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63节

其实周赫煊买粮食没花多少钱,他购进的是最廉价的玉米。由于大批量购买,每千克单价才0.001美元,15万吨玉米总共花费15万美金。反倒是运输、储存费用贼贵(美国农民不愿出运费,需要上门收购),美国国内的收购转运,再加上运到中国来,总费用高达3万美元。

所以说南京政府那些当官的脑子不灵光呢,买个屁的小麦,在美国买一斤小麦的钱,可以买40多斤玉米。玉米贱到农民都懒得去收获,好多农场直接一把火烧个精光,这些玉米运到中国能救活多少灾民啊!

同样的场面还发生在天津码头,隔日,第二批6万吨玉米运抵天津,用来赈济北方地区的灾民。捐赠给北方的玉米没有南方数量多,是周赫煊出于实际考虑,毕竟这次的重灾区在江淮一代。

随后的几天,全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引起剧烈的舆论轰动。

宋子文也随即发布公告,宣称赈济水灾委员会,已经向美国政府赊购了45万吨小麦,各地灾民请暂时忍耐,马上大批的救灾粮就能运到。

这个公告让很多人鄙视不已,美国洪门和周赫煊都联合捐赠了35万吨粮食,中央政府居然才订购45万吨。

《申报》不吝赞美道:“中国今日遭遇百年难有之大水灾,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周先生个人捐赠粮食15万吨,当为华夏第一义士豪杰!”

于右任看到新闻报道以后,甚至专门写了副对联,从南边给周赫煊寄到天津,内容为:学贯中西,满腹锦绣栋梁材;活人无数,一腔热血菩萨心。

……

南京,憩庐。

宋美龄的母亲刚刚病逝,她已经回老家奔丧去了,常凯申却万万走不开。

常凯申放下手中的报纸,问道:“周明诚和美国洪门,真捐了几十万吨粮食?”

“此事属实。”宋子文说道,“我专门让人检查过,都是优等品玉米,暂时可以缓解江淮灾区的饥荒。”

“唉,天灾不断,贼寇又起。”常凯申郁闷地咒骂道,“娘希匹,这陈济棠、白崇禧真会挑时候!子文啊,你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去广州一趟,争取把汪兆铭拉拢过来。他要多少钱,我给,他要当行政院长,我也给!”

宋子文迟疑道:“汪兆铭现在是广州伪政府的领袖,高官厚禄恐怕难以说服他吧?”

“就他汪兆铭还想当领袖?哈哈。”常凯申不屑地笑道,“他就是被陈济棠顶在前面的一块招牌而已。”

如今广州和南京属于敌对关系,宋子文可不愿意去冒险,他推脱道:“赈灾工作事务繁忙,我还是过段时间再去吧,至少得先把粤桂联军给击退。”

常凯申仔细想想,也觉得拉拢汪兆铭的时机还有些不成熟,点头道:“也好。对了,你以国府赈济水灾委员会的名义,给周明诚发一道嘉奖令。他喜欢收藏名人书法,你再找人写一副。”

汪兆铭得到命令立即离开,他可是大忙人。

常凯申端坐在沙发上,精神疲惫地揉着太阳穴,他在国党内部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如今全国水患灾害严重,可广州国民政府居然不顾灾情,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开战。就在昨天,粤桂诸将在汪兆铭的督促下,由陈济棠为主帅,白崇禧为先锋官,携唐生智等各部,挥师5万北上进攻湖南。

造反的粤军已经和桂军联合出兵,而湖南守将又是何健。常凯申对何健很不放心,何健手下的军队又是唐生智旧部,很可能打着打着,粤、桂、湘三军都要联合起来反蒋。

此时已是九月初,粤桂联军大举北上,湘军岌岌可危,全国各地又被淹得一塌糊涂。常凯申一边要筹款赈灾,一边要筹款出兵,他已经穷得砸锅卖铁了。

不但如此,常凯申在政治上也非常不稳。国党诸多派系正在秘密搞事,准备召开国党第四次全国大会,使用政治手段逼迫常凯申下野。

而此时此刻,阎锡山也坐着日本人的飞机,从大连飞回老窝山西。

部下担心阎锡山的安全,问道:“司令,你回山西,不怕受常凯申和张学良的压迫吗?”

阎锡山笑着回答:“他们顾不上我的。”

确实顾不上,天灾、内乱、外寇入侵,阎锡山选了个东山再起的好时机。

九一八就要来了!

第四百四十一章 老毛病

天灾属于凑巧,内乱却是精心策划的。

自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7月18日,石友三起兵反对常凯申和张学良。

7月21日,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北伐讨蒋令。

7月22日,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秘密出访日本,多次会见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表示愿以东北权益换取日本支持,但未得到响应。陈友仁随即又会见苏联驻日大使寻求支持,也遭到拒绝。

8月5日,阎锡山乘坐日本军用飞机,返回山西重新主政。

8月底,冯玉祥策反甘肃旧部雷中田反蒋,一度控制甘肃军政。

9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进行总动员,任命阎锡山、冯玉祥、韩复榘、邹鲁等人为北方军政委员会委员。

9月2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兵。

9月13日,粤桂联军兵分五路进攻湖南。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动手。

常凯申已经连“剿匪”都不敢剿了,急忙调回部队应付反蒋联军。张学良也让人紧盯西北和华北,不敢有分毫懈怠,哪有精力去对付日本人?

如果一切都是巧合,那也太巧了吧。

……

北平。

周赫煊怒气冲冲地来到张学良官邸,当着于凤至的面质问道:“六帅,为什么还不调集精锐回防东北?”

张学良愣了愣,对妻子挥手道:“于大姐,你先回避一下,我跟明诚谈要紧事。”

于凤至朝周赫煊点头微笑,说道:“你们两个慢慢聊。”

等于凤至离开以后,张学良才说:“阎百川已经回山西了,冯焕章又在不断挑事,现在华北、西北各军皆不稳,随时可能串联反叛。我哪里还敢擅动军队?”

“那日本人就不防了?”周赫煊说,“日本人在东北策划有大阴谋,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别跟我说不知道!”

“我当然知道,但那是日本军部自作主张。”张学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首节 上一节 463/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