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28节
萧伯纳笑道:“在中国出名有什么用?中国又没有加入国际版权协定。”
此言一出,在场的中国人尽皆变了脸色,感觉受到莫大的侮辱。因为萧伯纳的这句玩笑话,在中国人听来就是歧视,在公开场合说出来,等于当众打中国人的脸。
当然,也有感到惭愧的,吴铁城就尴尬的说:“萧伯纳先生,中国的情况有些特殊。但我相信,未来的情况一定会变得更好,中国加入国际版权协定是迟早的事。”
“或许吧。”萧伯纳挑挑眉头。
周赫煊对萧伯纳的态度极为不满,他们在英国聊得好好的,怎么一到中国,萧伯纳就毫不掩饰地表现出不屑?
难怪历史上,鲁迅和傅斯年在会见萧伯纳以后,都那么讨厌这个英国老头,估计就是被萧伯纳鄙视了。
傅斯年更是专门写文章,大骂萧伯纳是钻进钱眼里的骗子,说萧伯纳晚年擅长抄袭,而且锱铢必较——连英国大学生在学校演萧伯纳的戏,这老家伙都要收取版权费。
林语堂和鲁迅这一对多年好友,也因此彻底闹翻,几乎形同陌路。原因是林语堂疯狂崇拜萧伯纳,专门办杂志大加吹捧,还提倡什么幽默主义。而鲁迅对此嗤之以鼻,不但讨厌萧伯纳,更讨厌萧伯纳虚伪的假幽默。
众人前往饭店吃了接风宴,然后被安排住下,吴铁城派专人带着他们到处参观游玩。
随后的几天,孙夫人、蔡元培、鲁迅、杨杏佛、林语堂等名流,纷纷前来拜会萧伯纳。而张君劢、李璜、曾琦等人,则来拜会阿瑟·亨德森,一起讨论社会主义的建设问题。
鲁迅被气坏了,因为萧伯纳明摆着看不起中国,还说什么“中国没有文化可言,有也只在乡间田野”。说白了,萧伯纳看不起中国整体的文化学术水平,只对中国传统的戏曲、小调、民歌感兴趣。
鲁迅后来在文章里吐槽,说萧伯纳到中国是“本来玩玩的”,只有旅游的心思,根本不关注中国的抗日。
周赫煊倒是看得极为明白,萧伯纳轻视中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没有加入国际版权组织,上海书店里到处是萧伯纳的书,萧伯纳本人却拿不到一分钱版税;第二,萧伯纳在游玩上海的时候,非常不喜欢中国闹哄哄、乱糟糟的情况,认为中国人的整体素质非常低下。
周赫煊觉得好气啊,他以为自己请来一个国际和平主义者,可以为中国的抗战呼吁奔走。结果请来一个私心极重的老头儿,眼里看不到侵略战争,只盯着自己被侵权的稿费。
让人无语的是,萧伯纳虽然有些看不起中国,私底下表现得很不屑,但公开演讲时还算正常。他被邀请去中央大学做演讲,用慷慨激昂的陈词,对日本的无耻行径大加抨击,并声称自己坚决站在正义的一边。
演讲很成功,国内媒体纷纷赞誉有加,把萧伯纳捧为超凡哲人和人类大救星,中国迅速掀起一股“萧伯纳热”。
周赫煊看到的却是虚伪,这个老头儿太虚伪了,在英国时咋就没发现呢?
第五百一十一章 驳斥
为什么说萧伯纳虚伪呢?
因为萧伯纳的言行不一致,他口口声声理解和尊重,但在看待中国的问题上,既没有深入的理解,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
周赫煊刚开始还在忍耐,可忍着忍着,就忍无可忍了。
十月中旬,众人来到南京。
常凯申亲自接待了阿瑟·亨德森和萧伯纳两人,并陪同他们参观南京的历史遗迹。第二天上午,两人分别前往中央军校和中央大学演讲,公开表态支持中国抗日,获得师生们的一致拥护。
晚上,英国驻华公使兰普森,也设宴款待了他们。隔日,兰普森夫人举办文化沙龙,专门邀请萧伯纳参加,而阿瑟·亨德森则到南京的各个政府部门考察。
阿瑟·亨德森表现得极为正常,他是坚定的渐进社会主义者。说穿了,就是资本主义改良派,跟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没有冲突,再加上他英国前外交大臣的身份,成为常凯申的座上宾毫无障碍。
阿瑟·亨德森对参加文化活动不感兴趣,他热衷于跟中国的政客交流。同样的,中国文化界也对阿瑟·亨德森不感兴趣,各种活动都懒得邀请他。
只有萧伯纳,每天拜访者络绎不绝,洋人贵妇们也对这老头儿极为青睐。
兰普森夫人举办的那场文化沙龙,因为有萧伯纳在,各国驻华公使夫人都兴致勃勃的来参加。宋美龄自然不放过这次机会,打扮得雍容华贵,早早就来到英国驻华公使的官邸。
受邀的中国文化界名人只有三个,除了周赫煊外,还有蔡元培和林语堂。
林语堂其实没资格进入英国驻华公使夫人的法眼,但他极度崇拜萧伯纳,并拍马屁把萧伯纳拍得很舒服。萧伯纳把林语堂视为中国小兄弟,特地让兰普森夫人给林语堂发了邀请函。
周赫煊带着费雯丽来到公使官邸,正好碰到坐黄包车而来的蔡元培。
蔡元培打招呼道:“明诚,好久不见!”
“你好,孑民先生。”周赫煊笑着握手。
蔡元培突然低声说:“明诚,我和孙夫人、鲁迅、杨杏佛等人正在筹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民权同盟的宗旨是争取民权、反对独裁、积极抗日,你有没有兴趣加入?”
周赫煊笑道:“我再考虑考虑。”
所以说常凯申的统治不得人心呢,当年北伐的时候,蔡元培认为只有国党才能救中国,积极帮助常凯申策划清党,不知屠杀了多少进步人士。而仅仅只过了几年,蔡元培的思想就迅速转变,开始反对常凯申玩独裁,并且积极参与营救受迫害的政治犯,其中包括许多共党——比如杨x慧、丁玲等人。
“这种事情还需要考虑?”蔡元培颇为不满。
周赫煊只能说:“那好吧,我同意加入。”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属于爱国组织——姑且称之为“民权同盟”,并非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个“民盟”,后者的全称是“中国民主同盟”。
顾名思义,“民权同盟”的核心主张就是保障民权,并视常凯申的统治为法西斯政权。正因如此,担任总干事的杨杏佛,明年就要死于国党特务的暗杀。而担任主席的孙夫人,以及担任副主席的蔡元培,他们之所以能活得好好的,是因为两人影响力太大,常凯申不敢轻易下手除掉。
蔡元培听到周赫煊同意加入,顿时喜道:“我们的民权同盟,又添一员大将矣!”
周赫煊笑道:“我可不是什么大将,顶多算摇旗呐喊的小喽啰。”
蔡元培高兴过后,才指着费雯丽问:“明诚,这就是你的那位英国红颜知己?”
周赫煊笑了笑,介绍说:“玛丽,这位是蔡元培先生,中国著名的教育家。”
“你好,蔡先生。”费雯丽问候道。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美丽的小姐。”蔡元培说着流利的英语。
费雯丽这些天过得不错,因为一直跟在周赫煊身边,不管是洋人还是中国人,都对她礼遇有加。而且费雯丽发现,中国人真的好厉害,随便遇到一个都会说英语,并不像传说中那样属于野蛮落后的国度。
就在此时,林语堂也来了,笑道:“两位先生怎么不进去?躲在这里说悄悄话呢。”
“玉堂也来啦。”蔡元培乐道,“我刚刚发展了一位同志,明诚也愿意加入民权同盟。”
林语堂笑着说:“那我们的队伍又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