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31节

此时虽然做了山东省主席,但孙良诚还是穿着一身军装。他把周赫煊请进自己的办公室,摸着军人寸头笑道:“咱们冯司令,可是对周先生你赞誉有加。经常拿着那本《大国崛起》,让我们这些带兵的有空多读读。周先生,你说我一个大老粗,读书干嘛啊?我是看到书就犯困,那本《大国崛起》读了一年都没读完。”

周赫煊笑着说:“上马打仗,下马治民。孙主席以后可要多读书喽。”

“哈哈哈哈,说得也是。”孙良诚大笑,随即叫苦道,“其实我不想当啥省主席,就想带兵打仗,可冯司令和常司令非要让我来管山东这烂摊子。”

孙良诚说的是实话,山东确实是烂摊子,日军、土匪、灾荒,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很棘手。

可山东的位置又十分重要,孙良诚是冯玉祥老部下,前年又加入了南方部队,他在两边都有关系。由他主政山东,冯玉祥和常凯申都能接受,属于双方妥协的产物。

聊了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周赫煊终于说到重点:“孙主席,山东最大的问题,除了日本人以外,无非是饥荒和匪患。这两个方面,我或许可以帮忙出点力。”

“你快说!”孙良诚急切道。

周赫煊笑道:“先来说饥荒,南方运来的救灾粮,大部分都用于赈济鲁南重灾区。稍微往北一点,就得靠东北的红粮了。”

孙良诚说:“可如今咱们在跟奉军交战,他们怎么可能帮忙救山东?”

“或许我可以做说客。”周赫煊道,“我跟张学良关系还不错,看能不能说服他帮忙。但我需要孙主席的一道手令,还要去跟常校长沟通。”

孙良诚连忙说:“没问题,只要东北肯运粮,我这边绝不阻拦。”

周赫煊笑道:“那我就去试试。”

孙良诚又问:“匪患怎么解决呢?我现在手头上只有一个团,而且还要驻守泰安,根本抽不出空来剿匪。”

“两个办法。”周赫煊说。

“周先生请讲。”孙良诚语气十分恭敬。

周赫煊说道:“其一,招抚。山东现在有许多土匪,都是直鲁联军残部,北伐军坐天下是迟早的事。只要给他们编制,这些残兵败将肯定愿意接受招抚。”

孙良诚为难地说:“可这些土匪太散乱了,东边几百人,西边几百人,遍地都是。一个个招抚过去,得招到哪个年月啊?”

周赫煊笑道:“可以先招安大的。据我所知,胶东方面的直鲁联军,如今就在闹内讧。总指挥方永昌威望不足以服众,副总指挥刘志陆,以及第三军的刘珍年野心勃勃,后两者彼此都想吞并对方。你可以派人跟他们接触,轻轻松松就能离间策反。”

“妙啊!”孙良诚大喜道,“只要能劝其归附,胶东就能收复回来,那算大功劳一件。只是周先生的消息可靠吗?”

“不管可不可靠,孙主席都可以派人去试探一下。”周赫煊说,“只要收服了其中一人,就可以让他们去剿匪,收编胶东各地的土匪和残兵。”

孙良诚又问:“胶东先不说,其他地方呢?”

周赫煊道:“保安团!”

“保安团?”孙良诚皱眉说,“周先生,实不相瞒,我刚刚当上省主席,在山东没威望没人脉,也就能管管泰安至鲁南一代。其他地方的山东各县,根本不听我招呼,只知道发电报让我拨款赈灾。”

周赫煊说:“现在土匪流民遍地,民间富绅也希望有保安团保境安民。孙主席你不需要做别的,只要发出命令,让各地自行组建保安团即可。特别是那些红枪会组织,大部分属于良民,正好可以借机收编建保安团,一来扫除了红枪会隐患,二来又可以治土匪。”

孙良诚挠头说:“好像是这么个理儿。还是周先生脑子好使,我下面的那些参谋,一个个都只会打仗,尽给我出些馊主意。”

周赫煊趁机建议道:“我半路上就遇到了土匪,幸好有章丘的红枪会相助。那里的红枪会首领叫黄子明,为人正直,可以让他组建保安团。”周赫煊突然低声说,“孙主席,恕我直言,济南城一时半会儿怕是收不回来,周边各县也不能晾在那儿啊。你让黄子明建保安团,钱粮由当地富绅负责,只需要提供一些枪支弹药,就能以保安团的名义把那些县城占住。”

“好法子!”

孙良诚高兴地拍手大赞,他虽然有勇无谋,但周赫煊都把情况说透了,再不明白那属于傻子。

以建保安团为名,就能在不得罪日本人的情况下,将济南周边县城纳入山东省政府的实际控制。这乃是大功一件,就算惹出啥意外纠纷,到时候也可以推得一干二净,黑锅都由地方保安团去背。

孙良诚激动地抓住周赫煊手说:“周先生,听你的口音是直隶人吧?我是天津静海的,咱俩也算同乡。我跟周先生一见如故,不如拜把子算了!”

“孙主席,您是一省主政官,我就一书生,可不敢高攀。”周赫煊婉拒道,他可不想跟未来的大汉奸拜把子当兄弟。

如此明显的拒绝,孙良诚这家伙居然听不出来,笑道:“啥高攀不高攀的,我孙良诚看人不问出身,只要对口味就行。来人啦,准备香纸蜡烛,再捉一只公鸡来!”

周赫煊:“……”

第二百一十六章 借兵

周赫煊无语之下,连忙拦住孙良诚说:“斩公鸡烧黄纸就算了,兄弟相交贵在知心,何必在意那些细节。从今往后,你我二人就以兄弟相称。”

“那好。”孙良诚也是一时兴起,笑道,“我今年35岁,怕是得做兄长。”

“孙大哥好!”周赫煊拱手说。

孙良诚拍着周赫煊的肩膀道:“贤弟,以后多帮大哥出出主意。”

“那是一定!”周赫煊满口答应。

孙良诚这人怎么说呢,历史上当汉奸也当出了个性。他本来是北上去抗日的,结果日军还没来,就被自己人(汤恩伯)逼得没有活路,只剩下联共和投日两个选择。

孙良诚选择了投日,他找汪兆铭要钱要粮,顺利扩充自己的军队。又向日军提要求,说自己坚决不打国军,为抗日胜利后留下反正的后路。面对如此离谱的要求,日方居然也同意了,连他的部队番号都没变。

这家伙同时跟日军、汪伪和重庆方面联系微妙,打八路时也不咋出力,他的宗旨只有一个:保存实力!

——典型的军阀思想。

周赫煊虽然跟孙良诚兄弟相称,但也属权宜之计,借这家伙方便办事而已。以后能劝就劝,如果劝说不了,只要此人敢当汉奸,立马登报绝交,与之划清界限。

这次在泰安停留了三天,春和班组织义演的同时,孙良诚把黄子明也招来泰安,任命他为鲁中保安团团长。

5月23日晚,孙良诚为周赫煊准备了送行宴。

孙良诚喝得有些上头的时候,周赫煊突然说:“大哥,兄弟这次回天津,想借你几个兵使使。”

“借兵?”孙良诚酒意顺眼散去大半,惊讶地看着周赫煊。

周赫煊笑道:“兵不多,四五十个就够了。”

孙良诚也没拒绝,而是问道:“你要兵来干什么?”

首节 上一节 231/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