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8节
完成今天讲课的学生,自然就要继续看书,熟记夫子的讲解,然后就是抄书,练字和加强记忆。
等魏广德他们听完今天的课以后,也就差不多该吃午饭了。
午饭是私塾里统一安排的,在夫子说下课后,学生们都齐齐站起身,弯腰向夫子行礼后才呼啦啦往外走,都是去吃饭的。
学堂里的饭食一般,但是量很足,对于镇上那些乡绅家的孩子来说肯定是不可口的,但是也只能将就了。
而对就其他家境一般的孩子来说,吃饱就行,口味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吃完饭有休息时间,之后就是继续上课,而魏广德他们在上午就听完课,下午自然就是看书和练字。
今天午饭后,魏广德就和张吉几个百户所的孩子在院子里他们常呆的一个长廊那里休息,今天大家也没太多话题,只是有一句没一句的随意聊上几句。
昨天还凑到他们这里来陈有才他们今天也不过来了,而是又回到了镇上几个大户家的孩子那里说说笑笑的。
隔壁百户所和镇上这些地主间到底是什么关系,魏广德也没心思去打听,反正自家的百户所和他们是不对付的。
不过张吉他们倒是和魏广德提过,好像那边百户所有偷偷把军田卖给镇上的那些大户,只不过都是道听途说,也许自己老子知道一些。
在私塾里呆到未时末,又到了放学的时候。
在后世,未时末就是下午3点左右,学堂里这些同窗虽然大多数都住在镇上,可也有像魏广德这样的,距离私塾比较远的学生。
以往魏广德放学到家的时候,都在5点左右,这还是他们一般没有在镇上玩耍,放学就直接回去。
今天魏广德心里装这事儿,午休的时候他就和张吉他们说了,早点回去,拿杆鸟铳出来试试。
张吉他们自然也从各自家里知道了这次出征的情形,知道自家老爹这趟出门赚到了不少银子,这不家里都在筹划着今年过年做新衣服的事儿了,自然也听说了卫所接收了一些装备的事儿。
其实所谓的装备,也就是这批鸟铳了。
不过他们大多对于这个东西不感兴趣,可是看到魏广德好像兴趣很大的样子,自然就说一起试试了。
背着书包一路小跑回家,各自把东西放好后,就直接往军堡库房那边跑,搞枪的事儿,他们肯定办不到,但是魏广德可以啊,现在管库房的就是魏文才,魏广德他哥在负责。
第14章试枪
魏广德跑进家门,先看了眼旁边的文书房,他大哥就坐在里面没有外出,心下稍安。
随后给魏老爹那里报了到,然后就跑进后院,放下书包,照例也先向魏母请安,然后才一溜烟又回到前院找他哥。
进屋子,这会儿屋里就魏文才坐在那里,手上貌似也没什么事儿,正在翻看着账本。
做为百户所里管物资的,其实也就没官职,只是所里的小吏,不过他这个小吏可是在将来要接掌百户所的,自然也没人敢轻慢。
“哥,有事没事儿?给我库房钥匙,我去拿杆鸟铳出来试试枪。”
魏广德进屋后就对书案后面坐着的魏文才说道。
“火器这些东西都危险的很,你怎么老是想玩那个。”
魏文才微皱眉头对他说道。
“试试吧,我估摸着你也没看过鸟铳是什么样吧。”
魏广德自然不会听他哥的话,而是继续说道。
“谁说的,我昨天就看了,要不然那些鸟铳怎么进的库房。”
魏文才笑着说道,他清楚自家小弟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要刺激下他,让他答应拿枪的事儿。
“那你放过吗?”
魏广德继续说道。
“鸟铳和火铳没太大区别,都是那么会事儿。”
魏文才还是摇头说道。
“作为将来的百户,怎么能不熟悉自己手下的家伙事,你说是不是,大哥。”
魏广德眼珠子滴溜溜转了转,又继续说道:“昨天爹也说了,这批拨下来的鸟铳可是刚造的,你也知道兵器局那些人的尿性,一开始肯定是足工足料,以后再有就没这么简单了,到时候你就是想要试枪,怕也是不敢。
现在这批鸟铳安全,咱们去放几枪过过瘾,以后你就是让我去我都不敢碰。”
“其实啊,老弟,我觉得你跟着段大他们学射箭就好了,火器那东西真不安全。”
魏文才想想才对魏广德说道,但是看自家兄弟在这里和自己说了半天话,猜的今天要是不给他放几枪,怕是也不会安省,后面还会找机会继续说这事儿。
他是真的对火器无感。
其实对于火器,明军大部分军官一开始还是很有兴趣的,但是在兵器局那些人没有下限的搞钱后,搞的军器质量每况愈下,火器使用中时有炸膛后,自然就不敢再用了。
崩山百户所还没有发生过火器炸膛的事故,不是因为他们关系好,能拿到质量过硬的火器,而是从魏勐到魏文才,都对火器无感,自然平时也不怎么拿出来用。
当初魏广德去库房里试火铳,那些火铳都是丢在库房的犄角旮旯,都找了好半天。
碗口铳到是还好,就是稍微笨重了点,所以搬进库房后就没在动过。
就当初挑合适的火铳,还是唐三娃仔细挑选后才拿出来的一杆。
开玩笑,要是试枪的时候炸膛,那就作死了,玩枪的可是百户大人的公子。
“你觉得我现在能拉动弓吗?”
魏广德没好气的说道,穿越过来,自然在看到家丁训练的时候,他也手痒过。
可是明军的弓,最低的都是四十斤的弓,魏广德费劲巴拉的到是能拉开,可是就没有准头了。
而火铳这个东西就不一样了,说不好听的,七八岁的孩童都可以使用,和玩具差不多,前提是质量过硬不炸膛。
对于现在十一岁的魏广德来说,自然能用的就只有火器。
“算了算力,你去找唐三过来,让他挑选鸟铳。”
魏文才知道很难让二弟放下这事儿,还是让步了。
“好,我这就去找,哥,你把钥匙拿上。”
听到大哥答允下来,魏广德自然也不会多停留,只是提醒一句就拔腿往外跑,而在魏广德跑出门后,魏文才也从抽屉里拿出钥匙挂在腰上,跟着就出了门。
库房就在隔壁院子里,因为盛放着火药,自然是一个单独的建筑,周围稍微空旷点,平日里除了几个大兵外就没人来这里了。
昨天才开了下库房大门,搬进去一些东西,而今天大门有一次打开了。
魏文才没有进门,只是在大门外等候,由着唐三娃带着魏广德进去挑枪,顺便也带出一些火药来。
火药的危险性,在大明朝也是广为人知的,使用得当自然是军国重器,但是一旦出了差池,也是很麻烦的。
唐三在盛放火药的罐子里倒出一些在药壶里,那是火器兵专门配发的东西,药壶装火药,而壶盖就是火药的定量工具。
本来只打算拿出一杆鸟铳就行了,但是魏广德在里面,自然不会这么放弃这个机会,让唐三挑了两只鸟铳,他和张吉各拿着一杆才出了门。
临出门的时候,唐三才想起,这个鸟铳是有配发火绳的,这点和以前的火铳不同。
以前的引线,点燃后烧的比较快,自然是不能用的,只能用随枪配发的火绳,按个东西倒是燃烧的慢。
带上东西,几人出了军堡。
试枪这样的事儿,自然是不能在堡里打的,还得出去,在空旷的地方去试枪。
军堡旁边有个小树林,他们到了那里后,就在唐三的指点下清理下枪膛,然后倒入火药,压实后再放入铅弹.
整个准备过程和之前的火铳区别不大,所以魏广德那边做的很快,张吉对火器也不是很上心,只是随便过来看看,所以准备的时间就稍微长点,但总算还是做好了。
准备做好,那火绳夹在枪机龙头上,魏广德就双手持枪开始在林子里寻觅目标。
既然叫鸟铳,自然就是可以打鸟的,因为是双手持枪瞄准,比较有准头。
看到树上的鸟儿后,魏广德在招呼下张吉,他们两个就开始端枪瞄准目标。
“眼睛别靠那么近,这枪质量虽说还行,但是还是小心点。”
唐三是老火器,自然知道火器的危险。
军堡里平时都是不放这玩意的,但是他也知道其他卫所发生过事故,扎伤过人,所以好意提醒。
魏广德还是按照过去学的两点一线进行了瞄准,然后就离开了那条线,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道理他也懂。
剩下的就是扣下扳机,至于能不能打准,那就看天意了。
第15章故人来访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魏广德坐在学堂里摇头晃脑的念着《大学》,十来天的时间魏广德就把大学全文背熟了,孙夫子也把全文译注进行了讲解。
温故而知新,在孙夫子没有安排新书前,这两天魏广德就只能反复复习这些。
和往常一样,孙夫子在抽查学生们知识的掌握后,开始就是要开始授课了,讲解新东西。
而和魏广德同期的,因为刚刚完成一本书,夫子暂时也没有其他要说的,只要求他们在课堂上默写《大学》全文。
下午快要放学的时候,孙夫子把魏广德那一批的学生叫住,告诉他们明天开始要讲《论语》的事儿,明天就要带书过来。
当初买书的时候,四书就花了二两银子,也是在孙夫子这里买的。
为了方便学生买书,孙夫子的私塾当然也会准备一些,当然他们也可以去别的书肆去买。
不过这也就是客气一点的说法,毕竟这里只是个镇子,镇上哪儿来的书肆,县城里倒是有,可距离也不近。
好在私塾里书价和城里书肆差不多的,其实孙夫子也只是加收点路费,所以大家一般都在这里买书了。
虽然宋代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不代表书的成本就降下来了。
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书籍印刷制作也不便宜,所以一般老百姓根本读不起书。
二两银子,在崩山堡的军户,一年都拿不到这么多的现钱。
普通军户,除了能从魏老爹那里领到一些粮食食盐外,也就能拿到一两不到的银子购买其他生活必需品。
这都算魏老爹有良心了,至少还能见到钱。
按照大明军制,卫所士兵每月应该有一石粮食,也就是九十六斤,但是这显然是达不到的。
崩山堡军户的粮食都是他们各自负责的田地里的产出,产的多才能拿的多,和后世包产到户倒是差不多,只是上缴比例有点高。
那就是佃户,不过魏老爹并没有像其他卫所那样,利用士兵军籍这个来压榨士兵,基本上还是按照一般佃户标准发放粮食额,而不是低于这个标准发放。
很多卫所之所以这么多逃亡的军士,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军官把这些在册军户不当人,甚至连民间佃户的标准都给不到。
佃户的待遇已经够差了,可是在册士兵连佃户都不如,而且他们还不能自由选择,因为你是军籍,子子孙孙都只能当兵,就只能被军官剥削压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