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4节

  不知不觉,考官把魏广德平倭策看了一遍,然后闭眼沉思。

  倭寇、倭国,狼子野心,胆子也不小。

  周边国家都臣服,偏偏这小小的倭国还敢于挑战大明天威。

  倭国的国王真是该死。

  虽然魏广德知道日本是所谓的天皇,可是这会儿大明朝朝野上下大多都不知道,他也不会点出来,有意义吗?

  人家问,你怎么知道的?

  太难解释了,所以魏广德只用自己从书籍和邸报上看到的东西凑合着写了这边文章。

  至于后面,选将练兵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以往发生战争都是这么说的。

  只是对于提出在倭乱地区征收剿倭税,保证剿倭官兵军饷和赏银及时下发这条,让考官有点拿不到。

  卫所兵制腐败,不堪战,他们其实都心里门清的很,但是知道不代表要说出来。

  这篇文章里,很好的地方就在于,只提出让卫所兵防守城池,以新募营兵进行剿倭。

  营兵,这是个费钱的东西,他们可不像卫所兵那么好打整。

  军饷要是不及时发放,随时都能给你撂挑子。

  不过对于打仗,营兵确实要比卫所兵好用的多。

  这篇文章的东西,其实让考官有点拿不准的就是那个收税的建议,牵扯太大。

  不过,这也算是言之有物吧,比那些夸夸其谈的文章好很多,在之前看到的那些策论里,都是调集各地重兵围剿的话,大多数都没有提到打仗花银子的事儿,就好像朝廷银子多的用不完似的。

  再次睁开眼,考官把魏广德的卷子放到一旁,准备待会送到主考大人那里,请大人们定夺好了。

  八股文一般,策论有点出彩。

  在考官们挑灯翻看考生们试卷的时候,魏广德和一大帮子同窗已经上了南昌城的一家有名的青楼吃喝。

  在贡院里吃了那么多天的苦,这个时候自然要好好享受享受,把遭的那些罪补回来。

  “知道吗?今天我刚听到的消息,张经张大人被皇上派锦衣卫抓起来了。”

  常住南昌的曾元述放下酒杯对众人说道。

  看似平常的一句话,瞬间炸翻了周围几桌同窗。

  这些人都是知道前不久,南直隶那边刚刚在剿倭战场上取得一场大捷消息的,传递消息的人还在那里坐着呢,莫不是传的假消息,把官军大败说成大胜?

  刹时,无数双眼睛从曾元述身上转移到魏广德这里,让魏广德好一阵郁闷。

  “盯着我干嘛?”

  魏广德忍不住了,人小,脾气可也不小,他可不像许多卫所中的人,在文人面前,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的。

  “什么罪名,别说话说一半,直接把知道的全说出来,我们大伙参详参详。”

  魏广德撇嘴道:“古怪,刚打了胜仗,就被人拿了。”

第147章谈论

  刚刚透露了兵部尚书、江南剿倭总督张经被朝廷拿下的消息,曾元述就注意到不止自己这桌子人,周围几桌同窗都好奇的看过来,都在等着他给出答案,不免有点飘飘然起来。

  这两年,曾元述一直呆在南昌城,难免和这些老同学们接触少了,所以这些天他没事儿就往这里跑,和老同学们混在一起。

  停顿了好一会儿,不少人的眼神已经有点变了,曾元述也是觉得胃口调的差不多了,这才开口道:“邸报上说的是,这个张经自总督江南剿倭以来,糜饷殃民,畏贼失机。

  又说他和那些沿海的士绅家族之间关系拉拉扯扯的,说不清楚,反正就是有养寇自重的嫌疑。

  你们想啊,张经总督江南几省及江北驻军剿倭,本来已经是位高权重,但是这两年倭患却是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本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可是曾元述的话刚说道这里就被人打断,“可是前不久才在浙江、南直隶那边剿灭了数千倭寇,把进犯嘉兴的倭寇给灭了。”

  “嘉靖三十一年的时候,倭寇就已经上万人的规模了,这两年据说倭寇越剿越多,怕是已经发展到好几万人,剿灭几千倭寇又能有大多的功劳。

  朝廷给了这么大的权利,你才建这么小的功勋,剿灭了倭寇,那是你的本份,剿不灭倭寇,那就是你的失职,这还看不出来吗?

  而且听说,朝廷抓张经,很大原因是他和福建那边的海商有联系,真不真我可不知道,都是小道消息。”

  “张经就是福建人吧?”

  “好像是,听谁说过好像。”

  “是听谁说过,福安还是哪儿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刚刚取得大捷,朝廷也不应该拿人下狱。”

  劳堪在一边低声说道。

  “不知道上边怎么想的,本来士气正旺的时候,突然来这么一手,临阵换将,可是兵家大忌。”

  魏广德也想不通,为什么会选择直接拿人。

  按理来说,就算张经有罪,且证据确凿,也不应该使用这么激烈的手段才对。

  最好的法子应该是先调离,再彻查,最后才是拿人。

  “谁弹劾的他?”

  劳堪听了魏广德的话,也是觉得有理。

  刚刚取得王江泾大捷,这时候正是全力剿倭的节骨眼,居然把话事人给抓起来了,后面的剿倭还怎么打?

  那问题来了,谁弹劾的张经?

  “是兵部侍郎赵文华和浙江按察使胡宗宪联合上疏弹劾的,那个赵文华,前不久被派到浙江督军剿倭,可能是和胡宗宪在那里发现了什么张经不法证据才弹劾的吧。”

  邸报上对于这些,都会有详细的记录,甚至会有一些明发奏疏、圣旨的摘抄。

  “赵文华不知道,胡宗宪我到是听说过。”

  魏广德想了想才说道。

  浙江倭患闹得厉害,他们九江卫自然关注那边的情况,魏广德在塘报里面看到那边主要官员的名字也正常。

  随即,魏广德叹息一声,“本来难得打了场打胜仗,官军正该乘胜追击,全力剿灭倭寇,现在总督被人拿下,大好局面又付之一炬。

  对了,曾兄,朝廷可有认命新的江南总督?”

  人都拿了,肯定不会马上又放出来,那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现在江南最大的官被抓了,那谁接管?

  别不是抓了人,却没安排人接替,那可就有点群龙无首的架势了。

  “邸报上没看到新的总督人选,估计朝廷还在考虑。”

  曾元述皱眉想了想才说道。

  “这可是大事儿,怎么能没有考虑接替人选就贸贸然拿下重臣,一旦近期倭寇起兵报复,各地大军怎么调度?”

  劳堪听到曾元述的话立马就炸了,他家在沿海也有生意,这些年因为倭乱已经是损失惨重。

  从魏广德那里听说朝廷剿倭打了大胜仗,他还挺高兴的,可一转头功臣又被下狱了,那沿海的剿倭局势怕又要急转直下了。

  “确实不应该。”

  周围的士子们都是附和,南京兵部尚书这样的职位可以空缺,可是剿倭总督这样的重要的职位可是空不得的。

  他们也听说了,沿海卫所畏惧倭寇的消息,要是上面再没人压着他们抗倭,后果不敢设想了。

  “曾兄,回头麻烦把邸报给我们送一份过来,南昌城,我们可都是人生地不熟的,也只有靠你了。”

  魏广德笑着对曾元述说道,说话间端起桌上酒杯敬了一个。

  在九江府士子畅饮的时候,在南昌贡院,本次乡试的考官们也在用餐。

  在外屋,几个同考官一桌,边吃边聊着看到的那些考卷。

  “今下午我看到的那份,对于平倭到是言之有物,还知道要筹集军饷,然后募营兵剿倭。”

  “那不错,我那边的,大多都是起大军围剿,选名将指挥,呵呵,全然没考虑集结这么多人马要消耗多少银子。”

  “那个筹饷,是怎么个筹法?策论上有说吗?”

  起先说话那人放下筷子,对着众人说道:“他那个法子,有优点也有缺点,算不上好,应该还缺乏历练。”

  “别卖关子,直接说法子。”

  “呵呵.”

  对于同僚急切想知道考生们不一样的答案,那考官只是笑笑,随即开口说道:“他提议,临时加征江南的商税。”

  说到这里,另外三个考官都是脸色一变,其中一位明显忍不住就要开口说话了。

  不过他可不会等着被那人打断,而是加快语速继续说道:“他的理由很简单,江南因为倭寇遭灾,江南人更应该支持剿倭,只有尽快剿灭倭寇,才能还我们一个朗朗乾坤。

  这个时间段加征商税,确实加重大家的负担,可是那些财货与其被倭寇抢走,不如交给朝廷,募集官兵围剿倭寇。

  而且,他最后着重强调,这加征只是临时的,一旦倭患解除,加征就立即停止。”

  商税,对于官场中人,不管是南人还是北人,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所以刚才那人一提到商税其他三个人都有点急了。

  “从我个人的想法,这法子也算可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的剿倭税,那就全额投到剿倭中去,占理。”

  四位考官谈话中,里屋餐桌旁今科的主考和副主考这会儿都停止了用餐,而是在细细聆听外屋的对话。

第148章又到乡试放榜时

  “你看到那份卷子了吗?”

  外屋讨论渐熄,主考才小声问着副主考道。

  副主考闻言只是微微点头,随即又笑道:“和他话里的意思差不多,我也是那意思,卷子这会儿应该已经送到你的案头了,取还是不取,你是主考,你拿主意,呵呵.”

  主考大人被副主考的话逗乐了,也是跟着笑道:“你惯是会推诿,都送到我这里来,不是明摆着你也觉得可行,这责任,你推脱得了吗?”

  “哈哈.”

  一晃又是数日时间过去,魏广德等参加今科乡试的考生,情绪上已经从之前的放松又开始紧张起来,毕竟接下来随时都可能放榜,而没有意外的话,这就将决定个人未来三年的命运。

  酒宴在因为书生学子们逐渐紧张起来而淡去,已经连续三天没人来客栈窜门,曾元述也只来过两次,关于贡院的消息,也就是他们带来的随从分波次往贡院那边跑,探听着贡院周边的消息。

  现在魏广德可是知道,对于上榜的举子,鹿鸣宴当天他们可是要祭拜孔庙,所以盯住孔庙那边的情况,就能大概推测出放榜的时间来。

  虽然贡院周围驻防不少军卒,但是只要不靠近,还是没人管你的。

首节 上一节 8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