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千年 第107节
所以,先前所积累的民望,成了最棘手的黑历史。
这个时候,只有什么话都不说,才能够不为人所留下话柄。
毕竟是第二继承人,不会因为这种事情造成过大的影响。
很正常,没有人能够开天眼。
吴王很清醒。
因此对于这两人,他不会有一个字的责怪。
“如若被问起呢?”吴王问。
叶长清没有说话。
这时,赵毅在思索后,开口道:“那就顺着百官的话说,或者说,晋王殿下怎么说,殿下您也怎么说。”
“好。”吴王点首,又看向了一旁的叶长清,见他一直沉默不语,仿若还在因为先前的事情自责,遂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走吧。”
吴王与吴王党,也朝着前走。
在百官队伍的后面,宋靖的步伐,一步比一步的重。
原本亲近的同僚,也与他保持了距离。
他一个人,辟开了一片空白的区域。
仿佛所有人都与他是相反极,被排斥的弹开,无法接近。
崔廷停下脚步,转回头,看着他,有些焦急的招了招手,压低声音喊道:“阿吉,来啊!”
宋靖摇了摇头,面色沉如死水,站定原地。
没办法,崔廷也只好离去。
作为这冗长夹道里的最后一人,被所有人抛下的宋靖,抬起头,看着这一条自己花了二十年才走上的路,良久良久。
随后,坦荡的一人独行。
………
皇位之上,坐着的是老皇帝。
虽然他的年龄才六十出头,比孙司徒小上十岁,但因为长年累月的征伐,他的精气神反倒是不如这个七十岁的老头,完全没有那种红润的‘龙马精神’。
阶下的百官,如今早已泾渭分明。
要么靠向勋贵,要么靠向江南士族。
也有那种两边不靠的。
欧阳轲,尚书令,实质意义上的文官之首,受到皇帝青睐,有资格不选边。
宋靖,盛安令,一个品级不高,但相当重要的官职,不能选边。
也正是因为宋靖的中立野怪身份,让无论是勋贵还是士族,都松懈了一口气——这样一个大麻烦,幸好不是我们的人。
“宣读弹劾书。”皇帝平和的说道。
接着,喜公公便将这封也算是凉州世家的泣血之作,一字不差的读了出来。
就像是抢的是他们的钱一样,大部分的士族官员都愤怒了。
而因为真的抢了他们的兵,不少的勋贵,也怒起来了。
全程唯有宋靖一人平静的站在最后。
“宋时安,这就是兵变啊!”孙司徒,直接就扣上了帽子,“他把我大虞的兵,当成是他的吗?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竟如此随意的调动!”
也只有他,敢这样开口。
而在他说完之后,群臣皆沸。
“是啊是啊,哪怕是为了守城,如此行为,只会打乱萧群将军的计划。倘若朔风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他一个人把整个凉州拉入了危境,只为了他自己的富贵。”
“不止如此,他这是要培植党羽,拥兵自重。”
“虽然抢豪族的钱财这事微不足道,但守城有粮食就够了,战时的钱根本就没有意义,他这是以国难而肥己。这,是国之蠧虫啊!”
“此等滔天大罪,必须严惩。”
“得在齐贼围城前,立刻派军队入城,将宋时安处决,收回大军的管控。”
发言的所有人,态度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这时,作为九卿之一,管全国马匹的太仆(非太卜)华政也在中平王的暗示下,缓缓站出,进言道:“虽然现在情势还不太确定,但孙司徒说的,没有命令擅自调动大军这点,确实存在。”
这番话说出来后,孙琰瞥向了他一眼,虽然没有任何的笑容,但表情明显跟刚才的盛怒区分开来。
击了个掌jpg。
华政突然开口,而且还特意cue孙司徒的行为,也让皇帝和吴王二人,同步的嘴角下压。
“既然是宋时安唆使殿下调度兵权。”武将陈可夫缓缓转头,看向了宋靖,“那宋大人,可否知晓?”
群臣,同频的回过头。
除了崔廷闭着眼睛,面色凝重。
宋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徐徐的走到了正中央。
将头上的乌纱摘下,双手捧着。
单膝跪在地上后,另外一只膝盖也跪了下去。
将乌纱帽平稳的置于身前,接着匍匐着身,于太元殿正中心,对皇帝叩了一首。
站起来后,他转过身,走出了殿内。
出去的那一刻,两名锦衣卫也一左一右的跟随。
宋氏,倒了。
孙司徒在心里,露出了微笑。
“应当以宋靖为质,扼令宋时安出城受降。”很快,便有人建议道。
“是啊,这一仗可不是能够随随便便输的。”
“一定要尽快的将朔风,交到萧群将军的手里。”
众人纷纷说道。
就在这时,典客郎中叶长清,突然不太有底气的开口道:“这豪族弹劾书是由一个仆从送到盛安的…是否真实?”
他这一句话,让吴王和赵毅的眼睛突然瞪大,错愕的看向他,感到了惊吓。
晋王也怔了下,没有想到吴王的人会这样来一句。
中平王则是忍不住的窃喜一笑。
早就知道这叶长清放浪形骸,无拘无束,果然能给吴王闯大祸。
“真实与否?”见状,有人当即就抨击道,“今日可是朝会,能将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放到殿前来说吗!”
这一句话,让大理寺少卿紧张起来。
因为他也不确定是不是捕风捉影,但孙恒和济明都说要呈给圣上,他也没办法。
这宋时安,可一定要是反贼啊。
“我不是这个意思。”
叶长清的品级不高,就正四品,职位还不重要,只能堪堪进朝堂,所以面对那些一品二品,说话自然是没有底气:“我只是说,是否需要再证实一下……”
“琅琊城都被搬空了,还要证实什么?这事不是宋时安唆使的,难道是殿下自己要做的吗?”
这句犀利的质问一说出来,叶长清就缄默了。
别说了!
而赵毅也瞪着他,想让他老实闭嘴。
“此事虽然可能有人撺掇,但六皇子也有错。”这时,皇帝说道,“诸卿认为该当如何,处置一下朕的这个儿子?”
这话一出来,所有人全部下跪了,包括众皇子。
年迈的离国公,也缓缓跪下。
“言者无罪,都是为了大虞的江山。”皇帝叹息了一口气,道,“起来吧众爱卿,告诉朕,现在应当怎么做。”
随后,百官起身。
“孙司徒,你说。”皇帝点名道。
孙琰做出有些为难的样子,而后开口道:“六殿下想要替陛下守土的心是好的,只是听信了谗言,方才做了这种事情。”
“他的好心办了坏事怎么办?”皇帝又问。
这次,是看向了其余人。
武将陈可夫说道:“此时,抗齐为大,处置了宋时安后,应当给六殿下立功的机会。”
这句话,没有给皇帝带来任何的表情变化:“众爱卿,都是这样想的吗?”
对此,大部分的文官,还有小部分的勋贵都行礼一拜:“回陛下,是。”
而在文官这边少数没有反应,跟着附和的人里,还有叶长清。
他,似乎看到了皇帝的眼睛,也瞥向了他。
最终,皇帝决定道:“那就给六皇子连发三道金牌,令其向萧群将军交出兵权。”
………
出了太元殿,所有人都在议论。
唯有吴王党的三人,一言不发,快步的走着。
在出了夹道,到了宫城之外某处,赵毅当即就攥着叶长清的衣领,怒道:“你在殿上多嘴那一句是什么意思!”
吴王也十分的生气,但他没有骂人,而是双手抓着玉带,左右的徘徊,不时看向叶长清。
“……”叶长清沉默不语,脸上依旧还有些惊恐的余韵。
“你也知道害怕啊?”赵毅都想揍这个人了,“那你刚才说那种话,跟所有人唱反调。到时候,谁还能靠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