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寒霜千年

寒霜千年 第16节

  这次关于‘书’的题目,上论就是学习。

  甚至说,本质就是《劝学》。

  “后面更加精彩。”

  孙康抬了抬手指,继续兴奋的说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伴随着他的朗读,这些比喻一出来,所有人都重视起来,坐正身体。

  “大一点声,老朽耳背。”

  甚至还有大学士提醒,都是些老东西了,要提高音量。

  孙康继续的,富有情绪的诵读。

  每读到喜欢之处,就忍不住的摇头感叹。

  其余老头,也像是如饮郎酒般,十分的沉浸投入。

  好文章,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其实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分歧。

  当然,有些吹几把因为受众下沉的原因,导致它并不好,但还是很多人喜欢看。

  可这些大学士,哪个不是状元榜眼出身?

  审美思想到达那个程度的人,看到好文章,比看到一位绝世美女,会更加兴奋。

  “妙,妙,妙。”

  一位大学士将手指敲在扶手上,由衷慨叹。

  在这里的晋王,虽然一直被评价为中庸,但也感受到了这文章的水准。

  第一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段,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第三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篇文章里,能够摘抄出的佳句…哦不,名句,比比皆是。

  读完之后,孙康停了下来,嘴角带笑的观察众人。

  就像是安利了一个好番,等着人夸一样。

  “给我看看。”

  古易新抬起手。

  连忙的,一位年轻学士将孙康手里的试卷接过,双手呈上,送到古易新的手里。

  “文字质朴,但言语传神。更重要的是,说理务实。每一段到下一段,都是深度的拔高。”

  作为策论主考官,不是尤其擅长辞赋的张兆,都忍不住的评价道:“每一段,都是道理的递进。为何读书,读书的作用,怎么读书。而且,言辞极其贴切…就像是掐着我那愚钝徒弟的脖子,一字一句的劝诫。”

  “太精髓了。”有人插嘴道,“现在的书生,只知道读书的目的,是为科举为功名。但却不明白,读书到底让他改变了什么。”

  “最后一段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妙,妙,妙啊!”

  “这个学生,书读得好啊。”

  张兆越想,越觉得了不起:“此篇文章,哪怕是放在进士考卷里,也能拿甲等一,绝对可以。”

  “举人考生里,竟然还有如此见解深刻之人?”

  “会是孙司徒家的公子吗?”有人猜测道。

  这一次的科举,全国参加的人加起来七千余人,其中不乏一些少年天才,而其中有一个解元大热。

  那就是孙司徒的公子,孙谦。

  他不一样在于,他参加科举非常之晚。

  在十六岁以前,连童生都没考,一直在潜心学习。

  然后十六岁参加童生考生,以全科第一的成绩,拿下‘金元’。

  那时,他的学识智慧,早就超过一般举人了。

  这次十八岁,又参加举人考试。

  所有人都知道,孙司徒让自己儿子那么晚才科考,只有一个目的,创下科考创建以来无人达成的记录——连中三元。

  童生的金元,乡试的解元,会试的状元。

  之所以搞诞辰邀请学子这种东西,除了嫁女,再就是炫子。

  “有点像,又不太像……”有人道,“孙谦的《赤江赋》我看过,文字极尽华丽优美。而这篇《劝学》,文字自然也是传神,笔力深厚。但明显的感觉到……”

  张兆道:“不想用劲。”

  对。

  高等的文笔是什么?

  那就是,我文章里随便一句,都能够拿出去当名言。

  但你通篇看下来,就感觉到,言辞相当简练。

  “此篇文章,对于天下年轻读书人,警示意义,是首屈一指的。”

  最终,古易信打断了众人‘猜人’的八卦情绪,这般评定。

  这番话,太重了。

  就好比说,《三字经》是小学生必背科目。

  孙康附和道:“还有,国子监的所有学士,那些自命不凡的臭小子,都应该会全篇背诵。”

  在一旁的晋王,则是格外紧张。

  因为他虽然觉得这篇文章好,但实在是没想到,会这么好……

  骨子里对老师的恐惧,让他不敢和古易新对视眼神。

  “甲等,毫无疑问。”

  孙康说完后,又有些矛盾道:“可是,先前说过,策论不行的话不可能亚元……”

  “都写出《劝学》了。”

  一向是威严刻板的古易新,捧着这篇说论文,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悦色:“哪怕策论白卷,也当锁定一位亚元的资格。”

第15章 我还有个妹妹?

  科考的阅卷是三天,放榜是在三天之后,就是第四天。

  在这几天,宋时安一直在王水山那里待着,吃他的住他的。

  不过王水山并不介意,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怠慢,依旧是每次吃饭给他多买一份,睡觉也是让他睡床。

  毕竟千金易得,而知音难觅。

  像宋时安这种高官庶子,是不可能占这点小便宜的。

  所以王水山更加觉得,他是跟自己投缘,所以才在这里陪伴的,于是就更加热情了。

  “水山,我下去逛逛,你身上有钱吗?”

  宋时安在驿馆里躺尸躺得有点乏味后下床,对正在书案那里看词册的王水山说道。

  像王水山这种志存高远的读书人,目标都是考到进士,所以一般都有‘终身读书’的好习惯。

  不过因为才科举结束,所以不会看功利书。

  翻翻诗词的册子,也算是放松的同时,稍微陶冶一下情操了。

  听到这个,王水山放下册子,从兜里掏了一下,拿出一小吊钱。

  “借我十文就够了。”宋时安说道。

  “何谈借,拿去用便是。”

  王水山直接取了小半吊,放在了宋时安手心。

  大约有二十几文的样子。

  作为朝廷八品官员的儿子,王水山的家庭条件绝对不会很差,但他真的非常节俭。

  那些进京赶考的外地书生,在等放榜这几天,绝对会忍不住在这繁华盛安,好好逛逛,吃吃喝喝。

  一些自控能力差的,被京城朋友带到酒肆商K后瞬间就会沉迷,然后在里面一待就是好几天,不知天日。

  这样一看,自己找的这位饭票先生,真是品德优良,值得深交。

  “那我下去晃晃了。”

  “嗯好。”

  王水山对着宋时安笑了笑后,继续看词。

  宋时安下了楼,大概走了一会儿后,便是一条相当热闹的街道。

  学子驿馆虽说不在闹市区,但这里的学生太多,消费水平也高,所以便滋生了一条专门服务于此的商业街。

  就相当于大学旁边的堕落街。

  烧饼摊,茶点铺,修脚馆,投壶酒肆,还有卖异域漆器香料,首饰玉石的店子,可谓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这娱乐活动给人带来的情绪价值,真的不比现在少。

  甚至还有一些,违背公序良俗。

  市场经济啊。

  不过最让宋时安感兴趣的,是满大街的书店。

  这些书,可不是什么‘圣人书’。

  而是小说。

  在这个世界,小说在半个世纪之前开始出现。

  第一部,是根据这个世界的战国历史改编的同人剧,《六国记》。

  而最火的小说,则是一位落榜举人所作的《怪诞说》。

首节 上一节 16/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红鸾归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