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81节
“小说?”梁启超没有反应过来。
“《新中国未来记》啊。”周赫煊道。
“哈哈哈哈。”梁启超尴尬大笑着摆手,“一时妄想之作,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梁启超这辈子就写了那一本原创小说,内容是1962年维新变法成功后的情况。开篇便是万邦来朝,中国在南京举行世界博览会,两位主人公争论君主立宪和民主革命。
这本科幻小说构思五年,结果只写五章便太监掉,属于梁启超年轻时候的黑历史。
周赫煊说:“我倒觉得很有趣,任公先生不妨尝试修改续写。”
“我可没有写小说的天赋。”梁启超苦笑道,“那本书是维新变法失败后,我最失意迷茫的时候写下的,算是一种寄托和自我麻痹吧。清朝都亡了,还谈什么维新?”
周赫煊想起未来的上海世博会,感慨道:“现实的中国,未必不能像先生小说里那样,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开办世界大展览会。”
梁启超不屑地说:“就凭这国民政府?”
周赫煊笑道:“或许有更先进的党派,推翻它的统治,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呢。”
此言一出,梁启超和钟观光都惊讶变色。
梁启超低声问:“明诚是赤党分子?”
周赫煊连忙辩解:“我可没说啊,我只是同情他们而已。”
钟观光告诫道:“明诚慎言,这话千万不能乱说,常凯申那边盯着呢,见一个抓一个。”
“我知道的。”周赫煊转开话题问,“任公先生,听说令公子回国了?”
“你说思成啊。”梁启超笑道,“他带着徽因去东北大学教书了。我本来想让他们去清华,离天津也能近些。可前些日子清华的校长和副校长都还没上任,无人负责此事。”
周赫煊说:“下次有缘,一定当面向令公子请教。”
“他学建筑的,懂得没你多。”梁启超道。
闲谈半日,钟观光起身告辞,他还要坐船去浙大赴任。
周赫煊回到家中,屁股都还没坐热,北大的学生代表就上门求见,说复课之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北大校花
故宫。
周赫煊把玩着白玉扳指,径直踏步往里走。
“站住。”立即有工作人员大喊,“要参观先买票!”
周赫煊笑道:“老兄,我是来找人的。”
工作人员说:“少给我装蒜,想逃票的我见多了,就算你找人也得买票。”
“好吧,多少钱一张?”周赫煊问。
工作人员道:“最近涨价了,门票要5角。”
周赫煊掏钱取票后问:“马衡马先生在哪边?”
“你真是来找人的?”工作人员诧异地问。
“你说呢?”周赫煊好笑道。
工作人员连忙说:“那我让人带你进去,这皇宫很大,一不小心就迷路了。”
上辈子,周赫煊游玩过故宫好几次,如今也算故地重游。不过这回可真新鲜,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看不到任何现代设施,只有走进某些屋内,才能发现安装有电灯。
此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虽是易培基,但正副院长都在南方,真正主持日常事务的,反而是故宫维持委员会的常委马衡。
见到马衡时,这位先生正在整理文物条目。
周赫煊抱拳笑道:“叔平先生,别来无恙啊!”
马衡惊讶地抬头道:“周校长,你怎么来了?”
周赫煊开玩笑说:“我来抓你回北大教书的,还不赶快跟我走!”
“北大复课了?”马衡问。
“就快了。”周赫煊拿出白玉扳指,笑道,“我这趟是来献宝的,你登记一下。”
马衡接过扳指,瞟了眼沁色说:“这是陪葬品啊,而且是刚出土的。”
周赫煊如实说道:“这个玉扳指,是孙殿英从乾隆手指上扒下来的。他拿来贿赂我,想让《大公报》不再报道盗墓之事。”
“这个混蛋,尽干缺德事。”马衡骂了一句,才郑重地说,“先生见宝物而不动私心,马衡佩服。”
“别佩服我,我是懒得沾上一身骚而已。”周赫煊笑言。
这是真话,连孙殿英行贿常凯申九龙宝剑这种事,今后都要全部曝光出来。
以孙殿英的大嘴巴,指不定哪天就会说:周赫煊啊,我送了他一个扳指,他当场就收下了。
周赫煊现在有钱,几十万大洋在银行里存着,犯不着因为这点东西背污名。就算他要搞文物收藏,直接找孙殿英买就是,姓孙的正着急着销赃呢,价钱便宜得很。
马衡立即带周赫煊去档案室,又找来两个同事做见证。他将玉扳指的情况详细写下,三人分别在档案表上签名盖手印,接着又让周赫煊签名,这才完成捐献程序。
周赫煊感到非常满意,这帮人都是纯粹的文物保护者。等抗日战争爆发,也是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将故宫的珍宝千里转运到大西南——甚至有人为此而丧命。
等他们将乾隆白玉扳指归档后,周赫煊才对马衡说:“叔平先生,明日北大复课,你愿意回去教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