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710节
学生们仰望国旗冉冉升起,齐声唱道:“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
这首是中华民国的《国旗歌》,跟国歌不一样,专门在升降旗的时候唱。
话说南京国民政府非常奇葩,不但少有的把国歌和国旗歌分开使用,而且连国旗歌的版本都有三种,甚至一度使用党歌来代替国歌和国旗歌。
直到现在,也就是1935年,南京政府都还没确定国旗歌的标准版本。
有这样扯淡的中央政府吗?
国旗升到顶端,陈作科笑着对文绣说:“你来宣布吧。”
文绣穿着廉价的布袄,走到升旗台,笑盈盈道:“同学们,老师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周赫煊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了!”
“啪啪啪!”
老师们都已经提前知道消息,此时带着学生疯狂鼓掌。
见所有学生都面带疑惑,文绣说:“诺贝尔奖,是世界最高奖项。到目前为止,整个亚洲只有印度的泰戈尔,以及咱们的周赫煊先生获得了此等荣誉!同学们,有人把中国人比作东亚病夫,有人说黄种人是劣等种族,但这些都是造谣,是假的!中国人也能拿诺贝尔奖,周先生能拿奖,只要你们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也有可能拿奖!我们不比别人差,洋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
操场里的几百学生,都是底层贫寒子弟,他们第一次听说“诺贝尔奖”,完全不明白其中代表的重大意义。他们只知道,周先生拿大奖了,就像他们考出好成绩得奖状一样。
或许有一天,他们回忆起此刻,还记得老师所说的话:“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周先生那样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
……
汉口。
新市场大舞台。
梅兰芳正演出着《霸王别姬》,台下观众云集,叫好声四起。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愁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账坐……”
“好!”
舞台上,“项羽”阔步走到中央,正欲说“有劳妃子”,突然有人拽着张晚报冲上台:“好消息!”
“项羽”愣了愣,急智道:“有何好消息?可是汉军撤退了。”
“哈哈哈哈!”
台下观众本来集体懵逼,听到这话猛然哄笑起来。
那捣乱的家伙也是个戏迷,念白说:“禀大王,普天同庆的大好消息!哇呀呀呀呀呀!”
“项羽”侧身道:“妃子,且把战报呈上来!”
无端被人打扰唱戏,梅兰芳本来极为不满,但也只能跟着演下去。他揭过那份晚报,眼神一瞟,顿时喜出望外,不由自主地说:“大王,真真是好消息呀!”
“项羽”却急了,连忙催促:“到底是何好消息,快与孤念来!”
梅兰芳悄悄打了个手势,场面(伴奏乐队)们立即会意,顿时吹拉敲打起来。梅兰芳借着曲牌伴奏唱道:“周赫煊也真学士,如今名震欧罗巴。力压中西大文豪,诺贝尔奖……他称手拿!”
唱罢,梅兰芳高声呼道:“启禀大王,我国大学士周赫煊先生,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了!”
台下无数观众惊喜连连,猛地爆发出喝彩声:“好!”
“项羽”夺过梅兰芳手里的宝剑,即兴舞动起来,乐手们跟着敲锣打鼓,场面瞬间变得极为欢快。“项羽”边舞剑边唱:“文出众兮名盖世,遭刺杀兮大奖至。妃子!”
“妾妃在!”梅兰芳应道。
“项羽”拔剑四顾,激动道:“周先生文盖群雄,名动欧罗巴,让世人知我中国有英雄矣!国难又如何?且看我等自强不息。妃子,快快随孤杀出重围,迎接周先生归国!”
梅兰芳屈膝拜道:“妾妃领旨!”
“好!”
全场观众站起来鼓掌,台下的喝彩声,响亮得能把戏院天花板给掀翻。
第六百九十七章 推波助澜
在我们的印象中,民国时期的报纸,标题应该是严肃的、内容应该是文白夹杂的。
其实绝非如此……
比如何应钦当湖南省长时,清明节回乡扫墓,报纸标题是《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比如赞扬丰子恺画技高超,不需画表情就能凸显人物情绪,报纸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又比如报道物价飞涨、工资不涨的标题:《公教人员不是东西——是东西也应当涨价!》、《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这次《新闻报》就取了个好玩的标题,叫做《诺贝尔炸不死周先生,周先生征服了诺贝尔》:
“……据悉,刺客向周先生投掷的三枚炸弹,使用的是自制胶质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巨大,恰好由诺贝尔发明。而在周先生遇刺的第五天,他征服了瑞典文学院,顺利斩获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从周先生创作出《神女》至今,已是第三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据某位欧洲学者透露,周先生这次拿奖过程波折,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欧尼尔。欧尼尔先生开创了美国民族戏剧,是美国戏剧界第一人,他的作品在欧洲也广受追捧。”
“一般而言,诺贝尔奖决选投票最多四轮。周先生与欧尼尔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竟让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们难以抉择,连续三轮投票都不分伯仲。诺奖官方破例增加投票轮数,一直到第七轮投票时,周先生才终于取胜。”
“周先生之获奖,证明中国也有伟大的文学,也有伟大的文学家。周先生之战胜欧尼尔,可说是中国文学打败了美国文学,让我四万万同胞在国际上扬眉吐气。放眼整个亚洲,荣获诺奖者,只有印度泰戈尔,以及中国周赫煊。泰氏获奖,令世界不可小觑印度;今周氏获奖,亦令世界不可小觑中国。”
“《字林西报》主编哈维德先生,日前告知笔者,周先生已在欧洲被誉为‘伟人’、‘大文豪’,其所有作品都已卖缺货。只伦敦一地,就有12台印刷机日夜不歇,专门赶印周先生的著作。”
“包括伦敦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大学、柏林大学在内的14所欧洲顶级学府,已向周先生发出学术交流邀请,并拟颁发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伦敦市长近日宣布,将授予周先生‘伦敦荣誉市民’称号……”
……
其实,就在世界各大通讯社,公布周赫煊获得诺贝尔奖那天,中国也发生了一个大新闻。