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83节

  这些年大明对外交战的水平摆在那里,不算是蒙古察哈尔还是其他,都没有在李成梁手下讨到好,几乎场场失败。

  这样的大明,可不是他们能招惹得起的。

  “这次通知你们来,就是告诉你们一声,此事京师已经有了决议。”

  说到这里,张学颜还起身,向着南边双手抱拳说道:“逆酋王杲,黠慧剽悍,数度犯边,杀戮甚众,今诱杀我裨将裴承祖等,十恶不赦,当诛。”

  张学颜这话,已经判定王杲死刑,大明和王杲之间绝无缓和的可能。

  “叫你们来,就是告诉你们此事,希望各位满柱回到各自部族,约束好手下,不要到处乱跑,免得被朝廷官军误以为是王杲残部予以剿灭。”

  这话,其实就是督促他们,不要暗中和王杲来往,甚至是派人帮忙的意思。

  “下月的互市,暂停,等待朝廷诛杀逆酋王杲后,择日再起。

  你们带来的东西,各自带回去,到时候等到本抚知会再来。”

  张学颜又说道。

  本来下月会有一次传统互市,互市也是大明朝廷制衡女真部族的手段之一。

  和他们交易商品,那些可都是女真各部所需之物。

  以贸易手段钳制他们,是大明一直以来执行的政策。

  但是大战在即,显然大明不打算延续互市传统。

  或者说,这也是对他们的一次警告,若是在大明对王杲部动手时有人暗中提供帮助的话,那么互市自然就会被取消,或者说他们参与互市的资格会被取消。

  “本官的意思,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洋洋洒洒一阵恩威并施后,张学颜终于把要说的都说完了。

  “是,巡抚大人,我们都听明白了。”

  王兀堂带头,一众女真首领纷纷应承下来,还不时有小部族首领站出来数落王杲的不是。

  确实,王杲这些年不仅是对大明不敬,其实私底下也没少对族内部族出手,抢夺他们的资源和人力,以扩大自己的实力。

  要说女真部族里,最不受欢迎的,其实还就是王杲。

  不过王杲一向势大,即便大家多少对他不满,却也不敢表露出来。

  你敢对别人说起,消息传到王杲耳中,第二天人家就敢带兵打上门去,洗劫一番。

  王杲在辽东,就是这么横。

  看到女真众首领的态度,张学颜很是满意。

  朝廷对这些平素桀骜不驯的女真部族首领还是很有威慑力的,这就保证此事成功了大半。

  实际上,张学颜最怕的就是女真部族抱团,联合起来对抗大明。

  真要是他们联合,凑出三五万青壮还是有可能的。

  要应对这样的场面,大明就只能增调更多的兵马参战,这耗费可就大了,伤亡也会更加惨重。

  等女真部族首领都离开后,张学颜又亲手书写了一份公文,叫来人说道:“将此书让书吏抄录两份,分别送往朝鲜平安道和咸镜道,让他们按此令执行,不得有误。”

  “是,大人,小的这就去办。”

  亲兵接过巡抚手书就下去找书吏去办了,这是公文,得小心处理。

  张学颜这份公文,自然是他向朝鲜平安道和咸镜道官员下的命令,让他们派兵严守鸭绿江边,不准女真部族泅渡过河。

  大军压境,张学颜不认为王杲能有几条逃生路线,除了困兽犹斗外还能如何?

  逃亡其他女真部族寻求庇护,事前他已经警告过了,谁和王杲联系视为同罪,若是能擒获王杲,朝廷则会给予封赏。

  女真诸部没有去路,那王杲剩下的途径就只有东渡鸭绿江,跑到朝鲜那边去。

  反正女真和朝鲜人也经常开战,为了抢地盘。

  实际上,平安道和咸镜道靠近鸭绿江的大片土地,历史上曾经属于辽东,只不过因为边远,初时辽王等并未派出大军进驻边境。

  这就给了朝鲜国王蚕食的机会,他们不断派出官兵侵占这些地方,直到和女真部族撞上,双方为了土地展开多次战斗,双方各有胜负。

  实际上,朝鲜土地东侵,也有招纳女真人的原因,因为鸭绿江左岸支流有虚川江、长津江、秃鲁江,右岸支流有浑河等都有女真人生活,在辽代称为鸭绿江女真或长白山女真。

  通过招纳他们,朝鲜王就自以为占有了这片土地。

  不过在明成祖强硬表态后,当时的女真部族首领猛哥帖木儿朝见朱棣,被封为建州卫指挥使。

  在猛哥帖木儿的影响下,其余女真诸部也归附于明朝。

  自此,朝鲜也失去了继续西进扩展领土的机会。

  继续西进,就只能从大明的实际控制区抢地盘,在元阼已尽,中国有主的情况下,也只能选择依附。

  张学颜知会朝鲜平安道和咸镜道,就是为了彻底封锁王杲逃亡线路,让他再无机会逃出生天。

  即便到现在,他依旧认为剿灭王杲,重新竖立大明在女真部族的威望就够了,而无需修建宽甸六堡。

第918章议事

  京师,紫荆城,内阁,首辅值房。

  “礼科给事中石应岳上疏请开放藩禁,他说宗藩开支日增,禄米难以满足。

  郡王以上犹得厚给,将军、中尉多不能自存。

  已有封爵的尚且如此,没有封的困苦不难得知。

  请以不系赐名授爵者,尽予放开限制,准从士农工商四民之业。

  其中,有文学才能的,准予参加科举入仕,但不许任京官、握兵权。

  不然,公无以为给,私无以为养,有伤国体。

  大家商议下,对这份奏疏该如何票拟。”

  张居正递出一份奏疏到魏广德面前,魏广德伸手接过,打开快速浏览起来。

  “这事儿,宫里怕是不会同意吧。”

  魏广德正在看石应岳的奏疏,耳中就听到吕调阳的声音。

  魏广德继续看奏疏,不过还是不由自主点点头。

  开藩禁,准许宗室从事四民之业,其实当初魏广德在宗藩改革条例中就提过,不过很可惜,被宫里否了。

  宫中只同意核查宗室各府这些年禄米支出,确定永额,而时间就是隆庆四年到万历二年这几年的禄米数额,得出后再确定一个禄米数量。

  毕竟,若是只参考一两年的禄米数量,有失偏颇。

  这里的禄米,并不是按照宗室人数和应得禄米之和,而是地方上能够承担的数量,或者说是这几年实际发放数量来定。

  永额肯定会比这些年实际发放数量略高一些,但也要在地方可承受范围内。

  至于新藩王开府,什么时候制定永额,宫里也没有说。

  毕竟,现在万历皇帝年幼,潞王朱翊镠也是年幼,离就藩还早。

  “宫里的担忧,其实是多虑了。”

  魏广德快速看完石应岳奏疏后,当即开口说道,“其实就算宫里准许宗室从事四业,甚至允许他们科举,我敢说,就没多少宗室成员会选择做这些。

  那些有心做生意的,早就通过门人参股进去了,不愿意做的,混吃等死,除非朝廷断了他们的禄米,否则他们都懒得做这些。

  至于让他们科举,呵呵或许一科能出一个宗室进士都谢天谢地。”

  吕调阳听了魏广德的话,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魏阁老所言,和我想的一样,宗室其实已经”

  话说到这里,吕调阳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却不住摇头。

  “宫里上次不同意,应该是碍于祖制,此番再有大臣提出,未尝不是个机会。”

  张居正开口说道。

  “抛砖引玉?”

  魏广德迟疑着问道。

  张居正点点头,笑道:“上次善贷草拟的奏疏,只是你我和宫里看过,并未向外流传。

  如今有大臣正是上奏,必然引起朝中议论,未尝不是机会,让大家多说说,或许会有更多这样的奏疏。

  朝臣皆认可,宫中自然也要犹豫,毕竟单凭所谓祖制,如何能平息朝议汹涌。”

  实际上,皇帝祭出祖制大旗,确实能让大臣们无话可说,可这得是有损皇帝利益的前提下。

  此番向宗室放开四民之业的奏疏,对皇帝影响微乎其微。

  如今的大臣,虽然不一定和皇帝一条心,可也绝对不会觉得以此可以削弱皇权。

  实际上,宗室在这么多年皇室养猪政策下,已经被养废了,想要出现成祖那样的豪杰,几乎没有可能。

  “那加把火,票拟就定个‘部议’?”

  魏广德试探着问道。

  “我觉得可以。”

  吕调阳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张居正听了魏广德的话,也是微微点头,说道:“那就这样,建议下部议,让更多官员参与讨论此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支持此案。”

  说到这里,张居正又看看魏广德笑道:“今日是新科进士谒先师庙,行释菜礼,明日陛下就应该下旨让中进士引入吏部授职,不知善贷可有安排?”

  “哪有什么安排,一切按朝廷章程来就是了。”

  魏广德当即笑道。

  虽然说这科考生算得上是他的门生,可哪又怎么样。

  他们已经不是贡生,而是进士了,是天子门生。

  虽然说起来天子也是他和张居正的门生。

  帝师,说说就好了。

  实际上,这段时间,张居正倒是对给万历皇帝朱翊钧上课很是关注,不仅亲自安排翰林讲官,还专门按照小皇帝的年龄,编制了专门的课本。

  张居正带着一票翰林认真给小皇帝上课,可是把万历皇帝朱翊钧整麻了。

首节 上一节 983/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