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30节

周赫煊连忙扶住:“使不得,使不得!”

第二百一十四章 押解

足足170多个土匪,被捆绑在村外空地上。另有包括土匪头子张鸣九在内的十多具尸体,被拖来一字摆开,周赫煊杀人时还不觉得什么,现在看到尸体却有些不忍。

都是中国人,何必自相残杀?

大获全胜的村民们,也没有太多喜悦,抱着死去或受伤的亲人哭天抢地。

周赫煊走过去问:“伤亡如何?”

黄子明叹息道:“我们死了21个,还有6个重伤,轻伤接近100人。”

村民们虽然据墙而守,并且数量是土匪的三倍有余,但死亡人数却比土匪更多。不管是红缨枪,还是锄头、扁担,打到人往往伤而不死,土匪的步枪却能一击毙命。

“以后有什么打算?”周赫煊问。

“红枪会成立之初,本来是想对抗官府的。”黄子明说道,“现在官府没了,土匪却越来越多。东北边儿还有一伙土匪,人数2000以上,虽然他们没有火枪,但还是得防着点。至于这些被抓的土匪,只能扭送去泰安道,国民政府的省府设在那边。”

“我前几天也了解过。”周赫煊蹲下画着简易地图,指指点点说,“这是济南,周边槐荫、长清、齐河、历城、济阳、邹平、章丘等县,现在都没有兵力把手。这些地方名义上属于南京政府管辖,但其县长却是北洋任命的。如今正逢饥荒,流民数量极多,稍不注意又冒出张鸣九这样的野心之人,极易造成连绵匪灾。”

黄子明说:“我也没有办法啊,我跟马大哥开坛组建的红枪会,人数不足千人。只顾得了章丘附近的村镇,再远就管不过来了。”

周赫煊说道:“我刚才问了下被俘的土匪,他们前两天刚把齐东县攻占。不过由于人手不足,他们不敢守县城,老窝设在县郊的一个村寨里。那边还有很多肉票,都是绑架的齐东县富商子弟,只留了二十多人负责看守。你赶快带人去把村寨攻下,把那些肉票解救出来,正好能跟齐东县的富绅结个善缘。”

“好,我马上就带人去。”黄子明立即说。

周赫煊突然笑道:“黄兄,你想不想做一方大帅?”

黄子明闻言一怔,随即摇头道:“我哪有那本事,还是别痴心妄想了。”

“听你说话,也是读过书的明白人,至少比混世魔王张宗昌更强。”周赫煊分析说,“在南京政府和日本人谈妥济南事件的解决方案之前,北伐军是不敢派兵进驻周边县城的。起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这些地方都会陷入无政府状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势力来维持秩序。我觉得你就是个不错的人选。”

黄子明有些心动,但还没被野心蒙蔽失去理智,他说:“我人手不够,想要扩充部队,就得有钱有粮。可我又不想去抢,不管是抢大户,还是抢百姓,这种事我做不出来。”

历史上,张鸣九就是趁此乱局,从十多个溃兵发展到200土匪。连续攻占数个县城后名声大振,附近的土匪团伙竞相来投,半年不到就发展到2000人。他为了养兵,各种抢劫绑架,甚至直接抄富绅的家,最后弄到几百条枪,成为济南周边一霸,被孙殿英收编做了旅长。

“你能说出这种话,我就更放心了。”周赫煊笑道,“所以我让你去救出肉票,跟富绅们结善缘呢。这些有钱的商人和地主老爷们,他们也希望有个靠得住的兵头子,免得再遭受匪灾。你去好生联络感情,我帮你到省主席孙良诚那里弄个组建保安团的证明,再由各县富绅出钱养兵。”

保安团是民国初年的合法地方武装,相当于保甲制度的衍生品,也有些类似晚清的团练部队。

黄子明喜道:“如果这事真能成,那自然是好的。我若有了保安团,就把这周边各县的土匪都杀绝!”

周赫煊笑道:“等北伐军抽空回来占领济南城,差不多是半年或一年以后的事了。到时你的保安团应该有些规模,是解甲归田解散部队,还是接受正规军的收编,你自己选择。”

“能做正规军当然更好。”黄子明乐道。他家以前算富农小地主,读过私塾和小学堂,也是有眼界、有追求的。

周赫煊道:“那就这么说定了。等吃过午饭,你带人去齐东县郊救肉票,再分些人手给我,押解这些土匪前往省府。”

曹庄的村民已经在埋锅造饭,牺牲者被亲人认领回家,伤员则被送往县城找郎中救治。

至于受伤的土匪,那就只能说抱歉了。如今物资奇缺,可顾不得人道主义,撑得过算命大,撑不过死了也活该。

午餐过后,立即动身启程。

黄子明带着200多红枪会成员,前去齐东县郊救人杀土匪。周赫煊则带着50人,押解着100多土匪前往泰安,刚刚那一仗缴获的步枪,他们各分了一半。

等到达泰安时,已是第二天早晨,这还是连夜赶路的结果。途中有两个土匪伤重不治,周赫煊让人挖坑埋掉,没让他们暴尸荒野,已经算仁至义尽了。

泰安城有一个团的北伐军把守,看到周赫煊带着200多人(包括红枪会员)过来,顿时警惕起来,甚至把机枪都架起了。

“什么人?”城防士兵大喊。

周赫煊让众人停止前进,自己走向城门口说:“我是天津济民会周赫煊,是来山东赈灾的。半路遇到土匪,幸好有当地的红枪会帮忙,我身后有100多土匪俘虏,还请泰安的长官来接收!”

很快便有个年轻军官出来,模样英姿飒爽,他向周赫煊敬军礼道:“周先生你好,我是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1方面军特务团团长赵云祥,负责驻守泰安!”

“赵团长你好。”周赫煊笑道,“我想见孙主席,他有空吗?”

“我可以帮你通报一声。”赵云祥明显听说过周赫煊,知道这是一位名人大学者。

赵云祥很年轻,才刚满23岁,出生在贫农家庭,祖父在光绪年间做过武举人。像他这样的出身,年纪轻轻就做了上校团长,也只有在战争年月才有可能,从小兵一步步杀出来的。

此时的山东省主席孙良诚,以及眼前这个特务团团长赵云祥,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他们现在属于比较进步的军人,可惜抗日期间成了伪军,不过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又起义归附了我党。

第二百一十五章 周先生,咱拜把子吧

周赫煊把土匪交给赵云祥处理,又送走红枪会的人,自己带着孟小冬等人去投旅店。

下午时分,赵云祥才派人过来,说孙主席要接见周赫煊。

周赫煊坐车来到山东省政府临时官邸前,孙良诚亲自下楼迎接,老远就笑道:“哎呀呀,周先生可是稀客,快请,快请!”

“孙主席,冒昧打扰了。”周赫煊抱拳道。

孙良诚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热情地拉着周赫煊的手说:“我现在主政山东,被赈灾的事愁得焦头烂额,所有来山东赈灾的义士,都帮了我大忙。”

周赫煊忍不住多看了孙良诚两眼,发现这位不似在作假,瞬间对他的印象好了许多。

孙良诚也算民国一号人物,是西北军的“十三太保”、“五虎将”,由于投降当过几年伪军,因此历史评价很低。

这个人的性格,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有勇无谋,谋而无决。

他打仗是很猛的,冲锋陷阵从不含糊,就是不知道用脑子。遇到大事,即便找人商量出对策,他也往往犹豫不决,最后别人出的好主意他不用,尽意气用事玩昏招。

除了勇猛,孙良诚唯一的优点就是耿直,不会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如果他看你不顺眼,即便有好处也不会跟你合作,这种人只适合打仗,不适合做政客,甚至不适合做地方主政官。

孙良诚做为抗日时期华北有名的大汉奸,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估计就是主政山东时的赈灾和剿匪了,确实给山东人民带来许多好处。

首节 上一节 230/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