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790节

  只是皇帝问话,魏广德也必须要回答的,于好在一切都只是在心里想,脸上并未有分毫显露。

  做了这么久的官,喜怒不形于色还是能做到的,于是强作镇定说道:“陛下,据臣听说,好像是海巡抚在应天十府推行一条鞭法后,许多之前失地百姓沐浴天恩,又因海青天之名,纷纷状告地方豪强,想要拿回失地和身契。”

  “他们是强取豪夺?”

  隆庆皇帝又问道,语气中没有一点情绪。

  “这个,据臣听说,应该是你情我愿,只不过现在反悔了,但好像涉及面极广,也不排除有人是被持强凌弱,强索去的田地。”

  魏广德也不知道徐家在松江府怎么搜刮的土地,但是想来其中除了为躲避赋役,要不乏被强要的土地。

  比如徐家收到两块大地,之间联接的小块田地,若田地主人不愿意投献或者卖出,就不排除被强索。

  不过从目前情况知道的就是,徐家在松江府及周边拥有庞大田地是不争的事实,来源也未必合法。

  “是哪家的田地,居然能指使朕的科道为他们说话。”

  隆庆皇帝显然就是明知故问,因为他不经意间说话的语气很是轻佻。

  “据说是华亭县徐家,也就是致仕老臣徐阶徐阁老家族的田地。”

  魏广德回答道。

  “这就难怪了,关于徐家的事儿,你知道多少,都给我说说,我很是好奇,外面都怎么传的。”

  于是,魏广德就把最近京城流传的消息一五一十说了一遍,他相信此事隆庆皇帝肯定是从厂卫那里知道了情况,而召自己就是想确定真实性。

  “徐家到底有几万亩还是十几万亩,亦或者传说中二十多万亩?”

  隆庆皇帝显然对这个数字极为敏感,田地投献的事儿当初他也听老师高拱说过,不过他并没有当回事。

  因为高拱告诉他的是,百姓担心被过多摊派徭役,所以选择向地方豪强投献以换取庇护,有了这层关系,地方里长、甲长就不好胡乱摊派,实为乡民自保的一种手段。

  但是徐家若因此就可以聚敛十几二十万亩田地,那就不是小事儿了,可以想见其他没有投献的百姓又是过的什么生活。

  因为这么多的田地,绝不可能是几十上百家百姓的田地,而是成千上万户人家。

  “臣不知。”

  魏广德低头答道,徐家到底有多少田地,后世也没有搞清楚,因为海瑞根本就没有彻查。

  而就现在,魏广德当然不清楚,所有数字都是应天府衙门估测的,或者说民间传言,当不得真。

  “若徐阶真有这么多田地,那天下间这样的士绅大族还有多少,他们又拥有多少田地?”

  隆庆皇帝却是忽然说了句貌似不相关但又很相关的问题,显然皇帝已经有了该有的思想,知道看问题不看对错,而是先考虑天下,一切都是以天下稳定放在第一位上。

  “一条鞭法有利于百姓,不过却会让豪强害怕,难怪此法之前会数度更替,葛守礼会直言此法误国,要求停罢。”

  隆庆皇帝依旧好像是自言自语的说话,不过听在魏广德耳中,他已然明白隆庆皇帝的心思。

  那就是求稳,他毕竟只是个守成的皇帝,而不是一个具有开拓进取心的皇帝。

  应天府行一条鞭法都如此艰难,要真是全国范围内推广,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大的事儿出来。

  “江南适合,江北只能徐徐图之。”

  魏广德把当初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

  “江南江北有何不同?”

  隆庆皇帝仿佛抓住了重点,追问道。

  “江南手工业发达,失地农民多从事商品生产,而北方较弱,失地就如同失去根本,容易引发乱子”

  魏广德说到这里忽然一顿,因为他想到之前自己写的一个章程,就是开矿那个。

  魏广德之前已经按照后世知道的模式写了一份,不过送进宫里后隆庆皇帝一直都没有明确的态度。

  皇帝不提,他自然也不好问,就这么拖下来了。

  “其实,陛下也不必因此就直接否定一条鞭法,须知百姓对于徭役是非常抵触的,不是他们不愿意为国出力,而是徭役的一些制度过于苛刻,特别是对于长途跋涉的徭役,在他们看来几乎就是要命的活计。

  一条鞭法对于徭役运行百姓用银钱抵役,地方上用钱就近雇佣力夫干活,百姓既不用担心服徭役的危险,力夫也有了活计,是为一举两得。”

  魏广德接着说道。

  “那为何北地,特别是山东等地,就曾因此法而发生民乱?”

  隆庆皇帝做了这么多年皇帝,对朝政接触多了,自然也知道狠多事儿,在魏广德说出这话时马上就反问道。

  “山东民乱原因复杂,其中多有白莲教徒兴风作浪,并不代表北地百姓不支持一条鞭法。”

  魏广德答道,直接把官宦的锅甩给白莲教,而真实的原因其实是北地土地兼并更加厉害,百姓大多是佃户,自己的土地很少。

  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让百姓去服徭役,则自家的田地谁来种?

  一条鞭法在北方实行,在百姓看来其实就是加税,本来自己就不承担徭役,那是自家老爷和官府沟通的事儿,结果现在直接要他们出钱,这还得了。

  而且,这笔钱还不是小钱,想想杂税数倍于正税就能知道,地方官员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上下其手,赚得盆满钵满。

  稍有人煽动,本就穷困的百姓就只能揭竿而起。

  魏广德现在的阶级已经不同,自然不会站在百姓的角度。

  即便有时候会为他们考虑,也是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

  “其实百姓所求,不过是一日温饱,有食物果腹,有衣服遮体,这是朝廷应该给他们的。”

  魏广德说到这里,偷眼看了看御座上的隆庆皇帝,见他微微点头这才接着说道:“北方多矿,陛下可雇百姓开矿,给以银钱购置衣物,满足日常所需,则必不会发生民乱。

  民乱这东西,往往是越穷困的地方越容易被人挑动,而且臣还有个想法,那就是一条鞭法实行后,徭役也变成了类似丁税一样的税收。

  以往征收丁税按人口计征,但有地百姓还好说,无地百姓本就衣食无着,又哪来的银钱交税?

  一条鞭法,其实就是把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役归于地、量地计丁、计亩征收、折银征收。

  有地百姓按名下所有田地征税,无地百姓就不用缴税,是为有田产者多交,无田产者不交。

  对这些无田产者,陛下就可以雇其为矿工,为陛下开矿,所赚银钱也能满足衣食所需,如此则天下太平。”

  社会发展其实就是这样,有地百姓就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过活,而无产者进厂打工,赚一日三餐所需。

  至于什么鼓励大工坊吸纳闲散百姓,这些话其实都不用说,江南能够维持稳定就是因为有这些手工作坊存在,吸收大量无业百姓工作的缘故。

  而北方,这样的工坊就偏少,特别是山陕等地,这里也最终成为推翻大明王朝的根源地。

  至于魏广德所说的一条鞭法,其实已经把清朝的摊丁入亩给融合进去了。

  只不过在大明朝所推行的一条鞭法,只考虑赋役合并分摊在田亩上,而并未调整丁税的打算。

  但是魏广德知道,后世清朝的雍正皇帝是强行推广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些改革。

  火耗归公在一条鞭法没有出台前,自然是不存在的,不过未来十几二十年以后,问题才会逐渐显露出来,至于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却不在当今官员们的考虑中。

  特别是后者,等于打破了他们苦心营造出来的清高之像。

  何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士绅该不该纳粮,东西方观点是不同的,虽然从最高统治者看来一致,但实际上却是有很多的不同。

  在东方,士绅们当然想偷漏税,损公肥私,而且实实在在干出来了,是群体行为。

  而在西方,虽然他们也想,但干不出来,或者说个别人干出来了,可是一旦被发现就要承受很严重的法律后果。

  我魏广德虽然对于当差纳粮并不抵触,可也是能拖延就拖延的想法,谁又会主动把口袋里的钱往外掏,那是傻子。

  以后若是朝廷入不敷出严重,都要破产的程度,提出来也不算什么。

  至于现在嘛,魏广德还没有要说的意思。

  可是话到了这里,魏广德忽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也算是因为说道摊丁入亩时顺势提出来的。

  没看到隆庆皇帝这会儿因为魏广德提出的“摊丁入亩”已经在思索起其中的优弊。

  “陛下,当初太祖在位时,把各府县赋役进行固定,设为永定之数,但当时的情况是天下藩王不多,藩王所赐田亩也少,所以百姓能够负担得起。

  而今中原各省,几乎已经很难找到可以安置藩王的大府,时移世易。”

  猛然间听到魏广德忽然又扯到宗室藩王上,隆庆皇帝收回思绪,双眼看了过来。

  “臣刚才所提,随一条鞭法把丁税也摊入田亩,实是为天下无产者考虑,本就衣食无着,如何供养朝廷。

  按照太祖之策,各府县将丁口尽数摊入田亩,一并征收,但臣还想说的是,何不趁此机会,将宗室赐田全部征税。”

  刚说到这里,魏广德就敏锐的注意到隆庆皇帝嘴巴张开,似要说话,于是急忙加快语速抢先道:“不仅宗室,陛下的皇庄也缴税。

  此税单独编册直入大内,而这部分收入,陛下可做为对宗室的馈赠,再分给宗藩末支。”

  “呃嗯?”

  隆庆皇帝张口发声,但不知为何却忽然收声,嘴里只发出怪异的腔调。

  看看魏广德,再低头沉思片刻,再抬头是似是已经明白其中原由。

  “你是说收宗室税,然后朕用这个税补贴宗室禄米不足?”

  “陛下圣明。”

  魏广德说道:“当初太祖分封诸藩是为了安定周边,可是很快都变了。

  如今的宗藩已经没有护卫朝廷的能力,反而不断从朝廷吸血,但他们其实什么也没做。

  天下百姓有供养帝王的责任,难道宗藩就没有,就因为他们是宗室吗?

  宗室本就享受百姓供养,可他们也有责任供养帝王。

  该收的税要收,该送的也要送,不然时间长了他们就忘记还有陛下了。”

第759章隆庆四年

  魏广德提出向宗室征税,再用这个税补贴宗室禄米不足,主意是和了皇帝心意,可他也有些举棋不定,毕竟是要向他们收银子,以往可没有先例。

  “陛下,宗室在各地因为缺乏约束,向来在地方上无法无天。

  向他们征税,也是给他们提个醒,上面还有陛下你的存在,这样每年缴税的时候,让各王府派世子或者族人押送进京,不走朝廷的通道。

  他们进京以后,陛下一可以熟悉各地宗室,二可以施以威仪,其实也是为他们好。”

  魏广德看隆庆皇帝听明白了,但还是没有表态,干脆接着说道。

  “这事儿太大,容朕好好想想。”

  隆庆皇帝这时候才说道,不过转头就看着魏广德道:“不过你说的开矿之事,看来还真的抓紧议一议,内外廷现在都没钱,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可以先确定两处京城附近的矿山进行开矿,这样也可以在其中完善章程,定下制度,再逐渐推开。”

首节 上一节 79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