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寒霜千年

寒霜千年 第15节

  两科写在一张稿纸上,字写得很小,但字迹娟秀清晰,看得十分清楚,令人赏心悦目。

  大约一刻之后,张兆终于看完了。

  缓缓抬起头,看着十分紧张,就像是一个老实学生一样的魏忤生,张兆微笑道:“六殿下,文采和策论,都相当不错。”

  “能中举吗?”

  魏忤生期待的问。

  “殿下皇室贵胄,为何要去中举?”

  “我的意思是,是否有中举的水准?”

  张兆神秘一笑,接着试探性的问道:“殿下是想听实话还是?”

  知道这句话出来就是不妙,但魏忤生还是直接道:“自然是实话,张师不用给我留情面。”

  张兆:“能中。”

  “那能第几?”

  魏忤生面露欣喜,迫切追问。

  “假设京兆举人百位,殿下或许……”稍作思索后,张兆说道,“五十名左右。”

  听到这个,原本还紧张的魏忤生一下子就松懈了一口气。

  “我还以为自己很差呢……”

  说到一半,魏忤生突然反应过来:“哦!方才记起,张师当年可是恩科状元。那看举人五十名,岂不是像看愚笨孩童?”

  “哈哈哈……”

  张兆再次被整笑,展露出由衷笑容,并且连忙摆手:“殿下抱歉,老臣无意冒犯。请恕罪,实在是请恕罪。”

  每个皇子都是龙子,臣下面对时,都应该充满敬畏。

  但六皇子殿下,却让张兆感觉到相当放松,而且心里舒服极了。

  “无妨无妨。”魏忤生一点都不生气。

  “殿下,您的文采尚可,但策论颇优,比如……”

  张兆刚准备指点,魏忤生便打断道:“张师,科考阅卷乃国家大事,不敢打扰。但待到放榜之后,能好好指教学生吗?”

  “老臣的这些浅薄见解,殿下如若不弃,一定言无不尽。”张兆十分认真道。

  “那张师傅,就先告辞了。”

  “殿下慢走。”

  两人互相行礼后,魏忤生便拿着试卷离开了。

  看着这位皇子的背影,张兆忍不住在心里感叹:

  倘若不是‘忤生’,这位六殿下在诸多皇子之中,也算是很不错的了。

  而且,为人十分可爱宽厚。

  在对方走后没多久,一位身着蟒袍,魁梧严肃的男人走了过来。

  相比起对那位皇子,张兆这一次是真正的敬畏,连忙相迎:“老臣,参见晋王殿下。”

  “张大人。”

  晋王昂首正身,微微作揖,平和行礼。

  “殿下请。”

  晋王负责操持这次科考,来这里就属于是视察工作。

  在张兆侧引下,晋王走在前头,想到刚才遇到魏忤生,便随口的问道:“六殿下来做什么?”

  “六殿下与老臣讨论试卷。”

  “哦。”听到这个,晋王并未放在心上,不再过问。

  踏上台阶后,晋王走进了至公堂。

  在里面百位阅卷的国子监学士连忙起身,大幅度弯腰拜见。

  晋王一边往里走,一边压了压手。

  随后,那些人全部都重新回到自己的位上,继续阅卷。

  这百位学士是交叉阅卷的阅卷老师。

  负责筛选,但无权评等,只是将有潜质的考卷挑出,最后由大学士定等。

  司州的师资稍微豪华一些。

  而剩下的五个州,则是各设一位大学士,总管全州的科考。

  当然,名额有区别的。

  司州的教育过于先进,官僚子弟也多,举人的名额约一百人。

  其余五州的,平均大概五十人左右。

  而往里走,最尽头有一个内室。那里就是衡鉴厅,几位大学士在此处将优秀的考文进行定级。

  刚走到厅前的屏风处,晋王便听到辞赋主考官吴康大学士激动的声音:

  “辞赋第一文已出!第一文已出!”

第14章 锁定亚元!

  听到这句话,晋王愣的停下了脚步。

  辞赋第一文已经出了?

  可这才是阅卷的第一天上午啊。

  难不成有什么舞弊黑幕?

  带着困惑,晋王从屏风处,走到了衡鉴厅。

  见到晋王,厅内六人皆同步起身。

  古易新带头弯腰行礼:“臣等,参见晋王。”

  “诸位免礼。”晋王走了过去,而后搀扶起古易新,往太师椅上而去,“古师,请坐。”

  古易新是晋王的师傅。

  虽不是太子太傅,但因为太子早噶,他的地位已经差不多了。

  晋王世子,现在就是由古师带着读书。

  毫无疑问的,是当今文坛魁首。

  “殿下,请。”

  古易新也对晋王主动邀请。

  然后,二人坐在了上位,剩余几人,包括张兆落坐两侧。

  “这是我们目前评定出的辞赋甲等,请晋王过目。”辞赋主考官孙康起身,拿起试卷。

  “孙师不必。”晋王压手道,“是陛下令本王前来陪同,行公事尔。各位师傅专心阅卷便可,评等之事,可自行决断。”

  这番话说完,孙康笑着坐了下去。

  而古易新看了眼晋王,又转回头,表情有些微妙。

  这位皇子,其实还算得体,气度也尚可。

  但缺乏一些智慧与担当。

  作为科考监阅,却特意强调是陛下令他而来。

  就好像意思是,哪怕给诸位大学士造成了压力,那也是皇帝的要求。

  他,无责任。

  而既然他都这样说了,阅卷定等就继续了。

  “辞赋第一文已出?”张兆刚才也听到了,遂不解的问。

  自己也才出去了一刻左右,就把甲等第一评出来了?

  我那一票不作数是吧?

  “真有如此之好?”有人也问道。

  “老朽并未有任何的夸张。”

  孙康握着这份被厚纸缝封上名字的试卷,语气充满激动,环顾众人,尤其欣赏的说道:“甚至说,此文就算是归入圣人文里,也没有丝毫的违和!”

  这句话一说出来,众人表情一律的重视起来。

  何为圣人文?

  那就是圣人留下来的经典著作。

  而当今天下,圣学可是治国之学。

  这个评价,毫无疑问将这篇辞赋,推上了云端。

  之所以能这样说,也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做学问,以务实为基调,虽然主流学问为圣学,但并未将圣人完全捧上神坛,不可冒犯。

  好文章,就是好文章。

  “殿下,诸位。”

  孙康起身后,退了几步,面向了所有人后,作为大学士,开始亲自朗诵此文:“《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听到这书名和第一段,有人便点首认可。

  “一下子就抓住了以‘书’为题的上论写法。书乃学,且学不可以已。”张兆也相当中肯的评价。

  他们这样,并非是有人说了这是第一文,所以对同僚尬吹。

  作为教育第一线,或者说资深的阅卷老师。

  看作文的时候,仅仅只是书名和第一段,就能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

首节 上一节 15/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红鸾归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