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千年 第18节
看着远去的少女,方才虔诚老实的宋时安,当即原形毕露,慵懒的单手捧着《春满园》,转身边走边看。
………
“父亲,我在学子驿馆那里遇到了宋时安。”
回到府后,宋沁单独的找到了宋靖。在他的书房里,小心翼翼又单刀直入的提起道。
“什么?!”而一听到这个名字,宋靖瞬间就恼火了。
手中的毛笔,直接被握断。
瞪着宋沁,暴怒道:“那畜生现在在哪里?”
“父亲息怒,父亲息怒。”宋沁连忙的安抚道,“我在驿馆那的街道遇到的,不知道他现在具体住在哪里。我提到父亲后,他也很害怕。”
“害怕?他还知道怕?”宋靖握紧拳头。
“我想,他应该是知道怕的……”宋沁想到了自己的那个计划,便直接落实,“他与我说,落水的时候,似乎中了魔怔,做了一些不详的梦。然后就导致,他脑子整日乱糟糟,昏沉沉。我问他知不知道闯了正门的事情,父亲你猜他如何说?”
宋靖盯着宋沁,不耐烦道:“如何说?”
“他竟然完全不知道此事!”
宋沁,一下子就严肃而玄学起来。
“当真如此?”
宋靖有些不敢相信。
“他不敢回家,却不知道不敢回家的原因。”宋沁继续的说道,“我提起父亲你,他就哆嗦。那样子,真不像是装出来的。”
因为宋沁的描述,肉眼可见的心软起来,表情彷徨。
于是,宋沁乘势说道:“他害怕父亲,怕回去会被打死。所以请求我探探父亲的口风,只要不把他打死,哪怕打残,打得半死,他也想要回家。”
眉头皱起,宋靖陷入了犹豫。
过了一会儿后,他神情凝重,缓缓开口道:“既然是中了魔怔,那我就不打他了。找个驱魔的方士,给他去去魔。但先前和那些狐朋狗友喝酒丢脸的事情,不可能不罚。”
“父亲是说真的吗?”
宋沁惊讶的问。
不会一放进府里,就把他打死了吧?
“真。”宋靖道,“让他傍晚的时候回来,小门给他开着,不设门卫。我在正房亲自等着他过来,只要认罪,中了魔怔的事情既往不咎。”
“那好,父亲我这就差人去说。”
“嗯。”
就这样,宋靖看着宋沁离开了自己的书房。
在关上门后,脸上瞬间黑沉,极其可怕。
“魔怔?这种屁话都想得出来。”
“等你回来。”
“看我不打死你!”
………
“小姐,时安少爷他说今晚亥时之前回来。”
一个下人将这个消息和宋沁通报后,她便相当兴奋的和宋靖传话了。
“我知道了,亥时,我在正房等他。”
“好的父亲。”
在促成这一件事情后,宋沁的世界,整个豁然开朗了。
要不是那个讨人厌的宋策,自己在家里本来过得挺好的。
现在,父亲哪哪看自己不顺眼。
一说没有女孩子相,又说不好好读书弹琴,还骂她娇蛮愚笨,根本就没一个优点。
还好,宋时安要回来了。
先前喝花酒的事情得骂。
这一次第三次考举人没中的事情还得骂。
等宋策中举去当官了,这家伙一个人在家里当米虫,会持续的再骂。
那日子,就好过多了!
想到这里,宋沁便觉得未来可期。
而亥时,守在正房的上席坐着的宋靖,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狡黠。
嘴角,也勾起了一抹的弧度。
这个屋子,看似只有他这一个人。
但实际上,屏风后面藏了足足有十个家丁。
每个人都手持木棒,伺机而动。
只要这小子敢进来,这鸿门宴算是吃定了。
交狐朋狗友,去花天酒地,还忘记身份擅闯正门,甚至还觉得考上了区区举人,他就能翻身了?
狗东西,看我不打死你。
只有活着,才配做我的儿子。
宋靖原本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
但不知道为什么,做这种事情,他特别的有耐心。
就这样,他坐在正厅的椅子上,从亥时耐心的等到子时。
又从子时,等到了丑时。
不知不觉中,鸡叫了。
“混账东西,我杀了你!”
意识到被鸽了的宋靖突然起身,青筋暴起,战意拉满。
………
王水山醒了后,看到宋时安正躺在床上,一只手撑着头,一只手捧着那本《香满园》,不觉得有了些羞耻的好奇:“这书,讲的是什么?”
宋时安看向他,露出神秘微笑:“好看的。”
“那我不问了。”
王水山连忙错开在意的视线,接着畅想道:“这都第三日了,应该都定出举人了吧。你说国子监的大学士们,现在都在做什么?”
“大学士们在干嘛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妹在干什么。”
“啊?”
………
宋府,庭院。
手掌被打得通红的宋沁,跪在院子的正中间,眼泪花花的仰天骂道:“宋时安,我恨你!!!”
第17章 双科第一
国子监,衡鉴厅。
第三日上午,所有的试卷基本上都已经评等完毕,评等的排名也差不多完成了。
不过因为有些具体的名次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目前仍然是全封存的状态,并没有确认真名。
其中辞赋那一科,《劝学》被集体通过为甲等第一。
甲等的第二到最末,虽然有些存在争议,但还是能够投票投出来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策论。
前三甲的讨论最为激烈,投票下来,几乎是旗鼓相当。
分别是:
《梯税法》
实行阶梯税,同时对商贾收重税。
拥田越多,收税越多。
这一刀,非常狠。
但因为这一篇写得非常好,在晋王的监督下,这些大学士没办法忽视。
不过大家也都心里清楚,就算朝廷真的要实施这个法案,也并不能就真的将世家重创。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你永远不知道,某些人有多少田。
那这篇文章就没有意义吗?
并非。
因为新的政策,在开始的时候,绝对是下手最重的时候。
这个政策一下来,这几年能够收到的田税一定是非常之多的。
不管后续怎么说,燃眉之急可解。
第二篇:
《大河赋》
这一篇文,文字非常华美,策论写得像赋。
但却不完全华而不实。
文章的核心观点,募捐钱粮,治理大河水患,修筑千里河渠,将河患区,改成数万顷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