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6节

那究竟该创作什么作品,既能让他拥有社会影响力,而且不会得罪任何势力呢?

思考良久,周赫煊终于在稿纸上写下四个字——大国崛起。

央视的系列纪录片《大国崛起》不能照着抄,因为它包含二战及战后的信息,且只属于比较浅显的科普性视频,许多深层次的东西根本没有展开。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为什么没有立即建国,而是在七年后才立宪法、选总统?比如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进行,除了瓦特和君主立宪制外,到底还有哪些重要原因?

这些都是央视的《大国崛起》没有深入分析的。并且各国的崛起过程,在央视的片子里都很伟光正,黑暗部分要么不提及,要么一句话带过。

周赫煊只能借鉴其基本框架,然后往里面添加更多内容,并扔进去自己的私货。他必须通过各大列强的崛起之路,用来分析建言中国未来的发展策略,这样写出来才会更有影响力。

“十五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互相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先后登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周赫煊的笔尖在稿纸上飞快划动,只“葡萄牙篇”他就打算写三万字以上,从葡萄牙的建国讲起,一直写到十多年前推翻君主制成立共和国。最后再通过葡萄牙这个国家的盛衰,来点评分析其中的根本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这玩意儿比小说难写多了,一直忙活到下午,周赫煊才完成几千字而已。然后他就出门找秘书去了,反正《射雕英雄传》纯粹属于抄袭,完全可以口述出来让别人记录。

这不是什么稀罕事,就拿历史上的李寿民来说。由于他坚持不跟日本人合作,被抓进监狱关了几十天,出狱时眼睛被辣椒面弄得半瞎,根本无法进行正常创作。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蜀山剑侠传》都是由李寿民口述,专门雇佣两位秘书抄写的。

……

就在周赫煊忙着找秘书时,北平那边,鲁迅先生正在书店里苦恼,他不知道该给老母亲买什么小说回去。

鲁迅的母亲姓鲁,没有上过学,很长一段时间不识字。直到被儿子接去北平定居,老夫人才通过自学看报纸,最后竟迷上章回体小说。

老太太喜欢看那种才子佳人的故事,经常因为剧情太悲惨而掉眼泪。至于自己儿子写的文章,她是不甚喜欢的,因为实在不好看。

鲁迅每次逛书店时,最头疼的就是给老母亲挑书,就怕买到那种太悲伤的小说。他每次都要把书粗读一遍,觉得没问题了,才给母亲买回去。

“老板,最近有什么好看的小说?”鲁迅问道。

书店老板笑道:“周先生,最近实在没有新小说出版。不过报纸上连载的倒是有,天津那边的《射雕英雄传》很受欢迎,每天抢购报纸追读的人不少。”

“连载的啊,你拿来我看看。”鲁迅道。

老板翻出一沓报纸说:“周先生,这是我好不容易才收集齐的,换成别人我肯定不会拿出来。”

鲁迅就这么站在书店里读起来,老板也不打扰,自去照看店里的生意。

每个人看书的视角是不同的,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鲁迅最开始只是粗看,但很快就变成了细品,他从《射雕英雄传》的前几章,就读出了影射北洋政府的味道。

在鲁迅的眼中,书里的金国就是日本,而南宋官兵则是奉系军阀。书中宋朝官兵帮着金国残害百姓,实为暗指奉军在日本人的扶持下,于京津地区大开杀戒。

渐渐读到后面的大漠情节,鲁迅又觉得蒙古是在隐喻苏联,如今联俄联共属于进步人士的共识,他也是持此观点的。

就在鲁迅快把《射雕英雄传》的连载章节读完时,闻一多突然跑进来,低声说道:“我正到处找你呢,邵飘萍被张作霖杀了!”

“什么!”

鲁迅大惊,连手里的报纸都落到地上。

北平,一片腥风血雨已经掀起,无数进步文人仓惶南逃,民国文坛的格局就此开始改变。

第一十六章 大婚

后世读新闻专业的中国学生,肯定对邵飘萍的大名如雷贯耳。他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是中国第一家通讯社的创建者,世人称之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

鲁迅写了一辈子骂人文章,却从来不敢骂军阀,因为他知道会有生命危险。有人质疑他不敢骂军阀,有人怂恿他去骂军阀,鲁迅对此的回应是:这些人居心叵测,想诱杀他!

邵飘萍却是个专骂军阀的,北洋政府的大小军阀基本上被他骂了个遍。他创办的《京报》一度被查封,自己也不得不流亡日本,但回国复刊后继续揭露北洋政府的残暴贪婪。

去年底,邵飘萍在《京报》的特刊上,历数张作霖的劣迹。张作霖拿出30万大洋贿赂邵飘萍,希望《京报》能给自己说好话。邵飘萍立即把钱退回去,一如既往地继续骂张大帅。

终于,张作霖忍无可忍,将邵飘萍诱捕之后,于4月26日凌晨秘密枪决。行刑的时候,邵飘萍对枪毙他的官兵说:“诸位免送。”随即仰天大笑,从容赴死,时年40岁。

邵飘萍的死只是个开端,随后《京报》及副刊、《国民新报》及副刊、《语丝》等报纸杂志相继被查封。此举吓得平津地区多份报纸自行停刊,没停刊的也不敢再说真话。

著名爱国报人林白水低调了一段时间,后来实在憋不住,继续写文章指责奉系军阀,结果他也被逮捕枪毙了。只留下一封遗书:我绝命在顷刻,家中事一时无从说起……爱女好好读书,以后择婿,须格外慎重。可电知陆儿回家照应,小林、宝玉和气过日……我生平不作亏心事,天应佑我家人也。

许多平津地区的进步人士,都上了奉系军阀的通缉名单,这些人有的被杀、有的隐匿躲避、有的南下逃生,北方地区的政治气氛严峻到了极点。

没有被通缉的学者、作家和名人,也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死水般的环境。包括鲁迅在内,众人纷纷转辗南下,大部分都去投靠了南方国民政府。

前段时间还名震天下的张作霖张大帅,因为在北平高举屠刀,已然变得臭名昭著。

有人却因此得了好处,比如新天津报系的老板刘髯公。

因为平津地区的好几份大报相继停刊,不掺和政治的《新天津报》、《新天津晚报》趁机占领市场,报纸销量在短时间内直接翻倍。周赫煊的《射雕英雄传》,也随着报纸的畅销被更多读者知晓,在北方数省都打出了名气。

人们不敢谈论国事政治,郭靖、黄蓉、东邪西毒、江南七怪就成为茶余饭后的热点。甚至连天桥底下的相声艺人,都把《射雕英雄传》中的角色编成了段子。

就在这腥风血雨中,天津的褚大帅终于迎娶五姨太了。

婚礼是中式的,办得格外隆重。迎亲队伍从天津南市接到新娘子,一路敲锣打鼓抬进租界,在英国人开的酒店里大摆筵席。

天津众多名流士绅前来贺喜,不少洋鬼子也跑来凑热闹。只是客人的礼金,褚大帅就收到60多万大洋,还不包括古董字画和金银珠宝。

其中以慈善闻名的南善堂老板杜笑山,一个人就送了三万银元外加玉山一座。此君积极为褚玉璞筹措军费,终于得到褚玉璞的赏识,甚至还跟褚大帅结拜为把兄弟,可以乘坐黄包车任意出入督办公署(褚玉璞的办公地址)。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英国酒店里面,洋鬼子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中式婚礼。仪式结束后,甚至有洋婆子用外语高呼“新婚快乐”,现场一片欢腾,跟北平、天津城里的肃杀形成鲜明对比。

周赫煊和大帅府的随员们坐在角落里,附近都是些天津政府的官员。更远处则是富商名流、洋人领事,还有褚玉璞麾下的将领也凑了两桌。

首节 上一节 16/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