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14节

  皇帝知道这些,倒也并不奇怪。

  “若是陛下准备在今后,废除了这藩王分封制度,那小僧还真就没了任何盼头。”

  这话说出口时,道衍已猛然惊醒,一下子明白了皇帝在这件事情上真正的用意。

  只怕许多人,包括自己在内,在此之前都想错了。

  皇帝执意分封诸王,并非他不吸取教训,而是准备先分封诸王,将军权从诸位开国将帅手中收回来一大批。

  而后再主动削藩,将军权从诸王手中拿走,进行重新分配。

  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但经过了这一手后,很多事情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且,他以开国皇帝外加当爹的身份来削藩,诸王绝对会老老实实,连个多余的话都不敢说!

  妙!

  实在是太妙了!

  不愧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自己给看了个通透的皇帝!

  就是不一般!

  道衍都忍不住想要击节赞叹了。

  但下一刻,朱元璋却摇了头,非常明确的告诉道衍:“藩王分封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

  咱不会废除。

  更不存在什么以诸王镇守边疆,收拢军权,而后再削藩。”

  道衍又是一怔。

  “要是这样的话,那么小僧就还有接着辅佐人趁乱取天下的机会。”

  “你没有机会。”

  “陛下要在去世之前,把小僧给杀了?”

  “咱也不会这般做。”

  “那小僧就还有机会。”

  “你没有机会。”

  朱元璋还是摇头,语调还和之前那般平静。

  “不可能!只要陛下不废除藩王分封制,小僧也能活到陛下后面去,小僧绝对有机会,这件事谁也无法阻止!”

  道衍的语气也变得异常坚定。

  他不觉在这等情况下,还有什么破局之法!

  也不可能有破局之法!

  见到已经把道衍逼到墙角,朱元璋便开口刺出最后一击……

第78章 屠龙术?皇帝竟然会屠龙术?!

  “藩王分封制度是个好制度,咱不能废除。

  而你,也是个有大才之人,咱万不得已不忍心杀害。

  你觉得二者难以两全,是因为你没有想到两全之之法。

  谁说分封藩王,就必须要将藩王分封于我大明境内了?

  今后,咱也可以把咱的儿子们,还有咱的孙子们,给分封到我大明之外的地方去嘛。”

  朱元璋望着道衍,说出了他的解决之法。

  对于藩王存在的危害,他在上辈子的时候,其实已经预料到了一些,尤其是在标儿去世之后。

  但标儿去世太过于突然了,他那时的年纪又太大了,朱允炆这畜生的年龄又太小。

  先前所有布置都是围绕标儿做的,朱允炆这狗东西根本就把控不住,很多都需要进行紧急更改。

  尤其是那众多的骄兵悍将,朱允炆根本就压不住。

  借助蓝玉案进行了一番大清洗之后,已经没有办法再接着对兵马下手,更没有办法对领兵的藩王下手。

  因为,自己只是怕朱允炆压不住军中刺头,为了大明江山不得已而进行了一番必要的清洗,并不是真的将这支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无敌之师,给彻底毁掉。

  在那个时候,要是再强行动藩王的军权,真的会出大问题。

  所以自己通过其余的一些办法,尽可能的进行了一些不伤及根本的制约。

  后面的事情,证明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

  不论是老四之后,众多宗室被当猪养,还是说每年供养宗室的惊人开支,对于在现代时第一次看到这些消息的朱元璋而言,都是极其震撼,继而又痛心疾首的。

  上辈子的时候,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到了后来,他的子孙居然能有那么多!

  而在知道了这些后,他很长时间都在考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非常好的解决这件事情。

  最简单的做法,自然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废除掉藩王分封制度。

  但朱元璋却不想这般做。

  如此做,对于自己的其余儿孙,又何其不公?

  自己当了皇帝,长子长孙这些在今后当皇帝,其余子孙就得被当猪养吗?

  关键是,真的当猪养,到了后面数量一旦庞大起来之后,国家财政根本就供养不起。

  以至于许许多多的子孙后代,也过的极其凄惨。

  好在现代信息发达,视野更是前所未有的开阔。

  结合着种种,朱元璋还真就想到了一个,在他看来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他与道衍所说的,藩王外封。

  朱元璋永远忘不掉,第一次在现代看到世界地图时的强烈震撼。

  原来,在大明,在华夏之外,还有着极其广阔的世界!

  原来,真的算起来的话,大明也只是世界的一隅而已。

  外面极其广阔的土地,也并非都是蛮荒之所。

  很多都是极其富裕的。

  当然,就目前而言,许许多多的地方,和大明比起来,论起文明和财富,也确实能称得上一声蛮荒。

  但朱元璋却已不再嫌弃,反而觉得这些蛮荒之地,处处都冒着灿灿的金光!

  因为,除了文明之外,那些地方金银宝石,铜铁等诸多矿产,诸多的物种,乃至于生活在那里的人,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运用的好了,都能给大明带来无限的可能。

  后来那些不曾被自己看到眼里,且被只会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给打成惊弓之鸟,称他们为上帝之鞭的地方。

  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快的发展,在后来一举超越华夏。

  他们所谓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接下来进行的殖民掠夺,还有殖民统治,让他们从海外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完成了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在其中取得了极其重要、乃至于是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等情况下,朱元璋又焉能再轻视海外?

  而大明又不可能,真的将全球都纳入到大明的直接统治之中。

  那么在这等情况下,把自己的儿子们给分封出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是符合自己大明国情的政策。

  既可以解决藩王内封所引发的,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可以配合着今后自己所推动的海外政策,成为大明走出去,并给全球带去华夏之光的一大组成部分。

  不仅是自己儿子,今后真的开始推行了之后,朱元璋还准备将之行成定制。

  朱家子孙,需在外封王。

  至于一些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或者是不愿意离开大明这个安乐窝,到海外去拼搏的子孙,一律不得实封。

  也就是只有一个王爷的名头,却没有相应的权力,就更加不要说是三护卫和封地了。

  今后在实际运行之中,虽然还会出现各种问题,但在整体上,却是可以的。

  至少要比原来的分封,好上太多。

  也正是因为早就提前想到了这个做法,朱元璋今日见道衍之后,才会一步步把道衍往这上面引。

  最终把道衍彻底逼到墙角,然后再把这个办法说出来,猛插道衍一刀,准备把道衍的道心给干破碎。

  道衍这家伙,一直想着等天下大乱,他好辅佐人造反。

  就今日之所见,以及通过史书对他的的了解,想要让这个聪明人抛掉造反的执念,为自己所用,是非常困难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断绝他最后的希望,将他的执念打的粉碎。

  如此,才能破而后立,放下执念,重获新生,把他的聪明才智,给用到大明的建设中来。

  为大明发光发热。

  而方才一直说不可能,目光坚决的看着朱元璋,绝对不相信朱元璋能想出别的好主意的道衍,此时却直接呆愣住了。

  竟是比不久的之前,朱元璋望着他,直接说破他心中埋藏最深的,想要伺机造反的秘密,还要更加的震撼,更加的不堪!

  武英殿内,随着朱元璋声音的落下,陷入到了死一般的沉寂里。

  望着那直接变成了木偶一般的道衍,朱元璋心中升起了一抹自得,道衍这种聪明人又能如何?

  面对自己这种从现代归来的留学生,依旧不是对手。

  话说,或许和上辈子因为半路才开始接触书本,开始学习,在真正的读书人,尤其是有本事的读书人面前时,总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些自卑有关。

  朱元璋如今留学归来,也比较喜欢看这些读书的聪明人,被自己凭借着带回来的东西,给惊得目瞪口呆的模样。

  只能说,这属于一点人之常情的恶趣味了。

  武英殿内的安静,一直持续了很久。

  不知何时,道衍才算是逐渐的回过神来。

  说是回过神来,其实神情还有着诸多恍惚。

  望着那已经,不知道低头批改了多久奏章的皇帝,脸上眼中尽皆震动,乃至于是有些骇然了。

首节 上一节 114/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