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65节

  于是,魏广德把下午礼部万士和找到内阁发生的事儿说了下,虽然内阁会专门下文漕运总督衙门,可魏广德还是会单独去封书信,把一些事儿说清楚。

  “你是打算让俞大猷调拨更多的战舰北上淮安,帮助转运漕粮?十二万石已经是永额了,你还想打破。”

  谭纶略作迟疑,但最后还是问出口。

  “只是预备。”

  魏广德笑笑,又继续说道:“不过我现在有了新的想法,漕司每年申请工部打造漕船,这笔银子貌似可以直接挪过来用了。”

  “啊?你是打算直接造海船,不造漕司要用的河船了?

  这.合适吗?”

  谭纶惊讶说道。

  “无所谓合不合适,既然漕粮海运已有永额,总不能老是占用南洋水师的战船运送吧。

  而且你不知道,之前俞大猷给我写信,信中有提到,他了解福山岛海难事件后,很多疑问都得不到解答,他怀疑福山岛海难是人为制造的,目的就是想要停罢海运漕粮。

  这次我给王宗沐写信,就是要提醒他这事儿,海路走船全部用水师大船,漕司的平底船就算了,我怕又出问题。”

  魏广德对谭纶又透露了一个可谓石破天惊的消息,把谭纶惊得目瞪口呆。

  “事关漕军,要不要兵部也派人暗查一番?”

  谭纶虽觉心惊肉跳,但还是开口问道。

  “查清楚又能如何?不过就是让人背锅罢了,随他们闹。”

  魏广德不屑笑道,“这次我打算让大猷带上大半水师战船过来转运漕粮,漕司也把造船的银子扣下一半交给水师造海船,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

  下次再敢玩阴谋诡计,我就直接掀桌子,大家都不要玩了。”

  “那那位什么意思?”

  谭纶迟疑问了句。

  魏广德只是轻笑道:“呵呵,叔大不是傻子,我一直暗中支持他,也该他给我回报的时候了。”

第904章书信

  “这个村子叫什么,可真是荒凉。”

  十余骑出现在山东兖州府治下台家庄外驻足,远远眺望那个被土围子围起来的小村庄。

  “大司空,此地名为台家庄,我们也叫他台庄,因为庄子里大多是台姓。”

  有兖州府书吏上来回报导。

  “台家庄,这里应该是有台家人再次定居才有的村子?”

  大司空,自然就是工部尚书朱衡了。

  他按照魏广德的委托,专门顺着当年翁大立规划的新运河路线考察、测算,以确定迦运河开凿的可行性。

  “应该是吧。”

  对于朱衡的话,那书吏也不知该怎么回答。

  台家庄存在于此已经好些年头了,真要算起来,最早出现台家庄的记载,貌似还是在唐朝,台氏在此立村开始。

  只不过到了后世,知道台家庄的人不多,因为他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台儿庄”。

  “天色不早了,今晚就在村子里借住吧。”

  朱衡开口说道。

  “好,下官这就去找里长安排。”

  那书吏当即抱拳道。

  等书吏离开后,朱衡回头看了眼身后一个三十来岁中年。

  他没有穿着官服,而是一身看上去像是仆人穿戴的人。

  这样的穿戴,在一群都是官衣的人群里,显得很是特别,虽然在他身后,也有几个类似穿着打扮的人,但是身上的服饰却和他们明显不同。

  朱衡招招手,让那人过来。

  等人走到跟前后,朱衡才对他说道:“段邵,你家老爷是要你把这一段的土地能买多少买多少吗?

  前面那个是台家庄,以后这一片怕是就要因为运河的到来而繁华无比了。”

  “朱老爷,我家老爷是这么说的,只要定下来,我就在这里给他买些田地。”

  段邵躬身对朱衡施礼道。

  “行,还是按之前的规矩,买的地算我一股。”

  朱衡笑着摇摇头说道,“话说你家老爷小时候也这么鬼精鬼精的吗?”

  “好像是吧,反正那时候老爷就是我们崩山堡的孩子王,之前是他哥,后来到他,呵呵,我那时候还跟着他一起去孙夫子那里读书,只可惜我是读不进去。”

  段邵笑道。

  “你和你家老爷还是同窗,呵呵.”

  朱衡洒然一笑,随即挥挥手对身后的人说道:“走吧,我们去台家庄,今晚就在这里休息。”

  大运河,在古代一直都被视为一条黄金水道,依托着大运河,不仅养活了运河两岸数以万计的百姓,也是一条生财之路。

  为什么在魏广德提出漕运改海会有那么多人反对,那是因为这条黄金水道上充斥了太多的利益,以这些利益为纽带所组成的利益集团,他们不愿意轻易放弃在手的东西。

  新开一条运河取代徐州段运河,那也就意味着黄金水道的改变,当初带给徐州繁华的商贸将逐渐转移到台庄、韩庄等地,也意味着谁占据这些地方的土地,就能源源不断依托运河汲取钱财。

  权利和信息的组合,无疑会让这种积累金钱的速度翻倍。

  在说服张居正,再次派人实地查勘迦运河可行性以后,魏广德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发财的良机。

  利用时间差,把台庄、韩庄等地不值钱的土地拿到手里,甚至在运河确定路径以后,催生出新的城镇,那些土地,都将会增值无数倍。

  唾手可得的财富,魏广德怎么可能放过。

  在朱衡自京城启程时,魏广德就安排府里家丁段邵随行,按照一路走去的路线收购土地,将来这些土地上不管是建房舍还是仓储,都是可以赚大钱的项目。

  如果说朱衡一开始没想到,可是在段邵接触一些地主后,多少也明白过来。

  凭白做嫁衣自然是不行的,他老朱家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对此,魏广德也早有交代,允许他这边的人参股。

  只有利益捆绑在一起,大家才能更齐心协力抱团做事。

  毕竟,他们还要面对运河徐州段那些地主老财,新老运河之争在朝堂上可没有见分晓,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

  他们刚进了台家庄,被书吏迎进一个还算干净整洁的小院。

  “这里是台家庄里长台孝的家,已经和他说好,暂借数日,这些天他搬到亲戚家里。

  只是过于匆忙,院子还没有打扫干净,请大人赎罪。”

  那书吏躬身抱拳道。

  “无妨,已经很好了。”

  朱衡无所谓的摆摆手,不过是借住,也得看人家这里的条件。

  进入台家庄他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位于庄子中心位置的院子,是整个庄子最好的院子,还能奢求什么。

  让家丁进去收拾正屋,朱衡就让人搬了把椅子坐在院子里休息。

  在马上一路颠簸,多少还是有点吃不消了。

  只是没休息多久,外面就有马蹄响起,是直奔院子来的。

  不多时,就有手下带着一个驿卒过来。

  “老爷,京城衙门有公文下来。”

  家丁在朱衡面前说道。

  “嗯。”

  朱衡答应一声,驿卒已经解下背后的信筒,打开,取出里面的公文。

  随后又从斜挎的口袋里拿出文书,这是交接公文时需要接收人签章的,驿卒凭此也才能回去交差。

  朱衡先看了密封的公文,见封漆完好,这才从腰上取下一个金印,让手下在驿卒的公文上签章。

  收好金印后,他才打开密封的公文,快速看起其中的内容。

  只是,随着看到内容的变化,他的脸色也愈发难看起来。

  按照钦天监的说法,明年怕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头,按照近年的情况,朝廷首先想到的还是黄河。

  近些年黄河水患一直没有得到根治,持续不断爆发洪水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

  特别是过水后遗留的黄沙,清理起来极为麻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农业生产。

  这在以农为本的明朝,自然是头等大事。

  黄河,黄河.

  看完公文,朱衡不由喃喃念叨。

  自弘治年间,刘大夏修建太行堤后,黄河北决的路径被彻底封堵,只剩下向南泛滥。

  故而,每次黄河大水,倒是不会威胁到黄河以北,但是向南决口后就屡屡夺淮入海,导致徐淮一带大坏。

  同时,也开始威胁到明祖陵。

  太行堤还是要修的,黄河北决的后果更加严重,一旦北决,黄河洪水多从张秋冲决会通河,当年的漕运便会完全阻断。

  因为到了北方,河道更少,会通河过黄河之水,河道就会被黄沙完全堵死,非浩大民力不能疏浚。

  好吧,刘大夏主修黄河北堤,南堤就是象征性修修,还对朝廷解释目的就是要让黄河夺淮入海。

  他刘大夏也不想想,黄河就那么乖巧的顺着你的指引走。

  就算是夺淮入海,结果也是黄河以南洪水泛滥,过后河沙也会淤堵淮河。

  实际上,所谓保漕运,根本也是保不住的。

  只不过,现在的朱衡没办法埋怨刘大夏,人都作古多少年了,还是得想个治理黄河的好法子才行。

  只是在当前,还是要先把巡视河堤的事儿放在第一位,预防明年可能的黄河大水是朝廷的首要之事。

首节 上一节 96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