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异世封神

我在异世封神 第114节

  孟婆轻轻啜泣了一声,低头牵起围裙的一角轻轻擦了下眼角,接着才低声道:

  “走了两个多月。”

  赵福生听她说完这话,愣了一下,接着脸色稍柔,又道:

  “要饭胡同以前鱼龙混杂,汇聚了三教九流,听狗头村的人说,万安县内拐卖的妇女、小孩,几乎都藏匿在要饭胡同,等待转手。”

  孟婆一听这话,低头再低声哭泣。

  赵福生叹了口气,见她这样,许多事情不用再问,她心里都有数了。

  “你当年走了两个多月来到万安县,最终留在这里,是不是打听到你女儿曾在此出现过?”

  她一句话戳中了孟婆内心隐藏多年的伤心事,她几乎再难维持平静,恸哭出声:

  “是。”

  赵福生轻轻的将汤碗放在桌上。

  热气带着米粟的清香袅袅升起,孟婆极力隐忍,却仍发出啜泣。

  好半晌后,她勉强控制住了情绪,挤出一丝笑意:

  “让大人见笑了,提起我的女儿,我总是——”

  赵福生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父母爱子女,是天性,孩子失踪父母痛哭是人之常情,有什么好笑的?”

  她语气平静,这话说得孟婆又是泪眼婆娑,怔愣了片刻:

  “是啊。”

  两人这一番简短的对话后,似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孟婆擦了擦眼睛,平复了下心情:

  “我本是常州苏县人,我爹是个屡试不中的秀才,年轻时候与书院的一个同窗关系好,早早替我定了娃娃亲。”

  孟婆不知道赵福生为什么会对她的来历感兴趣,但她与赵福生打了两次交道,对这位镇魔司的令司大人不知为何颇有好感。

  她来万安县已经十年时间,孤身一人。

  这些年来,她一直在这里摆摊,见过来来往往不少客人,也向人打听过自己失踪的女儿,可别人对她的事并不感兴趣。

  期间也遇到过一些试图利用她女儿骗钱的人,也见过不少地痞无赖及市井混子,拿她女儿打趣,久而久之她便不再多说,心里倒闷了满肚子话语。

  “我早年丧母,母亲死后留了一双弟妹,几乎是我带大。”

  她说起过往,语气平静:

  “十九岁时嫁到沈家——”

  “沈家?”

  赵福生听到这里,打断了孟婆的话。

  她想起狗头村中,有人提起武大通拐来的女子时,有说姓张、也有说姓沈的——

  “我父亲的这位同窗姓沈,在当地也算书香门第。”

  孟婆解释了一句,末了问道:

  “大人可有什么线索?”

  她说到这里,眼睛一亮,脸上露出急切之色。

  “不确定。”

  赵福生摇了摇头,没有瞒她:

  “我在狗头村时,曾听村里人提过武大通拐来的女子,有说姓张,也有说姓沈。”

  事情毕竟已经过去了四十一二年,当年的知情者几乎都被厉鬼抹杀,她叹了口气:

  “无法确定。”

  “狗头村?”她有些坐立不安,一双手不停的抓握着围裙,五指松了又紧,不停的咬着嘴唇:

  “我怎么不早些知道——张、张——沈——”

  “大人,那狗头村的这个小姑娘……”

  她急切的想问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有些畏怯,说着说着,泪珠滚滚:

  “大人……”

  赵福生虽说不确定当日要饭鬼的鬼域止步于此是巧合还是另有内情,但孟婆是人却毋庸置疑。

  她生活在万安县内,是赵福生辖区内的百姓,留守此处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女儿,若有线索,又不涉及隐秘,赵福生也愿意说给她听。

  “详细内情我不清楚,但我招了个村里的人进镇魔司当令使,只是如今受了伤,暂时留在武安镇,等他进县里报到,到时我让他来你摊子坐一坐,你再问问。”

  她这话一说出口,孟婆眼中露出感激之色。

  “我……”

  她神情激动的撩了下花白的头发,末了似是想起什么,连忙要去掏兜里的钱:

  “我请大人喝汤。”

  “不用。”赵福生摇了摇头,又说起另一条线索:

  “据狗头村的人说,在那女子被拐的第二年,曾有她的家人到村中寻人。”

  “……”

  赵福生话音一落,孟婆的表情一滞,掏钱的动作僵住,半晌之后才苦笑了一声:

  “那、那可能不是——”

  见赵福生面露不解之色,她勉强道:

  “您有所不知,我的夫家在五里县也算有头有脸。”

  她叹了口气,低声道: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内里详情她没有明说,但从她黯然的眼神,赵福生也猜出孟婆女儿失踪之后,她与家中人应该是生了很大矛盾,否则不可能独身一人在此,一留就是十年。

  “总而言之,多谢大人了。”

  她有些失望,但兴许寻女多年,她已经习惯了失望,因此面对线索的又一次中断,她反倒能平心静气的道谢。

  “如今我还没帮上什么忙,你用不着这会儿就道谢。”赵福生道:

  “不过后续我也会请庞知县多加留意,你将关于你女儿的情况跟我说——”

  孟婆听到此处,脸上露出喜色:

  “多谢大人!”

  她说完这话,才接着道:

  “我的女儿名叫沈艺殊,四十三年前,她——”

  从孟婆的年纪看,她就是有女儿,年岁也该不小了,只是她十年前才来万安县,赵福生初时还以为她的女儿是十多年前才失踪,却没料到她会从四十三年前说起!

  四十多年前可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四十二年前,狗头村的武大通拐来了一个女子,一年后女子死后生下鬼胎——

  而四十一年前,武大通利用这鬼胎偷走了棺材盖。

  无形之中,许多事情先后串连,仿佛冥冥之中有一双手,在背后操纵。

  事关女儿下落,孟婆便将自己所知及这些年的线索合盘托出:

  “那一年,我丈夫被调到五里县任职,同年九月初,他一位当年读书时的好友前往五里县拜访他。”

  此人携家眷而来,孟婆夫妇自然也要应酬待客。

  “他们家也有个女儿,年岁与我们家艺殊相当,两个孩子一见如故。”

  “那一天我们在同知楼宴客,吃到一半,我就发现我女儿不见了。”

  同时不见的还有对方的女儿,双方开始不以为意,以为两个孩子关系好,躲哪儿说悄悄话。

  直到将酒楼翻找了个遍都没有看到孩子,两家人顿时都急了。

  双方连忙奔出大街,问了附近的人,店铺掌柜、跑堂的堂倌都没留意,倒是后来孟婆急了,四处追问酒楼附近的人,在一个摆摊卖帕子的老妇口中得知,似是看到一个身穿黑袍的矮瘦老头儿与两个女孩说过话。

  之后双方都试图找过符合那卖帕子老妇所说的矮瘦黑袍老头儿,可偌大一个五里县,这样的老头儿何其多?

  事后沈家并没有找到人,两个孩子也不见影踪。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找孩子,四处漂泊,如今四十多年过去,我也渐渐要找不动了——”

  孟婆叹息了一声:

  “不知道孩子如今在哪里,有没有——”她说到这里,语气哽咽,最终深吸了一口气,双眉往上挑,眼皮下垂,挡住了眼里的泪水:

  “有没有怪我。”

  ……

  赵福生在孟婆摊位上一坐就是一个多时辰,与她闲聊完起身时,天色都已经擦黑了。

  她转头看了看四周,远处要饭胡同内夫子庙的灯光若隐若现,隔着长街远远传来。

  身后孟婆正忙着收拾碗筷——如今的万安县人少又冷清,太晚在街上走动可不大安全,她急着想赶紧收拾了东西回到临时栖息处。

  赵福生有些纳闷,她与镇魔司的车夫约好了,早晨送她来夫子庙,傍晚赶车来接她,如今这都天色将黑,仍没有见到镇魔司的马车,莫非路上有什么事耽搁了?

  她来了要饭胡同两回,对镇魔司的方向心中也记了个大概,便索性往回程的方向走,兴许路上便能遇到来接她的马车。

  打定主意之后,赵福生便往前走。

  身后正在收拾摊子的孟婆见她孤身一人,不知为何,眉心一跳,喊了一声:

  “大人,不如您再坐会,等镇魔司的人来接您了再走。”

  “不用。”

  赵福生没有转身,只是扬了扬手:

  “你赶紧收拾了摊子早些回家吧,如今的万安县还不算太安全。”

  入夜之后,街道罩起了若隐似无的薄雾,远处夫子庙传来朦胧的灯光,赵福生的身影在光影的引照下,融入那雾气之中。

  孟婆心中没来由的感到不安,她又喊了一声:

首节 上一节 114/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隆万盛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