  普通园林当然看不上,不过这里不是有苏州徐氏建的紫芝园,名声在外,正好借住几日。

  苏州园林造园史上,紫芝园是迄今为止能找到证据证实,请到文徵明、仇英两大书画家做设计的。

  中国书画艺术在苏州,明代是峰,明代书画家中文徵明是泰斗,仇英又有非常好的画图功夫。

  从这个意义上说,紫芝园所具有的文献意义、艺术价值是非常大的。

  以画家的审美情趣,用传统笔墨勾勒出了整个园林的布局,成就了紫芝园纯粹而典型的明朝写意山水风格。

  明代造园,最突出的是文家、徐家,徐封造紫芝园,他的堂侄徐泰时造留园,他的弟弟徐佳则接手拙政园成为第二任园主。

  徐封造紫芝园与王献臣造拙政园仅相隔十几年,是为苏州两大名园。

  紫芝园建成后,叠石营造冠绝吴下,根据王稺登《紫芝园记》记载,一泉一石,一榱一题,无不秀绝精丽;雕墙绣户,文石青铺,绿金翠缕,穷极工巧。

  然而,就是这样一处名园,存世仅百年就焚于大火,遗迹全无。

  “这紫芝园不愧苏州名园,你我在此借住也是缘分,就不要去想外面的事儿,安心等待就是了。”

  虽然心中有些不满,不过徐璠还是尽力安抚徐琨。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紫芝园外,几道人影绰绰,不过都只是远远观察,并没有什么行动。

  北京城,内阁。

  魏广德正在处理政务,听到门外传来说话的声音,不觉抬头看了过去。

  说话人魏广德很熟悉,是次辅陈以勤,只是不知他这时候来此有何贵干,于是不等人进门,魏广德就起身迎了出去。

  刚到门前,魏广德就看见陈以勤已经过来。

  “逸甫兄,快请进来坐下。”

  魏广德迎下陈以勤,转头对就后面的芦布吩咐道:“快去沏茶送上来。”

  等人坐下,芦布送上茶水退下去以后,陈以勤才从袖中摸出一份奏疏递给魏广德。

  初时魏广德还有些纳闷,不知到底发生了何事,不过细看之后就明白了,又是隆庆皇帝要采买珠宝玉石,户部上奏请皇帝收回成命。

  魏广德大概明白陈以勤过来找自己是因为什么事儿了,可这事儿他不好掺和。

首节 上一节 786/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