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60节

  皇帝亲政一般多少岁?

  魏广德想了想,貌似之前的大明皇帝,也只有英宗皇帝存在年幼登基的情况。

  英宗皇帝是八岁登基,在正统六年冬,奉天殿重建工程竣工,朱祁镇于十一月初一日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并颁诏大赦天下,此举意味着朱祁镇实质性亲政。

  也就是说,太子朱翊钧想要亲政的话,最快也要到十四岁。

  距离现在,中间还有四年的时间。

  这点时间,够张居正、冯保联合斗垮高拱吗?

  想到这里,魏广德心里又是一惊。

  虽然知道隆庆皇帝命不长久,可他也不确定还有“几”年可活。

  可要是以英宗皇帝的时间来算的话,怕就是这一、两年了吧。

  之后有三、两年时间给他们两个人联合,一起把高拱坑下台.

  想到这里,魏广德心里不由得就是一紧,这时间可就太寸了,几乎没给自己留下什么时间了。

  魏广德起身就在屋里来回踱步,想到离开京城前,最后一次见到隆庆皇帝的样子,貌似也不像个短命的皇帝才是。

  难道自己想错了?

  魏广德不由得在心里暗忖道。

  嘉靖皇帝也是十四岁不到的年纪登基称帝,之前两年大权也是在内阁,之后才逐渐过渡。

  难道太子朱翊钧亲政不是十四岁?

  或者说隆庆皇帝还能再熬几年,然后顺利交接到太子手里?

  可那样的话.

  魏广德感觉有些头大,他记忆里好像是有模糊的记忆,那就是张居正执掌大明朝政后,皇帝才亲政。

  可就算亲政,但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权利,权利实际上全部在张居正手中。

  也正是因为大权独揽,张居正才实现了明朝后期一次重要的改革,历史评价是为大明朝续命多少年。

  否则,若是大权还在皇帝手里,张居正根本做不到大权独揽。

  想想自己保的这位,隆庆皇帝也算是个能听进话的人,自己给他很多建议,不都是没被采纳吗?

  皇帝做事儿,可不是指看符不符合道理,而是要首先保证皇权稳固。

  力挺海运其实就是废了漕运,或者运河所到之地的繁华会下降,所以朝中反对激烈。

  还有百万沿河百姓生计,隆庆皇帝为此甘愿继续保持漕运的地位也不愿意漕粮改海,这就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

  还有大同和议,内容明显不好,可皇帝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其实,这也是为了维持北方的安稳,损失一点银子在他眼里,其实算不得什么。

  这个时候,魏广德有些觉得自己举止失措,都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

  冯保给自己写信,最主要的应该就是要自己知道,隆庆皇帝的身子坏了。

  自己既然知道了,那该怎么做?

  想了半天,魏广德才意识到,貌似自己现在的情况,什么也做不了。

  颓然坐下,魏广德有些失落。

  “老爷。”

  这时候,张吉回到书房。

  “那个冯邦宁现在怎么样?”

  魏广德开口问道。

  “刚吃了饭,现在睡下了,说是这半月都没好好休息。”

  张吉答道。

  “那行,明日我再见他。”

  魏广德吩咐道。

  他也不急在一时,今天见还是明天见,其实影响不大。

  “老爷,没什么吩咐我就先下去了。”

  张吉在一边垂手说道。

  “你去吧,我也要安静思考一下。”

  魏广德摆摆手,让张吉也下去,屋里就剩下他一个人。

  此时已经是隆庆六年的三月,魏广德坐在书案后,静静思考起来。

  若是隆庆皇帝在今年死了,会怎么安排毕竟朱翊钧才十岁,肯定是做不了大明江山的主儿,得安排顾命大臣帮他看着。

  谁会成为顾命大臣?

  高拱和张居正肯定在列,礼部尚书潘晟吗?

  魏广德随即摇摇头,潘晟也曾在裕王府做过讲师,也算隆庆皇帝的老师之一,不过他进王府的时间比高拱晚,走的却更早。

  虽然早早进入朝堂,但是发展却一直比较慢,属于既不被嘉靖皇帝喜欢,又不被隆庆皇帝看重的这么一个尴尬的角色。

  就当下的情况,或许高拱也不希望有其他人进入内阁,即便内阁现在缺人。

  魏广德在老家思索这京城的事儿,而在京城内阁首辅值房里,高拱也正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疏感觉头疼。

  其实奏疏还是这些奏疏,并没有比往常增加多少,但是处理政务的阁臣却是少了许多。

  想想就知道,隆庆朝内阁阁臣最多的时候多达六人,一百份奏疏一个人也就负责处理十来份就可以完成了。

  而现在,随着阁臣一个个或致仕,或丁忧,就剩下他和张居正两个人。

  一个人要处理原来两三倍的量,工作压力可不就大增。

  高拱此时不得不考虑一件大事儿,那就是增加阁臣。

  可是向隆庆皇帝举荐阁臣也不简单,最起码得各方面条件达到要求,不能被人挑出刺儿来,还得考虑到平衡一途。

  也就是说,他高拱的手下,或者说朝中都知道是他这方的人,他还真不能举荐进入内阁。

  至于为什么,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涉嫌揽政。

  就现在,朝野上下已经对他的强势,私底下议论纷纷,若是他再举荐个凡事都听他话的人入阁,那不是摆明了架空张居正。

  这样的举荐送到隆庆皇帝面前,怕是也很难通过。

  得找够资格的,还得和他高拱有间隙的,还得性格比较温顺的,办事儿能力还不能差了,这就比较难选了。

  高拱在脑海里思量着人选,不由得想到当初曾经因为杨博的关系,在背后捅过他一刀的“同年”。

  这个人就是高仪,当初高拱从礼部尚书进内阁,高仪就是他的接替者。

  但是之后在他和徐阶闹出矛盾以后,徐阶上奏乞归,杨博就联络高仪联名上奏请皇帝挽留。

  那时候他高拱可也递交辞呈,但是高仪并没有为他这个同学求情。

  之后,在他回归时,高仪因为担心,所以也和杨博一起,先后想皇帝递交辞呈。

  让高仪入阁,帮自己分担一些烦恼?

  高拱在心里思考着,不过现在高仪应该是回了钱塘,找人先问问他的情况再说。

  因为高拱相信,如果是举荐高仪的话,他回来诚惶诚恐,怕是也不敢再和杨博勾接了,还得承自己的情,毕竟是自己这个老同学举荐的他。

  曾经的礼部尚书,自然是够资格入主内阁的。

  当年事儿,朝野也不会认为他和自己是一伙的。

  有了这个心思,高拱就在门生了选了两个钱塘人,派人传条子,让他们晚上到府中一叙,他要知道高仪回老家后做了什么。

  高拱已经有心要给内阁补人,而魏广德可不知道这些,还在寻思着,希望隆庆皇帝能够多挺两年,这样到了明年自己就能回京城。

  到时候不管隆庆皇帝什么时候挂了,自己只要在内阁,届时必然也是顾命大臣之一,到时候就不用担心处处被高拱、张居正压制了。

  要知道,阁臣和顾命大臣比起来,地位上那是差太多了。

  当晚,魏广德在书房里终于还是给冯保回了一封书信,除了介绍自己在老家的情况,也关心了太子的近况,特别是临近太子出阁读书,魏广德还特意嘱咐他多关心一些,若是有拿不到主意的地方,可以考虑和张居正商议。

  这是魏广德不得已提出来的建议,他不在京城,冯保真遇到大事儿可没法和他商量,这年头又没有手机可以即时通讯。

  冯保在京城,除了高拱,唯一能谋事的就只有张居正,最起码他不会和高拱搅合在一起。

  高拱可是把徐阶的儿子送去充军了,单凭这点,张居正就没法和高拱合流,至少也是面和心不合。

  至于这两位到时候会不会搅合到一起把他踢出去,他也没办法,最起码别到时候高拱一脚把冯保给踢飞了,自己在宫里连个可以合作的盟友都没了。

  第二天,魏广德见到冯邦宁,看着脸型倒是和冯保很象,也是四方脸,到算得上仪表堂堂,现在年岁也不大,还不到二十岁。

  此次派出来送信,也算是冯保对他的历练。

  关心问了几句冯保的身体,魏广德就建议他可以在江西玩上几天,比如去南昌府看看,那边名胜古迹很多,九江府也留有不少文人骚客的遗笔。

  “魏阁老,此次南下,家叔有言,信送到就尽快返回,游玩还是等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冯邦宁没有贪玩的性子,而是老实对魏广德说道。

  “既如此,那请贤侄带封信回去”

第819章要人参

  “高首辅、张阁老。”

  乾清宫大殿外,冯保冲高拱和张居正抱拳道。

  高拱看到冯保在这里,眉头一挑,一脸不屑的问道:“太子在殿里?”

  “听闻皇爷身体欠安,太子殿下就急急忙忙赶过来了。”

  冯保在心里把高拱骂了个半死,不过还是满脸堆笑说道。

  刚才高拱眼神里一闪而过的轻蔑,冯保又不是瞎子,怎么会不知道。

  要是这还得就是在皇宫,大家都是有人的,所以才会这么快得到消息。

  隆庆皇帝今日起来后没多久,就感觉有些头晕目眩,所以派人急招太医。

首节 上一节 86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