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451节

  炭火盆里又爆出一簇火星,映得魏昶君半边脸忽明忽暗。

  他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

  那目光深不见底,没有逼迫,没有斥责,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一种等待。

  岳豹盯着案上那碗凉透的茶,水面映出自己模糊而扭曲的倒影。

  他想起如今自己执掌京畿卫戍,麾下精兵数万,门生故旧遍布九门。

  这份权势,是他跟着里长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刀一枪挣下的。

  可如今儿子在北海冻的遍体鳞伤,里长轻描淡写提一句南洋稻米,又提李自成巡防海寇......这是在告诉他,京畿重地,需要的是能开疆拓土、能震慑四方的虎将,而不是一个守着京城、盘根错节的老帅?

  他握着茶碗的手指,指节捏得发白,碗里的凉水微微晃动。

  王旗看着袖口那道磨损。

  昔日的大刀义匪想起后辈在崖州病弱的家书,想起南洋那一年三熟的稻米......他心底平静,看着在座的所有人,如今各方都有自己的根基和派系,但在里长面前,这些人苦心经营的一切,或许轻如鸿毛。

  昔日祈活军总长牛进帬感觉喉咙发干。

  里长问他漕运,他答了冰情粮船,又提了戍边将士的损耗。

  里长只嗯了一声。

  这声音像块冰,砸在他心口。

  他想起自己那些依附漕运发财的商户,想起运河两岸盘根错节的利益。

  里长是不是都知道了?

  他这漕运总督的位置,是不是已经成了新政的绊脚石?

  他需要挪开?

  像一块碍事的石头?

  茅元仪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自魏昶琅奔赴北海之后,这个昔日崇祯七年参与火车研发的核心工程师便升任了副院。

  里长那句射程差,像根针扎在他心上。

  里长虽未明言,但那平静的目光,比任何斥责都更锋利。

  他想起下属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充满朝气,锐意进取......或许,该让位了?

  时间一点点流逝。

  炭火盆里的红光渐渐黯淡下去。

  岳豹胸膛剧烈起伏,脸上那道在济南城头留下的旧疤涨得通红。

  他猛地站起身,魁梧的身躯像一座山,声音嘶哑如破锣。

  “里长,我岳豹蒙阴起兵就跟您,这条命是您给的。”

  他哐当一声解下腰间那柄象征着京畿卫戍总兵权威的佩刀。

  “末将请缨去西域,去那鸟不拉屎的中亚,给我三千老卒,末将替红袍把汉人大旗插到里海边上。”

  王旗也站了起来,这个向来沉默寡言的汉子,目光反而坦荡。

  “里长,我王旗拿着大刀砍了半辈子,愿带族人前往撒马尔罕以外建红袍之地,让咱的火铳大炮,在万里之外也响得震天。”

  牛进帬深吸了一口气,声如洪钟。

  “里长,漕运的差事我交给内部,末将愿去漠北,督建北海以外的新城,开矿修路,让那冻掉咱红袍军儿郎手指头的鬼地方,变成塞外江南!”

  茅元仪最后一个起身。

  “里长,教化之责,重于泰山,末将愿携启蒙部精干,远赴中亚,建学堂传汉字,播红袍火种,让那万里异域,也闻我东方正声!”

  魏昶君依旧坐在那里,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他看着他们,目光平静无波,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他缓缓抬起手,枯瘦的手指在空中虚按了一下。

  “准。”

  声音不高,却像一道冰冷的铁闸,轰然落下。

  他没有说辛苦,没有说保重,更没有说任何慰藉或期许的话。

  只有一个字。

  准。

  内院重新恢复了寂静。

  炭火盆里最后一点火星挣扎着跳动了一下,终于彻底熄灭,只留下一堆灰白的余烬,和弥漫在空气中的、冰冷的烟味。

  魏昶君独自坐在昏暗里,身影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

  他伸出手,指尖拂过案上那份始终未打开的南洋塘报,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许久,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如同尘埃,飘散在冰冷的空气中。

  “咱们这些老兄弟.......”

  魏昶君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从蒙阴那个小村子,一路杀到京师,尸山血海爬出来,才有了今天这点基业,这点......位置。”

  “可位置坐久了,根扎深了,就容易忘了咱们当初为什么提刀造反。”

  他枯瘦的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心口。

  “忘了这身皮底下,流的还是泥腿子的血!”

  魏昶君孤零零的自言自语,面容笼在烟雾中,转头看向窗外。

  “百姓在欢呼,商人在捐钱,为什么,因为他们信红袍军,信这支兵,是为他们打天下,是为子孙后代开太平,不是为咱们这些人坐江山,享富贵,养出一窝新的老爷。”

  “这江山,不能姓魏,也不能姓岳、姓王、姓茅、姓牛,它得姓万民,得靠一代代新人,靠那些骨头缝里还冒着热气的年轻人,去扛去闯,去开疆拓土,去建设新世道。”

  “你们的位置,你们的根,你们的......派系,该挪挪了,给新人腾地方。”

  “你们有些人很好,但又如何,你们很好,你们的族人就很好吗!”

  “我要老百姓好。”

  他转身,走向内室。

  背影在跳跃的炭火光中,拉得很长,孤独而坚硬。

第559章 未来的姿态

  现代,西安历史研究所。

  恒温恒湿的库房里,只有扫描仪低沉的嗡鸣和高清显示屏冷白的光。

  组长雷请议、记录小组组长陈科、明史教授顾成三人围在操作台前,空气凝重得如同铅块。

  屏幕上,一份新出土的明代塘报残片被放大到极致,墨迹斑驳,却字字惊心。

  “王旗、岳豹、牛进帬、茅元仪......奉旨离京......王旗携军农匠户,赴撒马尔罕外建军械分司,岳豹率老卒,赴布哈拉戍边,牛进帬携漕工二百,北上督建北海新城,茅元仪领启蒙部精干六十,赴碎叶城设教化分院......”

  残片边缘,还有一行模糊的朱批小字,力透纸背。

  “旧血洒新途,淬火砺锋镝,此去万里,莫负红袍!”

  “我的天......”

  陈科倒吸一口凉气,指着屏幕,声音发颤。

  “这......这是把红袍军起家的老底子......全掏空了啊,王旗,岳豹,牛进帬,茅元仪,全发配到鸟不拉屎的中亚、北海之外去了?”

  他猛地转向雷请议,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惊骇。

  “雷组,这哪是外放,这是流放,是清洗,穿越者他疯了吗?刚平定徐国武叛乱,根基还没捂热乎,就把自己的左膀右臂全砍了。”

  “没了这些人坐镇中枢,新铸的火炮谁把关,京城的防务谁接手,运河的粮食怎么运,启蒙的学堂谁来管?,这......这不是自毁长城是什么?”

  雷请议脸色难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合金台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他盯着那份残片,仿佛要穿透数百年的尘埃,看清那个坐在京师魏府书房里、做出如此惊世骇俗决定的年轻身影。

  “清洗......”

  雷请议的声音干涩。

  “这手段太凶,太急。”

  他揉了揉眉心,疲惫中带着深深的忧虑。

  “王旗这些人,不是徐国武那种脑后反骨的,他们是跟着魏昶君从蒙阴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真兄弟,是红袍军真正的骨架,十年经营,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根深蒂固,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动他们,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调出另一份数据模型投影,曲线在中枢稳定度一栏陡然下坠。

  “看,模型推演,中枢核心重臣一次性大换血,短期内的行政效率、资源调配能力、地方控制力,全部断崖式下跌,风险系数飙升,万一此时草原或乌思藏再起烽烟,或者南洋战事不利,后果不堪设想。”

  陈科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就是啊,穿越者在想什么,怕功臣坐大,怕形成新门阀?可以慢慢来啊。”

  “温水煮青蛙不行吗,非要这么急吼吼地一刀切,把这些定海神针都拔了,塞到万里之外的绝地去淬火?淬什么火?淬死了怎么办?”

  “中亚那是什么地方,帖木儿帝国的棺材板还没凉透,奥斯曼的弯刀就在西边晃悠,北海冻土能冻掉将士的手指头,就能冻死牛进帬带去的漕工,这哪是淬火,这是送死,是自残。”

  他指着屏幕上王旗、岳豹等人的名字,声音带着愤怒的颤抖。

  “这些人他们或许有私心,或许有派系,但他们不是徐国武,他们对红袍,对魏昶君,是有真感情的,是有过命交情的,这么干寒了多少老兄弟的心?就不怕逼反了第二个徐国武?”

  一直沉默的顾成教授,缓缓摘下老花镜,用一块软布仔细擦拭着镜片。

  他浑浊的目光扫过激动的陈科和忧心忡忡的雷请议,最终落在那份朱批残片上。

  “寒心,或许有。”

  顾成的声音苍老而平静,像古井无波。

  “但逼反?不会。”

  他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隼,穿透历史的迷雾。

  “你们看这朱批,穿越者要的,不是杀人,他要的,是生血,是淬炼。”

首节 上一节 451/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