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483节
“他们的人混进了工部检修队,在桥墩做了手脚。”
夜不收压低声音。
“和咱们料想的一样,用的是油布裹火药,香火延时引爆。”
魏昶君翻身上马。
“让他们炸。”
马蹄裹着麻布,八百人像道黑色暗流,悄无声息地滑出马场,直奔东南。
八百轻骑在岔路口分作三股。
魏昶君勒住缰绳,马蹄裹着粗麻布,踏在泥地上只发出闷响。
“走东线。”
他低声道。
“绕开驿站和农会据点。”
夜不收点头,挥手示意队伍转向。
马蹄踏过溪流,水花声被夜风吞没。
第三日深夜,队伍在一片杉木林休整。
没有生火,亲兵从鞍袋里掏出冷硬的馍,掰碎了分食。
魏昶君靠着一棵老杉树,就着皮囊里的凉水咽下干粮,树皮粗糙,硌得后背生疼。
“里长,再过半日就能到绍兴地界。”
夜不收抹了把脸上的尘土。
“探马来报,沈家货栈这几日频繁调动人手。”
魏昶君嗯了一声,目光落在远处隐约的灯火上。那是个小村落,农会的灯笼在夜色中微微晃动。
“别惊动他们,绕过去。”
黎明前最黑的时辰,队伍在绍兴城外十里处停下。
“换装。”
魏昶君解开劲装,套上件灰扑扑的棉布褂子。
八百人迅速分散,化作零星的行商、樵夫和粮贩,马匹被牵到密林深处,由二十名夜不收看守。
夜不收粘了把假胡子,肩上搭条脏麻袋。
“沈家货栈在城东码头,守夜的四个伙计都是练家子。”
魏昶君将短刀藏进捆柴的草绳。
“那就从后墙进。”
晨雾弥漫时,‘樵夫’魏昶君挑着柴担,随早市人群混入绍兴城门。
守城兵丁检查了柴捆,摆手放行。
魏昶君漠然看着前方。
此处,大家族终于死灰复燃了。
绍兴城西,沈家别院。
魏昶君穿着粗布短衫,肩上搭着一条灰扑扑的汗巾,混在围观的人群中。
别院大门敞开,里头张灯结彩,丝竹声飘出街巷。
十几个锦衣华服的文人摇着折扇,倚在雕花栏杆旁,对着院中央的高台指指点点。
台上,十几个年轻女子穿着薄纱轻裙,赤足踩在铺满花瓣的红毯上,款款而行。
“沈老爷今日选花魁,赏银千两!”
旁边一个看热闹的闲汉咧嘴笑道。
“这都第三轮了,前两轮刷下去的姑娘,每人还得了二十两安慰银呢!”
周愈才手里的折扇捏断了一根骨节,眼眸森冷。
高台两侧,摆着十几张紫檀木案,上面堆满时令鲜果,荔枝、龙眼、杨梅,甚至还有从岭南快马加鞭运来的鲜荔枝,冰镇在水晶盘里,一颗颗晶莹剔透。
“这荔枝,跑死三匹马才运来的吧?”
夜不收压低声音。
魏昶君没说话,目光落在台下一角。
那里摆着三口大缸,缸里盛满酒液,浮着碎冰,酒香混着花香,熏得人头晕。
“听说这是沈老爷特意从绍兴酒窖里取出的三十年陈酿,专供今日宾客漱口用。”
闲汉咂咂嘴。
“漱口!啧啧......”
周愈才站在人群另一侧,拳头攥得指节发白。
去岁江南大旱,朝廷拨了三十万两赈灾银,绍兴府民部报的是购粮赈济,可眼前这三缸酒,就值两千两!
台上,一个穿金线绣牡丹裙的姑娘正翩翩起舞,纱袖翻飞间,腕上金镯叮当作响。
“好!”
台下爆发出一阵喝彩。
沈槐穿着一身绛紫绸袍,斜倚在太师椅上,懒洋洋地抬手。
“赏。”
管家立刻捧上一盘银锭,少说百两,就这么随手洒在台上。
那姑娘跪地谢恩,膝下压碎了几颗荔枝,汁水染红了裙摆。
“第二轮,考诗才!”
司仪高喊。
十几个姑娘提笔蘸墨,在宣纸上写下诗句,可她们的字歪歪扭扭,有的甚至只会写自己名字。
“无妨!”
沈槐大笑。
“美人写字,丑也是趣!赏!”
又是一盘银锭洒出去。
周愈才的指甲已经掐进掌心。
第590章 杀和流放的初期谋算
这些文人,这些红袍军的文官,朝廷三令五申节用爱民,他们却在干什么?赈灾银买酒,官仓粮换鲜果,甚至......他的目光扫向台后。
那里站着几个穿官服的人,正低声谈笑,其中一人他认得,绍兴府同知刘明远,去年才从红袍军启蒙部提拔上来的清流!
“刘大人觉得哪位姑娘更合眼缘?”
沈槐笑问。
刘明远故作矜持地捋须。
“依下官看,穿绿裙的那位,字虽不佳,但胜在......天真烂漫。”
沈槐哈哈大笑。
“既如此,这轮就留她!”
管家立刻又捧上一盘金叶子,洒向那绿裙姑娘。
魏昶君转身离开人群。
夜不收和周愈才立刻跟上,三人拐进一条暗巷。
“查。”
魏昶君声音冷得像刀。
“沈家别院的银子哪来的?荔枝谁运的?冰是谁供的?台上那些姑娘。”
他顿了顿。
“是自愿的,还是买的?”
周愈才咬牙。
“下官这就去查绍兴府账册!”
“不必查了。”
这一刻,另一名夜不收匆匆赶来,手里攥着张纸条。
“刚得的消息。”
“沈槐上月以'修缮农会学堂'为由,从民部支了五千两......”
魏昶君闭了闭眼。
再睁开时,眸中已是一片肃杀。
他还得再看看啊,不出来还不知道,红袍军才一两年,竟也开始烂了。
匆匆吃了饭,魏昶君换了打扮,来到绍兴城最富盛名的酒楼,醉仙楼。
他穿着商贾常穿的褐色棉袍,指节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沿。
隔壁的谈笑声透过薄薄的木板墙,一字不漏地传了过来。
“陈大人,您这瘦马养得可真是时候。”
一个带着浓重江南口音的声音笑道。
“再有个半年,准能卖出好价钱。”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