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868节
张居正在心里默算一下,高仪上官船的时间,感觉应该已经快到通州码头了,于是答道。
“这几天我一直心中不安,这两日去宫里觐见陛下,感觉越发不济事了。”
高公叹口气说道。
他现在有些后悔,当初在后宫的事儿上面没有出言劝阻隆庆皇帝,只想着那里毕竟是后宫,他一个外臣实在难以启齿。
早知道会这么严重,说什么也要劝阻,还要帮助陈皇后清理“”后宫,把那些妄想献媚皇帝的妖艳贱货给打发了。
“今日过去,没有看到陛下吗?”
张居正小心翼翼的问道。
“没有,我去的时候陛下还在昏睡,说是凌晨的时候醒了一会儿,吃了药就又睡过去了。”
高拱答道。
其实,乾清宫的情况,张居正通过孟冲和冯保的纸条,知道的一清二楚,他的消息渠道可比高拱要多。
高拱在内宫里靠的,不过是一个失去其他太监支持的陈洪而已。
虽然陈洪在宫里的干儿子也是众多,实力不容小觑。
“要不要叫潘晟,还有朱衡过来,早作一些准备?”
张居正只得小心的提议道。
现在隆庆皇帝的身体状况很是难言,连太医院都不知所措,到底会不会到那一步,谁也不敢说。
但是这几日,隆庆皇帝长时间都是浑浑噩噩的,每天也仅有两三次恢复神智的时候,看上去似是已经不行了。
就在高拱皱眉,思考张居正建议的时候,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随即一个小內侍气喘吁吁跑进值房对高拱和张居正一礼后就快速说道:“皇爷醒了,命两位阁老立刻进宫觐见。”
听到皇帝醒了,高拱心里就是一喜,随即把张居正刚才的话抛到脑后,和张居正一起随着小內侍急匆匆赶往乾清宫。
这次没有通传,直接跟着小內侍进入偏殿。
偏殿里依旧药味弥漫,但是两人也顾不得许多,快步到了隆庆皇帝病榻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病榻前行礼后,高拱抬头就看见隆庆皇帝伸出一只手指向自己,急忙快步上前,双手抓住皇帝的手。
此时映入眼中的隆庆皇帝一脸病态,脸色非常难看。
不过高拱看到这里倒是心中一喜,不像是传说中的回光返照。
据说人最后一次恢复神智,也就是所谓回光返照的时候,生理特征会短暂的恢复到正常状态,看皇帝脸色显然不像。
“陛下,你需要好好休息,会好起来的。”
高拱只在低声说道。
隆庆皇帝现在的样子,让高拱不由得双眼一酸,眼眶瞬间翻红,湿润了。
他和隆庆皇帝的关系很特殊,亦师亦友,甚至他把皇帝看做子侄般,现在看到年轻的皇帝成了这个样子,心里难受之情是很难表达出来的。
“高师傅,朕的身体,怕是不成了.这些天朕都浑浑噩噩,时常梦到母后和父皇.”
张居正起身站在一边,听着隆庆皇帝和高拱的对话,双眼盯着皇帝的脸。
“叔大。”
和高拱说了一阵后,隆庆皇帝忽然对旁边的张居正喊道。
“臣在。”
张居正也急忙上前,做出倾听状。
“你帮朕拟旨,咳咳.”
“是。”
虽然不知道皇帝要下什么旨意,但张居正还是急忙躬身应答。
旁边的孟冲在听到皇帝要拟旨的时候,已经指挥旁边的內侍搬过来小几和笔墨纸砚放在病榻前。
张居正直接席地而坐,提笔就准备拟旨。
“夺情,命魏广德接旨后即刻回京入阁办差,不得婉拒,立即起程。”
并不是他预想中的传位诏书,想来也是,太子的身份早就确定,也不需要遗诏来证明朱翊钧的合法地位。
召回魏广德,这个时候张居正其实内心还是很乱的,此事对他来说其实算不得好,也算不得不好,反正就那样。
张居正快速草拟一道旨意,之后又交给旁边的孟冲,由他在隆庆皇帝面前把旨意念了遍。
“让人立刻去宣旨,不得有误。”
隆庆皇帝听完孟冲念出的旨意后,马上就吩咐道。
孟冲带着张居正草拟的旨意出了大殿,他要去催促这道旨意尽快发出。
魏广德回京,对孟冲来说也无所谓,他和魏广德关系还好,至少比和高拱好。
“叔大,你和善贷是朕当初给太子定下的老.师,你们要尽心竭力教导他,不要让他像朕.”
皇帝召回阁臣,这个事儿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自然都不好说什么。
虽说夺情牵扯很大,可现在皇帝的样子,召回一些旧臣似乎也情有可原。
两人默默走出乾清宫,一路无话走回内阁。
“叔大,先前你说的事,明日叫他们来内阁议议。”
高拱在和张居正分开时说道。
第825章遗诏
隆庆皇帝下旨夺情,召在家丁忧的魏广德回朝办差的消息,当天就传遍了京城衙门。
皇帝召回大臣,还是夺情,如果在往常,科道言官和礼部的官员肯定都要闹起来。
不过在经历了大朝会上皇帝晕倒一事儿后,所有人这次都保持了沉默。
现在宫里传出来的消息都预示着,隆庆皇帝的身体看似很不好,或许召回他信任的旧臣,就是在为后事做准备。
毕竟,他要是真的去了,大明朝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大明的皇帝,将再次由一个十岁稚子出任,在此以前,还要推到英宗时期了。
明宣宗朱瞻基也是英年早逝,留下八岁长子,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登基称帝,然后就是两次在位,年号分别是正统和天顺。
不过后世人知道他,大多还是因为土木堡之变。
但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个好兆头,或许也正是因此,隆庆皇帝才要着急的召回魏广德吧。
毕竟,太子不管在什么场合看到魏广德,都是亲切的喊他一声“魏师傅”。
如果隆庆皇帝真有什么不测的话,那关于朱翊钧的教导,就真的是大明朝的重中之重了。
也是在这天,另一个消息也飞速的在大明京城传播开来。
高仪到达京城了。
高仪是今天一早到的通州,没有休息,直接在通州码头的驿站要了马车就急急忙忙赶到了京城。
在通州的时候,高仪就已经听说了皇帝病危的消息,所以没敢耽搁片刻。
知道高仪到京,当天高拱和张居正就邀约京城官员为高仪接风。
皇帝是病了不是死了,这个时候还是可以举行酒宴的。
“子象,你的事儿,陛下早就有旨意,到京城以后直接入阁办差,陛见的程序可以免了,现在陛下的身体你应该也听说了,很不好。”
酒席上,高拱对高仪说道。
说实话,高仪对回京城入阁其实一开始是有顾虑的,但是他想到杨博都已经出任了兵部尚书,所以这才放心而来。
这次酒席上和高拱直面交流,他终于才放下心来。
“陛下春秋鼎盛,怎会病的如此厉害?”
不过毕竟离开京城许久,高仪还是问出他心中疑惑。
他所听到的传闻实在是太过光怪陆离,这是他这位曾经的礼部尚书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人对于色居然可以达到如此痴迷的程度。
而且朝中衮衮诸公也未曾劝阻,实在是让他难以接受。
他在酒席上问出此话,当即让其他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实在是说不出口。
隆庆皇帝搞成现在的样子,他们确实有过失。
“唉。”
迎接高仪的问话,只有一连串的叹息。
第二日,高仪正是入阁办差,没有该有的程序,毕竟现在情况特殊。
高仪还只是在熟悉内阁办公的流程,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正式开始处理公务,只是看高拱和张居正已经票拟的奏疏。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很好上手的,毕竟做过几年的礼部尚书,该知道的其实都知道,但是他还是需要表现出自己好学的一面,而不能一入内阁就处理政务,给人感觉好像权势欲极强。
就在高仪翻看奏疏的时候,一个內侍再次风风火火跑进了首辅值房,边跑边喊道:“首辅大人,首辅大人”
“干什么,如此操切,不成体统。”
高拱放下手里的案牍,抬头看了眼那个內侍,没好气的教训道。
“首辅大人,陛.陛下急召内阁阁臣入宫觐见,请大人马上召集阁臣随我去乾清宫见驾。”
那內侍对高拱的教训没有低头认错,而是继续急切的大喊道。
是喊,而不是说。
“觐见陛下。”
高拱一愣,一种不好的预感出现在他心里。
“陛下身体如何。”
高拱急忙追问道。
“我我不知道,我只是奉冯公公的命令来内阁通知首辅大人。”
那內侍急忙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