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67节

这不,于父没说几句,就潇洒地准备走人:“既然你没事,那为父就先走了,朋友还等着我打麻将呢。”

于佩琛翻了翻白眼,懒得说话。

等于父离开,姓张的中年掏出十几块大洋说:“小于,这些钱你拿着,先找个地方住下。被北师大开除了不要紧,明年重新考个好大学。”

“张叔叔,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工作。”于佩琛目光坚定道,她已经读了三年大学,实在不愿再重新来过。

中年人想了想,说道:“我跟《大公报》的胡政之有些交情,不如你去天津工作吧。”

于佩琛点头道:“谢谢张叔叔,我父亲那边,就拜托你了。”

中年人苦笑道:“老大人对我有恩,你就算不说,我也会帮忙的,总不可能看着你爸饿死。”

当天下午,于佩琛就买了前往天津的火车票,准备前往《大公报》做编辑。她虽然还没大学毕业,但自身能力非常优秀,甚至被选为学生代表出席太平洋学术会议。

火车之上,于佩琛精神恍惚地坐下,只听身边的几个乘客说道——

“周先生的小说真是绝了,又是一本惊世大作!”

“可不是?才连载2万多字,就已经勾画出乱世百态。”

“上次《泰坦尼克号》出版的时候,还有人说周先生江郎才尽,只会写一些情情爱爱的消遣小说,这下他们该闭嘴了吧。”

“不止是小说,那本《非攻》杂志才编得好。若不是看了这本杂志,我都不知道东北还有那么多的无名抗日英雄。”

“是啊,你们看看这篇文章!2月8号,陈东山、张禹亭和刘万奎三位英雄,率领2100多名义勇军,接连攻克日寇占领的密山县城和平阳镇,并多次击退日伪军的进攻。还有3月1号,高玉山英雄率领3000救国军战士,攻克虎林县城。5月25号,高玉山又率部攻占饶河县城,把虎林、饶河、抚远三县连成一片。听说虎林县现在都被高玉山英雄占着,四个月内击退日伪军的十多次进攻,日本鬼子正在调集关东军主力。”

“高玉山真是好汉子!率领义军收复并坚守虎林县城4个多月,这得多艰难啊。现在关东军主力都被调去攻打他,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只要人人都站出来反抗,肯定能把鬼子赶出中国!”

“……”

于佩琛被他们的谈话内容所吸引,忍不住问道:“你们在说什么杂志?”

“《非攻》啊,周先生亲自创办的抗日杂志!”一个乘客拿起手中的《非攻》说道。

于佩琛问道:“我可以借来看看吗?”

那乘客笑道:“拿去看吧,反正我已经看完了,不过下车之前记得还给我。”

“谢谢。”于佩琛连忙接过。

这本杂志的封面是深红色的,红得发黑,犹如渐渐凝固的鲜血。封面右上角是两个小篆字体的“非攻”,旁边写着两行小字:“和平无法靠施舍获得,和平应该由我们主动争取。”

于佩琛翻开扉页,等她读完周赫煊亲自写的卷首语,终于完全明白这本杂志的宗旨。

正文内容的第一部分是国际时政,详细描述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以及年初柏林的十万人反纳粹游行活动,还有震惊世界的德国国会纵火案。接着周赫煊亲自撰写评论,预测希特勒的国内国际政策,并指出希特勒的法西斯扩张野心。

第二部分是日本国情介绍,这些内容都是在日留学生提供的。详细描述了日本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出现大量的“无少女村”,而日本整个社会都在叫嚣侵略中国。

第三部分就是东北的情况,既描述了东北人民的惨状,也报道了东北抗日武装的英勇事迹,同时揭露关东军和伪满政府的残酷统治。比如29军大刀队给日军造成巨大伤亡后,日军立即在喜峰口附近制造大屠杀,肆意杀戮周边村镇的老百姓。

第四部分是理论时评,周赫煊详细介绍了法西斯、纳粹和军国主义等名词,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法西斯对全世界的威胁。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文学版块了,除了周赫煊的《黑土》以外,还有三个短篇故事,都是描写东北人民的现实惨状。

于佩琛还没来得及把杂志看完,火车便已经到了天津。她下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把《非攻》买来,蹲在路边上认认真真阅读全本杂志。

“这本杂志太好了!”于佩琛激动地想。

她本来对欧洲和日本的情况毫无所知,但看完杂志后,对世界局势的认知一下子清晰起来。特别是东北那边,原来一直有着无数的民间抗日英雄,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抵抗。

还有日本,这个所谓的远东列强,其国内人民的生活居然如此水深火热。他们为了解决经济危机,所以才迫不及待地侵略中国,想要吸中国人民的血来走出困境。

这是一本让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杂志!

于佩琛小心翼翼地把杂志收好,走着走着又拿出来翻开,一边走路一边重新阅读《黑土》。她特别喜欢这部小说,那种对现实和人性的刻画,让她感到不寒而栗,但同时又异常愤慨。

带着叔叔的亲笔信,于佩琛来到《大公报》的报馆总部。她走进报社大楼里面,突然看到两个门牌,一个门牌写着“《大众》副刊编辑部”,另一个门牌写着“《非攻》杂志编辑部”。

原本想要应聘《大公报》编辑的于佩琛,突然转身走进《非攻》杂志编辑部,问道:“你们这里还需要编辑吗?”

第五百五十一章 成功与麻烦

无论是《非攻》杂志,还是小说《黑土》,都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

杂志走的是《大公报》的发行渠道,半个月销量就达到8000份。不是不能卖得更多,而是《非攻》的创刊号只印了8000本,以至于搞得一书难求。

这就导致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学校的校办刊物,纷纷转载《非攻》杂志的文章。那些买不到《非攻》的读者,转而跑去购买各种山寨读物。

80年以后,大陆旧书收藏市场把《非攻》创刊号炒到5万一本。因为存世量太稀少了,而且收藏纪念价值极高——不管是历史价值,还是文学价值。

《非攻》属于月刊,在发行第二期的时候,印刷量直接提升到3万本,结果依旧在半个月内售罄。

整个出版界都为之侧目,如今每期销量数万份的杂志不是没有,就连销量过10万的都有好几本。但如此受欢迎的新办刊物,那还真没见过,创刊第二期就轻松卖了3万份啊!

《非攻》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并非仅仅因为周赫煊的名气,以及《黑土》的故事精彩。更因为这本杂志旗帜宣明的主张抗战,而且有许多介绍日本的内容。

如今大部分国人,都对日本的具体情况两眼一抹黑。当国家遭受日本侵略后,他们迫切的想要了解敌人,《非攻》填补了这个需求空白。

历史上,留日学生自发创办的《留东学报》,由于专门介绍各种日本相关情况,居然就能在国内卖出接近两万份的销量。要知道,这份《留东学报》是在东京半地下发行的刊物,飘扬过海的都能在中国卖出每期一万多份,可想而知中国读者有多想了解日本。

《申报》的老板史量才对《非攻》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此刊为国民提供了知悉敌人的窗口,是爱国者必读之刊物。”

史量才这番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非攻》杂志每期发行出刊的时候,都会引起广大爱国者的抢购,颇有些不读《非攻》就不配做中国人的意味。

而《非攻》报道的几个东北民间抗日将领,也成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的英雄。

首节 上一节 567/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