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450节

第557章 内治

  京师西直门外,新搭的丈高木台上,猩红的大旗在朔风中猎猎作响。

  台下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几个穿着半旧红袍军服的老兵,拿着铁皮喇叭,吼得声嘶力竭。

  “父老乡亲们,今日朝廷新令。”

  一个独臂老兵指着台侧悬挂的巨大黄榜。

  “吴三桂总长授南洋经略使,总掌南洋诸岛民政、通商、屯垦,要为咱红袍新政开粮仓,通钱路。”

  “李自成总长授镇东大将军,节制朝国、琉球、龌地海防,保辽东、山东海疆万世太平。”

  “张献忠总长授靖海破浪大将军,统领南洋征伐,专杀红毛鬼,夺回咱汉唐旧疆。”

  吼声刚落,人群便炸开了锅。

  一个茶馆说书先生捻着山羊胡。

  “海寇?有李闯王这尊杀神坐镇,看哪个小贼敢探头,朝峡稳了,咱登州、宁波的海商,睡觉都能笑醒。”

  “张总长出海才叫痛快。”

  一个扛着扁担的码头力夫,黝黑的脸上全是兴奋。

  “红毛鬼占咱东番,杀咱侨民,早该剁了他们,张将军去,杀他个片甲不留,给咱汉人出口恶气。”

  出征开疆,重复汉唐舆图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向四方。

  江南,苏州府。

  几个穿着绫罗的丝商围坐,桌上摊着新到的《红袍邸报》。

  “吴三桂掌南洋通商。”

  一个老成持重的丝商抚掌。

  “此乃天赐良机,苏杭丝绸,南洋诸岛趋之若鹜,若能打通关节,设常驻商栈,利润何止翻倍。”

  “何止丝绸。”

  旁边一个年轻商人眼冒精光。

  “南洋稻米一年三熟,若能大宗输入,江南粮价必稳,我等贩米之利,亦不可小觑,吴经略使此人虽曾是降将,然手腕老辣,通商之事,或可托付。”

  “到时候天下的百姓们,遇到什么灾害都不必担忧了,总能多活些命的。”

  如今还留下的商人,眼光格局早已不是昔日大明那些商户可比,他们是真真切切能看到这个世道与之前的不同的。

  另一边,山东,渔市码头。

  腥咸的海风里,几个补网的渔娘凑在一起嘀咕。

  “听说了吗?李闯王现在是镇东大将军了,管着朝国龌地那边!”

  一个圆脸渔娘压低声音。

  “俺男人跟着去镇海号上当水手长,说水师营里都在传,李将军要带兵去朝国海峡驻防。”

  “驻防好,驻防好!”

  旁边一个满脸风霜的老渔婆连连点头。

  “海寇凶啊,前些年闹得厉害,有李将军这尊大神镇着,咱出海打鱼,心就安了,再不怕贼船劫道!”

  “是啊,是啊!”

  众人附和,脸上是朴实的期盼。

  福建,泉州港,妈祖庙前香火缭绕,人声鼎沸。

  几个刚下南洋回来的海商,在庙前空地上唾沫横飞。

  “张献忠,靖海破浪大将军,哈哈,好,好得很!”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粗豪汉子拍着大腿狂笑。

  “红毛鬼在巴达维亚横行霸道,抽税抽得骨头缝里榨油,张杀神去了,杀他个人头滚滚,看他们还敢嚣张!”

  “对,杀尽红毛,夺回商路!”

  旁边一个精瘦商人眼放寒光。

  “马六甲海峡那是咱郑和公公走过的路,凭啥让红毛鬼把着收钱,张将军劈波斩浪,给咱汉商杀出一条血路来。”

  “捐钱,我捐五百两助军。”

  粗豪汉子从怀里掏出一沓银票。

  “红袍军的子弟兵替咱出海拼命,咱不能小气!”

  京师魏府内院,炭火盆烧得正旺,松木噼啪作响,暖意却驱不散那股沉甸甸的凝滞。

  岳豹、王旗、牛进帬、茅元仪,四人端坐在硬木圈椅里,脊背挺得笔直,如同四尊沉默的石像。

  空气里弥漫着松烟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铁锈般的紧张。

  魏昶君坐在主位,靛蓝棉袍袖口磨得起了毛边。

  他手里捏着一份薄薄的塘报,是南洋快马刚送来的。

  纸张边缘还带着风尘的糙意。

  他没看,只垂着眼,指尖无意识地捻着纸角,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南洋的稻米,听说能一年三熟。”

  魏昶君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像自言自语,又像在陈述一个遥远的事实。

  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四人,最后落在岳豹脸上。

  “吴三桂在那边接到消息,早年奔赴安南诸地的启蒙师等人报说试种的新稻种,长势不错,若成了,能多养活不少人。”

  岳豹放在膝上的大手,指节微微蜷缩了一下。

  他脸上那道从眉骨斜劈至下颌的旧疤,在炭火映照下显得格外深刻。

  他喉结滚动,没接话,只端起手边早已凉透的粗瓷茶碗,凑到嘴边,却没喝。

  碗沿磕碰牙齿,发出极轻的一声。

  王旗低着头,视线落在自己靴尖一块干涸的泥点上。

  自清剿了天下缙绅,东南世家,土司盗匪后,他现在才被调动掌管军械,手指常沾着机油和铁屑。

  这位昔日的大刀义匪听着南洋稻米,听着一年三熟,心头却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攥紧了。

  他想起了自己那个在琼州崖州开荒的儿子王猛,上次家书里说染了瘴气,高烧不退,字迹都虚弱得发飘。

  南洋的稻米再丰饶,也暖不了他此刻心头的寒意。

  他放在扶手上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袖口一道不起眼的磨损。

  “李自成在朝峡巡防。”

  魏昶君的声音依旧平淡,像在说一件寻常公务。

  “报说龌地那边,近来船队调动频繁,虽未越界,但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他目光转向牛进帬。

  “漕运总督府,近来运河冰情如何?粮船北上可还顺畅?”

  牛进帬心头一凛。

  他是漕运总督,掌管着南北命脉。里长问冰情,问粮船,看似寻常,却字字敲在他心坎上。

  他想起自己管辖下那些盘根错节的漕帮、粮商,那些依附在运河上吸血的蛀虫。

  里长这是在点他?

  还是在提醒他,这运河总督的位置,并非铁打?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平稳。

  “回里长,今冬冰封尚可,粮船通行无虞,只是北地严寒,戍边将士的冬衣粮秣转运,损耗,比往年大了些。”

第558章 准奏

  他故意提了戍边将士。

  目光飞快地瞥了一眼岳豹。

  岳豹的儿子正在北海那苦寒之地戍边。

  魏昶君嗯了一声,听不出情绪。

  他放下那份没看的塘报,枯瘦的手指在光滑的紫檀木案几上轻轻敲击。

  声音不大,却像鼓点,敲在每个人的神经上。

  “张献忠那边。”

  他再次开口,目光掠过茅元仪。

  “欲奔赴巴达维亚外海,据报那边的将士跟红毛番的船队碰上了,小打了一场,击沉对方一艘快船,当地用旧制式器械的守军报,红毛鬼的炮确实厉害。”

  他顿了顿,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天工院两年前的炮,射程还是差了些。”

  茅元仪只觉得后背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他是启蒙部副掌印,掌管教化舆论。

  张献忠的军报里提到红毛炮利,里长却对着他说天工院新炮射程差,这意思......他掌心渗出冷汗。

  启蒙部最近在推动格物致用的新学,天工院的进展,启蒙部没少鼓吹。

  虽是数年前的旧炮,可射程差三个字,像一记耳光,无声地抽在他脸上。

  他下意识挺直了腰,嘴唇动了动,想说定当督促天工院精进,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里长要的不是解释。

首节 上一节 45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