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29节

好嘛,林语堂也是民权同盟的发起者之一。只不过他喜欢小资情调,并不怎么管事,对民权同盟的具体事务也不咋热衷。

几人联袂而入,兰普森夫人热情迎接,并亲自端来咖啡招呼他们坐下。

蔡元培问:“公使先生呢?”

兰普森夫人笑道:“他去陪同亨德森先生了。”

现任英国驻华公使兰普森,属于非常传统的英国外交官。

当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之后,常凯申积极向英美列强求助,兰普森的回复是:“希望中国不要以(日本)撤兵为交涉条件。”常凯申得到这个回复,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甚为骇异”。

而当中国想要确定对xi藏主权的时候,兰普森建议英国政府直接无视,英国政府采纳了这种建议,导致中国关于xi藏的主权问题多年来悬而未决。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英国现任驻华公使兰普森,是个非常非常讨厌的家伙。偏偏这个家伙还是中国通,坑起中国来熟门熟路,并非那种盲目自大的外交官。

客厅里的宾客越来越多,宋美龄穿着一身旗袍出现,引来洋人贵妇的啧啧赞叹。

萧伯纳来得最迟,并瞬间成为全场焦点,随便说几句话就逗得众人哈哈大笑,林语堂坐在旁边一个劲儿拍马屁。

不知不觉间,沙龙的话题从英国戏剧谈到中国戏剧,萧伯纳不加掩饰地说:“这几天来,我观看了许多中国戏剧,有京剧、徽剧、昆曲等等。说实话,中国戏剧还停留在中世纪阶段,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已经过时了。英国戏剧在100年前也是这样,但经过一系列改革,英国戏剧跟上了时代变化,中国戏剧无疑也需要改革。”

周赫煊问道:“内容还是形式上的改革?”

“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改革。”萧伯纳说。

周赫煊笑道:“中国戏剧在形式上已经发展成熟,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表演体系。至于内容改革确实需要,中国的戏剧家也在尝试,需要更贴合时代气息才行。”

萧伯纳说:“不不不,形式也需要改革。中国戏剧的表演方式太过陈旧,就像中国的文化一样陈旧。在这个方面,我前几天曾跟鲁迅、林语堂两位先生讨论过。我认为,中国现在毫无文化可言,一切都在追寻西方脚步,还处于粗糙模仿的阶段。中国学者很少有自己的思想,总是试图迎合西方,学又学得不像,这就很尴尬了。”

蔡元培默然,萧伯纳的话虽然不好听,但也说中了现在中国文化界的现状。

林语堂附和道:“萧伯纳先生所言极是,中国学者确实需要更进一步。我们落后西方世界太多,恐怕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追赶。”

萧伯纳笑道:“当然,周先生是个例外,他在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研究。不过我认为,周先生的优秀,正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西方,他的思想其实是西式的,跟中国文化毫无关系。我一直都把周先生看做西方人,而不是一个中国人。”

萧伯纳的眼光很准,周赫煊的很多思维习惯确实是西式的。不过周赫煊却不认可,他认为自己属于现代思想,而不是西式思想,当即笑道:“萧伯纳先生,你说错了。我的许多行为习惯确实属于西式,但我的核心价值观却是中式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早就根植在我的血液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那都是早已落伍东西。”萧伯纳不屑道,“中国文化对现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没有任何贡献。”

蔡元培超级愤怒,但又找不到理由反驳。你可以说什么四大发明,但那都是老古董,人家讲的是现代文化成就,中国有哪一项不是在追寻西方脚步?

周赫煊冷笑道:“现代西方文化是什么?残酷掠夺的殖民文化,还是奴役剥削的工业文化?”

萧伯纳笑指着周赫煊:“周,你在偷换概念。你明知道我说的是科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这种专业领域,却要偷换泛文化的概念来反驳我。这不是争论,而是诡辩。”

这家伙的脑瓜子太灵光了,周赫煊瞬间语塞,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驳。

突然,周赫煊笑道:“萧伯纳先生,你也在诡辩啊。你用所有列强国家来代替西方,再用西方整体来贬低中国,哪有这样做比较的?如今的西方文明,是无数西方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非哪一国、哪一个民族特有的贡献。英国可以对抗全世界吗?不能。中国能够对抗整个西方吗?也不能。你这不是争论,而是歧视,一种白人对黄种人的歧视!你必须收回你刚才的话,否则我跟你绝交!”

萧伯纳一愣,突然觉得周赫煊说的好有道理,他确实是在玩种族歧视。

林语堂若有所思,蔡元培面带微笑,宋美龄饶有兴致地看着男人们吵架。

第五百一十二章 中国也有大师

萧伯纳总感觉哪里不对,沉吟片刻,他突然笑起来:“周,你又在偷换概念,差点把我绕进去了。既然你认为我的比较方式不公平,那我们就分开来说,谈谈近五百年来世界各国的杰出人物。意大利有伽利略、布鲁诺,英国有牛顿、达尔文、法拉第、瓦特,德国有高斯、歌德、贝多芬、爱因斯坦,法国有伏尔泰、卢梭、巴斯德、笛卡尔,俄国有普希金、门捷列夫,美国有富兰克林、爱迪生……这份名单可以排很长。而中国有什么人呢?近500年来,中国有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自然科学,只要你能列举出来一个就可以。”

此言一出,在场的中国人开始冥思苦想,就连宋美龄都在搜肠刮肚地回忆中国名人。

林语堂感觉很悲哀,从明朝到民国,五百年来竟真的找不出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

蔡元培忍不住说:“萧伯纳先生,这是不公平的。中国自先秦到唐宋时代,产生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只不过近500年来开始落后而已。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前还是黑暗的中世纪,是在近500年来开始快速发展的。你用西方文明的辉煌时代,用来跟中国文明的落后时代相比,这怎么可以?”

萧伯纳笑道:“所以,我说现在的中国没有文化可言。”

周赫煊突然出声:“真的只列举一个就可以?”

“当然,你能找到一个吗?必须是影响世界的艺术家、文学家,或者科学家。”萧伯纳挑眉说。

周赫煊坏笑道:“你可听说过中国明朝的小郑王朱载堉。”

萧伯纳疑惑道:“这是个什么人?”

小郑王朱载堉一直是个被忽视的人物,即便到了民国时代,研究他的人也非常少。直到狂热的中国粉李约瑟出书,把朱载堉定义为“中国文艺复兴式的圣人”,朱载堉才被国内外学者所熟知。

林语堂同样满脸疑惑,他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国学功底虽然很强,但却对中国历代杂家研究甚少。他扭头看向蔡元培:“孑民先生,朱载堉这个名字,我似乎在哪里听过?”

蔡元培哈哈大笑:“刘半农在半年前出了本书,书名就叫做《十二等率的发明者朱载堉》。”

蔡元培当然对此印象深刻,因为刘半农的那本书,封面上还印着一行小字——纪念蔡元培65岁庆贺文集。

萧伯纳还是没搞明白,问周赫煊道:“周,你能详细描述一下这个朱载堉吗?”

周赫煊笑道:“朱载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孙,封号是‘郑王’,相当于你们欧洲拥有最高爵位的亲王。他是个数学家,首创利用珠算开平方的方法,研究出数列等式,最早解答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他还是个舞蹈家、舞学家、计量学家、天文历法学家。而他最著名的身份是音乐家,他开创了十二平均律。”

萧伯纳做为英国戏剧泰斗,对音乐极为了解,他惊呼道:“十二平均律怎么可能是中国人发明的?你在说谎!”

周赫煊见到萧伯纳惊诧的样子,顿时乐了:“朱载堉先生用81档的特大算盘,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的计算,提出‘异径管说’,并以此为依据制造出弦准和律管,最终发明了十二平均律。这个理论通过传教士传到西方,著名大音乐家巴赫,以此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钢琴。而西方现在的所有乐器,有90%都以十二平均律为标准。可以说,如果没有朱载堉发明十二平均律,你刚才列举的那些西方音乐家,包括贝多芬在内,都无法谱写和演奏优美的乐曲。”

说白了,小郑王朱载堉,就是西方现代音乐的开派祖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萧伯纳连连摇头。

周赫煊好笑道:“如果萧伯纳先生不相信,那可以去读一读朱载堉的《乐律全书》。数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历史典籍,总不可能也说谎吧?”

蔡元培偷偷竖起大拇指,冲着周赫煊直眨眼。

林语堂喜欢把中国名著翻译成外文书籍,他听到周赫煊这番话,立即对朱载堉大感兴趣,打算回去就潜心研究翻译朱载堉的作品。

首节 上一节 529/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