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37节

  “正是。”

  张居正轻轻捋着胡子,含笑答道。

  “这”

  魏广德惊讶的看着张居正,耳中就听到旁边吕调阳的声音,似乎是想说什么,但意识到好像不对,就又闭嘴。

  这个时候,魏广德也逐渐整理了脑海中的记忆,把人确定下来。

  不过他和张翰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所以只能把人归入徐阶一类人,以为是张居正不愿意让葛守礼或者朱衡上位,而临时从自家阵营中选择的一个有资格参选之人出来。

  “张大人身为南京工部尚书,倒也符合吏部尚书人选。”

  就在这是,左都御史葛守礼率先发声道。

  其实吏部尚书人选,按照朝中规则就是两类人,一是六部和都察院部堂,二就是礼部或者其他侍郎级官员。

  除此以外的文官,谁都没资格参与吏部尚书之争。

  张翰无论如何也是工部尚书,自然是有资格参与其中的。

  有了葛守礼的支持,很快参会的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因为找不出理由反对他参与此次竞争。

  “首辅大人,这么说,这次报送宫里的吏部尚书人选,就是三位?”

  魏广德这时候发声问道。

  “如果没有异议,我的意思就是把有资格的举荐人选都列入奏疏递交宫里圣裁。”

  张居正看向魏广德,很认真的答道。

  魏广德看了眼下面的朱衡和谭纶,谭纶冲他微微摇头。

  三个人中,和张翰有接触的,也就是谭纶了,可他也找不到反对张翰入选的理由。

  要知道,不管是魏广德还是朱衡,早就和南方官场没太多联系,而谭纶长期在江南剿倭,自然对江南官员认识较多。

  魏广德看出谭纶的意思,随即点头道:“既如此,我也同意把张大人列入人选中。”

  随即吕调阳、王国光等人也都纷纷点头附和。

  大佬都不反对,下面的其他人也都点头。

  只不过在最后表达支持的时候,无疑支持张翰的人最少,仅有张居正和两个浙江级科道表达了支持。

  最后,此次廷议主持,吏部左侍郎魏学增又开口询问是否还有举荐之人。

  待三声无人响应后,魏学增看向上首的张居正、魏广德和吕调阳,等待他们的意见。

  张居正看看魏广德,小声说道:“无人举荐的话,那就这样,让惟贯书写此次廷议奏疏,各人署名。”

  惟贯,就是魏学增的字,他也是这次廷议主持,自然由他来做最为合适。

  魏广德点点头,看到吕调阳而是点头,于是开口说道:“既然再无人举荐人选,那就由魏大人书写此次廷议奏疏,诸公稍坐片刻,署名后即可离开。”

  说完后,魏广德看了眼下方有些落寞的张四维,心中冷笑。

  这次,杨博在发觉身体出问题后,本来就计划好了,他熬到年底,帮助张四维转礼部后再奏请致仕,期间就帮着张四维拉拢朝中官员,做一些准备。

  只是没想到,自己身体有恙的消息不知怎么就泄露出去了。

  而激怒之下,杨博的身体先扛不住,终于是不得不提前上奏请辞。

  张四维这边还没准备好,显然是达不到杨博的心愿了。

  从文昭阁出来,魏广德没走两步,就被后出来的朱衡快步追上,耳语几句。

  “嘶”

  魏广德豁然站定,看向朱衡道:“士南兄,这”

  “前日你告诉我那事儿,我就觉得怕是不妥,该拖一拖的,结合刚才之事,我才有此猜想。”

  朱衡低声答道。

第881章欺上瞒下

  从文昭阁出来,魏广德没走两步,就被后出来的朱衡快步追上,耳语几句。

  “嘶”

  魏广德豁然站定,看向朱衡道:“士南兄,这”

  “前日你告诉我那事儿,我就觉得怕是不妥,该拖一拖的,结合刚才之事,我才有此猜想。”

  朱衡低声答道。

  刚才朱衡在他耳边所说,正是他和谭纶的猜测,那就是张居正突然举荐张翰,怕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备而来。

  对朝局的影响,魏广德始终还是不如朱衡,在朝中经营多年,这其中就在于一个“悟”字。

  朱衡是嘉靖十一年进士,做了两任地方官之后才转回京城做到主事和郎中,之后再外放就是布政使、右副都御史一级高官,再回中枢时已经定在工部。

  可以说宦海数十年,地方和中枢的经验都非常丰富。

  这次事件的影响,魏广德没想到,因为他压根就没有去想张翰有可能被勾中。

  魏广德想不到,可朱衡想到了。

  张居正举荐张翰,从王之诰的表现朱衡就发觉,貌似张居正事先也没和他打招呼,让他们这些张党有些措手不及。

  张居正这么刻意而为,自然也是有目的。

  但是无论如何,只要不被勾中,那张居正的一切作为就是徒劳。

  所以,朱衡从万一,张翰真的被宫里钦点为吏部尚书的话,会对朝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着手进行分析,自然就很容易得出结论。

  首先他想到的就是张翰或许会因此对张居正心存感激,进而惟命是从。

  毕竟张翰入朝可没有根基,他的一切都需要得到张居正的支持,由此吏部可以说被张居正稳稳拿到手中。

  再有就是,张居正凭一己之力可以把名不见经传的张翰送上吏部天官宝座,可以彰显他对宫里的影响,由此朝中那些趋炎附势之人还不趋之若鹜。

  要想升官就必须巴结、投靠张首辅,必然会成为众多大臣的一致判断。

  可以说经此一事,张居正在朝中的威望将会无以复加,达到所有人无法企及的程度。

  不过事件发生到现在,貌似他们也无可奈何。

  也是因此,朱衡才会这么着急过来找魏广德商议此事。

  他想不到办法,自然是因为他在宫中没有太多关系,是真想不到主意,找不到人帮忙。

  可魏广德不同,他在宫中的关系也是有不少的,兴许告诉他,他会想到办法。

  不过这会儿魏广德经过提醒,也低头思索起来。

  此时破局其实也简单,那就是不让张翰上位,因为朱衡的一切猜测都是建立在张翰上位基础上的。

  不让张翰上位,那就必须让宫里拒绝,可是怎么影响宫里。

  这份奏疏上去,相信两三日就会有结果出来,应该不会耽误太久时间。

  可是这两日,魏广德还没有去文华殿讲经的机会。

  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他看不到万历小皇帝,自然就很难在皇帝面前说话。

  虽然现在朝政大事儿主要还是两宫太后定夺,小事儿则是冯保拍板,朱翊钧其实没多少发言权。

  可是勾选吏部尚书可不是小事儿,必然是要过两宫太后之手的。

  和万历小皇帝打了招呼,很容易就把话传到太后耳中。

  就在这一瞬间,魏广德忽然意识到点什么,抬头看向朱衡苦笑道:“士南兄,这次怕是真没多少机会了。”

  “怎么说?”

  朱衡奇道。

  “我是没办法说服两宫太后的,以往这样的事儿只能通过冯保来做,毕竟他是太监,这点可比我们大臣有优势得多。

  不过现在的情况,我看冯保八成是把那事儿和张叔大说了,他答应帮忙。

  有了宫里这层关系,他才敢在这次廷议上兵行险着。”

  魏广德猜测道。

  “就真的没有一点办法了吗?”

  朱衡并非出自翰林,可以说吏部尚书就是他能做到最高的官职了。

  继续往上,也就是加衔,如三公三孤一类加品级的官职,可却没有实际权力。

  所以这次争夺吏部尚书之位,他是投入了全部精力,希望能够成功上位。

  但是现在看形势,貌似不行了。

  “这个事儿,我看确实可能让张叔大捡着了。”

  魏广德无奈的摇摇头,“现在他是首辅,而我是次辅,要保证朝政稳定,首先首辅权威必须保证。

  从这点出发,我分析就算两宫太后知道你和张翰身后的推手,八成也会选择支持张叔大。

  而对于我这个次辅来说,她们更看重的还是我对首辅的钳制作用,让他不能只手遮天。

  所以,如果是一般的官职,或许她们会支持我举荐的人,但是像吏部天官这样足以左右朝局的官职,要么是宫里有人选,要么就是选择支持张叔大的人选。”

  魏广德说到这里,看到朱衡张嘴想要说什么,于是摇头继续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太后未必不会选择削弱首辅实力,转而支持我,这样我就可以更有效的对首辅进行钳制。

  可这不可能的,在宫里,其实一直都把张叔大和杨惟约看成一党,杨惟约致仕,首辅力量本来就已经削弱,所以这位置很可能优先还是会考虑他的人选。

  要知道,宫里真正关注的,还是朝中势力的平衡。

  在此以前,有我牵制首辅,他根本不能在朝中做到一言堂,所以宫里是满意的,或者说她们满意现在朝中势力的平衡。

  若是让你上位,这种平衡很可能被打破,我有能力挑战首辅权威。

  不管我有没有此心,她们都不会让这样的事儿发生。

  对两宫太后来说,保证朝政运转到陛下成年亲政才是最重要的。

  更何况这时候能在太后身边说上话的人,应该会向着张叔大那边。”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善贷,我们听天由命吧。”

  朱衡叹口气,最后还是无奈说道。

首节 上一节 93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