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7节

  是的,在这个时候,考官变成了举子们的恩师,主考就是座师,而荐卷的同主考则是房师。

  魏广德自然又是最后一位进入明伦堂的举子,双手捧着早已准备好的谢师礼,魏广德恭恭敬敬的给自己的房师和座师行礼。

  本来只是例行的规矩,只是在魏广德先拜见房师的时候,却被那人和亲切的扶了起来。

  “广德,这次点了你的举人,并不是因为你的八股文章做的好,实际上以你现在的水平,距离举人还是要差一点的,回去后还要好好用心读书才是。”

  房师的话,让魏广德微微有点发愣,不过旋即又躬身施礼道:“学生谨记在心,不敢骄躁。”

  “嗯,那就好,荐你的卷子,就是怕你生出骄躁之心,要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

  明朝这个时候的同考官,大多都是从其他省府学教授一级中选取,主考副主考则大多会奏请由两京国子监的博士、助教充任。

  自然,乡试的考官职位并不是很高,可是职卑权重,至少对于秀才来说,那是决定命运的一支笔。

  “去拜见座师吧,记得戒骄戒躁。”

  魏广德献上礼物后又去拜见座师,这次就正常了,座师只是按照常例说了几句场面话。

  魏广德心里有点偷乐,他之前也猜测可能上次朱世隆帮自己扬名会有点辅助作用,从刚才房师话里的意思,貌似是主攻而不是辅助。

  随着《鹿鸣》唱完,接着又是一群带着面具的人冲进明伦堂,在两侧一种乐师的伴奏中跳起“魁星舞”,一个个手里拿着一个碗和一支笔。

  好吧,那或许不是碗,应该寓意的是砚台才对。

  一阵群魔乱舞中,魏广德注意到不少举子似乎也在跟着乱扭。

  为了不落俗套,魏广德也只能跟着扭了几下,感觉很别扭,到后面,随着“咚锵”的锣鼓声,魏广德干脆把原来蹦迪的姿势丢出来,至少自我感觉稍好点。

  不过,在外人看来,魏广德的动作还是有点另类。

  接下来就是大人物们的讲话,不少人诗兴大发还“现场”作诗一首。

  明朝的诗词,魏广德已经没有期待。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江西都司指挥使大人才姗姗来迟,不住的向其他衙门的官员和举子们抱歉来迟赎罪之类的话。

  对于这时代的读书人来说,对于都司衙门并不怎么看得上,但是魏广德当然不会这么想。

  魏广德已经注意到,这位都司大人似乎在强颜欢笑。

  终于,在大人物们讲话鼓励了他们这些后生晚辈后,宴会才算正式开始。

  魏广德自然也要端着酒杯上去敬酒,不止是新认的老师,还有江西本地的官员,特别是江西都司指挥使,虽然自家不归他管,可是在江西地面上,严格来说军户都是他手下的人。

  敬了一圈酒后,魏广德就注意到,不知什么时候,都司大人已经把左右参政两位大人拉到一旁无人的角落,从袖中摸出一份公文递给他们。

  在看完公文后,两位本来还满脸笑容的官员不自觉都收起笑容,满脸凝重的样子。

  当然,变脸的时间非常短暂,随着右参政大人说了句什么,三个人都瞬间又变成了先前的模样,满脸笑容的回到席间。

  或许,这一切也只有魏广德因为关注来迟一步的都司大人才发觉到异样。

  就在魏广德参加鹿鸣宴的时候,传送本次乡试捷报的驿卒已经打马冲进了九江府城,把这科乡试的成绩送往知府衙门。

  而同时,在九江码头,一条来自应天府的快船已经蛮横的插队靠到了码头上。

  周围的船家虽然愤怒,可是看到那船头悬挂的官船标记和官牌,就没人再敢吱声了。

  跳板搭上后,船上就有一人火急火燎的跑下船,随即冲向码头边军卒的营地。

  不多时,一名骑士已经骑马飞奔向九江府城而去,看来衣着,分明就是刚下船那人。

  随着驿卒的快马到了知府衙门前,传递消息的竹筒被人马上接了去送进正堂,已经在正堂等候的知府大人示意手下的师爷打开竹筒取出捷报。

  “大人,这次乡试我们九江卫出了三位举人,嗯?两位是德化县的,是劳堪和沈良栋,还有一个是九江卫的魏广德,也是住在府城,倒是不用安排人快马下去报喜了。”

  那师爷展开捷报看后,扭头就对知府大人说道。

  “你下去安排吧,今天就把喜报送出去。”

  最近几天,九江府衙里的差役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乡试捷报送来,他们就要去讨要喜钱。

  平日里找人讨要钱财那是有点违法乱纪,不过这送喜报嘛,那就另当别论了。

  很快,知府大人就在正堂里听到外面欢庆的乐声,整个衙门里,或许也只有他在轻轻的摇头。

  “就中了三个”

第152章公子东来

  三队报喜的队伍很快就从九江知府衙门里走出,各自向着各自的目的地前进。

  知府大人并没有出来,送喜报的都是由典使、经历及六房的人带队,一路上吹吹打打,不断点燃鞭炮,营造一副热闹喜庆的气氛。

  而与此同时,从九江卫指挥使司也出来一大队人马,急急忙忙往九江码头赶去,带头的自然是张庆张同知。

  张同知年岁大了,已经骑不得马,只能是乘马车过去,而马车的后面,张世贵、吴占魁等人也是骑马跟随。

  装饰奢华的马车和多名武官在大量随从军卒的护卫下很快出了九江府城到了江边码头上,车到码头上后,张庆在后面上来的张世贵搀扶下下了马车,来到一条大船前。

  此时,站在船头的一位衣着光鲜的贵公子也通过踏板下了船,张庆率人急忙迎上去,抱拳道:“拜见世子。”

  “张叔别这么说,我可不是什么世子,直接叫我名字就好。”

  贵公子却是摇摇头说道。

  “不敢,不敢,公爷就算受人蒙骗,可是早晚会明白的。”

  张庆却是不敢就此接话,而是老老实实的回了一句。

  “张叔,你要真为我好,就别在叫世子了,要是传回家里去,还不知道会生什么事端。”

  那公子只是低声又提醒一句。

  “那我就叫公子吧,世贵,还不快上来拜见公子。”

  张庆这时候已经对着声旁的大儿子说道。

  “拜见公子。”

  “好了,世贵兄,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见面,就别这么生分。”

  那公子却是摆摆手说道。

  张庆这会儿让到一旁,又冲自己女婿挤挤眼。

  吴占魁心领神会,带着魏勐就上前两步,躬身行礼。

  “好,二位的大名我可是听富贵兄提过多次了,今日算是见着了。”

  那公子听到吴魏二人报上名字,旋即笑道。

  “公子,我们进城去吧,这里江风大,住的地方已经预备好了。”

  张庆说着话就作出一个请的动作。

  吴占魁和魏勐也是马上分列两边,让出中间的道来。

  “如此也好。”

  那公子回头看了眼自己的座船,刚才还满含笑容的脸色略微苦涩起来,“等两天,船队就要过九江,到时候还麻烦世叔照应一二。”

  那公子说笑着就和张庆一起往前走,离开了九江码头,向着马车停靠的地方走去。

  张庆和张世贵立马应和,不敢有丝毫怠慢。

  很快,他们就走到了马车前,正在上马车的时候,远处九江城那边就有一骑快马飞奔而来。

  虽然隔得远远的,但是眼力很好的吴占魁还是一眼看清了来人,对身旁正要翻身上马的魏勐说道:“好像是你家里的。”

  魏勐闻言,微微皱眉间停下手上的动作,看了过去。

  马匹渐近,他也看出来,确实是自己府上的家丁。

  刚刚把老父亲送上马车的张世贵已经走了过来,看着两人盯着来路上看,奇怪问道:“什么事儿?该上马出发了。”

  “老魏家丁过来了,或许是家里有事儿。”

  魏勐还没答话,吴占魁就对张世贵说道。

  “嗯?”

  张世贵闻言,顺着他们的目光看过去,那马匹已经靠近了他们,马上骑士勒了勒缰绳减慢了马匹的速度,同时在人群中快速搜寻一圈,随即看到了马车后的魏勐。

  隔着车队几步远的时候,那人就已经下马,牵着马快步绕过马车跑到魏勐身前。

  “老爷,衙门那边报喜的官差到家里了,二少爷这次乡试中举了.”

  刚看到家里快马来寻的时候,魏勐还心里一沉,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儿。

  可是在那家丁近了后,一看是满脸的喜色,魏勐才心下稍安,待那家丁报上消息,魏勐瞬间就被幸福打晕了头,感觉自己泡在蜜罐里似的。

  “家里.”

  后面,魏勐就看到那家丁嘴巴一张一合,自己居然听不到他在说什么。

  好容易才平复下激动的内心,就感觉肩膀被人重重的拍了拍。

  魏勐回过神来,听到家丁继续禀报道:“刚才我去衙门找你,才知道你来了码头这边,我这才在衙门里借了马追过来,知府衙门的喜报也抄送卫所里,我出来那会儿都开始放鞭炮了.”

  “好,好,好。”

  魏勐这会儿不想听那家丁唠叨了,嘴里只说出三个好字。

  “恭喜,魏老弟的麒麟儿,今年是举人,明年就是进士。”

  张世贵反应很快,立马大笑着说道。

  而旁边的吴占魁也是高兴疯了,这可是自己的外甥,亲外甥,这么年轻就中举,那前途自然远大。

  自家儿子是没办法,走不了科举这条路,当初童子试过的很容易,可是一次院试后回来,吴栋就说考不了。

  吴栋要是有中举人的把握,吴占魁或许还会试着考虑拼一把,通过老丈人的关系向南京魏国公府递话,奏请免籍。

  按照明朝颁布的《军政条例》有规定:“故军户下,止有人一丁,充生员,起解兵部,奏请翰林院考试,如有成效,照例开豁军伍。若无成效,仍发充军。”

  这条规定是洪武年颁布的,有独子的军户,如果儿子学有所成就可以奏请开豁军伍。

  当时还只要求秀才功名就可以,到了现在,秀才肯定是不成,至少也要是举人才有可能免籍。

  这年头,握刀把子的是越来越不如拿笔杆子的了。

  吴栋自己都觉得,秀才是没有机会的,自然吴占魁也不会让他继续读书了。

  好吧,有外甥能读书当官,也是好事儿,至少有人罩着。

首节 上一节 8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