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9节

  “确实,广德考功名太顺了。”

  魏勐点头,他也注意到了,就今天这事儿,完全不至于闹成这样。

  只是他不知道,魏广德一开始以往俞大猷是打算打劫他们,属于官盗那一类人。

  “没事儿,我在京里有位朋友,回头我休书一封,请他多照应点就是了。”

  俞大猷看魏勐若有所思,知道是担心那孩子,于是干脆笑着说道,“对了,那伙倭寇战力如何,你们直接交手,应该更清楚。”

  “都是强弩之末,你以为还有多强的战力。”

  吴占魁噗呲笑道,“军报上自然不能如实上报,大家都懂的,来,喝酒喝酒。”

  第二日,当两条船靠上码头,张宏福、魏广德一行人跳下船回到中溪镇才知道,今天一大早前来点验倭寇尸首的常州知府和浙江参将都已经离开了。

  常州知府,自然不会愿意长久呆在军伍中,而俞大猷自然还要回到嘉兴那边,继续指挥围剿拓林倭寇。

  而此时的芜湖九江卫临时营地里,张世贵正在和老爹张庆商量着事儿。

  “占魁的意思,让魏勐出任后军千户,爹你怎么就答应了,还给公爷送去了消息。”

  因为现在张庆身子骨已经一天不如一天,所以这次出来张世贵不放心也跟着出来了。

  “位置空着,总要给人坐。”

  张庆耷拉着眼皮说道。

  “现在公爷从新坐上了南京守备的位置,说明公爷在皇上那里的地位也恢复了,完全可以让我先”

  张世贵还没说完的话就被张庆猛然张开的眼睛被盯回去了,“回头,我就请辞致仕,由你接指挥佥事的缺。”

  听到老爹的话,张世贵双眼猛然睁大。

  老爷子这个时候致仕,对他来说可不是好时机。

  直接上位指挥同知是不可能的,按例他袭职也只能是先坐在指挥佥事的职位上。

  现在九江卫七个指挥的位置,全部都满了。

  老爷子致仕,空出一个指挥同知出来,另外四个佥事必然有一人可以上位。

  “现在就是个机会,让占魁坐指挥同知的位置,比让给其他人强。”

  张庆看了眼儿子,继续说道:“现在占魁有军功,正好上位。

  魏勐想要升官,后军千户的位置也刚好空出来,别担心你的位置,只要牢牢的把握住和公爷的关系,一切就还是在你的手里掌控着。”

  “郑义祥这事儿,我总感觉不对,按理说怎么也不至于就这么死了吧。”

  听了老爷子的话,张世贵知道无法挽回,老爷子应该是算计好了,这样做对自家最有利,不过他还是把心里的疑问提了出来。

  “别去想了,就是个废物,两百多人连一仗都打不下来,还把命丢了。”

  张庆摇着头,根本没把郑义祥的死往心里去,就算有问题又如何,还能为死人翻案去?

  死了,就没有价值了。

  “可是.”

  张世贵斟酌着用词,好半天才继续说道:“让占魁和魏勐爬的这么快,以后就不好控制了,而且到时候占魁职位还在我之上。”

  “你呀,跟了我这么久,还是没明白咱们卫所武官是个什么地位。”

  张庆看了儿子一眼,“在卫所任职,最重要的不是官职大小,而是上面的靠山。

  还有个更重要的,好些人还没想明白,我感觉到是魏勐那小子瞧出了点什么,那就是别轻易挪窝,就算要挪,那也得有后手,有备无患。”

  张世贵这会儿满头问号,老爹前面的话,他懂,后面就是在费解。

  “少挪窝。”

  张庆看着张世贵淡淡说道:“只要留在本卫所升迁,才能让小的继承到什么。

  等你熬够资历,想要上位,简单,通过公爷的关系,把人调到南京京营去就是了,那里指挥多如狗,你才能顺利上位。

  我之所以一直赖在这位置上,还不是因为你袭职只能做佥事,同知的位置肯定保不住。

  你记住了,任何时候都不要谋求升迁,就留在卫所里,九江可是好地方啊。”

  张世贵点点头,他明白老爹的意思了。

  不管是吴占魁还是魏勐,要是不听话不老实,就把人调南京京营去,就算给他们升半级,算起来也是亏。

  他们张家哪都不去,就留在九江卫里。

  “那吴栋、文才又怎么处理?”

  张世贵又想到吴魏两家留的后手,他有点不确定,千户和百户也能劳烦公爷出手?

  “留下吧,他们俩和宏福关系不错,以后位置还不是留给宏福的,他也需要帮手帮衬。”

  张庆看了眼张世贵,“怎么说都是亲戚,你还真能把事儿做绝了。”

  “难怪上次立功,他们只想让儿子袭职,留在他们的缺上,甚至要是不能袭职,他们升迁都不要了。”

  “呵呵,你才明白。”

  张庆又眯起眼,“这次事儿办的不错,公爷很高兴,谁能想到这么凑巧,那边圣旨刚下,陈洪陈公公还在催着公爷发兵围剿倭寇,这边的仗就打完了,报捷文书就送到公爷手里,嘿嘿.

  等勘验文书送来,你就去南京城面见公爷,露个脸,顺便把我请辞的文书带过去,这当口这些应该能成。”

  几日后,中溪镇。

  驻扎在此十来日的明军终于再次整队,和县衙书吏办理交接手续后,九江卫四百多人依旧分成三队原路返回,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芜湖,和九江卫大队汇合,然后回返驻地。

  一路上很顺利,经过溧阳县城时,溧阳县令还组织乡绅送来不少酒肉。

  这一次出征,右军千户所的那些军汉可是吃的满嘴流油,以前哪有这么好的事儿,能吃饱就算上官恩赐。

  吃了败仗,死了不少人的后军千户所就悲催多了,分的酒肉最少,他们还不敢说什么,他们的领头上司都死在倭寇手中,现在这支队伍里的指挥都是右军出来的,能说个啥。

  过了溧阳,依旧在广通镇登船,一路无话到了芜湖和卫指挥汇合。

  只是在上船那会儿,卫镇抚魏勐过来看了看后军的情况,骂了分管后勤的人,才送来不少酒肉,到是让后军的士卒对魏镇抚生起不少好感。

  好吧,这年头当兵,有奶便是娘。

  听崩山堡那边的士卒说过,在魏百户手下当兵是,他们那里是周边卫所过的最好的,至少能吃上饭,周边的军户人家也愿意嫁女儿过来。

  至于郑义祥身边的几个亲兵,关键时候没能护住主官周全,被卫镇抚直接处以极刑,早就没人再去议论了。

  十月初,九江卫船队回到九江府。

  和几年前一样,这次九江卫出征又打了大胜仗,直接把流窜浙江、南直隶多府的倭寇一网打尽,可算是大出了一把风头。

  之前在魏广德他们参加鹿鸣宴那会儿,江西的都司、布政使司还在为近在咫尺的倭寇忧心,连发多道文书严令东边各府县收拢军卒进行训练,准备迎击倭寇侵扰。

  现在好了,倭寇都被砍了脑袋,人头挂在了南京城上。

  犒赏银子在芜湖就已经拿到了,按照朝廷规定的赏格,南京户部直接拨发下来,虽然漂没依旧,可是到手了银子,也是让众军户们欣喜不已。

  至于封赏,那就只能等了。

  在张世贵把查勘文书和倭寇人头送到南京后,陈洪陈公公才带着捷报和其他奏疏一起走大运河返回北京城,向嘉靖皇帝交差,顺带带走了所有与此战有关的战报誊抄本。

  不过让张世贵有点诧异的还是,在魏国公府,陈公公拉住他详细了解了这次交战的情况。

  虽然张世贵没有亲临前线,可是吴占魁连同捷报一起送来的书信里详细说了这次交战的情况,尤其是张宏福带着马队冲击倭寇。

  “张宏福,你儿子,不错,不愧将门虎子,那个吴栋、魏文才也不错,怎么你们九江卫去打仗,还带上小的?”

  陈洪在知道最后冲阵几个人,都是九江卫的小将,吴栋和魏文才还好说,都是在职武官,张宏福和魏广德可都不是,白丁一个,勉强算余丁吧。

  “宏福那是跟着他姑父涨见识去了,广德则是想要看看倭寇什么样,不瞒公公,我那侄子魏广德今年刚过了乡试,下月就要和同窗好友一起结伴去北京参加明年的会试。

  如果有幸能够上榜,他也是在赌殿试,皇上会不会出题靠平倭策略。”

  张世贵小心的解释道。

  “哦,还是个举人,不错不错,不愧卫所出身,这下马能拿笔,上马能打仗。”

  陈洪依旧是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随即想想又说道:“我看这些军报里虽然有写出此战的过程,可是并不详尽,你今晚回去写一份明早让人送来。”

  “是。”

  张世贵只能点头领命。

  下来,张世贵见到魏国公徐鹏举,说起陈洪要他写的东西。

  “无妨,京里就是要知道这伙倭寇的实力如何,你知道怎么写,至于那几个小的,都没到上战场的时候,不可能被调去沿海卫所掌兵的。”

  确实,流窜两省数十府县的倭寇要是都是乌合之众,那江南官场的面子才是真丢大了。

  至此,轰动大明南北的倭寇进犯南京事件算是彻底画上句号,以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侍郎陈洙、抚宁侯朱岳、太监郭放去职结束。

  至于封赏,还要等北京重臣们商议后上奏天子才能定夺,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却都在为皇帝的第一个孙子的降生在庆贺。

  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壬戌,裕王第一子生。

  礼部请告于郊庙社稷,诏告天下令文武群臣称贺,上曰:此所具仪太孙之礼也,岂可不俟。君命第遣官奏告:玄极宝殿及奉先殿。群臣不必称贺,颁诏无谓已之。寻命成国公朱希忠告玄极宝殿,驸马都尉谢诏告奉先殿。

第162章到京城

  远处传来一阵“叮叮当当”杂乱的马铃声,三辆马车顺着官道不断往前飞驰,你追我赶,速度很快。

  这是进京的要道,往日里早已是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可是入冬以后,赶路的行人和商队就愈发少了,倒是让这支小车队可以在不宽的官道上玩一把古代版的速度与激情。

  “快点,再快点。”

  魏广德掀开车帘不断催促车夫加快速度,同时不断观察旁边两辆马车的位置变化,他一手把着车厢稳定自己的身体。

  另两辆马车上的情况和这边如出一辙,劳堪和沈良栋也是不断催促车夫加快速度。

  马车在道路上飞驰,颠簸异常,车厢里的张吉已经被抖的七晕八素,可是就这样,三个年轻举子却是玩的兴高采烈,不亦乐乎。

  伴着寒风呼啸,三辆马车很快就跑远了。

  魏广德一行人是十一月二十日从九江府出发的,三个人各有一辆马车出行。

  马车上插着一面黄色小旗,上面写着“礼部会试”四个小字。

  劳堪和沈良栋是从驿站借的车子,这就是公车,到了京城要还的。

  魏广德现在家里有点暴发户气质,魏老爹直接准备的车,让魏广德私车赶考。

  既然是进京赶考,三家自然不会吝啬,不仅准备了盘缠,还都让他们带上书童长随跟着。

首节 上一节 9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