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82节

马衡想了想,为难道:“故宫这边现在由我负责,实在是有些忙。如果回去教书的话,一天最多只能上一堂课。”

“一堂课也可以。”周赫煊感叹说,“实不相瞒,北大的学生代表多方奔走,现在也只说服20多位老师复课。好些老师见复课无望,都辞职去了别的学校。”

“那明天我一定到!”马衡拍着胸脯保证。

周赫煊留在故宫当中,一直等到马衡下班,才跟他结伴而行回北大。

马衡还兼着北大教授职务,就住在北大附近的民房里,暂时还没搬到故宫那边。

所以说北大穷呢,连学校宿舍都没几间,而且住宿条件极为恶劣。学生宿舍八个人一间房,冬天冷得不要不要,暖气自然是没有的,学生们要自己烧煤球炉子过冬。

稍微有点钱的北大学生,都是在外面租房住。景山东街、沙滩一带的民房民居,你随便敲开哪个屋,开门的有一半都是北大学生,还有几个是北大老师。

只有周赫煊这样的校长,才能在北大住单间。

人家清华就不一样,高富帅啊,教授们住的是前清王府宅院。朱自清如果在北大教书,是肯定写不出《荷塘月色》的,最多写一篇《东街夜色》出来。

北师大倒是很有趣,包吃包住,连饭钱都全免。而且吃得还不错,六菜一汤,教师、职员和学生在同一个食堂用餐,因此当时的北师大又被称为“吃饭大学”。

李石曾强行把九所公立大学并校,却没有考虑过这些大学的具体情况不同。比如食宿条件迥异,比如学费相差甚远,并校之后该以谁为标准?

北师大这种师范学校是免学费的,并校之后怎么办?难道师范专业不收费,北大这种非师范专业要收费吗?

同一所大学,为什么待遇不同?

如果都不收费,那就违反了教育法规,你让其他地方的学校和学生情何以堪?

有时候搞改革,不仅要考虑大方向,这种小细节也必须兼顾,否则绝对无法成功。

两人坐黄包车路过东街时,马衡说道:“周校长,去我家吃顿便饭吧。”

“不了,我找一家餐馆即可。”周赫煊笑道。他今晚要住在北大,明天还有几十个记者要来,筹划准备着搞一桩大新闻。

“走吧走吧,家里吃多方便。”马衡硬拉着周赫煊回家。

让周赫煊无语的是,马衡居然把他拉到马裕藻家蹭饭……说好的回自己家吃呢!

马衡共有10个子女,但此时都留在上海那边,他自己则在北平住租屋过单身汉生活。

马衡的老丈人是超级有钱的,上海响当当的五金大王。因此马衡一生衣食无忧,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研究古董文物,被于右任赞誉为“金石第一人”。

可惜婚姻有些不幸福,马衡的夫人早早沾染恶习,十几岁便开始打麻将、抽大烟,而且娇生惯养,脾气暴躁。马衡估计是跟老婆过不下去了,才常年待在北平不回去。

“二哥,你看谁来了?”马衡笑着推门而入。

屋内一个少女笑盈盈道:“原来是周先生!周先生你好,我叫马珏。”

第二百六十四章 文学少女

受外来风气影响,民国的一些教会学校,最先出现评选校花的风潮。有的学校称为“校花”,有的学校称为“皇后”,像周赫煊的未婚妻张乐怡,就曾是中西女校和金陵大学的皇后。

北平这边尤以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为最,因为这两所大学皆是教会学校,每年都有好事者评选“校花”和“皇后”。

北大虽没有沾染这种风气,但等到马珏入读北大后,立即被学生们公认为“皇后”,名满京城,让燕大和清华的校花们黯然失色。甚至几年后国际联合会调查团到访中国,北平学界特意请马珏去接待陪同。

有人曾说,马裕藻一生最大的贡献,便是为北大生了个校花女儿。

相传马珏每天要收几十封情书,由于爱慕她的学生实在太多,男生们私底下都把马裕藻称为“老丈人”。

嗯,北大岳父。

著名学者朱文良教授,由于入学太晚,后来每次开同学会时都感慨:“余生也晚,不及见三代盛世。”

马珏在北大读书期间,有个姓萧的学生由于追求未果,遂跳楼自杀,幸好被抢救回来。此事闹得很大,再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原因,马珏不堪其扰便退学了,嫁给一个天津的普通小公务员。

周赫煊久仰“马皇后”大名,此时亲眼所见,发现马钰脸上皮肤好得吓人,白里透红、吹弹可破。脸型是略微偏圆的鹅蛋脸,眼睛很大,没有经过任何化妆,是那种温柔可爱型的萌妹子。

“马同学你好。”周赫煊点头笑道。

马裕藻从里屋走出来,跟周赫煊握手说:“周校长,这次可要多亏你了。”

“哪里哪里,我都没有出面,是学生们忙着奔走联络。”周赫煊说。

马裕藻叹气道:“周校长虽然没有出面,但你的名义是最重要的,这点任何人都做不到。”

号召学校复课,而且是不发工资让老师复课,还真的非周赫煊不可。

中国人凡事讲究师出有名,周赫煊毕竟是北大前任校长,他只要肯站出来,自然能聚拢人心。否则大家就是一片散沙,谁也不服谁。

马裕藻乃北大老人,担任中文系主任十多年,学校好几次低潮期他都没离开,迫切地希望北大能够尽早复课。

“二哥,你们串联复课,怎么不跟我说一声?”马衡问。

马裕藻笑道:“你在故宫那边很忙,不想打扰你。”

马衡道:“这种事可不能少我一份。”

不多时,马裕藻的妻子陈德馨端着饭菜出来,招呼周赫煊跟随行的孙家兄弟坐下吃饭。

陈德馨属于进步新女性,晚清时便公派留学日本。那可非常不容易,必须学问优秀才行,更何况她还是个女的。

马衡的妹妹马琰也坐上桌,小萝莉似乎有点怕生,怯怯地偷看周赫煊不讲话。

马裕藻帮周赫煊倒满一杯白酒,说道:“周校长,明天的事都安排好了。”

“有劳幼渔先生。”周赫煊举杯道。

马衡好奇地问:“什么安排?”

首节 上一节 282/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